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月初4,华军重新占领伊丹城,之后马不停蹄的反攻摄津。
另外一面,在冯三虎对前友军发动进攻的同时,长崎港华军也全面出击,包括原驻军,新来的增援,以及高丽、索伦、琉球兵在内,长崎港一下涌出三万三千大军!
区区两万拼凑起来的扶桑人完全不是对手,封锁长崎的扶桑军当天即全面崩溃,华军顺势横扫整个九州岛。
前线后方全面战败的形势下,扶桑联军终于绝望。
九州岛上的三家大名中,龙造寺家主隆信在其主城被华军攻克时战败身亡。
织田信长死后才宣布参加联军的大友家家主在主城切腹自尽。
唯有岛津家进行了最后的挣扎,岛津水师在雾天尝试对长崎港的华军船队使用火攻战术,结果未能奏效——大雾中,大部分火攻船甚至未能到达指定位置,极少部分靠近的火攻船也被华军舰炮和火枪击沉。
之后岛津水军吸取教训,在白天派出火攻船再次进攻,结果变成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华军巡航舰甚至能围着笨拙的扶桑船绕圈!
需要接舷才能发挥作用的火攻船队自然没能起到任何作用。
陆地上,岛津军集结最后的六千士兵,伏击华军成功,一队过于突前的索伦兵被密集的火绳枪铅弹击垮,被岛津军追杀近二十里,损失过千人。
此次作战成了华军在扶桑唯一一次失败,不过死的是外蕃士兵,没有任何人会感到心疼。
华军随即调集高丽奇兵旅,外加野战军五千人,合计一万兵力围攻岛津大本营萨摩。
五天后,绝望的岛津家主岛津义久率最后的部队对华军发起死亡冲锋,结果包括岛津义久和其弟岛津义弘在内,七百扶桑武士和足轻被华军射杀在冲锋的道路上。
至此,九州岛上最后一股抵抗力量,岛津家族彻底灭亡。
本州,冯三虎依旧不断进攻毛利家,由于已经在大阪城下损失了家族主力,毛利家主毛利辉元陷入不断拼凑兵力,又瞬间被击溃,然后又拼凑兵力被击溃的恶性循环。
毛利军只能不断撤退再撤退,以至于最后达到了每一万石动员七百兵的“壮举”!
这简直是寻求自我崩溃,而且他们也确实自我崩溃了。
毛利辉元在不断战败后,失去抵抗信心,按照冯三虎的命令,率领剩余全部旗本以上军官放下武器投降。
但随后,冯三虎以背信弃义为名,把毛利家族所有旗本以上军官全部处死——包括毛利辉元本人和他全部子嗣在内!
共和1793年元月,九州华军与本州华军会师,华夏扶桑远征军陆地兵力已经超过四万五千,此时他们已经控制了大阪以西的本州和整个九州岛。
原本的联军盟友中,只剩下失去了全部主力的长宗我部缩在四国瑟瑟发抖。
……
在华军清理联军门户的同时,羽柴集团在一场决定性的会战中打败了柴田集团,羽柴秀吉成为原织田信长集团新的领袖。
然而此时,相对织田全胜时期,羽柴秀吉的势力范围缺少了被华军占领的西部十国,这差不多相当于以前织田领土的四分之一。
另外一点,织田信长的铁杆盟友德川家康拒绝承认羽柴秀吉的权威,相反,他选择与冯三虎暗通款曲。
德川家康表示,他愿意协助华军对付羽柴秀吉集团,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原有封地即可。
冯三虎没有给予答复。
二月份,华夏本土继续给冯三虎增兵,徐世杨甚至不惜在齐、冀两省进行部分动员,又拼凑了五万预备役和民兵,同时再次下令索伦、高丽等外蕃出兵。
徐世杨给冯三虎的信件中,明确要求扶桑远征军不能对扶桑人心软,必须以雷霆手段征服扶桑之后才能决定何时收兵!
在华夏,没有人可以违抗皇太子徐世杨的命令,这实际上等于把参谋部原本制定的打垮织田,让扶桑回归分裂的战略目标改成彻底征服。
冯三虎不明白徐世杨为何会做出这个决定,实际上一直到很久很久以后,世人和历史研究者也没搞明白徐世杨做出这个决定的真实目的。
不过,徐世杨的命令,理解得执行,不理解也得执行!
