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理旧债之后,江南的地主豪绅可以用帝国支付的钱财去投资自己心仪的产业,从传统地主向资本家转型。
当然,你也可以不转型投资,不过不听帝国的劝,将来就有可能要付出些代价了。
第694章 开明士绅
实际上,一些真正有长远眼光的江南豪族、士绅早在统一之前就已经开始前往北方投资,他们的投资对帝国安全渡过原始资本积累阶段有很大帮助。
因此帝国称呼这些人为开明士绅南下过程中,这些开明士绅对帝国的帮助也不小。
帝国统一之后,开明士绅的数量增长了不少,因为只要不是太傻,那么士绅至少能够看得出来,按照历史经验,现在烈火烹油的帝国至少应该能维持几十到一百年的治世,一百多年的承平,然后才有可能进入王朝末期。
也就是说,不出意外的话,现在活着的人都要一生沐浴在帝国的光辉之下了。
那么,紧跟帝国的指挥棒行动,才是保家门不坠的最好办法。
没看到连金陵四大豪族都有心要上帝国的大船吗?
然而,真正能看清帝国的指挥棒指向的家族,就不是那么多了。
还是比如那四大豪族,他们的做法就让很多真正有底蕴的家族暗自嘲笑之前帝国在江北的时候,他们没有雪中送炭去投资,没成为第一批“开明士绅”。
帝国南下之前送几个家中女儿给太孙,就想改换门庭,大军南下过程中也没有积极协助,没有帮忙协调军粮问题,没有协调市面安定,反倒是花了大价钱修什么“大观园”。
等到统一之后,皇帝定都金陵南下,他们居然想着把大观园献出去,给刚来的皇帝当皇宫。
很难想象有这么蠢的人对不对?
把你家的院子当成皇宫?简直是在找死。
好在陛下没有下令抄了贾家,他只是当场降旨,命令贾家把大观园捐献出来,改造成金陵大学的校园。
既然是捐献,那么自然一分钱成本都别想回收,要知道,这大观园可是贾家贪了前朝巡盐御史林家的私财造出来的!
付出这么大代价,贾家居然连开明士绅的门匾都没拿到!
这简直是个悲剧。
也是个笑话。
在江南的士绅眼中,金陵的四大豪族以往虽然败絮其中,但好歹也有一层金玉其外。
现在他们连外表的光鲜亮丽都没有了。
实际上,在真正有前途的豪族士绅眼中,目前最风光,最值钱,最有荣耀的,应该是那些有太子徐世杨亲笔题词的开明士绅匾额的家族,之后是皇帝御笔题词的匾额。
这两样东西挂在大门上,才是家族在新朝今后几百年蒸蒸日上的保证。
对,你没看错,太子的题词比皇帝御笔还要重要。
因为真正对天下大势有所了解的士绅豪族都知道,真正掌控帝国大局的,是未来的皇帝,现在的太子殿下。
这也是一些江南士绅听说帝国下一阶段的国策这个不难打听,报纸正在连篇累牍的宣传呢是“人口北上,工业南下”后,立刻派遣家中优秀子弟,打点行装北上的原因:
皇帝和都城在金陵不假,可太子行在还在燕京呢!
大家不能不提前考虑一下,若是将来太子登基,帝国有没有迁都到燕京的可能性!
答案当然是这种可能性很大!
一个旁证是,帝国正在燕京和金陵,一南一北同时修建两座宫殿!
