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说百闻不如一见,许多人是亲自走这一遭才发现李元婴手底下网络多少人才。先不论才学如何、本领强不强,光说长相就足以压过许多人!
别说男人不用在意长相,长得好看不分男女,全都能给人好印象。至少在接受过卢照邻等人进退有据的接引之后,所有人都对李元婴在邀请帖里面提到的“东方之珠”计划有了更深的好奇。
李元婴把这个港口建设计划吹得那么高,但很多人都持有观望态度。
主要是他们觉得海上什么都没有,要那么大个港口来做什么?
隋朝挖的大运河可以贯通南北,宽敞平顺的大运河不比走海路安全多了?走在海上指不定一不小心就碰到风浪或者撞上礁石!至于与高丽、新罗那些小国通商,听说那边现在乱着呢,谁都没兴趣赔上自己的钱去冒险。
大部分人都想好了,他们给李元婴个面子来走一趟,但是真要他们给钱建设大港口,他们都只意思意思掏点钱,绝对不多掏!
李元婴一到,宾客都静了下来。
李元婴不爱长篇大论,扫视一圈,见人来得挺齐,便叫人把一面立屏抬了出来。
立屏上描绘的是即将动工的海港全貌,宽敞的码头、整齐的码头仓库、笔直而四通八达的道路,光是看到这幅效果图,众人都觉得这码头着实气派!再看看码头之下,数不清的海船陆续进港,带来的是各地丰富的物产,有的自北而来,有的从南而至,好一幅热闹景象!
李元婴这次不是向人讨钱,而是打算发行大中小三种规格的票券,名为“东方之珠一券”,百姓可以自由认购,将来要是发行“东方之珠二券”、“东方之珠三券”等等,这次积极认购的人有资格优先购入!
东方之珠一券不是一张普通的纸,它是限量发行的,大额数量少,小额数量多,所有人都可以量力认购。
所有的大额券都由海港规划图上切分下来,正面拼在一起可以展现海港全貌,背面则写着具体的认购信息,每人限购一张。至于中额和小额的票券,数量就比较多了,按照序号拼起来也能凑成一幅幅海港图,设计十分精巧!
东方之珠一券不仅设计巧妙,就连纸张也是邓庆特地挑选的,耐潮耐热,墨迹不易褪色,造纸配方外头没有,一定程度上禁绝了仿造可能性。
李元婴和到会的人展示了东方之珠一券的全貌,并表示自己因为封地在河南道才优先召集大家来认购。
这不是要大家白花钱买一张纸,而是代表“东方之珠”计划向大家借点钱,若是大家认购回去觉得不想要了,可以到滕州交易所把它原价卖回给滕王府或者来登记一下转让给有兴趣认购的人!
如果买回去放着,将来海港建成盈利了,滕王府会把本金还给购入东方之珠一券的人,并且在接下来五年内按照本金给予相应份额的分红。不费多少钱,大家就有可能买回一只会下蛋的金鸡!
李元婴表示,要是大家都没兴趣,他只能厚着脸皮让人去其他地方求人认购了,他也就只认识什么卫国公李靖、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还有一堆皇子公主什么的,也没几个相熟的啦。
看到站在那里的李德謇没,那就是卫国公的长子,替大唐训练新海师的一号负责人!还有旁边的杜荷,那可是莱国公杜如晦的儿子,他侄女城阳公主的驸马,是大唐新海师的二号负责人。往后大家的船要出海,都可以由海师开路,他们一边训练、一边保护大家,多有安全感对不对?
李元婴洋洋洒洒地说完,没再废话,直接宣布认购开始。今天只开放大额和中额券的认购,剩下的小额券会在交易所面向所有百姓发行,中小户人家只要能拿出一贯钱,就能认购小额券,随时可以到交易所退还本金,童叟无欺,绝不拖欠!
即便是大额券,要掏的钱也远没有超出众人的预设范围。原本感觉自己会被大宰一笔的人心放回了原处,却莫名有点奇妙的失落:怎么李元婴让他们掏的钱还不如鄠县那些豪强富户?难道在李元婴心里他们还不如一县商贾?
虽然李二陛下肯定不可能来给他们搞什么挂牌仪式,李元婴也没教他们种西瓜,但是总觉得只出这么一点钱好像有点被人瞧不起的感觉!
