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之最强帝王-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程咬金的话,李世民大笑着说道:“来人,将朕珍藏的至尊玉皇醉搬上来。”

    这一下可把程咬金乐坏,抱着那盘油煎蚂蚱就是不松手。不过尉迟恭等人,岂会让程咬金独占风头。

    于是朝中的各位武将纷纷站了出来,开始品尝着油煎蚂蚱。吃过之后无不赞不绝口。

    这也将那些文官的食欲勾了起来,也纷纷上前品尝。品尝之后更是惊叹万分。

    看到各位大臣疯抢蝗虫,于是李世民大声说道:“今日朕就在这金銮殿上,摆上一场蝗虫宴。”

    李世民说的话就是圣旨,马上便有人去为满朝文武,准备美味的油煎蚂蚱。

    如今皇宫中的御厨已经掌握了,如何制作这油煎炸蚂蚱。所以自然不用李泰再出手了。

    而且这些皇宫御厨的厨艺,可比李泰要好得多。做出来的油煎蚂蚱,要比李泰的更加酥脆。

    看着满朝文武喝着小酒,吃着油煎蚂蚱。李泰不由得满面笑容,心中更是笑开了花。

    李泰心中暗暗说道:“吃吧,慢慢的吃吧。只要你们吃出了甜头,以后你们的银子便会如流水一般,流向本王的手里。”

    李世民在皇宫中摆设蝗虫宴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整个长安城。长安城中的百姓,可不知道这油炸蝗虫的味道。

    他们认为李世民心系百姓,为了可以消除这次蝗灾。不惜亲自带领文臣武将,同时食用蝗虫。

    这让李世民在百姓心目中的呼声更高了,全长安城的百姓都走上了街头。跪在地上,口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而此时的李泰,却已经悠悠闲闲的回到了自己的魏王府。为明日赈灾做准备去了。

第249章 滴水不漏的回答

    第二天一早,就在李泰准备去,长安城外的赈灾点看看的时候。就有宫中的太监来传李世民的圣旨,让李泰即刻进宫见驾。

    李泰心中不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何父皇会如此急迫的召见自己。不过有一点李泰可以肯定,父皇绝对不会找自己去没事唠家常。

    李泰接了圣旨之后,便骑疾风兽向太极宫而去。同样并没有任何人通禀,便直接进了皇宫。

    “我就知道你小子不长记性,这皇宫在你的眼里,就是你的魏王府。”李世民看着李泰无奈的说道。

    “父皇这话可就说对了,在青雀的眼里,无论是魏王府还是皇宫大内,都是青雀这一辈子都无法割舍的家。因为这里面有青雀的亲人。”李泰看着李世民抒情的说道。

    “好了,你小子不要在那儿跟朕酸了。既然来了,那你就说说吧。”李世民对李泰摆了摆手后说道。

    听到李世民的话,李泰露出了一脸疑惑的表情。一言不发的看着李世民,好像他根本不明白,李世民在说什么一般。

    “少用这种眼神看朕,朕说的是什么你比谁都清楚。”李世民对李泰说道。

    “父皇,请恕青雀愚钝。青雀确实不知父皇话中的意思。”李泰仍然是一副不知所以然的表情说道。

    “既然你不想痛快的说,那就让朕来问吧。说一说,你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粮食。”李世民看到李泰装傻充愣,于是便直接开口问道。

    “原来父皇问的是此事,父皇可以去青雀的赈灾点看一看,青雀这次拿出的粮食,大部分都是蜀黍高粱。那可都是青雀积攒下来准备酿酒用的。”李泰对李世民说道。

    其实李泰早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自己一下子拿出那么多的粮食。难保不会被别人怀疑。

    到时候要是有人借题发挥,说自己私积粮草蓄意谋反,那自己可就真的被动了。

    所以李泰让邹凤炽收购的粮食,大部分以蜀黍为主。因为这样十分便于李泰解释。毕竟李泰有着规模很大的酿酒作坊。

    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解释,也是无奈的点了点头。因为这个解释,确实让李世民无可挑剔。

    “那你的几十万斤腊肉又是从何而来,难道也是为了酿酒不成。”李世民继续问道。

    “父皇你有所不知,青雀的魏王禁军猛兽营,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鲜肉,喂养那些野兽。有的时候消耗不完的,只能制作成腊肉。”李泰对李世民说道。

