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上南下-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康海表面严肃,头发后梳,一副黑边眼镜,眉毛上扬,上衣口袋里的一支钢笔,显示出一股学究味,熟悉他的人都,其实这是个非常热心的人。

    “向文,这个问题你看?”把文件放到他跟前,走到窗边,欣赏起两棵桂花来。

    乔向文喜欢养花,论在哪里,都喜欢养上几盆,工作忙起来时候,偶尔看一看,闻一闻,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这个季节最美的当然还是桂花。

    那种优雅的黄,星星似的缀于绿叶之间,微风拂过,整个房间都弥漫着淡淡的清香,若有若似,却时刻穿透着骨髓和神经, 就像一个深情的女子,吐露着最浓烈的情思。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只要政审没问题,你这个大主任就天天做月老吧。”乔向文看完文件,和蒋康海开起玩笑。

    从桂花的浓香里抬起头,蒋康海mimi笑着,点点头,又摇摇头:

    “人家跟我没关系,我批准就是了,我是关心你啊我的乔老爷?”

    乔向文看着蒋康海,很少看见他这样开玩笑,一时语塞。

    “好了,地方上的妇女,我们野战部队接触不多,不知底,还是我们的女干部女兵,纪律性强,政治素质好,机关里有文化长得又漂亮的有好几个,你说吧,看中哪一个,我去谈话,你这样子真是皇帝不急急太监啊”

    乔向文站起来,递给他一根烟,也点了起来,深吸了一口。

    “蒋主任,这事就不劳你关心啦,我这里工作特殊,我也没谈,还是再等等吧,东北解放了,再说。”

    蒋康海白了他一眼,眼睛一瞪。

    “你给我少来这一套,结婚谈恋爱和东北解放没有关系,你看我,不是孩子都有了,**事业也没受影响吗?大家庭的日子要过,小家庭的日子也要过,这才能打持久战,这事你甭操心了,裴司令、马司令、胡政委都责怪我了,我还觉得委屈。”

    这时,情报处的一名干部敲门,“报告”

    看看蒋主任,乔部长,有点犹豫,不知该不该该进来。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蒋主任头抬起,“进来。”

    从乔向文身边走过,用力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然后拿起文件,对他晃了晃,走了出去。

    这事,说过听过就忘了。

    可是有人没有忘。

    第二天,乔向文正在办公室审看一份情报资料,有人敲门。

    一抬头,是宣传处的王晶。忙起身,招呼。

    “王干事,你有空到我们这里来?”

    政治部的一号美女,北平大系的高材生,去年加入纵队,纵队的很多材料、领导讲话,都出自她的笔下。

    齐肩的短发,瓜子形的脸庞,白净暇,弯弯的一双眉毛,柔和修长,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她的眼睛,大而明亮,不眨的时候,仿佛静止的瀑布一般,眼睛一眨,一对瞳孔动起来的时候,那一湖水立即变得鲜活起来。

    厚实的军棉袄,穿在她身上,却丝毫不显得臃肿。

    乔向文坐了下来,一看,王晶站在桌子对面,还站着。

    “乔部长,不,乔副主任,蒋主任批评我了,说你是政治部领导,虽然在敌工部工作,但是以前有些文件没有及时给你看,都怪我,我向你做深刻检讨。”

    听她这样说,乔向文有点不好意思,也站了起来,看着她:

    “王晶,这不能怪你,好好好,我接受你的自我批评,快坐下来,好吗?”无错不跳字。

    平时只是在政治部开会时偶尔碰到,此刻坐在对面,乔向文大方地看着王晶,心里暗道,这老蒋搞的啥名堂?

