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之最强帝王-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侄儿来见秦伯伯还有一事,如今东辽国大元帅盖苏文,正在招兵买马囤积实力。估计用不了多久,便有可能向大唐宣战。”李泰对秦琼说道。

    “只要我尚有一息,就不会让这些宵小,颠覆我大唐江山。只要他敢举兵来犯,我秦琼定然统兵再战。”秦琼信誓旦旦的说道。

    “今日侄儿来见秦伯伯,为的就是此事。希望到时候秦伯伯可以放弃此次挂帅。将帅印交给其他人。”李泰直言对秦琼说道。

    “难道魏王觉得我秦琼已经老了,已经上不得马提不得枪了”秦琼看着李泰问道。

    “秦伯伯应该有所耳闻,知道侄儿我对推演一道,稍有了解。前不久侄儿夜观天象,发现秦伯伯有一场大灾。所以才会出言劝阻,秦伯伯领军挂帅。”李泰对秦琼说道。

    “瓦罐难离井台破,将军难免阵前亡。我秦琼能战死两军阵前,也算是此生活得其所了。”秦琼大笑着说道。

    “秦伯伯,从天象上来看,恐怕就算你此次不愿放弃帅印。恐怕也难再领兵出战了。”李泰对秦琼说道。

    “难不成是皇上觉得,我秦琼不能再用。还是朝中有人,比我秦琼更适合统军挂帅。”秦琼不解的对李泰问道。

    “秦伯伯可相信誓言,相信一切自有天定。”李泰对秦琼问道。

    “不知今日魏王说出此话,是何用意。”秦琼感觉到李泰话中有话,于是便对李泰问道。

    “记得当年,秦伯伯和你的表弟罗成,交枪换锏。好像曾经发过毒誓,当时罗成伯伯曾经说过,如果不将罗家枪尽数相传,但愿乱箭穿身而死。”

    “而秦伯伯当时的誓言是,如不将秦家锏法尽数相传。甘愿口吐鲜血而亡。不知侄儿说的可否确有此事。”李泰看着秦琼说道。

    “没有想到,魏王竟然还知道此事。你说的不错,当时我和罗成表弟确实都发下过誓言。”秦琼点了点头后说道。

    “罗成伯伯留了一招,家传的回马枪,所以他违背了当日的誓言。最后淤泥河遭乱箭穿身,也算是应誓而亡。”

    “如果侄儿没有记错的话,秦伯伯应该也留了一招杀手锏。如果秦伯伯不听侄儿之言,恐怕秦伯伯也要应了誓言。”李泰对秦琼说道。

第382章 李泰觐扬州万民状

    听到李泰的话,秦琼不由的沉思起来。这也是秦琼心中的一根刺。一直以来,对此事秦琼都耿耿于怀。

    并不是秦琼担心自己应誓而亡,而是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不光彩的事情。这是秦琼一生以来,唯一一次对自己兄弟有私藏的行为。

    看到秦琼低头不语,李泰开口对秦琼说道:“秦伯伯,月有阴晴圆缺,人自然也就无完人。所以秦伯伯并不用对此耿耿于怀。”

    “如果真的应了当时的誓言,我秦琼也算是该有此报。”秦琼叹息的说道。

    “虽然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秦伯伯不要忘记了,我命由我不由天。只要我们可以洞察先机,改变命运并不是不可能的。”李泰对秦琼说道。

