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燧发枪的射击精度也是下降明显,两名枪手各自只命中一发。
而击发枪居然仍旧保持全中记录!
这时,所有观看的官员脸色都变了。
大家都是军队或军队相关的事务官,各自都很清楚火枪射击的准确度随着距离的增加会下降到什么地步,实际上,以燧发枪来说,超过百米的射击其实已经跟枪手的射术没有太大关系了——在这个距离上,单独一两条枪的命中精度取决于枪手的运气。
然而击发枪却是全中,而且还击穿了铁甲……。
也难怪徐司令这么重视这种武器。
射击继续进行,这一次是一百步150米),两个降鞑弓箭手干脆放弃精确射击,用轻箭向目标抛射。
结果有个靶标被命中两箭,但根据标示,两箭来自两个不同的弓手,也就是说,有个人射了别人的靶子……。
燧发枪很干脆的全部脱靶,两位使用击发枪的士兵只各自打飞了一发子弹!
“这个成绩都赶得上燧发枪射五十步的目标了!”海军参谋长罗海涛失声叫道“这枪未免太强了吧?”
“若是早几个月有这枪,辽沈会更好打一点。”李井槐也说道“可惜了,现在鞑子已经完蛋了,能用得着这枪的地方不多了。”
“仗还没打完呢。”徐世杨平静的说道“你们千万不要以为灭了女真鞑子就安逸了,还早呢。现在接着看下去。”
最后一轮射击是一百五十步225米)外的靶标,这个距离上,燧发枪与弓箭的命中精度是一样的,完全为零,想都不用想。
实际上,按照现行的齐军步兵操典,任何人使用步枪射击一百步外的目标都是违反军纪的行为,更别说射击一百五十步外的目标了。
因此燧发枪手和弓箭手都很干脆的放弃了射击,这一轮只有两位击发枪手继续射击,他们各自射击三发,然后换燧发枪手用击发枪再射击三发,四个人一共打中6发,命中率正好一半!
“这个距离上还能打中?”
“这是靶场,实际战场上命中率会降低三成以上。”徐世杨笑了笑,有些不以为意的提醒道。
击发枪确实很厉害,但也没厉害到这种地步,之所以能取得这种成绩,纯粹是因为今天挑选的射手都是老士官,每个人都在战场上射击过数百发子弹,训练场上射击次数更多。
这样的老兵在完全没有危险的靶场上,自然能够更加从容的射击,也就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实际上,在真正的战斗过程中,只有几个月训练,实弹射击不超过三十发的士兵能有他们一半的命中率就算不错了。
徐世杨转身面对自己手下的官员们,淡淡的问道“行了,结果出来了,你们各自说说这枪应该怎么用?”
第515章 仅剩一张皮
“应该立刻大规模装备!”海军的罗海涛叫道“有这种枪,我军就天下无敌了!”
李井槐有些不满的提醒道“我军本来就天下无敌。”
“怎么,你们陆军不想要这种枪?”罗海涛冷笑道“那正好,请司令给我们海军吧。”
“这种枪没有引火药,不惧药池潮湿,射程、精度、威力足够,绝对是海战利器,装备给我们海军的陆战队,这样即使无炮的运输船也能轻易压倒敌舰!”
“呵呵,罗海狗你真是想多了。”李井槐不以为意的笑着说“海军装备这么好的武器是用来打谁呢?那些最近都不敢出来的破倭子?还是李家的海盗?”
“真要装备,也只能装备我们陆军,我们还要打蒙兀鞑子,还要打党项鞑子,还要打江……,呵呵,反正少帅指向何方我们陆军就打哪里!”
“但是,我很好奇,这种枪产量怎么样?没有引火药,那个火帽产量如何?没有这个,这枪跟烧火棍也没有太大区别吧?”