冯三虎率领的扶桑远征军总兵力迅速蹿升到11万之巨,甚至比同一时期针对党项伪夏的军队还要多一些!
这足以看出徐世杨的决心,既然如此,冯三虎也没有任何犹豫,再次发起进攻。
共和1793年3月初3,华军进入京都,逮捕实际上没有任何权利的扶桑皇帝及其全部宗室、内臣。
冯三虎随即下令把扶桑伪帝一家全部押解回国,交给徐世杨处置。
扶桑皇帝是扶桑人的精神象征,冯三虎的做法引发了整个扶桑的反对,包括已经占领的地区在内,反对华夏的大规模起义随之爆发。
第606章 十八年了
短短时间内,华夏的扶桑占领区风起云涌,数以百万计的扶桑男女老少自发起来反抗。
然而他们没有统一的指挥,没有精良的武器,没有合适的训练,他们有的,只是狂热而已。
而狂热大概是战争中最双刃剑的情绪了,这种情绪可以让上百万人起来反对华夏,但也能让华军多次创造惊人的以少胜多的战绩。
更要命的是,狂热的情绪一旦因为失败而冷静下来,他们立刻就会变得极端驯服。
没错,扶桑人的情绪就是如此极端,不再云间就在地狱,没有中间路线。
一开始,冯三虎对有上百万人起来反对自己感到有些不知所措,他开始担心后方几个关键地点的守军无法坚持到援军到来,不过随后发生的事证明,他多虑了。
共和1792年3月22,大阪守军700人出城逆战,一举击溃汹涌而来的近十万扶桑义军。
第二天,堺港守军和海军上岸水兵1100人击溃向堺港而来的义军。
两天后,原本准备继续进攻的冯三虎的主力部队回师击溃试图进入京都的三十万扶桑义军。
4月15之前,九州守军在本土后续援军和海军的增援下重新平定九州全境。
以上所有的战斗,不管汹涌而来的扶桑人有几个十万,也不管应战的华军有没有一千人,只要华军反击,他们都获得了胜利,而且战斗过程就没有超过两个时辰的。
战后的总结会议上,军官们指出面对扶桑义军,只要集中火力抑制住他们最开始那一波狂热的冲锋,之后就可以发动反击,那个时候扶桑人必然崩溃,华军可以驱赶溃兵不断反卷他们自己的阵型。
这个时候,冲上去用木棍敲都能赢。
华军打的很轻松,但冯三虎却是十分不满。
因为不得不回师镇压扶桑义军,使得他在跟李井槐的内部竞争中,已经必然败北了。
冯三虎恼羞成怒,他在返回京都后不久,对远征军全军下达清扫占领区的命令。
按照他的命令,远征军全体出动,以百人的连或中队)为单位,四散而去,看到扶桑人的村庄,不管他们参没参加反抗帝国的行动,即行攻击,所有扶桑青年男女以及孩子全部为奴,老病残者就地处决。
接到这个命令的华军立刻行动起来,远征军各部队蜂拥而出,华军本土士兵负责所有城市和平原,外蕃索伦部落兵和外蕃高丽兵负责清剿山区,像是筛子一样在京都以西和九州的占领区上来回梳绞。
除了某系城市中少部分贴着春联和桃符的华夏人没有受到骚扰外,其他扶桑村庄、城市都经历了恐怖的劫难。
从远征开始到共和1793年四月,远征军一共抓捕了50万扶桑人死者肯定更多)为奴,五月这个数字增长到80万,六月甚至达到120万!
华夏内部,反对冯三虎清剿令的声音一直存在,毕竟他做的实在太过火了,扶桑占领区现在几乎……,不,现在已经成了人间地狱。
许许多多不忍言之事正在扶桑上演,冯三虎残酷的作风让许多人感到不满,弹劾冯三虎的奏章堆满了皇帝的桌案。
然而这些都被皇太子徐世杨给压下来了。
直到七月初,天气开始变得炎热,在这样杀下去恐怕引起时疫,徐世杨才直接给冯三虎下令,命令其停止“清剿令”。
随后,徐世杨解除冯三虎扶桑远征军司令的职务,命令其回国反省,远征军司令官的职务由华夏将领中以心软著称的林冲接替。
……
共和1793年7月13,未能在任期内完成控制扶桑的任务,却得了个“屠夫”诨名的冯三虎中将乘坐海军运输船黯然回国。
但是他惊讶的看到,帝国皇太子,全国武装力量总统帅徐世杨就在津门码头上等着他!
