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上南下-第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构。

    与此同时,根据战争形势变化,中国各军队、各地方政权中的敌工部即将完成历史使命。

    从的社会部,到后来的工作部、敌工部,这都是针对军事斗争需要设置的,眼下全国解放在即,全党全军工作重点正由军事斗争慢慢向城市管理、经济社会建设转移,机构职能当然也要慢慢转变。

    上级已经决定,军队敌工部门随军作战,在接管城市后,一般就地转为占领城市的公安局,锄奸、策反、情报、保卫,这些秘密战线的好手们正是新兴的政权在管理城市治安时最为需要的一支力量。

    独立纵队敌工部哪些人转移到其他侦察部门和参谋机关,哪些人参加三大队南下,裴司令与胡政委、马副司令一致决定,这事乔向文说了算。

    在总部高干会议上,罗政委的讲话已经非常明确,南下支队负责南方几省的接管,原则上一个大队接管一个重点城市,因为中央已经明确指示,城市攻打和接管主要由军队负责,实施军事管制模式,过渡时期完成后在开始权力的移交,建立新政府。

    虽然人员由乔向文挑选,但他考虑到部队还要继续向南作战,情报工作依然十分重要,所以他思量之后,将情报处比较完整地留了下来,为此还和高阳等几名干部反复交流,苦口婆心地劝说。那会儿,接管政权,建设城市,同样也是所有部队干部的愿望,打了那么久的仗,谁不想尝尝去城市当家做主的感觉。

    最终商定,策反处、行动处成建制转移到三大队,情报处和机要处一半人员转移,一半原地保留,继续为纵队服务。

    其实,谁又,形势如此之快,一个月之后,东北野战军这个曾经令他们热血沸腾的呼号将撤销,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崭新的番号——四野,第四野战军,届时,纵队这个军队的建制也告别历史,组建为军,野司总部下设兵团,每个兵团管理三个军。

    计划哪有变化快啊。

    有人不愿离开部队这个战斗的集体,有人想要尝试接管城市管理城市的滋味,那些日子,找乔向文的人络绎不绝。

    马副司令为这事还开了三大队的玩笑:

    三大队就是纵队的拳头产品,将来纵队的干部需要转业的,一律都去三大队所在的城市。。

    说归说,那么洒脱,其实心里都很恋恋不舍。

    上级说了,军管结束,军队干部有一部分可以归建。

    但是,变化大着呢,谁咋样,去年的今天还在东北打仗,今年已经到了北平。

    一个字,快

    卷三

    南下篇,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下三大队
………………………………

第二百三十七章 我要报名

    卷三 南下篇,

    一声令下,人员马上全部到位。

    留在部队里的,心有不甘。

    参加南下支队的难分难舍。

    刘胜、白兵、李坚、许一梅、元锦等几名处长副处长担任了三个中队的正副中队长。

    这些战友,正是纵队敌工部的骨干所在

    于公,这些人都是秘密战线一等一的好帮手,合作起来得心应手,你一个眼神,对方就你想干嘛。

    于似,都是山东老,老八路,与乔向文长期共事,并肩作战,情同手足。

    乔向文与这些老山东逐一谈话,换个战线,由军队到地方,作风不能换,精神不能换,老部下们哥哥乐呵呵的,只要老们继续在一起,听你的就是了。

    按照总部和支队要求,三大队建制为一千。

    敌工部的干部们一声令下,马上赶到,搭好了各个中队的管理班子,队员呢?

    去招,只要有知识有觉悟,看中谁就谁

    总部谭主任在中队长以上会议上说到招人时,就撂下这一句话。

    各个大队长要的正是这句话。

    只要你给政策,只要你不多干涉,那么多人干劲十足,**形势那么喜人,还怕没人来?

