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李绩押送李祐的造反团伙回京,齐王造反的消息也不胫而走,所有人都对此议论纷纷。好端端的,怎么这么想不开?看人家李恪,见天儿被训斥也没见反了去,你分在齐州这种富饶地方,靠山又临海,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众人刚看完晋王娶亲,都想看看李二陛下怎么处置这个儿子。李二陛下也没让人失望,涉事人员全部斩首,包括李祐的党羽和他的舅家。
才刚开春,长安城就染了一次血,观者无不胆寒。
至于齐王李祐,死得倒是体面些,在宫中被赐了杯毒酒,齐齐整整地去了。
李二陛下杀了个亲儿子,朝堂上的气氛低沉了几天,但李二陛下还是该做什么做什么,把他无情的一面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时间,成年的没成年的皇子都得了消息,已经就藩的藩王们也都拿到了专门抄送过去的邸报,让他们好好看看造反的后果。
不管身上流着谁的血,敢妄想不该妄想的东西就是这个下场!
在相州安家一年的李泰也得了份邸报,同时到达的还有阎氏生产的消息。阎氏生了个儿子,母子平安,李二陛下派人过府看过,这是个不错的好消息,虽然去年大半年里他写给李二陛下的信都如石沉大海,但至少李二陛下还没完全忘记他这个儿子。
李泰刚高兴一些,权万纪就拿着长安那边送来的邸报找过来,给李泰念了一遍李二陛下对齐王李祐的处置。
权万纪的态度很直白:你看看这造反的后果吧,不仅自己没好果子吃,亲近的人也全都完球了。要是你有这个心思,赶紧歇了吧,别自己找死!
李泰面色又青又白。
这权万纪简直欺人太甚!
权万纪不觉得自己欺人太甚,他必须得进到长史的责任,好好给李泰打预防针,免得李泰想不开也给造个反。不能怪权万纪心生警惕,因为本来李二陛下有意让他去当齐王长史的,是李泰突然要就藩,李二陛下才改了主意!
李泰就藩的原因,不就是想和太子相争吗?
所以权万纪一拿到邸报,马上就过来找李泰了。他可不想当个长史还赔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权万纪当面敲打了李泰一番,不顾李泰如何难看便退下了。
李泰坐在原处看着窗外的落日,过了许久,叫人温了酒来一杯接一杯地喝。夜色降临时,他已喝得酩酊大醉,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消息都传到相州了,自然也传进了国子监。李元婴听得愣住了,上回他去见李二陛下时,李二陛下没说他要杀李祐。
李祐虽然要造反,但是兵就那么几个,能用的人也就那么几个,怎么想都是成不了的。
李元婴原以为李二陛下即便生气,应该也会饶李祐一命或者给李祐留点血脉,毕竟那可是李二陛下的亲儿子。没想到李二陛下一个都没留下,处置得干干净净、干脆利落!
这天夜里,李元婴有点睡不着。他知道伴君如伴虎,也知道天家无私情,但是这几年他和李二陛下处得挺好,李二陛下也忍他纵他,他便越发地过了线。
李元婴翻了个身,睁着眼看向黑漆漆的屋顶。他一辈子都不会想要那个位置的,要坐那个位置,要杀兄弟,要杀儿子,连儿女的婚事也都像是筹码一样安排下去。
可即便他永远都不想,皇兄能不能永远不疑他呢?他有阿娘,有姝妹妹,有很好很好的朋友们,他希望所有人都能快快活活地过一辈子,但他想不出好法子。
哪怕是生在普通百姓家里,也会有兄弟相争、妯娌失和,到哪都不可能事事如意。
李元婴实在睡不着,一骨碌地爬起来,下地走到外头,看着月光在前庭洒落的一地霜白。
唐观和唐璿都醒了,见李元婴一直没回来,坐起身对视一眼,轻手轻脚地走了出去,一左一右地行至李元婴身边。
李元婴听到动静,看看唐观,又看看唐璿,眨巴一下眼睛,说道:“我吵醒你们了吗?”
