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兴-第3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李井槐并未继续进攻,因为下了大雪,他需要更多时间把手上的车辆轮子换成雪橇条幅。
    这耽误了很多时间,此外,之前一个多月的战争,虽然前进速度一直不快,但他认为部队仍然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休整,正好趁着大雪时间完成这件事。
    最后,李井槐希望趁这段时间给前线囤积更多粮草和弹药,并且开始动员民工修复他攻克的那些堡垒——这些堡垒对华军来说就是肉罐头,不需要费多大力气就能撬开吃到里面的美食。
    但对党项人来说,有华军防守的堡垒,就是用牙齿啃铠甲——完全没机会。
    华军参谋部在战前曾经预测党项人在野战连续失败后,会失去跟华军野战的信心,但他们有可能尝试派出精锐骑兵切断华军越来越长的补给线。
    这是很正常的想法,实际上,三十年前,周军对伪夏进行战略进攻的时候,他们就曾经用过这一手,并且取得过很大成功——在金军入关的时候,已经打到灵州的大周西军每天口粮只剩下正常的一半,这也是他们撤退的时候,党项人能够一路尾随追击,造成西军全线崩溃的原因之一。
    虽然可能性很小,但李井槐并不想重复大周当初的失误。
    基本策略就是把党项人自己修的堡垒当成一系列屯粮兵站,每个兵站驻留保证敌人轻骑无法攻克的兵力,储存可供一线部队使用三天以上的口粮。
    然后,兵站向前方,或者兵站与兵站之间的补给,尽可能使用带着护板车厢的大车,一旦遭到突袭,车队可以迅速围成车阵。
    这样,哪怕只有民兵,车队也足以坚持到骑兵增援到来。
    李井槐的作风就是完全不给敌人一点机会,尽管他所带领的部队有以一敌十的能力,但他仍然希望尽量制造以十打一的机会。
    ……
    李井槐一点点向兴灵推进的同时,最西路的左鹤林战斗群正在继续向西进攻。
    左鹤林的风格与李井槐完全不同,他就是那种宁愿冒风险,也要尽量突袭敌人的将领。
    这种人,把握住机会就很容易创造名垂史册的辉煌胜利,但一旦翻车,他就是历史笑话。
    但左鹤林完全不在乎,何况他的部队大部分都是吐蕃人,这些人现在连外蕃都算不上,就算全死了也没人心疼。
    因此,左鹤林就像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
    十月底,进攻开始的时候,左鹤林率领两万汉蕃从青海湖边誓师出发,十一月初八就攻克凉州,切断了党项甘州军司与兴灵之间的联系。
    这实际上也是切断了西域诸国与党项人的联系——这些小国都是伪夏的朝贡国,虽然更西边有帕尔斯的重压,但在这种宗主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还是有可能出兵增援的。
    左鹤林风一样的行军速度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比如从甘州匆匆赶向兴灵的党项军,就完全没能想到华军居然在这里有两万大军。
    十一月初十,党项甘州军司和西平军司驻扎瓜州)的部队在凉州城下被左鹤林全歼,两万大军只有不足一千人逃出战场,而且他们没法继续前往兴庆府方向,只能原路返回甘州。
    失去了全部补给的溃兵,走几百里荒无人烟的地区,即使华军不追击,能有多少人或者回去也是个问题。
    何况左鹤林这种性格,怎么可能不追击?