    北平天津的解放,就如同一束火把,投进了这个巨大的烟花爆竹仓库,*光明媚的天空下,这个地区数青年的心都已经滚烫滚烫的。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会后,大家立即开始行动。

    有的大队和学校合作,在校园设摊招募。

    有的大队在大街上开展文艺演出,吸引眼球。

    有的大队和街道地区合作,召开群众大会深入发动。

    整个北京城都忙乎了起来。

    南下支队还用大篇幅在《人民日报》、《北平解放报》、《天津日报》等报纸刊登了招考启事和招考简章。

    一向走在各项工作前面的乔向文和他的团队却没了动静。

    三大队那几天异常平静。

    其他大队还在背后嘀嘀咕咕的,瞧这帮人,你不出去招,难不成人家主动上门来啊?

    其实,三大队正在干的事,正是在此。

    不出门,不张罗,照样招到好人才,**需要的真人才。

    开始几天,老文工队长许一梅召集了几个人白天晚上忙着,后来又请大队领导出面,拜访了北京几位文艺界著名人士。

    几天后,谜底揭开。

    转眼间,三大队报名被打爆。

    不出去摆摊位,不张贴宣传画,一个个热血青年打破脑袋,朝三大队这里挤。

    原来,许一梅这回根据大队领导的要求,重玩了一把老行当,亲自领唱,三大队全体干部合唱。

    “南下南下去江南,

    去江南,取宁沪,夺武汉,

    打到福建和两广,

    解放同胞两万万。

    南下南下去江南,

    打蒋军,夺城市,保人民,

    全新国家人民建,

    **队伍朝前行。

    。。。。。。”

    几天以后,当北京主要大学的校园广播中,突然想起了这首铿锵有力、充满激情、令人热血澎湃的歌曲。

    校园沸腾了。

    大学生们沸腾了。

    社会各界沸腾了。

    明快的节奏、青春的活力、充满感染力的歌词,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耳朵。

    很快,各广播电台也每天反复播放这首歌曲,大街上年轻人以传唱这首歌为自豪。

    《南下之歌》成为那段最热门最流行的歌曲,走在北京城,谁不会哼几句,要是你不会唱,那就说明你思想落后,了。

    迅速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燕京大学、朝阳学院、等院校的学生争先恐后报名,场面热烈:

    北京大学学生会一发动,来了一千多学生,有的班级因为报名的人太多,当天临时宣布停课;

    辅仁大学有一个班的全班同学都报了名;

    一个空前的万名大、中学生投身**洪流的青年运动序幕揭开了。

    一些中学生也不甘落后,争先向大学的哥哥们学习,纷纷报名。

    父母送子女、夫妻齐报名、师生同参军的动人场面不断上演。

    罗政委、谭主任内情后,笑着说三大队就是点子多,这打起仗来独立纵队老立功,做社会工作也不甘落后。

    要么不玩,要玩就玩出新花样,玩出高水平,玩出大不同的境界。

    乔向文是这样的人,他的团队也是这样的一个不甘平庸的群体。

    三大队临时办公室。

    那几天人满为患,长长的队伍从白天到晚上都没断过。每个中队一个报名处。

    每个报名处前,都涌动着一张张写满青春和渴望的脸。

    预先准备的报名表两天就用完了,第三天只得紧急再去油印。

    那天,在许一梅那里的报名处,还出现了逗人的一幕:

    乔星竹对着一个满脸稚嫩的学生问道:

    “小同学,你也来报名?”

    个子高高的,看上去挺健壮,眼睛又大又亮。

    回答的声音很响亮:

    “是,我要参军去江南,建设新国家,不过,纠正你这位同志一下,请你把称呼我的“小”字去掉。”

    旁边的人听了,忍俊不止。

    星竹顿了顿,又问好,接受批评,那请问你多大啦?”