    听到李泰的解释,李世民的心中十分明白。这只不过是李泰的推脱之词而已,但是却让李世民无法质疑。

    “不要和朕兜圈子了,你的这些话去对付那些朝臣绰绰有余。但是和朕说了,你认为朕会相信吗”李世民对李泰直白的问道。

    “青雀不明白父皇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父皇觉得儿臣是私自囤积粮草,有其他意图不成”李泰开口对李世民问道。

    “朕不觉得你会蓄意谋反,但是朕却觉得此事有一些蹊跷。好想你早就为了应对这场灾荒,而做着充足的准备。”李世民摆了摆手后对李泰说道。

    “既然父皇相信青雀不会蓄意谋反,那青雀只能对父皇直言。今年除夕夜,李孝常发动了逼宫谋反。”

    “就在那天晚上,李淳风和袁天罡合力推演天机,发现今年会有一场大的灾荒。”

    “本来青雀是准备将此事奏报父皇,但是却怕有人说青雀妖言惑众。”

    “最后青雀只能选择了这个方式,还请父皇恕青雀不报之罪。”李泰跪在地上向李世民说道。

    “凭借袁天罡和李淳风的能力,推算出今年是灾荒之年并不为奇。此事也算是你煞费苦心,此事朕既往不咎。”

    “但是如果下次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必须提前跟朕打招呼。否则朕便将袁天罡和李淳风,从你的身边调回来。”李世民对李泰说道。

    “父皇,就算父皇不说,青雀也准备将,李淳风和袁天罡二位大贤还给父皇。因为他们留在父皇的身边,比放在青雀的身边,更能发挥他们的才能。”李泰开口对李世民说道。

    “难道你心甘情愿失去这两位大才不成,他们可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助力。”李世民看着李泰问道。

    “父皇,青雀还是那句话。青雀只希望今生,安安稳稳的做一个逍遥王爷。”李泰对李世民说道。

    “恐怕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当年朕何尝不是你这样的想法呢。”李世民来到李泰的面前,拍了拍李泰的肩膀说道。

    “父皇,那些都是后话,何必现在要提他呢。”李泰笑着对李世民说道。

    “在别人的眼中,你就是一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在你的眼中什么也没有银子重要。”

    “但是你却在这紧要关头,拿出来朝廷都无法拿出的财富。这说明你的心中有天下黎民。”

    “如果天下百姓饱受疾苦,你还愿意去做你那不问世事的逍遥王吗”李世民站在李泰的身边说道。

    “父皇,青雀相信有父皇在,天下百姓的生活绝对会蒸蒸日上。”李泰对李世民说道。

    看到李泰说话滴水不漏,李世民也只能无奈的叹息。毕竟李泰并不知道李世民已经下定了决心。让将来的大唐皇位有能者居之。

    所以李泰并不会表露出,一丝一毫的非分之想。毕竟俗话说的好,天威难测。

    “朕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至于如何理解,就看你自己了。回去吧,帮朕把这赈灾搞好。”李世民对李泰说道。

    “既然父皇如此说了,那青雀也就不瞒父皇了。青雀并没有父皇说的那么伟大,青雀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得到更大的利润。”李泰想了想后对李世民说的。

    “你说你为了更大的利润,但是朕为何却没有看出这其中的商机呢”李世民不解的对李泰问道。

    “这商机就在这蝗虫的身上,青雀已经命墨门弟子捕捉蝗虫。并且将不捕捉到的蝗虫,全部送入三十三重天的冰窖。然后等到冬天的时候,青雀会拿出来变卖。”李泰对李世民说道。

    “虽然这也是一条生财之路,但是和你的付出比起来,好像并不会有什么收益。”李世民摇了摇头后说道。

第250章 蝗灾过后的烦恼

    “父皇,如果再加上所有受灾州府,明年粮食产量的一成收成呢。”李泰看着李世民说道。

    不错,如果受灾的十几个州府,明年一成的粮食产量归李泰。那可以说李泰绝对会赚个沟满壕平。

    “难道你想盘剥灾后的百姓不成。”李世民脸上露出了愤怒之色。

    “父皇,青雀无论如何也不会做出盘剥百姓的事情。青雀收取一成粮食产量,并非是无偿的。而是青雀要为所有人提供种子。”李泰对李世民解释道。

    听到李泰的话,李世民的表情有了一定的缓解。然后开口对李泰问道:“你是不是准备在这十几个州府,种植你的玉米。”

