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月500斤,能行吗?”徐世杨用期待的语气问道。
“三郎莫要说笑,莫说500斤,50斤都没有。”公孙胜两手一摊,苦笑着说“庄子上什么都缺,连伐薪烧炭的人手都缺,更别说……。”
公孙胜看了与会的其他人一眼,没有把硝石和硫磺这两个词说出口“咳,材料不够。”
“这次新来了不少人,刚刚秋收,现在也没农活。”徐世杨沉吟着说“这次来的丁壮,给你调拨一半,去烧炭。女子一半,去刮厕。孩子十人,都当你的徒弟!”
“这样的话,能造多少?”
“这不是人多少的问题。”公孙胜闭上眼沉吟了一下“我争取月造30斤!”
这个数字稍微打了点折扣,到时候多出来的部分可以装作一番辛苦后的成果,在这位表面上看起来挺好说话,实际胆大包天的年轻人面前讨点好。
第13章 徐家15屯圆桌会议2
徐世杨长舒一口气,每月30斤也凑合了,现在不能要求太多,反正他手里也没那么多能用的火器。
“就30斤!定下标准来!分解工序,把那些孩子分组,每个小组学一个工序,这样还能快一点。”
“三郎大才。”
只是随口的恭维而已,公孙胜并未把这话放在心上,对十五屯来说,制造火药最大的麻烦不是时间,而是原材料的匮乏。
分工制造,简易流水线这种事,听起来确实蛮好的,可现在也就能起到一个保密的作用。
徐世杨跟公孙胜说火药的问题时,张铁匠一直在座位上扭扭捏捏,似乎是想走,但又不敢。
他是十五屯唯一的一户铁匠,手艺还算不错,但总有些敝帚自珍的小农思想。
徐世杨屡次要求他多带几个学徒,从流民孩子中多挑几个人,哪怕让孩子们认他当干爹都成,但张铁匠就是不同意。
他有两个儿子,心里想的是,自己带出徒弟,庄子里铁匠多了,将来会抢儿子们的饭碗。
徐世杨很不喜欢这种思想,虽然这在当下的时代很常见,似乎也很合理。
而且他拿张铁匠并无太好的办法,毕竟对方是“高技术人才”,徐世杨可以随便杀胡老头这一级别的庄中老人,但不会随便杀一个铁匠,连赶走都不会。
铁匠是这个时代,唯一一种到哪都吃得开的人江南出外,那里仍然是士人的天下)。
话虽如此,可张铁匠每次与会,听到徐世杨跟公孙胜商量火药的事,都感到浑身不自在。
火药这种东西,是徐世杨发明实际上自然是剽窃自另一个世界)的,他非常无私的把这个秘密与公孙胜分享,两人做了不少实验,最终确定了目前的工艺和配方,然后又要扩大生产。
相比之下,张铁匠这种行为未免显得小气了。
何况,徐世杨还把他在庄中的地位提升到可以参加这种“高层”会议,与胡老头平起平坐的地步。
这事要是传扬出去,很难说张老头会不会被人骂做忘恩负义。
“我要的火铳,你每月能造多少?”
解决火药供给,徐世杨的下一个问题自然是使用火药的武器。
“还得修农具……,一杆。”张铁匠低着头,小声说。
“你还是不愿意带徒弟?”徐世杨接着问。
“少爷,您还是别让小老儿来这坐着了,小老儿担当不起啊……。”张铁匠带着哭腔哀求道“小老儿就是一打铁的。”
不来参加高层会议,张老头心里还能好受一点。
“不行。”徐世杨直截了当的拒绝“我需要知道铁器的生产情况,你不来可以,让你家老大来!”
张老头不说话了。
他儿子来,和他来有什么区别?
既然都要被人骂忘恩负义,还不如让他这个半截入土的老头子担着。
“你就想让你那俩儿子永远打铁?不想过上动动手,指挥别人干活就有吃食的好日子?告诉你,我最少还能从我爹那里继承2个庄子,到时候我手上肯定不止你家一户铁匠,好好想想吧!”
说完,徐世杨不再理他,而是转向李木匠问道“上次造的那种木炮,2个月内我要20尊!”
