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兴-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叔今天买了细面,回家让你娘烙饼子吃,还有红烧肉!”
    “哦~~~,吃饼子喽!”
    一大一小俩人欢快的走了,身后还跟着一大串直流口水,羡慕不已的小不点……。
    一刻钟以后……
    “不行!吃啥烙饼子!”
    李逵那看着跟他一样粗的嫂子掐着腰,指着耸拉着脑袋的李达、李逵还有小侄子仨男人一顿臭骂
    “刚吃几天饱饭不知天高地厚了是吧?吃烙饼子?还想吃红烧肉!你们咋不上天啊?”
    李逵的兄长李达是王家的佃户,以前两兄弟住在一起的时候,穷的叮当响,这个婆娘还是王家看李达老实本分,勤劳肯干活的份上,赐了个家中粗使的婢女给李达,这才让李家留了个后。
    因为这事,李逵的老娘对王家一直感恩戴德,连带对这个儿媳妇也是百依百顺,特别是她生了个儿子之后,李家的内政大权实际上已经落入李达媳妇手中。
    别说李达和他儿子,就连李逵这个实际上已经独立出去的,回到家中也得老老实实挨训——没办法,谁让老娘就是支持人家呢?
    李逵这个人,别的不说,至少在孝上,做的还是没问题的。
    “细面留着过年再吃!”
    狠狠训了家中男人一顿后,李逵的嫂子开始着手张罗做饭,当然,否决了烙饼子和红烧肉,不代表今天不能改善一下。
    “俺给你们焖干饭,李达,你带着兄弟拿肥肉去熬油!”
    肥肉在这个时代是难得的好东西,但贫民一般不会像大户人家那样直接做来吃,而是拿来熬油,剩下的脂渣也能做菜,一举两得。
    屋子小,草棚也不适合做太多与火有关的工作,李达和李逵兄弟俩就在屋外支起一口大锅,把肥肉切成小块,加上少量清水放在锅里熬煮。
    “哥,家里啥时有自己的锅了?”
    李逵好奇的问。
    以往坞堡民都是几户共用同一口锅,每年还得为此给王家老爷一点粮食做租金。
    “王家老爷赏的。”
    李达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
    “你去当兵算是主动报名,王家老爷很高兴,就赏了咱家这口锅。”
    日照王家与莒州徐家有姻亲,算是最早投靠的外系坞堡主,因此也是最早进入青州核心层的外系坞堡主。
    如今的王家家主老爷已经由徐世杨的亲舅舅王平接任,王家关于家主的竞争也早已经结束,作为青州的核心家族,王家一项以紧贴徐家,服从青州节帅府的一切命令自傲。
    当初新军第一次在日照征兵,大家对此还有很大疑虑,王家为了征兵顺利进行,向徐家展示自己的忠诚,就暗示会给主动参军的家庭一些好处。
    这口锅就是当初给的好处之一。
    别的不说,有了这口锅,李达家可以自己生火做饭,不用浪费时间与人合作煮饭,可以把更多时间放在手头的工作上,也不用花粮食租锅。
    甚至左邻右舍若是有需要,还会来租李达家的锅,这样每年居然还能多饶上几升粮食。
    可别小看几升粮食,很多时候,这几升粮食就是能救命的!
    大锅里传出阵阵油香,李逵的侄子蹲在一边帮着添柴烧火,李达掀起锅盖,用一个竹漏勺在锅里搅拌几下,捞出一块小小的油渣,溺爱的塞进儿子嘴里。
    被烟熏成花脸的小孩立刻眉开眼笑“爹,真香!”
    看到儿子的笑容,做父亲的,也满意的笑了。
    “哥,我来的时候,看到墙外面有些房子,那是咋回事?”李逵接着问道“就不怕土匪抢?”
    “现在谁敢来抢咱们王家?”李达慢悠悠的回答“王老爷跟徐家是啥关系?土匪一早就被清了,莱州那边有仇的老爷,咱们不去抢他们就该烧香念佛喽。”
    “还有流民……”
    “流民?住在围墙外面的那些都是主动来投的流民,下了山有地种,有屋住,不用担惊受怕,不用吃了上顿没下顿,咱们这边地面上平靖下来,那些流民都跑来投靠喽。”
    “今年咱们堡子里有好多光棍娶了媳妇,很多都是流民女人,有些寡妇,也有姑娘,人家也不傻,能过安稳日子,干嘛不过呢?”