    全歼党项两个军司之后,左鹤林在部队中挑选三千汉蕃精锐骑兵,一人双马,沿着党项人东来的道路向西急进。
    十一月十三日上午就抵达甘州城下,此时少数溃军才刚刚回家,左鹤林骑兵几乎是在守将知道东进部队被全歼的同时,直接冲进城内。
    当天,左鹤林阵斩甘州军司正将,甘州易手。

第612章 西域1
    夺取甘州后,左鹤林并未作出过多休整,甚至并未等待援军,只休息两天之后,就继续帅兵向西挺首发
    十一月二十,左鹤林攻克肃州。
    这一次他遭遇的抵抗比在甘州时还要轻微,实际上,当他帅军抵达城下的时候,当地部族就干脆控制了城市,并且直接向左鹤林投降。
    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得到华夏的妥善对待。
    左鹤林认为自己没有权利处理这些当地的地头蛇,不过他队伍里有能处理的人——华夏的宗室将领(实际上是校官)徐世桢。
    抬出徐世桢的身份来,当地的部族全都十分信服,纷纷表示愿意团结在华夏的大旗下,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左鹤林还有更大的目标,因此他没有继续跟当地部族浪费时间,简单的命令徐世桢暂时驻留肃州后,他自己率领部队继续西进。
    这一次,左鹤林战斗群掺杂了更多外族部队,包括两千多甘州、肃州的本地部族兵——有党项、羌、回鹘、吐蕃,也有几个自称是汉人的部族也出兵了。
    左鹤林此时有了五千骑兵,而且经过补充,仍旧维持一人双马不说,甚至队伍中还多了五百多封骆驼。
    战斗力唯一的削弱点,是队伍中真正的华军士兵越来越少了——本来出兵的时候人就少,每占领一地还得留下几百人,等待战斗群的后续部队增援(比如徐世桢就不得不留在肃州),以至于左鹤林再次出发的时候,华军士兵只剩下不到三百人了。
    人数虽少,却依然是左鹤林最信任的部队。
    因此他在出发前,把队伍进行重组。
    三百华军士兵组成一个单独的战斗群,既充当护卫、中军,也用来当做其他队伍的督战队。
    随后是当地有一定汉人血统的部族兵——这些人大多是前朝遗失的汉人遗孤,虽然衣帽风俗与中原已经大不相同,也很难看出他们与当地部族有什么不同,但左鹤林依旧打算给予他们特殊的信任——出发之前,总参谋部已经有过详细的手册,说明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分化本地部族了,强调这些汉裔的血统,在有限范围内提升他们的地位,就是办法之一。
    这些人在左鹤林军中有大约五百人,再加上从青海湖边就一直跟着的一千五百早期吐蕃兵,一共两千人,组成新西征部队的第二层级。
    再接下来,自然就是那些新投靠的部族了,不管是党项还是回鹘、羌、吐蕃,一律算作队伍的最底层、
    左鹤林明确宣称,他们所能获得的战利品和功劳,是全军最低的,但他们要承担最沉重的勤务,包括按华夏标准安营扎寨,巡逻喂马,也包括攻城时当先锋,以及撤退时殿后。
    但是,若是能够积攒到足够的功勋,左鹤林会提升他们的地位,用新征服和投靠的部落兵来替代他们的位置,而他们自己则可以上升到第二阶层——那意味着更多的战利品和更多的功勋。
    对于当地部族来说,越简单明了的奖罚机制越有效果,至于阶级,这倒不是什么问题,反正他们这些伪夏西部的边陲小部族本来也是受压迫的,兴灵的大贵族从这里征兵征粮的时候,可不会考虑他们是不是党项人。
    ……
    接下来的路只有一条,实际上就是沿着旧的丝绸之路走河西走廊。
    这条路荒无人烟,黄沙遍地,仿佛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不过左鹤林带的补给足够,而且也能在附近绿洲居住的部落中获得补给——不论是畜力,还是粮草和人力。
    何况党项人为了维持对西域的间接统治,在这条路上修了不少驿站,现在虽然驿站守军都被抽调走了,但建筑物都还有留下,大部分驿站还有水井,这就足够了。
    越靠近西域,水就越金贵。
    十二月二十,左鹤林帅军抵达瓜州附近。
    迎接他的,是伪夏西平军司正将所拼凑的一万多军队。
    与左鹤林的部下一样,这也都是一帮本地和西域各族各部,你三百我五百拼凑出来的联军,其中党项人已经很少了(西平军司的大部分党项人已经在凉州被左鹤林干掉了),大部分都是吐蕃、汉人,还有西域来的回鹘、高昌,甚至还有帕尔斯商队的护卫被强行扣下,逼迫来参战的。
    这个守将姓嵬名,虽然只是个犯了错被发配来守边的旁系,但总算也是宗室,为大白高国牺牲的勇气还是比别人多一些的。
    可他有牺牲的勇气,不代表那些被刀枪强迫来的各族联军也有这个勇气。
