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兴-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兴皇帝还未接受主战派总辞职的时候,民间已经被朝堂上的争吵彻底炒炸了锅。
    在主战派官员悄悄推波助澜之下,各种事实和传言交相辉映,让大周控制区内的平民陷入彻底混乱。
    首先是一个事实作为和亲的一部分,女真人要求大周出三千工匠陪嫁。
    此消息一出,大周的工匠——以临安府及其周边为主,开始大规模逃亡。
    这真是一个奇景,在并未遭受真正战争威胁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平民居然因为恐惧敌对国家而产生大批技术难民!
    一开始只是区区几户铁匠未雨绸缪,后来消息确凿后,情况开始变得严重起来。
    部分胥吏立刻发觉这是个捞钱的好机会,他们以为朝廷和亲征募工匠为由,肆意扣押平民不管是不是工匠,反正大家多少都有点小手艺,女真人又没确定是什么工匠),只有缴纳高额钱财之后,他们才被允许回家。
    若是缴纳数额更大一点,胥吏们甚至承诺和亲不会涉及此类人员实际会不会波及他们,胥吏才不管呢)。
    工匠的事尚未尘埃落定,一个谣言随即兴起为了平息女真人的怒火,皇帝打算在民间选一万年轻美貌的未婚女子,交于鞑子!
    如果说工匠北上只是失去了人身自由,多少还有一条活路,美貌女子落在鞑子手里会是什么情况,老百姓连想都不敢想!
    虽说这确实是个谣言,但有前面工匠的事情打底,消息不够灵通的老百姓不信也得信——何况皇帝正为包龙图和主战派官员总辞,致使朝堂主和派彻底一家独大的事头疼,根本没下令澄清谣言。
    于是,灾难开始了。
    家里有年轻未婚女儿的人家开始加入逃亡或贿赂胥吏的队伍,有些人意识到贿赂也不保险,于是贿赂后依旧逃走了。
    整个临安府人心浮动,周边所有地区也没好到哪里去,很多平民甚至直接逃进山里,成为逃民!
    大周的胥吏如同过节一般,吃的脑满肠肥,主持朝堂的主和派自然也可以在其中分肥一大笔他们自己不会出手,但他们的家人亲戚会,而且最后还是要流入他们的腰包)。
    这是一次官员与胥吏结合的狂欢,每一个能从中捞到好处的人都情不自禁伸手,再伸手,并制造更大的谣言,成为其中的推动者。
    于是,更大的谣言真的来了。
    有人宣称朝廷将向鞑子支付一千万贯岁币和“嫁妆”!
    胥吏们立刻推动谣言,说朝廷没有那么多现钱是不是真没有老百姓也不知道),因此要求从今往后,夏粮秋税一律改为纳钱而非纳粮!
    在这个市场经济极不发达的社会,普通平民之间的硬通货只能是粮食,即使是丰年,他们也不可能在家中储备大量银钱。
    这就意味着,要想完税,江南的平民就得先把粮食卖掉,这期间毫无疑问又会被官员家属和胥吏扒一层皮!