    “魏王何必如此执着,连我都不将生死放在心上。你又何必如此呢。”秦琼对李泰说道。

    “秦伯伯你可曾想过,如果你真的有什么三长两短的话。侄儿是否能将瓦岗山旧部护佑周全呢。”李泰对秦琼说道。

    “是呀,我秦琼活着一天。那些有非分之想的人,便不敢对瓦岗一系有任何动作。如果我秦琼没了,他们将肆无忌惮。”秦琼叹息的说道。

    “秦伯伯说的并不全面,有您在,瓦岗旧部就算心有怨言,也不敢做出过分之事。如果没有你镇住他们,恐怕瓦岗山一系,内部将会发生问题。”李泰对秦琼说的。

    “魏王话中的意思,是不是发现有瓦岗山一系的将领心怀不轨。”秦琼吃惊的对李泰说道。

    “自古道,人心隔肚皮,总有一些人觉得自己的功劳,和所得到的不成正比。”李泰含糊其辞的说道。

    “他来我秦琼这条老命还要留着,就当为了那帮兄弟,我秦琼也要活着。”秦琼想了想后对李泰说道。

    “秦伯伯的意思,是准备听侄儿相劝了。”李泰高兴的对秦琼说道。

    “我秦琼年事已高,再加上多年的战场厮杀。身上留下的暗疾已经布满全身。每逢阴天下雨全身酸痛难当。看来也是时候,将这帅印交出去了。”秦琼叹息的说道。

    “秦伯伯能做出这个决定,真是我大唐之福。”李泰起身向秦琼施礼说道。

    “今天晚上就在我这里住下吧,免得明天早上上朝,还要跑几十里路。”秦琼对李泰说道。

    “那今天晚上,侄儿就打搅秦伯伯了。”李泰笑着对秦琼说道。

    金銮殿。

    “皇上临朝,有本早奏,无本卷帘退朝。”李世民的贴身太监,对满朝文武大声喊道。

    “启禀皇上,关于董家私藏前朝遗物,暗中供奉杨广灵位之事。已经查证属实。”大理寺卿出班对李世民说道。

    “既然证据确凿,那就按照大唐律治罪吧。”李世民开口说道。

    “皇上,吏部尚书董万彻,与此事并没有参与。不应该受其牵连。”孔颖达出班对李世民说道。

    “皇上,按照大唐律,董家所犯之罪,乃是株连九族之罪。所以吏部尚书董万彻也难逃其罪。”大理寺卿向李世民说的。

    “皇上,董万彻乃是吏部尚书,正三品的朝廷官员。而且对其兄长董万军之事,一无所知,又怎能受其兄连累呢。”孔颖达直视着大理寺卿说道。

    “孔大人,下官也是按大唐律向皇上据实禀报。至于皇上如何处置董万彻,就不是下官说的算的了。”大理寺卿无奈的对孔颖达说道。

    “孔大人,刚才大理寺卿,已经将话说得十分明白。按照大唐律法,董家所犯之罪,乃是株连九族之重罪。又岂能因为他董万彻是儒门学子,就法外容情呢。”李淳风笑着对孔颖达说的。

    如果是大理寺卿与孔颖达争辩,那只是朝臣之间的争辩。可是如今李淳风站了出来,又指出董万彻乃是儒门学子。

    便将这个话题,晋升到了学派之间的争论。也就是儒门到底应不应该,拥有这项特权。就算是触犯了大唐律法,也可以法外容情。

    “李大人何出此言,本官力保董万彻,是因为他是朝廷三品大员。而且一直以来兢兢业业,绝对算得上是一位为国为民的清官。”

    “像这样一为国为民的官员,受到其家族的牵连,而被治罪。岂不是朝廷的损失吗”孔颖达振振有词的对李淳风说道。

    “好一个兢兢业业,好一个为国为民。儒门永远都能找出,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他们所做下的肮脏之事,披上华丽的外衣。”这时从金銮殿外,传来的李泰的声音。

    随即,便看到李泰怀抱赶山鞭,迈步走进了金銮殿内。李泰来到金銮殿上,将手中赶山鞭一举,对着李世民点了三点。

    然后跪在地上,开口说道:“儿臣李泰,祝父皇仙福永享寿与天齐,祝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如今李泰的这套说辞,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只要见到李世民,便会熟练的将其诉说一遍。

    “李泰,你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来金銮殿上见朕,不知有何事奏报。”李世民对李泰问道。

    “父皇,儿臣今日上殿,为的就是让皇上知道,有一些宵小借着儒门的外衣,坐下了多少龌龊之事。”李泰一边对李世民说道,一边盯着一旁的孔颖达。

    这孔颖达看到李泰走上了金銮殿,心中不由得暗道不好。看来想要保全董万彻,绝对没有那么容易了。

    “你说的可是扬州董万军。”李世民对李泰问道。

    “父皇,想必各位都应该知道,董万军乃是西汉董仲舒的后人。当年也正是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按理说,董家后人应该做出表率,可是这董万军却是一个十足的人渣。披着儒门学子的华丽外衣,不知做下了多少坑压百姓之心。”

    “原本董家在扬州城市势大,众人有理无处申。如今儿臣将董万军缉拿归案,扬州城百姓才敢写下这联名状纸。”李泰对李世民说道。

    同时,李泰从怀中拿出一本万民状,交由太监转交给了李世民。李世民接过来打开一看,那可是越看越是生气。

    最后李世民竟然,直接将手中的万民状,扔向了孔颖达。然后厉声的说道:“这就是你说的兢兢业业,为国为民的董万彻。”