唐观道:“又不是头一回,习惯了。”
李元婴觉得唐观这人真是刀子嘴豆腐心。他笑了起来,看着天上圆圆的月亮说:“今天的月亮可真圆。”
唐观又与唐璿对视一眼,轮到唐璿开口:“你在想齐王的事吗?”齐王一党被处理的事已经人尽皆知,他们都能猜出李元婴为什么没睡着。
李元婴听唐璿问了,想了想,说道:“是,也不是。”他收回了看月亮的目光,和唐璿两人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在想,是该好好想想自己以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了。”要是只有他自己,他可以一直肆无忌惮地当他的混世魔王,但是他都要娶王妃了,他不能让他娘和他姝妹妹伤心,他要当给她们遮风挡雨的男子汉,不能再天天胡搞瞎搞叫人担心。
唐观两人听李元婴竟主动反省自己,觉得非常难得,自然齐齐对他进行了鼓励。
李元婴得了友人的支持和夸奖,非常高兴,一觉睡到天大亮。
唐观两人觉得李元婴接下来应该会消停一段时间,这天晚上也睡得挺好。结果接下来几天李元婴就跟魏姝她们捣腾了一个实习方案递上去给孔颖达,建议孔颖达让国子监的监生们到京畿各个县衙进行实习。反正一县之地也没什么要紧事,让大伙提前去摔打摔打,将来当了官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朝廷各部处理的都是各方要务,关系重大,就不建议提供实习岗位了!
这件事李元婴年前就和长孙无忌他们提过,这会儿他写方案自然是理直气壮地把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他们的名字写上去,说是年前已经咨询过司徒和司空的意见,他们也觉得非常好,强烈建议孔颖达好好考虑这个建议。
齐王造反的事孔颖达自然不可能不知道,看李元婴在这种节骨眼上还敢冒头,孔颖达真想掀开李元婴的脑袋看看里头装得都是什么!这小子难道一点都不怕触了霉头,到底谁给他的胆子?没看到这些天所有留京的宗室子弟都夹着尾巴做人吗?
孔颖达收是收了,但一直按下不表。
李元婴见上头没动静,每天都跑去直舍寻孔颖达,殷殷叮嘱他见到李二陛下一定要把方案递上去。他还挺嫌弃孔颖达的:“以前您不是经常能见到皇兄吗?怎么现在见不着了?皇兄是不是不想让你当国子祭酒了?”李元婴积极游说,“越是这种时候,您越要努力表现啊,您把这个折子递上去,说不准皇兄又对您另眼相看了!”
孔颖达觉得自己是鬼迷心窍了,才会替李元婴担心,怕他撞到枪口上!
孔颖达冷哼一声,骂道:“行,我今儿就帮你递上去!”
作者有话要说:
孔校长:这个学生没救了!
第123章
李元婴自从听到李二陛下对李祐的处置之后考虑了很多。最后考虑来考虑去,李元婴决定还是该干嘛干嘛,他既不会造反,也不爱揽权,根本不必担心的,他吃喝玩乐碍着谁了?
哪怕皇兄真不放心他了,只要他没那么个心,最差的结果也不过是窝在封地上乖乖待着,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现在就夹起尾巴做人和那样有什么不同?
所以,还不如先玩了再说,玩完再被圈在封地里也不亏啊!李元婴暗地里把自己的想法和魏姝、武媚她们说了,她们也觉得是这个理,人活一世,总不能做什么都畏手畏脚,那样活着有什么意思?也许李元婴闹一闹,摸出更宽容的底线,她们能做的事也会更多!
李元婴便在武媚两人的帮助下写出了他交给孔颖达的那份方案。
李元婴觉得自己这个想法还是挺好的,要是你当官连底下的事都没弄清楚,你怎么为民做主怎么英明处置啊?就该把这些未来的国之栋梁放到对应岗位去摔打摔打!