    一阵风吹过,桂花的浓香随风飘了进来。王晶闻到了,很是意外,好奇地问:

    “乔部长,你还养花?这桂花真香”

    一转身,走到窗台边,弯下腰把脸埋在了桂花树里。

    亭亭岩下桂,

    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

    花开万点黄

    脱口而出,这是一首朱熹著名的描写桂花的五绝《咏岩桂》。

    娇嫩的桂花、浓郁的花香、窈窕的背影、灵动的吟诵。

    不愧是才女

    乔向文看着还在闭起眼睛嗅着花香的王晶,心里顿时响起了文静,为保护,献出了年轻美丽的生命,这一年多,哪个夜晚,不是在思念中入睡。

    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以前这些花放在宿舍,都是文静细致地帮每天浇花,修剪。

    想及此处,他轻轻地背了一首诗歌:

    弹压西风擅众芳,

    十分秋色为伊忙。

    一支淡贮书窗下,

    人与花心各自香。

    王晶睁开眼睛,抬起脸,看着乔向文好半晌,才开了口:

    “这首朱淑真的《木犀》,是我小时候最爱的一首桂花诗歌,乔部长,你也喜欢?”

    看见她投的眼神,乔向文立时想起了文静那双乌黑的眸子:

    “我喜欢这首桂花诗歌里的意境,诗歌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再美的花,再好的香,如果没有人的心情,那一切都是没意义的,我最喜欢最后一句,人与花心各自香,美好的心灵,才能真正享受美好的生活 。”

    王晶看着花,听着解释,突然转身看着桌子对面的乔向文,眼睛里的一对眸子一动不动,那眼睛里就像一层轻雾升起。

    忽然想起了,不好意思地红了脸,有点慌张,“蒋主任让我送份文件来,说是很紧急,乔部长你快点看一下吧。”

    飞快地放到乔向文的桌前,然后站到了一边。

    乔向文打开一看,不就是昨天蒋康海拿的吗,关于干部结婚严格政审制度的规定?

    他件,想想蒋康海。

    突然有点明白了。

    这老蒋,感情是借工作之便拉郎配呢。

    胡来

    领导啊领导,你这介绍对象,也政治部安排任务一样,有板有眼,不折不扣?他再次看了一遍,在的名字下面签了字,然后还给了王晶。

    “王晶,辛苦你了,这份文件你带吧,帮我带一句话给蒋主任,就说我们敌工部暂时没有这个情况,如果有,一定及时向组织汇报。”

    之后,又是几次,蒋康海派了不同的人来给乔向文送文件,有各种类型的,活泼型、内向型、温柔型。

    不管型,都被乔向文委婉地拒绝了。

    惹火了蒋康海,在背后直骂这小子不讲义气,我让你后悔吧。

    骂完了,才把总部的文件正式开始传达。

    军营里,一下子涌出来的结婚潮,就像一场场战役打响了。

    平日攻城略地的干部们,此刻把进攻的方向朝向了身边的女孩子。

    长年生活在军营的一些女干部、女兵、尤其是文工团的演员们,平时不准恋爱,所以都把感情的窗户关得紧紧的,此刻,突然松开了口子,进展的速度就太快了。

    到这年年底,政治部先后接到的结婚报告有三十多个,其中有二十五对是纵队内部。

    高阳、刘胜都在其中。

    高阳的对象是文工团的演员周婷婷,23岁,歌唱得特好。

    刘胜谈的是统战部的干事苏娟,25岁,是一名用地方转入军队的民主人士的女儿。'(m)無彈窗閱讀'
………………………………

第二百零四章 激活“狼毒花”

    苹果红了,红得像新娘子羞涩的脸。。

    高粱红了,红得像东北汉子喝醉的脸。

    战争的硝烟,腾起在白山黑水间,但却法法阻拦庄稼水果顽强的生长。

    老蒋再发力,终究挡不住民主联军的不断壮大。

    121师的顺利起义,对东北高民党军队高官中带来了了很大的心理冲击。

    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往往并非军事本身。

    那年深秋,独立纵队敌工部的情报处破译出了杜雨时军部发出的一封电报,内容就是一个:

    转移

    这一情报立即引起了乔向文的高度重视。

    盛阳,南临渤海,北依松岭山脉,位于“辽西走廊”东端,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交通枢纽之一。

    驻军反复提到转移,究竟意欲何为?

    敌人是受了起义的影响,军心不稳,还是主动撤退,难道另有所谋?