第242章 进军1
    有人说兴亡都是百姓苦。
    但也有老话说,乱世人不如太平犬。
    其实两句话都对,只是对应的标准不同而已。
    若是相对徐世杨前世来的那个时候,华夏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是标准的兴亡百姓苦。
    但若是对比历史上那些外敌入侵的悲惨时代,或者直接对比这个世界之前十年江北的平民生活,那就真的是乱世人不如太平犬。
    即使在日照王家的坞堡附近生活依旧困苦不堪,必须忍受自然灾害的威胁,必须忍受王家的压榨。
    但只要能有一块地种,不用担心各路土匪强盗的攻击劫掠,能够在一年辛苦,缴纳高昂的税粮之后能够享用剩下的产出,这就比做个流民,居无定所强无数倍。
    徐世杨这种出生就在地方豪强之家的人也许不太明白这种底层人民的想法事,他做的只是尽可能安靖自己的领土而已。
    不过,李逵和李达这种出身底层的老百姓,确确实实是能理解流民这种找到机会就要下山过稍微安定一点的生活的心情的。
    “兄弟你既然在新军中当兵,就做的好点。”
    李达感慨道
    “现在不是以前,在咱青州当兵不是贼配军了,你若能做的好点,咱家的日子就能过的好点。”
    “以往能吃个半饱已是很好,现在农忙时至少还能多吃碗干饭,若是没了青州军,咱家再过以前的日子,咱们老娘,还有虎头,可不一定能挨过去了。”
    战乱时期,一个老人,一个孩子,都是折损率最高的。
    而李家,现在正处在这种最敏感的时候——有老娘,也有没长大的孩子,一旦出事,至少要损失一个,全折了都不是不可能。
    “俺知道。”李逵认真的回答“不管是鞑子还是土匪,若想再来咱们家,都得在俺尸首上踩过去!”
    李达的儿子,小名虎头的男孩不太明白父亲和叔叔之间说话的是啥,小孩子心性也简单,他只是盯着熬猪油的大锅,口水之流,似乎还在找机会再摸块油渣解解馋。
    李达却是不打算再满足孩子的愿望了,他很不客气的拍了儿子的脑袋一下,训斥道“好好看着火!别偷吃了!你娘还得拿来做菜呢!”
    小孩子撇撇嘴,看起来很是失望。
    “虎头虎头!”
    一帮小家伙又不知道从哪里钻了出来,大声叫着李逵侄子的小名
    “快去看快去看!”
    “咋了?”
    “过大兵了过大兵了!”
    一帮小家伙又跳又叫
    “咱们青州兵去打莱州了!好多人,快去看啊!”
    虎头立刻用期待的眼神看向自己的老爹,李达无奈的摇摇头“想去看就去吧,早点回来吃饭。”
    “谢谢爹!”虎头高兴的对李达鞠了一躬,转身跟小伙伴们又叫又跳的向青州军路过的坞堡北面道路那边跑去。
    李逵感慨道“虎头长大了,真有礼貌。”
    这话从李逵听到侄儿叫他叔父的时候就想说了——以往坞堡里的孩子都是呆呆的,一点灵性都没有,感觉不是小孩子,更像是木头。
    现在这些坞堡民的小孩子显得活泼多了。
    “府城派下来教书先生,现在到了晚上会交虎头这样的小孩子读书识字。”
    李达接过自己儿子向锅底下添柴看火的工作,表面上看着似乎满不在乎,不过说话的语气中充满了浓浓的炫耀
    “虎头现在都能写自己的名字了,李虎,先生给起的大名。”
    跟虎头真没多大差别,不过乡下人,有个读书人给起的大名,已经算是很不错了,更别说现在居然能写自己的名字。
    这是李达、李逵这一代人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你不去看看青州大兵?”
    李达问道
    “今天过的兵你认识不?”