既然李元婴承诺随时可以退回本金,到会的人便都大方地掏钱认购了一张大额券,给足了李元婴面子。
有些人动作慢了一步,只能把主意打到中额券上,只买十张八张实在丢脸,许多人索性大手一挥直接买上一版,把一整个海港规划图买回家!
这么大一个滕王府摆在这里,所有人都相信李元婴不会吞了他们的钱,为这么一点小钱,不至于的!
唐璿等人很快忙碌起来,不仅得把当场认购东方之珠一券造册登记,还得迎接接下来一场面向百姓的认购热潮。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面向百姓开放交易所,可今天一过,在场这些人认购东方之珠一券的消息很快会传扬开去!
百姓兴许还不太了解滕王李元婴,但是这些世家大族、豪强富户在河南道扎根多年,连他们都愿意认购这种据称会给持有者分红的票券,家中小有家底的人怎么能不心动?一贯钱不算少,但也不是攒不出来的,就当是先把钱存在交易所那里,要用的时候去讨回本金不就得了?
所以,前来认购东方之珠一券的百姓肯定不会少!
可以想象一直到海港建成乃至于海港开放的前五年,滕州交易所都不会清闲,书院那边有必要尽快培养出一批算学人才!
哪怕河南道这边的东方之珠计划搞定了,不还有“东方之珠二券”“东方之珠三券”吗?他们一定要把这个头开好!
唐璿等人的想法没有错,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整个滕州掀起了一阵认购东方之珠一券之风。
交易所前每天人满为患,不是在咨询相关事宜就是在掏钱交易。
钱仓里堆着的钱帛肉眼可见地增多,惊得杜荷都睡不着了,每天带着人在钱仓周围巡逻来巡逻去,生怕财帛动人心,遭人洗劫!
好在李元婴没让钱闲置,各方认购票券的钱一到位,立刻就让戴亭和董小乙行动起来,一个负责拿其中一部分钱出去生钱,一个负责统筹物资、监督海港动工。
阎立本和李淳风都觉得李元婴这操作简直神了。
也只有家底丰厚、财大气粗的李元婴才能搞出这样的阵仗来!
要知道李元婴一来到滕州就大兴土木,又是建书院又是扩建外城,表现得一点都不差钱,同时绝不做任何半点侵害百姓的事。
百姓不是傻子,很多事他们都是看在眼里的。所以在李元婴打出滕王招牌、让河南道众多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参与进来之后,百姓立刻对他这个交易所有了很高的信任度。
这才是李元婴能够空手套白狼的原因!
真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李淳风看完滕州的这场热闹,心里很是叹服。不过他是被借调过来帮李元婴择日子的,现在日子择完了,海港开工了,他得回京复命了。
临回去前,李淳风对李元婴说:“回长安后我可能要向陛下禀明在滕州的所见所闻。”
李元婴道:“那是自然,虽然我都在信里写过了,但是皇兄肯定想听听更详细的,你好好给皇兄说说,让他也高兴高兴。”
李元婴自觉自己行事坦荡荡,没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李淳风怎么和他皇兄说都没问题!
李淳风便不再多言,启程回京。
直到这时候,李元婴前面写的两封信才回到长安,一封送去了东宫,一封出了城门直奔翠微宫送到了李二陛下手上。
李二陛下正倚在凭几上吃着西瓜看奏章,听人说李元婴写信来了,顿时把手上的折子搁下,让左右把李元婴的信送上。
作者有话要说:
山东豪强:怎么才让我们花这点钱?是不是瞧不起我们?!
小王爷:?
第175章
李二陛下闲倚在凭几上拆开信一看,却见信首写的不是李元婴对他的称呼,而是“承乾”二字。他眉头一挑,知道是李元婴闹了乌龙。
李二陛下从不讲究什么非礼勿视,信都送到他手上了,当然是先看了再说。他往下一扫,只见李元婴把李承乾一通乱捧,看十句才能挑出一句重点,顿时冷哼一声,觉得这小子太不着调,写的都是什么玩意!
挑挑拣拣读了大半,李二陛下才从信里知晓他们交流的是玄奘东归之事。
玄奘西行没有通知朝廷,回来时却特意向朝廷讨通行文书,是因为他带回了六百多本经书和一百来颗舍利。如此多的经书,若是没有人相助,光靠玄奘一人终其一生也很难全部译完!