    他立即向纵队裴司令、马副司令作了汇报,他们要求敌工部继续监听监测,情况随时汇报。

    此时东北的大部分城市,依旧控制在国民党军队的手里,但是广袤的农村地区已经尽入联军之囊,几年下来,农村包围城市恍惚间又在东北上演。

    根据东北局部署要求,在全面反攻之前,各部队都要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不要过于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

    是啊,打掉了你的部队,那些城市看你守?

    笑到最后的才是胜利者

    杜雨时的7军,在121师起义后,经过重新征兵补员,已经达到满编,三个步兵师,一个重炮旅,特勤团,警卫营,庞大的军部机关,总人数超过三万。

    由于来自国防部,善于经营人际关系,杜雨时十年间从国防部的一个处长升到了军长,这种提升,在军内并不多见。

    与独立纵队在辽东对峙的一年多里,虽然偶尔占上风,但是总体来说,7军的消耗不大。

    121师起义后,杜雨时和手下反复商量,觉得与其守住一座空城,让联军在城外不断壮大,不如放弃盛阳,移师至锦州附近。

    既能避免眼下在盛阳的被动局面,又能与锦州守军互为犄角,彼此呼应,集中力量守住东北的总大门。

    应该说,杜雨时这样的设想,还是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的。

    如果国防部和陈诚能迅速采用,后来东北野战军轻取锦州的历史就可能会重写,辽沈战役可能就不是那样的打法了。(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

    因为那个时候,东北两军的力量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

    国民党军队的士气比之两年前刚进东北时判若两人,军心开始涣散,对战争的前途很多军官都在暗自思考。

    陈诚到了东北之后,整肃军纪,惩治贪腐,同时对部队进行扩编调整,设置了四个兵团、九个军、一个补给区司令部,总人数达到了五十万人。

    但是,除了自信满满的总司令,更多的官兵对前部和局势满怀担忧。

    联军呢,那就完全不同了。

    到47年秋天,大部分的县城乡村都成了联军和**的根据地、后勤基地和兵员登记处,依赖东北庞大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联军的人数变魔术一样增加,老师陈诚扩充快,民主联军的一把手林童鞋拉人更快,此刻民主联军已经拥有十个纵队、27个步兵师,另外还有几个骑兵师、炮兵旅,总兵力52万。

    更为重要的是,延安和东北局都看到了东北战场对全国局势的至关重要性,所以,罗政委亲自负责二线部队的征兵训练工作,在土改后的东北大地上一呼百应,经过训练和补给后,有二十多万体格健壮、忠于联军的东北农家子弟,穿上新军装,带上联军特有的皮帽子,随时可以投入一线战斗。

    更令陈城们想不到的是,此时联军的军工生产,已经不但能自给自足,还能主动支援华北华东部队了。

    钢厂、枪弹厂、炮弹厂、化学厂、手榴弹厂,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能随时保证前方的供应。

    从这点上讲,杜雨时的担心岂是多余。

    然而,就在他几次电告陈诚,坦陈转移理由之后,陈诚认同他的理由,但表示军级布局,蒋委员长钦定,含蓄地回绝了老部下的请求。

    杜雨时暗地叫苦,他又走了外交,反复疏通,最终陈诚有所松动。

    得到这种暗示,杜雨时便悄悄做一些撤退准备了。

    此刻,与7军正面对峙的高阳率领的情报处,也在加紧工作。

    自从上次电文破译后,一段7军与保安司令部都是一些公文来往,再也未涉及撤军事宜。

    这一情况很不正常。

    根据纵队的侦查和情报分析,杜雨时很有可能撤军锦州。

    一旦溜走,势必造成连锁反应。

    首先是逐个歼灭战略法实施,消灭有生力量的任务法完成,其次是锦州的防御明显增加,这对联军正在准备的攻击锦州行动危害很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段东北的战局。

    那么如何让杜雨时继续坐守盛阳、按兵不动呢?

    乔向文在反复考虑之后,报请领导同意,决定激活“狼毒花”,让这个长期冬眠的棋子走动起来。

    狼毒花,老们还记得不少字

    抗战期间,潜伏**山东师,在策反老虎团的过程中立下大功。

    自从张华云及其主力被歼灭后,“狼毒花”根据组织要求,率领败逃的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