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人在乎徐世柳擅离职守会不会让对付方腊的战争出现什么变数,对所有人来说,最重要的始终是朝堂,而不是那个反贼。
“那就这么定了。”文仲冷静的说道:“大家都要做好准备,中秋过后,我会再进宫,规劝陛下。”
“若是陛下还不醒悟……。”
那句话并未说出来,不过大家都知道,若是建兴皇帝不能满足主战派的政治需求,那就要清君侧了。
也许是为了转移一下紧绷的气氛,也许是有别的目的。
这个时候,翁书平用感慨的语气说了另一件事:
“徐世杨在江北大破鞑子,此诚乃我朝第一边功;徐世松刚到江南,即以两千兵击破十万贼军,解金陵之围,也可谓有万夫不当之勇;至于世柳……,之前帅流民组顺义军,击退方腊反贼,现在又说可以12个时辰返回临安控制全城,呵呵,徐家三子在兵事上真是各有千秋啊。”
话里有话,但说的是事实。
相对于江南的将领,徐家三兄弟在战场上的表现确实过于耀眼了。
其中最令人难以置信的自然是徐世杨。
从在临安火烧都亭驿开始,徐世杨取得的军功已经超越大周立国以来几乎所有名将。
而且这人似乎特别喜欢揪着令人恐惧的鞑子打。
“书平,你的意思是?”文仲皱着眉头问道。
“朝局稳定之后,应该想办法限制一下徐家在军中的力量了。”翁书平直言不讳的说道:“世柳是文人,不应该继续留在军中,让他好好读书吧。”
“这是自然,世柳需要好好读书。”文相公用肯定的语气说道:“明年新帝登基,肯定要开恩科,他得把握住机会。”
大周的恩科更加类似于另一个时空的满清,是朝廷每逢庆典,在正常科考年份之外,特别开科选士,而不是宋朝那样直接给屡试不中的老士子“特奏名”。
若是一切顺利,新帝登基,明年改元,朝廷必然要开恩科。
不出意外的话,到时候文相公会重登相位,并且担任科考官,这个时候,没有功名的徐世柳和尚且不是进士的翁书平都能在其中占得很大便宜。
但即使如此,必要的真才实学还是得有的,哪怕为了堵天下士子悠悠之口,作为文相公弟子的徐世柳也必须在科举上打好基础。
所以,他离开顺义军,是应有之理。
“徐世松那边可以再提升他的官职,但不能放他回江北去,就让他在江南统兵。”
“可以。”文相公同意道:“既然世柳要闭门苦读,那么让世松来主持军中也算不错,希望他能把大周官军都训练成真正的精锐。”
为啥齐省民兵能打败鞑子,去过齐省的两千禁军回来就能打败十万乱军,甚至,连江北流民组成的顺义军都显得比大周官军能打呢?
文相公对此有些不太了解,他本能的觉得,这可能是因为将领不同的因素吧?
若是徐世松能把所有大周官军都训练的像他的手下那么精锐,何愁将来的北伐不成功?
“让仁福公主下嫁给他吧。”章明义突然开口道:“听说徐世松还没有正妻?他千里送回公主的名声已经在民间传开了,还有人编了小曲唱这件事。”
“公主一直没有离开军营,恐怕一是害怕再被送到辽东去和亲,二也是与那徐世松有些关联……。”
“斯文扫地。”翁书平冷哼一声。
第296章 忠臣3
年轻的官员们纷纷露出尴尬的笑容。
作为臣子,私下里自行决定公主的婚嫁,似乎是太逾越了。
不过嘛,也就是尴尬而已。
毕竟天家无私事,之前主和派能逼着仁福公主去辽东,那么主战派让仁福公主嫁给徐世松倒也不是说不过去。
毕竟现在看起来,公主本人还是挺信赖他的,宁愿在徐世松的兵营里呆着也不回临安。
“徐世柳徐世松都好说,他们毕竟是在江南。”翁书平继续说道“江北徐世杨怎么办?齐省军马几乎与我们完全无干,一兵一卒都是徐家自行招募练就,那些兵马只知徐家不知朝廷。”
“与徐家的婚事需要尽快。”
文仲说道
“徐家女郎不是已经来了吗?四弟与她的婚事先办起来,然后尽快把小妹嫁过去。”
“然后……,嗯,一旦我们这边成功,我们就给徐家请功——他们毕竟打败了鞑子,取得了大周第一边功,给他们家一个齐省都督也不是不行。”
“只要徐家接受,那就是接受朝廷的领导,咱们这边再派个监军过去。”
所有人一头,现阶段能做到的也就是这样了,如果还想更深入的控制齐省军队,还得看今后各自的手段。
“相公。”章明义此时说道“到时候,我去江北监军吧。”
他跟徐世杨的关系不错,又是主战派年轻一辈的核心之一,还是进士,对大周的忠诚也是毋庸置疑,让他去江北似乎正合适。
文相公点点头“既然明义毛遂自荐,那到时候就你去吧。”
章明义的眼神亮了起来。
他是进士,作为文官,学识上是没问题的。
但太年轻,如果此时成为宰执,必然会被骂做“幸进”,如果先去江北取得一些军功,情况自然就不同了。
看齐省军如今的情况,分点军功似乎一点都不难。
文相公端起茶杯,品了一口,淡淡的说道“事情先这样吧,我们也不要让士子们等太久。”
诗会已经开始了,大家总在这讨论这些问题,似乎也不好。
“对对对!此间过后,大家恐怕就没有这样的机会玩乐了!”