虽然都是在郊区,但华丽程度上,还是燕京的皇宫比金陵的皇宫强一点因为郊区人口密度不同,金陵征地比燕京征地花费大不少。
当然,实际上徐世杨允许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南北兼顾,北方的国防安全和南方的扩张需求,哪一个都不能轻易放弃,那就只有继续维持如今的双头龙局面。
哪怕未来自己登基,这个局面一时半会也没法改变。
因为辽东、蒙兀草原和西域等地到手后,北方实际上已经到了扩张的极限,帝国要继续维持攻势扩张,那就只能放在南方,通过发达的海运从南洋到天竺洋这样一路过去。
因此徐世杨打算自己常驻燕京,稳定北方国土,同时吸引南方的汉人前来北方定居、开垦。
而自己的老爹,以及将来自己的儿子要坐镇南方,主持对外扩张工作南洋土人战斗力都不强,正好可以让徐代灼刷刷军功。
还是那句话,如果有必要,徐世杨还打算在长安设立第三都城,以主持西北方向的工作当然现在看似乎没那个必要,因为秦王、晋王已经足够给西北建立一个安全缓冲了。
正因为如此,虽然实战结果证明交趾兵战斗力很弱,但徐世杨还是要南征军团做好万全准备再出击,争取一战灭敌。
于此同时,徐世杨还命令正在扬州处理陈年积案的徐代灼前往南征军报道。
此时的南征军已经差不多做好准备。
从桂省、粤省新招募的六万新兵也已经完成基础训练,目前正在野战军老兵的带领下对去年从逆的洞蛮进行清扫作战这也算是某种以战代训,以便为即将到来的报复战争做最后准备。
六月初五。
皇太孙徐代灼带领五百近卫军骑马进入还没从战火中恢复过来的邕州。
他带来的部队也算是帝国给冯三虎的最后一批支援,至此,8万南征军陆军2万老兵加6万新兵和3万海军已经全部到位。
但是此时仍然不能开始行动,因为交趾那边还是雨季,此时不适合大军团行动。
徐代灼现在只是来适应自己新职务的。
“嗯?欢迎您,殿下。”
在旧邕州县衙,目前的南征军临时司令部门口,南征军总司令冯三虎带领全体司令部人员一起出来迎接徐代灼。
不过看到徐代灼的打扮后,冯三虎忍不住发出一句诧异的声音。
因为皇太孙殿下穿了一身海军上校的军装!
“不要误会,中将。”下马之后,徐代灼直截了当的说道:“我不是来挑拨海陆矛盾的。我穿着一身是为了协调海陆军共同行动,这是我的职责。”
冯三虎笑了,真有意思,他还以为徐代灼是来监军的呢。
当然,这不是说他真的只是个联络员,那五百近卫军就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但这态度还真的让人感到很舒服啊。
第695章 对交趾政策
“殿下,大帅让您来肯定不是只让您担任联络官的职责。”冯三虎笑道“我给您的职责是前敌参谋部参谋长,您没有信心担任这个职务吗?”
总参谋部是军方最高官之一,职责方面甚至可以与兵部尚书媲美——现在帝国的总参谋长还是徐世杨兼任。
但是具体到某个小战场的前敌参谋部参谋长,这就不是什么大人物了,徐代灼一个上校来担任,也不是说不过去。
何况这次行动是海陆军协调行动,陆军的人担任统帅,让海军的人来担任参谋长也是个合适的选择。
而且,大帅让自己的嫡长子来自己军中,目的是什么,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不出意外的话,徐代灼就是帝国的第三任皇帝,毕竟他最大的竞争者,秦王徐代炫已经离开帝国本土,并且在西域混的风生水起了。
没有竞争者,大帅又派他到交趾战场这种没什么危险的地方来刷功勋,那自己是失心疯了真把他当普通联络官看?
而且,帝国本土在执行两场战争,徐世杨不让儿子去北方跟蒙兀人作战,偏偏让他南下来自己这边,这不能不让冯三虎有一点别的想法——也许,大帅正在给太孙殿下培植属于他的班底?
想一想的话,还真的不是不可能。
冯三虎虽然年纪跟徐世杨差不多大,但他是当初徐世杨最早的那批孩子亲兵队出身,那个时候,徐世杨可是自己的义父!
也就是说,从辈分上来讲,冯三虎跟徐代灼是同一代人。
这也是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冯三虎当然要竭尽全力支持亦师亦友亦统帅的徐世杨选出的继承人。
实际上,冯三虎当然对徐代灼有一定的了解,他知道这个海狗……,呃,好吧,海军上校一直以海军战士身份自居,很多场合下所做的决定也是以海军利益为优先比如争取军费的时候),这样一个人可能不会太喜欢陆军将校满营的南征军司令部。
另外,徐代灼这个年纪的小屁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色,那就是十分不情愿跟着大人设定好的路线走,他们总认为自己能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也不能说他们这想法完全不对,毕竟徐代炫不是已经成功了吗?徐代灼恐怕也有类似的想法。
所以这小孩一来,第一句话就是自己只当联络官,丝毫没有趁这次没危险的战争刷战绩的想法。
而冯三虎也立刻反将了一军,直截了当的问他敢不敢接重任。
这是很简单的激将法,徐代灼不可能看不出来,但他也不可能不接受,因为他代表海军,海军能在陆军面前说不行吗?