“李师长尽管放心。”汤隆接话道“现有燧发枪可以直接改造成击发枪,产量是没问题的。”
“至于火帽吗……,这个其实也不难,我们保证可以给每条枪每次准备60发子弹。”
齐军燧发枪手的一个战役基数备弹就是60发。
然而徐世杨这时说道“60发不够,按90发备弹储备。”
从徐世杨来的那个时代历史来看,枪械发展史实际上是一路朝着操作傻瓜化发展的最早的火门枪需要能在十步距离内对敌人射击的老兵;火绳枪时代仍然需要经过几年训练的熟练战士,否则有引爆随身火药的危险;燧发枪普及之后,军队已经可以从田间地头随便拉个壮丁用皮鞭军棍教育三个月就送上战场。
之后击发枪、击针枪、栓动步枪一代比一代对士兵的要求低,等到了阿卡时代,枪械已经简单到随便来个黑小孩都能用的地步了用得好用不好另说)。
但是,与枪械操作简单化发展相辅相成,子弹消耗量也呈极具上升态势用一杆火门枪,你一次战斗绝对打不了10枪;拿破仑时代燧发枪手的备弹通常是60发;一二战时期栓动步枪则是120发;二战之后的突击步枪时代,所有人都喜欢朝着任何可疑的目标漫射,以至于米国佬给步枪装上了连射限制器……。
随着战争技术的发展,枪械准确度越来越高,却很少有人去在意精确射击了,大量泼洒弹药以期压制敌人的战术得以大行其道。
正处在军事武器变革初期的将领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徐世杨这个穿越者却知道——按燧发枪的备弹量给击发枪手做准备,到时候是一定会吃亏的。
“看起来,现在考虑击发枪的真正用途还有些太早,不过我们可以做些准备了。”
徐世杨最后说道
“陆军各师,军校和海军陆战队都要抽调标兵组建一个实验部队,先行实验换装,半年后我会组织一次大规模实弹演习,各部主官在此之前都要好好想想你们打算怎么运用手中的武器,演习之后我们要编写新的步兵条例。”
“是!”
“对了,司令,这种枪可以对民间出售吗?”
“当然可以,但是一定注意,不管是什么枪械,没有特许一律不准出售给庶民和奴隶!”
保持武器代差还是很重要的。
……
徐世杨在二月初十才动身离开登州,此时徐睦河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他还在路上的时候,齐王就屡次派遣太监前来催促,徐世杨却依旧毫不在意的选择乘坐工部第一机车厂新生产的四轮马车而不是骑快马返回泉城。
选择乘坐马车倒不是因为徐世杨的生活开始变得奢靡了,而是他希望利用这个机会亲自测试现有马车的性能,同时还要看看齐国路政建设水平。
事实证明这两样都做的不错,于是徐世杨建议第一机车厂把这种新型四轮马车推广到国外市场。
徐世杨还给新型马车设计了一个标志,并且定了个好听的名字“奔驰”。
他就这样乘坐古典版奔驰车进入泉城,然后光荣的被堵车了……。
建造美泉宫的时候,为了尽量不扰民,宫殿实际上是在泉城郊外选址开工的,因此在徐世杨心中,美泉宫周围应该显得比较荒凉。
但实际上,随着齐国经济发展人口增多,围绕美泉宫的服务设施也开始迅速增多——比如为上早朝的官员早点的小吃铺子,让太监宫女歇脚的茶铺,吸引美泉宫工作人员消费的各种点心、香水等店铺等等,泉城的重心已经逐渐开始向美泉宫周边转移。
再加上为了宫廷官员上下班方便,而围绕美泉宫建造的住宅区和相关办事机构,以及徐世杨为推广马车而大力支持的公共交通机构公共和出租马车)……。
徐世杨一年多没回泉城,他根本没意识到这年头乘马车去美泉宫到底有多么愚蠢。
于是做出蠢行的徐世杨只能选择下车步行前往美泉宫“尼玛,不论哪个时代都城交通都是变态!”
好在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太多人关心,也就没人知道徐世杨犯了什么蠢。
二月十五,徐世杨进入美泉宫不久,立刻被齐王徐睦河召见。
这一次齐王只召见了徐世杨一个人。
既然只有父子俩,那么有些话就可以直接明说了。
“世杨,你觉得为父何时称帝为好?”
“实际上现在随时可以。”徐世杨回答“不过孩儿建议还是得等一个契机。”
“什么契机?”
