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青州军服务。
短期服役,作为在青州期间的食宿费用和回江南的盘缠。
在此期间,青州不会命令他们执行必死的任务,也不会让他们去打鞑子,若是鞑子在六个月内南下,徐世杨会派船把他们送走。
徐世杨打算利用这只队伍,加上部分民兵队伍,对付青州西面的兖州,以及东面莱州的部分坞堡,扩大青州控制面积,增加人口和储备。
原本这个任务应该是新军的,但是新军训练任务太重,几乎没有休整又是屡经战阵,虽说打得都不怎么激烈,但人的体能和精神终究是有极限的,不可能无限压榨下去。
徐世杨打算让新军士兵分批休假,好好休整一番之后,再进入下一阶段训练和战争工作。
反正对付地方坞堡主,两千多禁军也就足够了,这些人装备精良,身体素质也不错,以前就是职业兵,若是连不脱产的民兵都对付不了,那还不如赶紧把他们踢回江南去。
新军方面,有了两千四百多原禁军士兵的加入,各营选锋兵几乎全部超编,步兵营在原来六百人的基础上,各增加一百选锋兵编制。
这造成八个步兵营的建制全都膨胀到七百人,由于禁军中会骑马的人很多,以骑马步兵为主的靖远营也扩张到七百人。
而用正规骑兵组成的致远营,则扩张到五百人。
新军瞬间膨胀到6800人的总兵力,这还不包括维持300人建制的陷阵兵,以及用禁军充数,得以用老兵组成的新兵营教官组,以及用以维持军纪的镇抚兵单位。
除此之外,徐世杨抽掉了一百个老选锋和林冲推荐的,马步功夫都很不错的禁军士兵,组成他自己的直属禁卫。
新军兵力迅速扩大的同时,各种问题也显现出来,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老兵数量不足。
原有参加过对鞑子战争,有胜利信心的老兵被几次稀释,如今能编列在一线的已经很少。
这个问题几乎没法解决,因为战争经验和战胜鞑子的信心只能从战场上得来,训练的再好也是不管用的。
另外一个问题是致远营的马匹,虽然兵力扩大到五百人,但合格的战马依旧只有两百匹,别说正规骑兵一人两马,就算两人一马都做不到。
只能每三个人一匹马,轮流进行骑马训练,战时除了能上战场的两百人,其余其实只能作为普通选锋兵使用。
这个问题同样不好解决,因为江南本身同样缺马,就算有钱,也别想从江南买到马匹,更别说合格的战马。
徐世杨要想获得战马,似乎只有三条路可以走
第一,想办法与某路鞑子联系上,走私战马——这不是不可能,马匹虽然属于战略物资,但鞑子拿不出更好的东西交换汉地产物,有时候也就不得不同意。
以往朝廷还能维持北方防线的时候,茶马贸易一直是国家战马的重要来源,也能给走私双方带来很高的收益。
第二,战场缴获。
这就不用多说了,纯粹取决于战利品的多少而已。
至于第三吗……,虽说需要很长时间,但确实是个好办法。
那就是自己培育马种,自己养马,自己训练战马!
建兴十三年8月底,一艘帕尔斯双桅三角帆船驶入日照港。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打通门路,当初在双屿港与徐世杨签订战马购买合同的帕尔斯商人,一口气给徐世杨运来了十二匹上好的帕尔斯种马!
这些马头小而清秀,目光有神,显得极为聪慧;背腰短但有力,四肢修长,肌腱发达,身高平均在145厘米以上,体重普遍超过400公斤,显然是一种非常好的战马!
栾廷玉、孙立、林冲、徐宁等骑将看到这些毛色光滑顺亮的大马,眼睛都挪不开了,仿佛这不是12匹年轻的种马,而是12位绝世美女!
第236章 工厂1
徐世杨对马的素质没有太深的了解,他只是知道帕尔斯马性能优越,是很名贵的好马而已。
因此他也不会有骑兵出身的几个将领那种看到宝马就挪不开步子的情况,徐世杨只是很冷静的吩咐道
“去检查一下这些马匹,若是合格的种马,每匹支付三千匹绢,若不是,就把那些帕尔斯人切碎,扔到海里去。”
“大人,即使不是种马,这么好的战马,也是宝物!”徐宁凑过来,眉开眼笑的说“把这些马给骑兵吧,鞑子都没有这么好的马!”