年轻的官员们一起站起,对文相公拱手,然后转身前往诗会现场。
文相公无奈的摇摇头。
什么叫没机会玩乐?这些年轻人是觉得大事已定,他们一定会在未来的朝廷占据高位?
还有,若是大事不成,他们就不努力,而是去纵情享乐了?
为什么一点危机感都没有呢?
就像徐家那些孩子一样,做什么事都风风火火的,不论是打仗还是读书。
……
文家的诗会没什么规矩,所有士子、宾客都可以在文家的园林里随意走动,或赏花,或饮酒,或作诗,自得其乐。
花间树下、山石水边都摆着小桌,上面有果品点心和酒水,士子们可以随意取用,文家的下人仆役也会很有眼界的补充食品——这种类似自助餐形势的晚会是文仲跟一个西方客人学来的,他认为非常适合不甚严肃的场合,可以让大家尽情享乐。
因此,文家较为轻松的宴席,都是这么做的,也确实蛮有意思,很受年轻士子们的欢迎。
为了增加意趣,一些显眼角落的树枝上还挂着一张张小纸条,有些是类似灯谜的谜题,有些是半阙诗词,也有些是对子,反正都是些文人的小游戏。
若是有兴趣,士子们可以解开谜题或对上诗句,交给侍者送到庭院专门搭建的舞台上,那边会有小樊楼来的当红清倌人现场唱出解题者的答案和姓名,文家也会双手奉上一份小礼物——都是笔墨纸砚之类,看起来简单,却是出自名家之手的昂贵礼物。
当然,更重要的礼物是,作品较好的士子,可以跟文仲、章明义这样的主战派核心聊一聊,混个面熟。
若是真正有才的,甚至还能得到文相公的亲自接见。
相较之下,樊楼清倌人的青睐都显得逊色许多。
毕竟,现在主战派隐隐又有了跟主和派分庭抗礼的资本,大家都认为文相公很有可能再次入阁。
在文家庭院的小角落里,身着青衫,做男子打扮的横波安静的坐在石凳上,双手托腮迷迷糊糊的看向舞台,那里有自己以前的姐妹正在朗声清唱某位著名才子现场作中秋词。
那词朗朗上口,文采十分华丽,以至于小樊楼请来的名妓们都用羡慕的目光看向有资格清唱这首词的同伴。
名士需要名妓扬名,名妓也需要名士捧场,这是各取所需。
以前横波也很喜欢这种游戏,但现在,她似乎对这种才子之间的游戏有些意兴阑珊了。
“为什么不去玩玩?”身着丽装的如是姑娘仪态万千的走过来,笑着说道“你以前很喜欢这种游戏吗?”
“以前喜欢。”横波回答。
“现在不喜欢了吗?”