    答17,不,18岁,表格上填得清清楚楚。”

    小不点一紧张,说走了嘴。星竹扑哧一声,先笑开了,马上猛地意识到有点不妥,便板起脸,像个小老师一样劝导起来:

    “我说这位同学,这样撒谎可不好,不是好学生啊,**重要,你学习也很重要,你还是吧,等到了明年才有资格参加。”

    没等她说完,对方嚷了起来,因为激动,脸色红红的,嗓门也不自觉地大了起来:

    “解放军,你不能这样武断啊,有志不在年高,你们队伍中有多少人十几岁就投身**了呢,还有,别看我小,我的**经历可不少,14岁那年,我就帮妈妈送情报给地下党,去年还组织同学们向傅作义递交请愿书,要求停止内战,你说这算不算我早就参加**了,再说,咱俩比比个子,我可不比你矮”

    一句话,逗得其他几个干部和后面排队的人再次笑了起来。

    还别说,他朝星竹旁边一站,个子确实还高出她一点点,星竹本来身材好,个子看高,没想到,娃娃脸比还高。

    卷三 南下篇,'(m)無彈窗閱讀'
………………………………

第二百三十八章 滚烫的热情

    卷三 南下篇,

    男同学不服气地正与乔星竹比划身高呢,大家在一旁笑着。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许一梅和几个干部忙站起来敬礼。

    星竹有点尴尬,给哥哥看到了这一场景,不乐意呢。

    能说会道的那位男学生一看来了领导,喜出望外,立马抓住机会,口袋里掏出了一封信递给乔向文。

    乔向文打开一看,是文峰中学的一封推荐信。

    信的内容很简单,刘一凡同学政治思想好,家庭出身好,同意推荐他参加**队伍。

    “样,首长,我没骗人吧,别小看我,我可是我们中学的学生会主席,学校都同意我南下参加**了。”

    乔向文笑着问了一下,原来这名同学名叫刘一凡,父亲是清华大学的一名教授,母亲是一位民主党派的成员、医生,为我地下党做过不少工作。他在学校一直要求进步,多次配合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和平示威,表现勇敢,政治思想非常可靠。

    乔向文又细问了几句,刘一凡对答如流。

    当乔向文同意破格录用他时,个子那么高的男孩子竟兴奋得跳了起来。

    “刘一凡同学,不,现在开始是刘一凡同志了,你北京地方熟悉,家里人又都是进步人士,我们虽然有年龄要求,但是年龄也并不是唯一条件,你马上回家准备一下,后就担任乔星竹同志的助手,在这里继续帮助招人,但是不许你再为别人开后门哦。”

    刘一凡开心坏了,转身就对着乔星竹来了一个大鞠躬,反倒把她弄了个大红脸。

    解放了的北平群众的热情,大大超过了预期。

    曾几何时,部队招人,麻烦不少,只嫌招不到人,不管在山东,还是在东北,乔向文和部队都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形。

    这会儿,麻烦大大地不同了,变成了拒绝人。

    编制有限哦,三大队核准的编制就是一千,纵队来的八十多名干部之外,也就九百多个名额,可是,连日前来报名咨询的人实在太多了。

    不管这支队伍要去哪里,不管跟随部队作战风险多大,不管对于新生政权了解多少,不管将来能在新国家的建设中担任何种角色,人家就几句话,我要参加**,我要参加南下支队,为国家做贡献,你们要不要。

    有意思的例子一箩筐,举不胜举。

    这一天,乔向文收到了一封北京地方上转来的封信,读了很是感动。

    信是一名印度尼西亚华侨的子女写的:

    首先祝福我们的祖国早日恢复和平,不断强盛,祝贵军战不胜攻不取。

    我们全家前不久回北平探亲,那天有幸在长安街上目睹了了解放军入城的盛大神圣仪式。那神奇威武的步兵、骑兵、炮兵、装甲兵队列,那歌声震天的国际歌和解放军进行曲,深深震撼了我,你们为百姓打江山,谋福祉,受到广大市民那种发自内心的欢迎,让我们全家感动不已,在我回到新加坡后,那些画面经久不散,我们全家都对着照片天天议论,华侨邻居们羡慕不已,和外公家里通,得知你们在招人,经过父母同意,他们都支持我加入你们的队伍,为祖国效力。

    。。。。。。

    在大队集体商量后,派出了人员对他的北平亲属进行了政审,完全合格。

    父母都在雅加达从事橡胶生产加工,属于爱国华侨,抗战期间先后多次在当地募集物资,支援中国抗日。

    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