第383章 代替木炭的石炭

    孔颖达颤抖着双手,将万民状捡了起来。这一看不要紧,孔颖达的脸色瞬间就变了。已经没有了刚才的趾高气昂,取而代之的是,一脸不敢相信之色。

    孔颖达虽然是一个腐儒,无论干什么都死搬教条不会变通。可是在他心中,儒门的荣誉是至高无上的,是任何人都不可诋毁的。

    所以他根本就不会做出,任何有损儒门声誉的事情。也就是说孔颖达虽然顽固不化,但却是一个有底线的人。

    绝对不会做出,他认为有辱圣贤之事。贪赃枉法假公济私,和他绝对挨不上边。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董家兄弟二人,竟然做下如此之多的,伤天害理之事。

    只见孔颖达颤抖着双手,将万民状合了起来。然后跪在李世民的面前说道:“皇上,是臣有眼无珠,看错了他董万彻。相当初还是臣,将他引荐给皇上的。臣愿受识人不明之罪。”

    “孔大人,儒门的教义教化世人千年之久,如果要是没有可取之处的话,早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但是现在却有很多人,披着儒门的外衣,干着猪狗不如的事情。”李泰对孔颖达说道。

    “臣多谢魏王,为我儒门铲出如此败类。这样的人活在世上,就是有辱圣贤,臣请皇上将他们处以极刑。”孔颖达真诚的说道。

    “孔爱卿,李泰说的不错,如今的儒门确实应该整顿了。你身为儒门掌教,这个责任你应该肩负起来。”

    “明日你就前往洛阳吧,到太子那里去帮助他。顺便将儒门整治一番。”李世民对孔颖达说道。

    孔颖达再次跪倒在地,向李世民行君臣大礼,然后说道:“臣遵旨,臣一定会整理儒门,将那些斯文败类铲除,还儒门一片清明。”

    回到墨州城的李泰,那可绝对是心情大好。这次通过董万军兄弟的事情,彻底让儒门收敛了其嚣张气焰。

    这也是李泰想要的结果,李泰知道,想要让儒门彻底消失是不现实的。所以李泰要的结果就是,让儒门不再一家独大。

    只有将儒门的嚣张气焰打压下去,才可以让其他学派再次出现。那样一来,距离再次出现百家争鸣,就不远了。

    看着李泰微笑的面孔,宣华笑着对李泰说道:“想到什么好事呢,竟然如此的高兴。是不是准备,将隋明阳带来的那个花魁也收了。”

    “瞎说什么,我有你们三个,就已经满足了。又岂会对其他的人再动心思。不过我交代你的事情,你做得怎么样了。”李泰白了宣华一眼之后,对宣华说道。

    宣华将手中的茶杯放下之后,便站在李泰的身后,为李泰捏着肩膀说道:“这个卿芸十分怪异,虽然现在并没发现什么不轨的企图。但是我的直觉告诉我,她绝对有问题。”

    “在扬州的时候,我就感觉到她,绝对有什么事情隐瞒着。所以我才会将她送来墨州城。因为在这里才可以最好的监控她,同时也可以让她露出狐狸尾巴。”李泰拍了拍宣华的手说道。

    “她每日深入简出,除了抚琴写字之外,就很少做其他的事情。而且人缘又相当的不错,如果长此以往下去的话。恐怕她会拉拢更多的人心。”宣华担心的说道。

    “我回来了,她虚伪的日子,就快要到头了。我有办法让她露出真正的狐狸尾巴。”李泰笑着对宣华说道。

    李泰说完之后,便起身拉着宣华的手,向床铺慢慢的走了过去。然后一脸坏笑的说道:“好久没有抱着你睡觉了,还真让我十分的怀念呢。”

    “什么时候学的这么色,看来下次出门的时候,应该让姐妹们跟着你。否则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学坏了。”宣华用手指,点了点李泰的额头笑着说道。

    银安殿。

    李泰端坐银安殿上,墨州城的文臣武将排列两旁。李泰开口对众人说道,“本王不在的这段时间,墨州城发展的如何。”

    “回禀主公,按照你临走时留下的图纸,我们已经将火车研制出来了。铁轨也已经开始铺设,不过速度却并不是很快。”高平起身对李泰说道。

    “速度提不起来的原因,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