“等一个隆道皇帝犯蠢,给我们口实的契机。”徐世杨笑道“这堵不住当今士林悠悠众口,但可以用来说服民间,以及历史。”
“嗯,为父可以理解。”
关于这方面的事,徐睦河一向是一点就通,完全不需要做过多解释。
“如果父亲等不及,现在完全可以使用全套皇帝仪仗,只是表面上给江南留些面子,暂时别走最后一步就行了。”
徐世杨用无所谓的语气说道
“总是用亲王仪仗面对附属国使节,确实不太好,还有汉地的军阀也会担心我们的前途,以前没办法我们还得披大周的皮,现在鞑子都没了,朝廷对我们也就只剩一张皮的价值了。”
第516章 军改方案
听到徐世杨的话,徐睦河笑道“呵呵,世杨你对朝廷还真是够不客气的。”
“鞑子灭亡后,我们之间的矛盾就会逐渐变得不可调和。”徐世杨摇摇头说道“这种情况下我嘴上说的再客气都没有。”
“嗯,光嘴上说没用,还得靠实力。”徐睦河严肃的说道“世杨你今年有没有扩军的打算?”
兵部已经两年没有正常扩军了,只是增添了一些工、骑、炮和海军单位,现在齐国的常备兵仍旧是十万人级别。
相比之下,军费倒是年年激增,户部一直有人质疑兵部的钱到底花在什么地方,为啥以往军费只有现在三分之二的时候能养十万兵,现在多出那么多钱粮还是只能养十万兵。
徐睦河把这种声音全都压了下去,户部官员质疑经费问题是本职工作,但站在齐王的角度来看,统一天下没有一直强军是肯定不行的,兵部不论花多少钱,只要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只要军队能够一次次取得胜利,那么就是值得的、该花的、毋庸置疑的!
只是,徐睦河总觉得,只靠十万兵就统一天下似乎太单薄了,若是有可能,哪怕允许兵部花更多的钱,也该养更多的兵。
“父亲勿忧,兵贵在精而不在多,实际上十万野战军已经足够了。”
徐世杨笑着解释道
“我现在的想法就是,把野战军更加专业化、军士官化,以此作为骨架,有需要的时候,动员预备兵和民兵填充基层部队。”
这实际上是二德子一战战败后玩的那手十万国防军全部军士官化,一旦有需要,士兵具备担任班长的素质,班长具备担任排长的能力,排长足以胜任连长。
只需填充动员兵,几个月时间,十万国防军就扩充成八十万大军。
接下来,徐世杨计划借助击发步枪对单兵战斗力提升的契机,对齐国军事系统进行一次大的军改。
按照他的初步计划,最晚从明年开始,海陆军彻底分离,陆军保持十万人的常备兵力规模,海军限定在二到三万人上下。
陆军每个师兵力七千人含两个步兵旅以及工兵、骑兵、炮兵、辎重兵、师部指挥机构等单位),再加上参谋部直属的独立炮兵含要塞炮单位)、战斗工兵、骑兵和其他单位机构含军校)。
与此同时,蓝军旅和陷阵兵旅将被取消,这两个冷兵器单位不再作为野战常备军存在,而是转成预备役分散到全国各地。
这样,军改完成后齐国常备军将全部火器化。
为了能够在有需要的时候迅速填充野战部队,军改后预备役部队将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徐世杨希望将一级预备役人员有过服役经验,每年维持最少一百天的基础训练,能够接到动员令后三天内就近前往所在地驻军报道,享受野战军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军饷)扩充到二十万人。
民兵所有身体健康的适龄男女,只进行最基础的军事训练,但是每年要有至少十发火枪实弹射击的训练)扩充到六十万人。
屯兵以外族为主的庶民、奴隶壮丁,只装备冷兵器)扩充到十万人。
“这样的话,一旦有需要,半年内我们就可以把十万野战军扩充到百万大军!”
徐世杨大概解释了一下自己的军改设想,算是给徐睦河画了个特大特香饼,然后说道
“当然,其实我觉得这世上没有什么人能让我们进行全面动员,我的这个设想,只是在维持强力军队的情况下,尽量少花军费而已。”
还有就是,随着齐国领土的不断扩张,齐军野战部队早晚会分散到全国各地去,如果军改能够成功,这个制度就可以推广到全国,到时候就可以建立军区制度,适应大扩张时期兵力总是不如领土多的瓶颈。
“一旦有事,半年就可以动员百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