“想都别想。”徐世杨毫不客气的拒绝道“我要拿这些马建设军马场,育种自己的战马,怎么可能拿到战场上去浪费?”
“何况一匹马三千匹绢,你用得起吗?”
徐宁讪笑着,没有回答。
三千匹绢,即使是他这样家资还算丰厚的禁军中级军官,也不可能出得起,这笔生意确确实实是一个政治实体的战略动作,个人想在其中获得好处,恐怕得等二代甚至三代混血马成长起来之后了。
几个禁军军官都是马痴,孙立栾廷玉也不弱,检查几匹马的状态并不困难,很快就有人汇报
“完全没问题,都是年轻的小种马。”
“那就把绢给他们搬到船上去,一匹都不要少。”
徐世杨吩咐道
“若是有机会,我还希望跟他们谈更多生意。你们若是能凑够钱,也可以从他们那里订购马匹,我不管。”
徐宁林冲相视苦笑,买不起买不起。
……
“不愧是绢之国。”
帕尔斯商船上,一个强壮的黑发年轻人看着不断被搬上船的丝绢,语气感慨的说
“这种地方也能有这么多丝绢。”
“这次能赚很多钱。”商人得意的说“虽然把战马运到绢之国来很麻烦,很贵,风险也很大,但只要做成,就能挣到很多钱。”
“具体能赚多少?”
“一捆绢运回国内,大概能卖到3个第纳尔左右。”
“呵,那就是十万第纳尔以上?”
第纳尔是金币,一枚相当于二十迪拉姆银币,四两库平银。
即使是在帕尔斯首都叶克巴达那,拥有十万第纳尔的人,也已经可以成为顶尖富豪了。
真是完成一单生意,就能做到一夜暴富!
“那么,小的在这里休息一天,明天就得返航了。”商人搓着双手,谄笑着说道“大人您的打算呢?”
黑发年轻人是帕尔斯万骑长的侄子,商人能搞来这么多上好的种马贩卖,只有钱是不可能的,也是得到了年轻人的支持之后才能完成这笔交易。
作为交换,商人答应把年轻人带到东方绢之国来,增长一下见识,并且与东方的武者交流一下。
年轻人认为,这是锤炼自己武艺的最好办法。
“我就在这里下船。”
年轻人回答
“我能感觉的出来,这边就要打仗了,我在这边应该能学到不少东西。”
“可是,这不会很危险吗?为了东方人的战争……”
“危险才是锻炼自己的最好办法。”
年轻人满不在乎的笑着说
“在帕尔斯,我能学到的东西已经很少了,我想试试陌生环境下的危险是什么样的。”
“至于危险,我觉得即使最危险的情况,保住自己的命还是没问题的。”
“你完成交易后就回去吧,一年以后再来接我。”
年轻人显得十分自信
“等明年你再来交易,我一定会变得更加强大!”
“是,祝您成功,达龙大人!”
……
徐世杨并不知道帕尔斯商船还给自己送来一个能冲锋陷阵的高手,他现在有更重要的工作——视察青州的几个重要工厂。
首先当然是一切的基础,兵工厂。
在增加了几百位工匠后,青州兵工厂的规模扩大了几乎三倍之巨,以至于徐世杨不得不专门在青州府附近新建了一个第二兵工厂。
莒州兵工厂的负责人是老张铁匠,而青州兵工厂暂时由新来的戴梓负责,老张的二儿子在这里给他当副手,负责帮助戴梓了解青州的各种新式武器,并且尽快投入生产。
戴梓不愧是大周军器监出了名的大匠,在青州兵工厂,徐世杨发现这边的枪管生产虽然少于莒县兵工厂,但燧发枪机的生产速度和质量都远远超出。
究其原因,青州这边暂时还没有能辅助生产枪管的水力锻锤,再加上工匠熟练度不够,因而生产速度比莒州慢很多可以理解。
但工匠本身的水平都比莒州高,而且高不少,因而主要看技术熟练度的枪机,这边比莒州兵工厂强很多。
“这枪机虽然精巧,里面最重要的也只是个簧片,而且也不是必须用精钢。”
戴梓解释道
“老朽试过了,先用熟铁做成合适的形状,然后在铅水回火,再用油淬火,抛光之后放进退火炉里退火即可。”
徐世杨微微笑着看他,一句话都没说。
片刻之后,戴梓尴尬的解释道
“那个,板簧会先变成黄色,然后变紫,最后成为苍蓝色,只要看到板簧变成苍蓝色,火候就到了。”
“可是,我真的不懂技术啊。”
见戴梓还是没明白自己的意思,徐世杨只好承认
“戴先生跟我解释这个完全没意义,你怎么生产属于你的问题,我只看结果。”
“新的枪机强度如何?”