“也不是呢。”横波想了想,然后说道“只是,经历了这么多事,我现在觉得,诗词歌赋似乎不太可靠,不能保护我呢。”
横波觉得今年自己似乎有些流年不利。
先前被一个鞑子骚扰,要不是徐世杨当时就在场,恐怕就要被那鞑子抓走糟蹋了。
之后,方腊反军攻入临安,也有一队人冲进樊楼抓走很多姐妹,她跟如是隐藏在柴房里,也差点被抓走。
后来是徐世柳的顺义军正好在樊楼附近路过,这才救下她们。
经过这两件事之后,横波对文人之间的游戏就没什么兴趣了。
这世道,江南也不是什么和平安定的世外桃源。
在临安往东不远处,就有官军反军各几十万人在互相厮杀呢,却还是一点都不耽误士子们在中秋节玩这种文绉绉的游戏。
“如是姐姐。”横波突然说道“中秋过后,我要去江北。”
“嗯?去齐省吗?”如是对此倒是并不意外,这些时日,横波已经多次有过类似的表示了。
“是啊,我要去齐省找徐世杨。”横波点点头。
“可是,听说他要娶文家的女郎。”
“做妾为婢都由他,只要收留我就行了。”横波下定决心“本来我就没资格肖想正妻,能做个妾室就算最好的归宿了。”
第297章 改编1
莒州,原徐家十五屯,新军总部所在地。
再过一段时间,新军总部将被改编为更具近代化特质的总参谋部,成为一个单独而不是临时的机构。
徐世杨任齐省都督府下辖的战争部长兼任总参谋长,少将军衔,总领齐省一切军务。
然后,总参谋部将被迁徙到登州,与辽东隔海相望。
不过,那都是二、三个月以后的事,一切准备妥当,拖到明年年初都不是不可能,因此现在,新军的军事会议仍然要在莒州开。
今天的会议是之前战争的总结会,新军所有少校级别(这个军衔相当于所有副营级以上,以及之前战斗中表现出色,即将得到提拔的人)以上军官全部参加。
按照以往的传统,营级以上主要军官们全都坐在一张圆桌前,只是圆桌不够大,刚刚获得与会资格的新人不得不再围着他们坐一圈。
“部队上普遍反映,战斗中表现最好的神机兵,其次是选锋和陷阵,锐士兵的表现……,嗯,不太好。”
现在发言的是公孙胜,上次黄河之战的时候,他负责南线的指挥,直面鞑子天会汗完颜吴乞买,由于距离问题,他算是新军中少见的有单独指挥大战经验的将领。
“怎么个不太好法?”
徐世杨一边问,一边自己拿支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原本这个任务是赵琳的,但几天前赵琳被检查出怀了身孕,容嬷嬷强迫她脱离工作休养去了。
“他们的长枪太长了,又不能远射,在壕沟里使用不便,进不能进退不能退,也就防守胸墙的时候能用用。”
公孙胜回答:
“队伍上有人建议缩编锐士,把多余出来的人分给选锋和神机。”
“我们不可能指望每一次都挖好堑壕等着鞑子来撞。”
徐世杨头也不抬的说道:
“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得跟鞑子野战,到时候没有长枪,用什么抵御鞑子骑兵?”
“刺刀也可以。”新近才有机会参加这种重要会议的徐宁立刻说道:“马很聪明,也很胆小,只要有个尖锐的东西在眼前,它们肯定不敢硬冲,属下看了看火枪上的刺刀,那东西足够了。”
“刺刀的产量不够,现在只有燧发枪有,连火绳枪手都得配把腰刀防身。”代表第一兵工厂的汤隆说道。
新军的火绳枪和燧发枪只在枪机上有区别,其他部件是同一规格的产品,它们完全可以使用同一款刺刀。
之所以燧发枪有刺刀而火绳枪没有,原因就在于产量——最简单的套筒式刺刀也是需要攻螺纹的,那玩意生产速度实在快不起来,更要命的是,面对鞑子的甲兵,它其实还是易耗品。
“说起刺刀,还有一件事。”新兵营营长冯三虎说道:“每个营都是燧发枪与火绳枪混编,这样指挥太过不便,战前检查枪支状态……。”
“这个等会再说,事情一个个解决。”
徐世杨暂时打断他,直接下命令道:
“锐士需不需要缩编,得试过才能知道。”
“正好有几百个鞑子甲兵投降咱们,我打算把他们编制成一个蓝军营,兵器战法还是原来鞑子的样子,以后新编制如何,先跟他们在训练场上试过再说。”
“但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