徐世杨亲迎出征的将帅回国,这是获得大胜利班师回朝的时候才有的待遇,而在冯三虎的意识里,他的这次扶桑之行应该是失败的——没看到自己连职务都被解除了吗?
而且此时远征军也根本没有班师。
在津门最大的酒店,最昂贵而富丽堂皇的房间中,徐世杨与冯三虎相对而坐。
“三虎,你跟了我多少年了?”徐世杨问道。
“我是最早跟着殿下的人,到现在整整十八年了。”
听到徐世杨对自己的称呼,冯三虎感到一阵激动——如今的徐世杨表面上对谁都很客气,要不就称呼其官职,要不就称呼表字,但冯三虎知道,这种表面客气只能说明那个人没能“简在帝心”。
“十八年了啊。”徐世杨微笑着感慨道“当初我收留的那个瘦猴一样的流民孩子,如今也已经能成长到统兵十多万,可以灭敌国绝敌嗣的大将了。”
“殿下,我没能做好……”
“不,不关你的事,这事其实是我的私心作祟。”徐世杨摇摇头,缓缓地感慨道“我心里有压抑的仇恨——别问我为什么对扶桑人有这种仇恨,它就是存在,所以我没有制止你的命令,甚至对你的命令暗自感到痛快。”
“殿下……”冯三虎试探性的问“难道您同意我的做法?”
“处于利益考虑,我不会认同,因为这会引发一千多万扶桑人的激烈反抗,增加我们的统治成本。”徐世杨回答“但我心中为你欢呼雀跃。”
“何况,我突然觉得,有你这么个将领其实蛮好的。”
徐世杨接着说道
“名声是个很有用的东西,不论好的坏的都是如此,你的威名——或者说凶名,已经传扬出去了,将来你再领兵出征,你讨伐的对象就得好好想想他们是否还要继续抵抗。”
“只要你别在自己国内运用这凶名就行了。”
这就是威慑,在华夏强大的宣传系统推波助澜之下,用不了多久,冯三虎这个名字就会成为地狱的代名词,能连小儿带大人一起止夜啼的存在。
“三虎,问你个问题,如果我现在任命你为南下军团司令,命令你进攻大周,你在江南会怎么做?”
冯三虎猛地抬头看向徐世杨。
徐世杨很平静,仿佛在说一件十分微小的事。
第607章 内外有别
冯三虎跟在徐世杨身边十八年,参加过每一场徐世杨指挥的战斗除了他下江南那几次)。
尽管徐世杨大不了他几岁,但对于冯三虎来说,徐世杨亦师亦友,亦兄亦父,亦是统帅亦是战友。
因此冯三虎十分了解徐世杨,因为后者就是他人生的导师、指路人,冯三虎思考学习什么东西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先考虑一下“如果是殿下,他会怎么做?”
结果这次在扶桑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根本没考虑这个问题就随性而动,就闹出这么大乱子。
冯三虎觉得,自己还是很了解徐世杨的。
殿下这次问出这个问题,表面上看起来十分平静,仿佛真的只是问了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
但实际上,冯三虎认为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核——关系到徐世杨今后会怎么运用他这个人的考核。
那么徐世杨会希望得到什么答案呢?
殿下刚才说他其实为“清剿令”暗自高兴,但那是对扶桑人,扶桑人是外族。
殿下刚才还说自己不要把在扶桑的作风带到国内来……。
嗯,这才是最主要的,内外有别,真要回忆一下的话,徐世杨对内其实一直蛮心软的,以往不断让权,不断出让他自己的利益先不提,就连那些激烈反对过他的坞堡主,徐世杨也只是破其家而没有绝其嗣。
那么谁是内谁是外呢?
“殿下,如果是属下负责江南问题,属下一定会吸取这次的教训。”
冯三虎认真的回答
“属下绝对不会对江南下达‘清剿令’之类的命令,尽可能使用怀柔手段,但若是有人激烈抵抗,属下也不会手软,只是不去祸及子孙亲属。”
完全学习徐世杨统一北方时对坞堡主的做法,拉拢下层,消灭坚决抵抗的上层,赦免抵抗者的无罪的亲属子嗣。
用雷霆手段显菩萨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