    这还不算什么,有经验的胥吏和地方官员都很清楚,这种流言如果继续下去,甚至变成真正的政策,只要两三年,缺乏与官府谈判能力的自耕农甚至中小地主就会陷入破产陷阱。
    粮食和土地价格将会有一个暴跌阶段,那时候,官员、胥吏、大地主豪绅都有机会以极低的价格吞入大片土地和佃户,获得更大财富。
    无数士绅豪族都看到了这个机会,他们正摩拳擦掌,等待即将开始的盛宴……
    ……
    徐世杨并不知道现在江南的混乱,他的登瀛洲号刚刚抵达日照港。
    返程的路上,徐世杨并未进行海盗活动,倒不是他不想,而是找不到合适的目标——现在整个东方海域行驶的大多是李氏海盗集团往来长崎前线的海盗船。
    徐家目前与李家是盟友关系,当然不可能打劫他们。
    而倭寇船因为李氏集团的活跃,似乎进行了一次战略收缩,这一路上根本就没见到。
    日照港如今是空前的繁荣,甚至可以说是繁荣的有些过火。
    这个小小私港的港口设施完全无法同时容纳给徐家运送物资的船队——运输船不是开到地方就算完事的,最起码的条件是要确保物资能及时卸下,进入储备或运输状态。
    而日照张家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因此每天都有至少20艘船舶停在港外,等待排队进港。
    作为青州军的核心领导之一,徐世杨自己倒是不用在港外排队,但登陆之前,他倒是确实看到了那些正在等待卸货的船舶。
    登陆之后,跟随徐世杨南下的诸人几乎同时长舒一口气——江南虽好,可毕竟不是故乡,现在他们终于回家了。
    随后,徐世杨马不停蹄进入日照,与张家的主要领袖进行谈判。
    直到这时,徐世杨才大致搞清楚如今齐省的局势
    徐睦河杀人立威后,青州军进展明显变快。
    新依附的坞堡已经与昨天攻入旧青州府城和昌乐县城,潍县方向还在僵持,不过想来对面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
    但也有坏消息。
    一些新加盟的坞堡明显有不稳的倾向,他们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被杀鸡儆猴的鸡,似乎有联合起来反对徐家的想法。
    另外就是原本同样四分五裂的敌人,在重压下有了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的迹象,这明显会成为青州军新的阻碍。

第201章 朝阳
    无论是新加盟坞堡的背叛还是敌对坞堡的联合,在军事上对徐世杨来说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他有绝对的信心,新军一出,这些坞堡都会被彻底打败。
    但徐世杨非常担心人心问题——自己老爹的做法明显是封建化的并吞他人部曲,就算成功,那些人肯定也不是心甘情愿支持徐家在青州的统治,无法作为核心人口看待。
    这对今后与鞑子的大战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现在核心人口本来就少于鞑子,若是等鞑子大军杀到,这边还在内乱,那可就搞笑了。
    当然,徐世杨也清楚,自己当初的政策走向实在太过迟缓,两年时间才统一一个县,并把另一个县变成半控制区,可仅仅青州辖下就有一府十三县,按徐世杨的速度何时才能统一青州府?
    更别说整个齐鲁,以及江北和华夏了。
    所以徐世杨打算跟自己父亲好好谈谈,统一一下两人施政方针,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既能收拢人心,又能快速扩张的方法。
    这种方法或许会是两人政策的折中,但总比都走极端强得多。
    确定这一点后,徐世杨打算立刻离开日照回到莒州,但走之前,一个重要问题必须解决——如何更快的把江南原来的物资卸下。
    这方面,张家的坞堡主不断叫苦张家以港口维生,名下土地和佃户本来就少,徐睦河徐老爷前段时间在日照征用丁口牲口,组建了两个新军营,张家在其中出力不少。
    随后徐老爷又发起青州统一战争,进一步征募张家丁口,致使现在张家连搬运物资的人口都十分匮乏。
    张家希望,前线的战事如果不那么紧张,徐家能够统一返回一些人口,或者给张家分配更多新抓来的俘虏,以便完成卸货任务。
    这要求立刻就被徐世杨拒绝了,现在是打仗,后方缺人口不能从前线想办法。
    至于新抓来的俘虏,徐世杨对他们有另外的安排,不可能随便分给坞堡主不管是旧朋友还是新来的)充当佃户。
    但是后勤同样重要,物资堆在港口里卸不下来也是个麻烦,徐世杨可不像当隆美尔。
    因此,他给张家出了个主意——张家放弃包括农活在内的所有其他工作,剩下的所有能用的人口都集中到港口装卸工作中来。
    作为补偿,徐家可以在粮食、盐等物资上给予张家更多补偿。
    如果张家不答应这个要求,或者答应下来也无法完成装卸工作,那么徐世杨希望把部分船舶转移到别的港口卸载。
    比如说东面属于莱州府辖下的几个港口。
    他们应该愿意为大笔经济补助帮助徐世杨转运来自江南的物资,而且徐世杨认为他们不敢贪墨。
    虽然陆地上的运输线会被拉长,且消耗会大一点,但总比让物资在海上飘着强。