李木匠不像张铁匠那么难说话,木匠也不像铁匠那么珍贵虽然徐世杨现在仍然只有这一户木匠)。
于是,这老头大包大揽的回答“一个月就成!只是……。”
木匠瞥了坐在身边的铁匠一眼,缓缓地说
“铁箍还得老张来。”
“这成!铁箍好打造!”发现徐世杨又一次看向自己,张铁匠赶紧表态。
徐世杨点点头,进行最后一个议题。
“徐大徐二。再挑30个孩子出来,原来庄上的和新来的都行,给我把亲兵队凑足50人!”
“遵命。”
这些孩子们从不向徐世杨叫苦——他们过过最苦的生活了。
他们也不会向徐世杨抱怨什么。
因为他们怕被赶出庄子,徐大徐二都知道庄子外的流民到底过的是什么日子。
“行了,没有事的话,今天就到此为止,各自去干活吧。”
徐世杨宣布散会,众人走到门口的时候,胡老头又折了回来,在他耳边低眉顺目的小声说
“少爷,您不如回本家看看。”
“嗯?”
徐世杨一挑眉毛,看向低眉顺目的胡老头。
“为什么?说说看。”
“不管少爷您缺什么,二老爷还有4个庄子,每年还有两条船跟南边朝廷通着路,小老儿想……。”
“让我回家要东西?”
徐世杨摇摇头
“你也不是不知道,我家里还有个二娘呢。”
俗话说,有后娘就有后爹,这一世,徐世杨对此感触颇深。
二娘总是想着给他那弟弟多留一点财产,早早鼓动徐世杨他老爹,徐家二老爷徐睦河塞给他一个最弱的屯堡,让徐世杨独立出来。
那个女人似乎是以为,这样做,徐世杨就算自生自灭,二房剩下的4个屯堡都可以留给她自己的儿子。
有这种心态,徐世杨回家要东西,在她眼里自然成了哥哥谋夺弟弟的财产。
冷嘲热讽几句是免不了的,徐世杨还不能不听,因为她确实是徐睦河在他娘死后明媒正娶的老婆,也算是他徐世杨的娘。
“夫人那边,说两句其实也不算什么。”
胡老头低着头,继续小声说道
“何况,少爷这次,可以带上礼物去。”
“跟家里交换物资?”
这倒是可行。
“只是给二老爷的礼物,您是二老爷的长子,父慈子孝,二老爷自然也会回赐一二。”
“唉……,是我想岔了,你说得对。”徐世杨叹了口气说道“你觉得准备什么礼物好?”
不能太差,太差拿不出手,也“换”不回东西。
得拿些好东西。
十五屯现在倒是确实有些好东西。
“牵几匹鞑子的马?”胡老头小心翼翼的问。
“为什么?说来听听。”徐世杨头也不抬的问。
这个问题算是考究胡老头了,也是给他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鞑子的战马都是好马,咱这轻易得不到,去年莒州城的范老爷不知从哪得了一匹,爱若珍宝,据说价值百两。另外,另外……。”
胡老头稍稍抬头,瞥了徐世杨一眼,似乎有些由于由于该不该把剩下的话说完。
第14章 各自的心思
“另外,咱庄子上养不起那许多战马,对吧?”
徐世杨没有胡老头那么多顾虑,大大方方的说
“这没什么好忌讳的,穷就是穷,养不起就是养不起,知道这不好看不好听,以后都努力干,争取下次养得起就行了。”
战马不同于驮马,不耐粗饲,没有好料喂养一定会掉膘,这对昂贵的战马来说是严重的浪费,然而,人口几乎瞬间翻了一番的十五屯还真拿不出那么多人吃的东西喂马。
也许别的屯堡主会更重视战马一点,宁愿饿死人也要养好马,但徐世杨的观点肯定不同。
“少爷大才。”
这一声赞比刚才公孙胜诚恳多了。
在胡老头看来,这证明徐世杨没有因为打败一次鞑子就膨胀起来,他还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作为一个村子小小的军阀来说,这已经难能可贵了。
也许,这个胆大妄为的少年人未来的成就不止是一个坞堡?
如果是那样,作为村里最早跟着的老人,他说不定也能代管一个堡子……。
胡老头开始忍不住畅想起未来。
“既然是送,那就不能小气了。”徐世杨懒得管胡老头想什么,他随便一摆手大方的说道“你去准备准备,大老爷三老爷那里都要有。我那几个兄弟也要有!”