    “父皇说的不错,这玉米的产量每亩可达到五百斤左右。就算青雀拿走一成,百姓的收成也会比平常要好。更何况青雀还会为他们提供优良的种子。”李泰开口对李世民说道。

    “这也算是取之有道,不过朕有言在先。如果百姓自愿种植你提供的玉米,那朕自然不会说什么。如果朕发现你强制让百姓种植玉米,到时候朕绝对不会轻饶于你。”李世民对李泰说道。

    “这一点父皇大可放心,青雀绝对不会干出强人所难的事情。”李泰点点头后对李世民说道。

    李泰出了皇宫之后,便去巡视了所有的赈灾点。看到所有的赈灾点,都在有条不紊的运行着,这让李泰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时间匆匆而过,蝗灾的影响终于慢慢过去。看着被蝗虫糟蹋不成样子的土地,百姓们一个个痛哭流涕。

    虽然现在这条命是保住了,但是接下来将面临的是如何坚持到来年秋收。这可是整整一年多的时间呢,谁家又有这么多存粮呢。

    就在百姓们愁眉不展的时候,李泰派出去的人找到了他们。不但为他们提供了抢种的种子,确保剩下的这一段时间,还能有所收获。

    李泰并且在这些受灾区,成立了大型养殖场,和粉条加工厂。毕竟李泰还有着数以万计的土豆,需要生产加工。

    开办企业自然需要工人,所以那些受灾的百姓,便成了李泰这些产业的工人。

    只要有活干,自然就有了收益。百姓也就不怕无粮下锅了。随后李泰又为他们提供了来年春播的种子。

    不错这春播的种子,就是百姓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玉米。从正常的角度来讲,新鲜事物是很难被百姓接受的。

    但是李泰在他所建立的养殖场,供给工人食用的就是这玉米。所以李泰已经变相的让百姓们了解了玉米。

    再加上大多数百姓,都无钱购买来年的种子,自然也就接受了李泰的玉米种。虽然要给李泰一成收成,但是最起码也比无种种地要强。

    那些是自己家土地的百姓还好说,那些租种了地主家土地的百姓可就难了。因为虽然他们绝收了,但是要给地主家的还是要给的。

    当李泰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马上命令魏王禁军出面。对那些地主进行了半强制的说服。让他们接受了延缓收租的计划。

    也就是今年颗粒无收地租先不收取,等来年百姓丰收了之后,将两年的地租同时交上。

    大多数的地主都同意了这个方式,并且和租户签署了协议。但是所有的事情都有例外,所以自然也有不同意的地主。

    他们的道理很简单,种我的土地给我交租,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他们没有了收成交不起租。那我们又应该如何度过这漫长的一年呢。

    对于这部分人,李泰也是十分的头疼,如果用强硬的手段与理自然是无法说通。可是跟他们好说好听又不起作用。

    最后李泰想到了一个比较新颖的方式,那就是李泰替百姓上交当年的地租,然后让百姓不再租种他们的土地。

    那些地主想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去种植那些土地,是绝对做不到的。而且李泰又像李世民要来了圣旨,那就是如果谁家的土地敢荒芜不进行耕种。那么将受到很严格的处罚。甚至会没收田产。

    这样一来,那些地主无奈的只能妥协。答应了李泰的条件,不情不愿的和百姓们签订了契约。

    处理完这些事以后,李泰也总算解决了自己的一块心病。终于放心的开始进行自己的下一步发展。

    李泰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放在了工业之上。作为后世人的李泰比谁都清楚,工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主公。按照你的交代,高家已经在冀州成立了,大型的玻璃作坊。玻璃制品已经在研制的过程之中了。估计很快就会有突破性的进展。”高平对李泰说道。

    “本王准备成立一个特殊的部门,这个部门主要的工作就是制作研发一些新型产物。本王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