    十二月二十一,夏军刚刚与左鹤林接触,队伍中那些对大白高国没有一点忠诚的帕尔斯人就找到机会先行逃离战场,之后左鹤林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命令手下骑兵从帕尔斯人让出来的阵线缺口中冲进党项人军阵。
    夏军想要派兵堵住缺口,但其他方向的援军被华军的火枪一顿暴揍,当场死伤数百,结果等他们顶着损失抵达目的地的时候,整个夏军主阵已经被彻底绞烂了……。
    战斗迅速变成单方面的屠戮,夏军主将在部队崩溃,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自杀殉国。
    最终,在区区半个时辰的时间内,纯骑兵部队组成的左鹤林战斗群基本全歼伪夏西平军司拼凑起来的军队,四千多人被杀,四千多人被俘,其余溃散。
    首先脱离战场的帕尔斯人比各方面都略早一点返回瓜州城,他们入城后,迅速开始搜杀当地富户,劫掠金银女子财物,惹得全城大乱——这个时代,敢走丝绸之路进行跨国贸易的商人,本来就是亦商亦匪,现在有这么一座毫无防备的城市摆在他们眼前,不捞上一笔当然不可能。
    左鹤林打扫战场多花了一点时间,当天黄昏时分才押解这俘虏抵达瓜州,不过此时瓜州都已经被帕尔斯人烧了一半了。
    那些帕尔斯人倒是痛快,看到华军军旗后立刻开城投降——反正他们抢的是华军的敌人,直接献城甚至还能算是功劳。
    他们觉得,这应当能保住他们这次的收获了。
    而且,不是还给华军留下一半吗?

第613章 西域2
    左鹤林无法理解帕尔斯人的想法。
    按照华夏传统观念,自己怎么也算是王师,就算是敌人,也应该是自己来决定杀与不杀,杀多杀少,以及怎么杀的问题。
    就算是要屠掉沙洲,也应该是自己来决定,怎么能由外人把结果强加给自己?
    再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沙洲在前朝,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中原政权的领土了,大周时期也不过是被伪夏窃据几十年,到了现在,华军收复故土的过程中,沙洲被西域更西的人劫掠……。
    如果不去考虑道德问题,单从利益上来考虑,那就更简单了。
    华夏目前没有向西域大规模的计划核心领土人力都不够用,很长一段时间内,华夏对西域的统治还是利用当地亲华势力间接统治为主。
    因此帝国需要当地人心向华,但华夏向来不喜欢以前的王朝那样通过给予大量好处收买异族,而是通过把异族纳入经济循环链条,让他们无法离开华夏而实现。
    这种方法很成功,但需要大量时间满满整合当地经济,现在,帕尔斯人的所作所为实际上给了左鹤林一个极好的机会。
    “真不知道这些化外野人想的什么。”
    左鹤林摇摇头:
    “这简直是送给我一个收拢当地人心的机会吗。”
    当地大部分部族,不论是党项还是羌、回鹘、吐蕃,乃至汉人,都是信佛的,与信拜火教的帕尔斯对立十分严苛。
    虽然双方经贸往来十分频繁,但打仗的时候更是多的数不胜数,这也是党项人遇到问题毫不犹豫的征发帕尔斯商人,而帕尔斯商人又毫不犹豫的背叛到党项人的原因。
    双方本来就是宿敌。
    何况帕尔斯人刚刚残酷劫掠了沙洲,现在用帕尔斯的人头替当地人报仇,你说当地人会不会感激华夏人?
    更美妙的是,帕尔斯人主要劫掠了当地富户他们也知道时间不多,因此捡最富的抢,直接替华军当了一次白手套,把当地上层清理一遍,这样华军就不用脏自己的手了。
    他们抢到的东西,包括金银财帛女子,因为时间短暂,还来不及运走或藏起来,这对左鹤林来说也是不小的收入帕尔斯商人自己也算富户,这又是一笔横财。
    简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啊。
    那为什么不做呢?
    “带你们的人去,把所有沙洲的帕尔斯人全部逮捕。”
    左鹤林对身边最早跟随的吐蕃军官说道:
    “按照草原上的规矩,高过车轮的男子全部处决,女子妇孺为奴。”
    “遵命!”
    外蕃军官们都兴奋起来。
    通常来说,这种抄富户家的工作,执行人都能赚到一些额外的好处,左鹤林把这工作交给他们,也算是一种让利行为。
    “请大人放心,小的没私下里会给您额外准备一份。”
    “不,按规矩来,你们自己拿三成,给你们的部落两成,其他都是帝国的。”
    “哈哈,大人,规矩小的们都懂,咱说的是那些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