他又想了想,说道“这次得了12匹战马,老爷们各孝敬2匹,我那几个兄弟每人送一匹,我自己留1匹就行了。”
徐家现有三位老爷,大老爷徐睦江是家主,但是坞堡的性质决定了,他对二房、三房所属的庄子控制力很低,属于听调不听宣的那种。
不过,既然是家主,大房现在有7个坞堡,实力自然也是徐家三房中最强的。
二老爷就是徐世杨的老爹徐睦河,掌握5个坞堡含15屯),徐世杨自己这个十五屯一年前还是二老爷的财产,但因为有个后娘的关系,他离家很早,拿走十五屯后,徐世杨其实算是徐家一股独立的小势力。
三老爷徐睦海实力最弱现在最弱的应该是徐世杨,不过他是小辈,理论上还被看做二房的一员而已),名下只有3个坞堡。
三位老爷之外,到了世字辈,徐世杨目前还有两个哥哥,三个弟弟,都还没有分家,但哥哥们也都各自管着一个坞堡。
按照徐世杨的分配方法,老一辈每人两匹战马,同辈的,包括他自己在内,不论年龄大小每人一匹,很公平。
“五少爷也要有吗?”胡老头问了一句。
徐家五少爷徐世柳,就是徐世杨他二娘的儿子。
用稍微狗血一点的说法,两人正在争夺徐家二房那点家产。
“给。”
徐世杨没有任何犹豫。
这也没什么好犹豫的,再怎么争,那也是兄弟,闹大了只会让人笑话。
何况,徐家二房的财产最后到底怎么分,二娘那个女人说了不算,正到了需要分家的时候,还得三位老爷,再加上徐家族中的耆老商议决定。
在眼下这种时代,女人是完全没有发言权的。
徐家自己内部争产的事,胡老头根本不敢多说什么,实际上,刚才那句话就有些多余了。
现在既然已经定下,胡老头赶紧点头应和下来。
“小老儿这就去办。”
“到时候你跟我一起去。”
“遵命。”
胡老头答的很平稳,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给大老爷们送礼这种事,让自己跟着,就是巩固他老胡在家族中的地位啊。
“回去吧,你去问问大家各自工作中都急缺什么,一并报给我。”徐世杨对与会的其他人挥挥手“这次还得了些金银,开集的时候,去找找能不能买到。”
“是!”
……
离开徐世杨的宅院这里的正屋也被当做坞堡里的会议室),公孙胜低着头,边走边琢磨着自己的心事。
‘胡老头,真的还没失宠啊。’
这个前道士有些失望的想
‘这样,我的机会可就不多了。’
现在的中原地区,还算兴旺的家族都不只有一个坞堡,比如徐家,作为莒州地方豪族,手下有15个村子,但家族核心男丁,算上徐世杨也不过只有6个人他的三个弟弟尚未成年,实际上徐世杨也只能算个半丁)。
因此有9个村子不得不安排给外姓人代管。
在新的少爷出生并成年之前,这种情况不会改变。
而眼下公孙胜最大的野心,就是在徐家混到一个类似堡主的地位——这需要他支持的徐世杨掌握有更多的坞堡,以及他自己在徐世杨手下有压倒竞争者现在主要就是胡兰山)的能力。
‘得想想办法。’公孙胜捋捋自己下巴上的山羊胡,仔细思量着‘我得让旁人觉得我更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
锦州。
这里曾经是大周朝抵御辽东方向外族入寇的重要防线,但朝廷南迁后,这座华北的大门就成了任辽东鞑子随意往来的中转站。
此刻,残破的锦州城外,车马萧萧,人声鼎沸。
一万五千多女真士兵,正从这里出关回家。
处在半废弃状态的官道上,一队队阵列严整的女真骑兵正得意洋洋的向东北方向前进。
道路两旁,是这次入关掠来的无数汉人百姓,他们在女真无甲辅兵的看压下,或推着小车,或背着包裹,替强盗们运送抢掠来的财物,一步步艰难向前。
庞大队伍的最后方,大金国勃极烈纥石烈志宁下属的一个名叫海林保的猛安千户),正骑在马上,焦急的看向南方。
这时,几个女真甲兵骑着马呼啸而来,领头的蒲辇五十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