    “俺是近卫兵,跟营兵不在一起,应当是不认识的。”
    李逵回答
    “不过去看看也好,左右都是战友。”
    “嗯,我这边烧些温水,你顺便给送过去吧。”
    李达感慨道说
    “以往不论是鞑子还是朝廷,过兵跟过灾一样,还是咱青州的大兵好,也不扰民。”
    “好。”
    李逵拍拍手,去屋里提水桶。
    ……
    日照王家坞堡北面,负责进攻莱州的青州军部队正在依次从坞堡围墙前通过。
    走在部队最前面的是致远骑兵,之后是相当于雇佣军的大周禁军,再往后是半个来远营,然后是民兵部队,最后是另外半个来远营。
    摆出这样一个奇怪的行军队形,就是要用纪律最严明的新军钳制禁军和民兵,不给他们扰民的机会。
    这也是莱州攻略部队司令徐世松刚刚学到的教训
    出发的时候,他是把禁军安排在队伍最前列的,因为这些禁军士兵装备最华丽,铁甲金瓜,长刀硬槊,还有战弓羽箭,头盔上高高挑着红缨。
    徐世松觉得,仅仅这身装备,估计就能唬的莱州坞堡主们先矮三分。
    可惜,还没走出莒州地界,徐世松就接到差不多数十起来自行军路上路过的坞堡和村落的投诉。
    事都不算大,有说是少了几只鸡的,也有说是狗被偷了的,最多的是农人的田地被大兵踩踏了,损失了许多庄稼……。
    直到这时,徐世松才明白过来,禁军士兵在江南的政治地位如何先不说,至少待遇是超高的——伙食里有酒有肉,还经常能拿到各种赏赐——至少部队开拔的时候,是有开拔费的。
    在百废待兴的青州,这些当然都不会有,而这些参战的禁军都不打算留在江北,因此也就没把青州的军纪当一回事,大错怕犯众怒,小错确是绝对不会断的。
    这让徐世松愤怒不已,最后甚至在半路上停了一天,派出新军的镇抚兵对禁军惊醒了一次大范围肃整。
    那一天,徐世松至少揍了五十人的军棍,另外有二十人被捆着送回莒州。
    徐世松明言,若是再犯,直接斩首!
    禁军士兵虽然心中不满,但人在屋檐下,也不得不低头。
    之后为了避免再出问题,徐世松才摆出这种夹心饼干一样搞笑的行军队形。
    好在,接下来的行军就显得好不少了,大军经过青州控制区的时候,道路两边始终有坞堡民自觉送来饮水,虽然不值什么,但至少这军民一心的场景,还是很令人欣慰的。

第243章 进军2
    李逵提着个装了温开水的木桶,跟几个邻居站在路边,给从此处经过的青州兵赠送温开水。
    当新军士兵经过的时候,李逵还会对他们敬军礼——这军礼也是徐世杨直接剽窃后世的p,目前这个时代,全世界可能也只有青州新军一家有这种类型的举手军礼。
    因此,看到李逵敬礼的新军士兵也都知道眼前这黑铁塔一样的壮汉肯定是正在休假的战友,他们也会对李逵还礼。
    士兵们扛着武器,没法敬举手礼,但会在队长的带领下,略微歪头,对李逵行注目礼。
    现场没有人说话,战友之间也不需要大吼大叫,所有人都只能听到几百双大脚踩在地面上那种略显震撼的轰轰声。
    这种无声的默契让路边自觉来犒军的普通堡民感到有些让人难以言喻的肃穆感。
    很多年轻人用羡慕的眼神看着李逵和列成整齐队形,昂首挺胸阔步向前的新军,这一刻,他们意识到这只军队与以往印象中的民兵以及更早的时候,家里老人所说的贼配军完全不同。
    也有些被夹在中间的禁军队列看到了这一幕,很多人突然觉得自己有些羡慕这些自己其实并不怎么看得起的“江北民兵”。
    没错,这些人的装备十分简陋——铠甲很少,大部分有甲的士兵也不过是一面正好护住胸膛的铁片,连护身腰刀都没法做到人手一把,所谓骑兵居然还有一大帮骑骡子的。
    军饷也很少——军饷制度制定下来才多长时间啊,在军中待得最长的士兵也只领过两个月军饷,而且没有开拔费,各种待遇全加起来跟江南禁军差的也很远。
    但是……
    但是,青州新军是个朝气蓬勃的队伍,这个时候,后世军队中各种陋习还都没传染过来,更别说封建军队那些让人恶心的毛病。
    部队中没有吃空饷的情况,所有部队的编制都是满的,甚至有些还有超编的情况。
    军官与士兵之间的待遇不过刚刚拉开些差距,远不到不可仰望的地步。
    新军中阶级流动非常快,像现在营长级别的公孙胜、李井槐、冯三虎等人,几年之前都是些小人物,基层军士官中,社会底层甚至直接流民出身的人更多。
    最后这一条非常重要,这意味着每一个新军士兵都有可能跨过那个别处无法跨过的门槛,成为军官阶级,通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