“眼下还在测试,不知道能打多少次,不过一千以上并无问题。”戴梓回答“发火率在8成以上。”
“这就足够了,加大生产力度吧。”徐世杨肯定道“戴先生做的不错,先享受中尉待遇吧,若是能做的更好,我也不会吝啬官职。”
“是。”
戴梓对此并无太大反应,也许是他不太明白中尉是什么官职?
不过,总归是能当官的。
戴梓从身边儿子那里接过一把手枪,双手捧给徐世杨
“老朽自己查看过将军设计的火绳枪和燧发枪,觉得这两种枪最大的差别,其实是打火装置,其他似乎并无不同。”
“所以老朽也想出一个办法,将军看看可不可行?”
徐世杨接过来,发现这支枪比燧发手枪长不少,也重了许多。
打火方面用的似乎也是燧石,只是燧发枪击锤是安装在后方,向前撞击阻铁打火。
而这只手枪,枪机上有一个明显的圆形,击锤安装在前方,也没有阻铁,直接击打圆形枪机上方的开口点火。
徐世杨好奇的问
“簧轮手枪?”
第237章 枪与枪
“簧轮手枪?”
戴梓略微想了一下,赞道
“倒是个合适的名字。”
“这枪打火率跟燧发枪差不多,优点是不像燧发枪必须有专门研磨的打火药。”
燧发枪引火孔很小,而且容易堵塞,药锅里必须用产量极低,引火率更高的细火药。
目前的新军燧发枪手,是在胸前挂一个装细火药的葫芦,只用以装填引药,子弹主发射药与弹丸一起用纸包装。
这造成了燧发枪手的发射药有两种,后勤容易引发混乱,士兵在紧张的战斗过程中也容易搞错,致使打火率下降。
簧轮枪没有这个毛病,这玩意有些像是轮式打火机,用内置钢轮摩擦黄铁矿石打火,用不着太细致的引药,可以像火绳枪那样直接用较为粗糙的火药引火。
而且,像燧发枪一样,簧轮枪不需要明火,可以预先装填,给骑兵使用似乎蛮好的。
好处很多,但也有缺点,而且缺点非常致命。
“戴老先生,这玩意,你一个月能造几支?”
徐世杨抓着枪管,略略挥舞手中的簧轮枪,笑着问。
“这……”
戴梓张张口,似乎想要解释什么,不过最终还是老实承认道
“很难造,一个月能造一支就不错了。”
戴梓本想说,他以及他的儿子,还有几个相熟的军器监大匠都有制造这玩意的能力,只是即使这样,似乎也造不了多少,数量上只能给军官自卫。
但问题是,如果是军官专用枪,有必要节省那点细火药?
这样簧轮枪相比燧发枪又没有什么优势了。
实际上,历史上簧轮枪被燧发枪迅速取代,就是这几个缺点
太复杂,导致制作困难,容易出故障还难维修,同时这也导致簧轮枪成为标准的贵族武器,价格高的惊人,但性能又没有超出燧发枪太多,无非就是能在火绳枪时代一种不需要明火的武器给贵族骑兵罢了。
同样能做到这一点的燧发枪普及后,簧轮枪被迅速替换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之前徐世杨主持的武器发展,完全以实用性为最高准绳。
生产火门枪是为了在只有一户工匠,生产力不足的时候,尽量给亲兵队装备一种能与鞑子甲兵对抗的武器。
这东西除了生产简单,产量比较高,能锻炼工匠手艺之外,几乎一无是处,属于没办法时的临时办法。
因此找到机会后,徐世杨立刻用蛇杆火绳枪代替了火门枪,如今的火门枪只在民兵部队中还有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