    徐世杨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方式完全基于现实利益,但张家对此不这么看,他们听到这个提议的第一想法是莒州方面可能想分散海运对张家的依赖。
    这样的话,张家依靠港口在青州势力中所取得的特殊地位将会被动摇,甚至有可能会让徐家产生取而代之的想法。
    以徐家现在的威势来说,这可不是个可以一笑了之的威胁。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张家最终答应了徐世杨的第一个方案,即放弃他们微薄的农业,除了有手艺的工匠外,其他人力全部用在卸载进港物资的工作上。
    得到这个承诺,徐世杨也只能暂时给予一定的信任,毕竟张家也已经算是青州势力内二线核心。
    不过,徐世杨也提醒了他们,江南来的物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青州来说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比本土生产的物资还要重要。
    因此及时卸货对青州方面来说具备很大意义,如果张家私港依旧无法完成这样重要的任务,徐世杨是不可能接受拖延时间的。
    他必然会选择与莱州府辖下的几个港口合作,虽然他们不是盟友。
    ……
    跟张家进行了一场简单的会议后,徐世杨立刻向北返回莒州。
    等真正回到家中,他发现自己老爹已经和新军主力一起离开莒州赶往前线。
    好在走的时间并不久,大军前进速度也不快,追上并不难。
    徐世杨甚至有机会在自己的老窝跟赵珊与儿子亲昵一番——不管他自己怎么想,庶子在这个时代天生就是处在一定的劣势地位,因此徐世杨总是有些心疼这个注定要比有些兄弟多付出更大努力的孩子。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他现在只有这一个孩子的缘故,徐世杨总是要尽量抽出时间,多陪陪妻儿。
    既然如此,他就只能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在自家跟妻儿一个时辰后,徐世杨再次离家,率领亲卫出发追赶主力部队。
    当天傍晚,徐世杨在莒州县城附近与徐睦河会师。
    徐家家主对儿子提前回归有些惊讶,江南与齐省通信距离虽长,但两人也一直没有断了联系,徐睦河其实是知道徐世杨预定回归时间的。
    既然徐世杨早归,那江南肯定是出了某些事情。
    徐世杨也懒得见一个人就解释一遍,何况他还需要跟联盟内主要领导商议下一步局势,因此一进入军营,经过简单的寒暄后,他立刻要求举行大面积军事会议。
    很快,青州军内部所有主要豪强家族领袖和新军营长级别军官到齐。
    这一次是很多青州联盟新成员第一次见到徐世杨这位传说中两次大败鞑子的新军司令。
    在传说中,这是个传奇人物。
    在他成为坞堡主之前,徐家虽强,但也不过是莒州一县之地的第一豪强,说起来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但这位传奇人物成为坞堡主之后,莒州徐家突然强大的不像是个江北地方豪强。
    他们第一战全歼鞑子一个谋克,随后剿灭浮来山土匪,又是大败倭寇,联合两县剿匪。
    最后,徐家竟然能够在短短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发展到可以全歼鞑子一个猛安这么夸张的实力!
    这么多夸张的胜利当中,徐世杨这位年轻的猛将如同太阳一般,照耀的齐省全部坞堡主无法直视。

第202章 团结
    所有新加盟的坞堡主都在用仰视的目光看着徐世杨。
    而徐世杨也在打量着他们。
    略有些不同的是,徐世杨是在考虑用什么态度面对这些新加盟以及以后可能会“新加盟”进来的其他坞堡主。
    按照以往他的想法,最好当然是通过利益交换,把所有这些人都团结在一起,组成一个以自己为首,紧密的联盟。
    而非徐睦河所做的那样,强行吞并,人为制造联盟内部隔阂。
    徐世杨更是不想打现在这种毫无意义的战争,在他眼里,江北的所有汉人都应该团结起来,毕竟大家都已经这么惨了,也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可能救亡图存。
    他原来的那个位面,历史上两个重大转折,一个明末不就是因为抵抗鞑子的各势力之间不团结甚至习惯性内斗,结果让鞑子占了天下。
    而三百年后,那个伟大的党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却选择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御外辱,从而取得辉煌的胜利。
    两个重大历史阶段不同的结果,一直影响着曾经作为历史爱好者的徐世杨。
    他也曾经畅想过,即使没有超越时代的帮助,另一个位面的明末,若是晋王、延平郡王以及李来亨等闯系余脉能团结一致,未必不能挽天倾。
    然而,他们就是无法团结一致,甚至互相之间还是隐隐的敌对关系,这不仅严重消耗了本来就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