当然不行!
十分简单,但完全无法拒绝的小阴谋。
徐代灼眯着眼睛看向冯三虎,然而他自以为很有威胁的眼神哪里能撼动杀人无数的冯屠夫。
“这么简单的激将法,你以为我会上当?”
徐代炫很想这么说,但他实在说不出口,因为他怕对方接下来就会追加一句
“海军的人都是这样面对责任就退缩的懦弱样子吗?”
那就进退不得了。
所以,自己能选择的只有一样
“没问题,我能做好这个工作。”
直截了当的答应下来呗,陆军土包子的活儿肯定没有需要面对喜怒无常的大海的海军那么难。
“很好,徐参谋长阁下,我们是军人,客套的话就到此为止吧。”冯三虎立刻进入正题“下面我们来谈谈工作上的事。”
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处理那些去年没有附逆,今年想要参加南征军去交趾赚上一笔的洞蛮。
按照内阁的想法,趁着这次战争清洗附逆洞蛮的机会,那些没有附逆的洞蛮也应该改土归流,彻底从土司纳入帝国的统治。
但是兵部的想法有所不同,因为在清理附逆洞蛮的过程中,这些投靠帝国的家伙多少都立了些功劳——主要是充当带路党,带领华军直扑附逆洞蛮的老巢,否则华军还真的挺难深入大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附逆洞蛮清理干净的。
有功不赏不是帝国军的特色,更别说趁机谋夺人家的基业了。
但是内阁改土归流的要求也不能不执行。
如何在让有功洞蛮同意的情况下改土归流,就成了南征军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
呃,其实也不算大问题,参谋部已经有过预案了,只是冯三虎觉得这件事交给徐代灼去处理正合适。
做法很简单,还是帝国在北方对付那些投降鞑虏的老办法——迁徙。
只不过以往对鞑子,是从一个条件较为恶劣的地方迁徙到更恶劣的地方。
而这一次,是从生存环境恶劣的大山深处迁徙到条件不错的交趾去!
“交趾境内的富良江两岸土地肥沃,光照充足,灌溉方便,可两年七熟,不论是种稻还是种甘蔗都能保证产量。”一个参谋给徐代灼做着介绍“而且我们在鸿基发现了……”
“在鸿基发现了露天的大煤矿。”徐代灼得意的笑着说“不过不是你们发现的,那是我们海军搞沿岸侦查的时候发现的。”
“呵呵……,好吧,你们海军在鸿基发现了露天的大煤矿,户部和工部对此十分重视,内阁要求战争结束后,迅速开发鸿基煤矿。”
“所以把洞蛮迁过去种地挖煤?”徐代灼好奇的问“洞蛮才多少人啊,能做好这些活吗?”
“不是让他们去做,只是借用他们的刀子和鞭子,看着交趾贼人去做。”
交趾是户口百万的大国,人口足有六、七百万。征服交趾之后,这么多人绝对是个大隐患,但即使再怎么杀,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这么多人全都杀光。
只能作为奴隶,废物利用一下。
但是,江南江北合并以后,帝国其实已经不怎么缺少奴隶这种基础劳动力了,何况还是交趾贼这种懒虫,估计除了年轻女子会被各地挑走发给本土移民当老婆外,大部分交趾奴隶还得留在交趾本地。
“我们没那么多人手看着交趾奴干活,那就让洞蛮来吧,他们会很乐意做这些事的。”那个参谋咧着嘴笑道“只不过我们需要殿下出面给那些洞蛮些保证,让他们安心迁徙到交趾去。”
第696章 吉尔吉斯山1
共和1796年6月。
碎叶城以南,吉尔吉斯山脉以北的空旷地带,莫名其妙的下起了大雾。
徐代炫骑在马上,微微仰头看着昏沉沉的天空,仿佛要穿透这重重迷雾,看到仍在远方的敌人阵列。
他当然什么都看不到,不过他大概清楚敌人的位置,以及敌人正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