等京畿这些上县都祸害过了,李元婴觉得还可以挑一批跟他去太原找李治,让李治安排些中县下县让他们去历练历练,再写一份分析和总结,看看下县和上县差在哪、有没有提升空间、有没有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经验。
孔颖达给了准话说要帮他把方案递上去,李元婴就放心了,喜滋滋地回去和小伙伴们玩耍。
孔颖达话一出口,虽有些后悔,但还是依言去求见李二陛下。这事毕竟得国子监牵头,由他出面正适合。
李二陛下最近清静了不少,一般人没事都不敢往他跟前凑,听人说孔颖达求见,很快便让孔颖达进来坐下说话。
孔颖达没有废话,直说自己看了李元婴递上来的方案,觉得不错,可以试行。
李二陛下对孔颖达挺放心,毕竟孔颖达是孔家传人,声名在外,还是当初早早跟着他的十八学士,国子监由孔颖达负责是最佳选择。听他又是为李元婴来的,李二陛下还打趣道:“自从元婴去了国子监,孔卿你来求见朕的次数都变多了。”
孔颖达老脸绷着,一板一眼地回道:“臣老了,心思不如滕王殿下灵活,想不出滕王殿下这些新想法。”
李二陛下不以为忤,叫人取来方案打开看了。这方案做得挺周全,不像是李元婴这种想一出是一出的家伙拟出来的,看看笔迹,倒像是女子的手笔,就是不晓得是武媚还是魏姝,反正总脱不了这两个人。
李二陛下面色平和地看完,觉得只有这个想法本身以及最后几句“长孙无忌房玄龄听了都说好”是李元婴自己动手的。他说道:“这章程拟得不错,朕叫房玄龄他们过来商量商量,到时候你们选好时间安排下去便是。”
孔颖达点头应是。
房玄龄他们还没到,李二陛下便问起孔颖达国子监近来的情况。
国子监最近倒没什么新鲜事,就是李元婴这家伙和女子读书科举这个议题杠上了,每次考试让他写文章,他都变着法儿往这个上面扯,每次都有不同的说法,得了末等也不恼,憋着劲要把说服所有国子博士。有人都和孔颖达抱怨过这件事,说李元婴文章越写越好,要是不扯上这个,那文章都是能评优等的!
说到这个,孔颖达就觉得这事得怪李二陛下。李二陛下要不把三个女孩子送进国子监,让李元婴每天带着她们跟其他士子一起谈天论地,自也不会让李元婴生出这种离经叛道的想法来!
现在好了,你还把魏征的孙女许给李元婴,李元婴自然争取得更积极,到处跟人说他家将来一准要出大唐头一号进士亲王和进士王妃,一个都不会少!
孔颖达听到这些话时都气笑了。
人家的科举独木桥已经够窄了,你们皇亲国戚还来凑什么热闹?
孔颖达把这些事情挑拣着给李二陛下说了,话里话外都在暗示李二陛下管管他这弟弟。
李元婴去考进士本就是李二陛下亲许的,李二陛下当然不会觉得有什么。听李元婴还要带他准王妃一起考,李二陛下倒是真觉得新鲜了,房玄龄他们过来后便与他们说起这事,关于“准滕王妃要考进士”这部分是专门讲给魏征听的!
魏征这家伙张口不合礼制闭口不合礼制,合该让他也听听李元婴这个准孙女婿放出去的大话。
听李二陛下拿自己的孙女挤兑自己,魏征面色平静地应道:“科举相关的律法条文之中并没有女子不得应试的说法,若是她们能通过国子监的考核,那自然也是可以应考进士科的。”魏征说完了,还看了孔颖达一眼,能不能通过国子监的考试拿到应试资格可是孔颖达该操心的事,跟他这个当祖父的反而没什么关系。
魏征这么一提醒,孔颖达也想到了这一点。
科举有关的律法条文只说了“不得有刑家之子、工贾殊类”,刑家之子,就是指家里有犯罪记录的;工贾就是指工匠和商贾,他们的户籍上都写明了匠籍或者商籍,没资格参加科举。
除此之外,还真没特意列出女子不得应试。毕竟这么多年,也没女子会想参加科举!
应考是没什么,可能你天赋异禀,没到嫁娶年纪就考上了,但是考上以后呢?考上以后你跟其他士子一样去地方上当官吗?路上怕不怕遇到危险?到了地方怎么让人服众?到了野蛮落后点的地方,他们可能会觉得派个女人来当父母官是侮辱他们,当场揭竿反了!你说照顾你是女孩儿,让你留任京畿这些富庶开放的地方,可凭什么呢?千千万万读书人不服!
而且,眼下朝廷缺人,还得多生孩子啊,要是全克服重重困难捋起袖子读书当官去了,谁来生孩子?
要是魏姝三人没有进国子监,要从乡县经过重重考验考上来,那孔颖达就不用操心了,一准没机会。但,现在魏姝三人都被李二陛下塞进了国子监,学问还都学得挺不错,文章也写得很出色。难道真要他给个应试资格?
孔颖达忙向李二陛下开口:“陛下,此事——”
李二陛下今儿心情很不错,见孔颖达当真苦恼起来,倚在凭几上哈哈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