这事李承乾也第一时间让人来和李二陛下备报过,说是挑拣了一批佛门弟子帮玄奘翻译经书和撰写《大唐西域记》。
不管是李二陛下还是李承乾,都对《大唐西域记》更感兴趣,甚至还想让玄奘还俗替朝廷经略西域,但是玄奘本人显然对翻译佛经更感兴趣。
既然真经能让僧人跋山涉水地远行,李承乾认为只要有足够多的利益,很多商贾肯定也愿意重走丝绸之路。所以李承乾准备让丰泰楼那边编写一些关于西域的故事对外传播,不一定要和佛家有关,只要能吸引人就成了。
大唐的疆土目前就这么大,能长出的粮食也就那么多,能积累的财富也不会凭空变多,所以得鼓动一些有识之士前往西域各国交流,想要的全买回来,有用的全学回来,而他们缺少的,大唐也可以给他们送去!
哪怕不能做到李元婴大言不惭的“敦亲睦邻”,也要把相邻各国都变成供养大唐发展的沃土。
这样有来有往地交互相通,大唐才能真正焕发出蓬勃生机。
这些看法是李承乾和李元婴他们讨论出来的,李承乾没藏着掖着,都照实跟李二陛下说了一遍。
正因为挑拣出来的正经内容都是李二陛下知道的,所以李二陛下看着觉得这封信写得一无是处,全是废话!
李二陛下看一句就在心里冷哼一声,再看到李元婴说特别想念和大侄子一起玩的日子,李二陛下更觉这小子一点都不长进,多大的人了还想着玩。
李二陛下当场写了封训斥信,骂得李元婴狗血淋头,说他连信都能装错,做其他事能好到哪里去。训斥信写到一半,就有人来报说太子来了。
李二陛下骂人骂到一半,心情不太好,叫人把李承乾放进来。
李承乾负责在长安坐镇,本来不该擅离,但是一看到送到自己手上那封信,李承乾就坐不住了。李元婴给他写的信应该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内容,可想想李元婴平时口里没遮没拦的德性,李承乾还是觉得得亲自追回来才行!
为了赶着追回换错的信,李承乾一刻都没停歇,直奔翠微宫,一路上甚至还想了好几个需要向李二陛下讨主意的话题,准备讨完主意在状似不经意地提一句信的事。
李二陛下应该不会第一时间看李元婴的信才是!
李承乾计划得很完美,李二陛下也很配合,压根不提自己已经看过信的事,好整以暇地听着李承乾那一堆临时找出来的正经事。
等李承乾觉得正事谈得差不多了,才试探着把李元婴装错信的事情和李二陛下说了。
李承乾道:“我看了开头觉得不对,就没有往下看了。”李承乾说的是大实话,他着实没有偷看李元婴这封信的理由,毕竟李二陛下有私底下把信给别人看的习惯,他根本不用偷偷看!
李二陛下仿佛这才想起信的事,气定神闲地说:“我倒是看完了你幺叔给你写的信。”他叫人把李元婴那封送错的信取出来还给李承乾。
李承乾:“……”
李承乾默不作声地收回信。早知道李二陛下已经看过信,他就不必急匆匆地赶过来拦截了!他在心里埋怨了李元婴一通,这小子装信前就不能检查一下吗?这下好了,李二陛下堂而皇之地把信看完了!
事已至此,李承乾也只能暗暗祈祷李元婴没写什么不该写的东西。
儿子都过来了,李二陛下没赶他走,留他用顿饭,顺便把李元婴那封装错的信看完了。李元婴这封信同样夸得天花乱坠,先说他借去的阎立德有多好,再说他借去的李淳风有多好,有了他们之后他的东方之珠计划真是如虎添翼!剩下的,就是在阐述他发行票券的计划,表示只要河南道手中有余钱的人全拿出一贯钱来支援海港建设,海港很快就能建起来了!
李二陛下看完信,发现李元婴又给出了个新鲜主意。
这话说得轻巧,想要做到却不容易!真要这么算的话,只要大唐子民每人交一贯钱,岂不是能有一两千万贯?至于李元婴说的盈利,这又要建海港又要练水师的,都是往外掏钱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