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上南下-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八十章 百感交集

    第二百八十章 百感交集

    *
………………………………

第二百八十一章 暗流

    心绪飞快地从对文静的怀念中拉了。

    这就是长期秘密工作养成的职业特点。

    揉揉脸,一副疲劳的样子,其实是借势擦去眼角的泪,心里暗暗提醒在妹妹面前不能这样。

    “小妹,你来了?”

    乔星竹穿一件大红的连衣裙,本就苗条的身材给裙子一衬,显得更加修长。

    把小包椅子上一扔,顽皮地走到哥哥身后,帮他揉着肩膀。

    “给一梅姐打,你在这,学校出了这事,你不舒服,嘿嘿,小妹我不放心啊,今晚不做饭,我们出去吃吧,我请客。”

    星竹背着手,弯腰凑到二哥面前做了个鬼脸。

    真是个懂事的好妹妹。

    其实,乔星竹在隔壁,已经听许一梅说起了他的心情,她是有意打趣,帮哥哥调节着。

    手腕一看,五点半了。

    收拾了一下桌上的,突然想起啥,拿起拨了几个号码。

    “范秘书,恩,我是,我和公安局的同志去和平小学,水库的落成典礼我就不去了,你代表我去吧,还有,你帮我约一下中医院的院长,请他来我办公室一趟,啊 ,两点吧,,你和梁亮已经说好了?恩,你把他的告诉我,马上我来联系他。”

    随手在本子上记了下来,随即拿起另一个,拨了几下:

    “你好,请问你是报社吗?请帮我接一下采访部我找一下梁亮,对,好的,谢谢。”

    转接的档口,他示意星竹一边好好坐着。

    “我找一下梁亮,恩,对,你就是梁亮啊,你听出来我了啊,你真想找我?好的,晚上没事吧?到我这里来吧,对,好,我等你。”

    报社的事,他还是有些不放心。想找梁亮好好聊聊,了解一下。

    党报的社论,那是代表官方的立场,尤其在军管期间。

    临江从国民党手里接,那是一个即将全面崩溃的烂摊子,虽然军管会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他乔向文分管以来,竭尽全力,总算帮助一些大厂子运转了起来。但是,总体依旧十分脆弱,再也经不起任何折腾了。

    然后,令人担心的舆论导向,却一刻不停地困扰着乔向文。

    放下,听星竹聊大学师生对投毒案件议论。

    十分钟转眼。

    敲门声响起时,乔星竹飞快地跑去开门。

    “星竹姐,你也在?”

    一米八的梁亮,长得阳刚帅气,两条弯浓浓的眉毛下,一双大大的眼睛,一兼白色的短袖衬衫,束在军库里,小伙子看起来很是英俊威武。

    一见乔星竹,嘴巴甜得很,三大队的时候,刘一凡、梁亮和乔星竹三个人玩得最好,虽然,两个人都比她小,一个二十二,一个十七。

    “乔主任,我来了。”

    看见乔向文在,小伙子忙恭敬地打了招呼。

    “梁亮,样,记者当得很过瘾吧?看过你写的几篇大块头报道,很有深度呢。”

    没等哥哥开口,乔星竹抢先开涮。

    乔向文笑着听两个人说着话,先一旁批阅了一会儿文件,他还要琢磨琢磨和他聊那事呢。

    年轻人在一起,说不完的话儿,尤其是三大队那段难忘的经历,早已把那里走出来的一千来号人牢牢地团结在了一起。

    六点多钟,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乔向文一看,合起文件,站起身。

    “两位,走,一起吃饭去。”

    梁亮一听,乐了。

    “领导请客,我今晚要放开胃口,猛吃一顿。”

    走过秘书处的门口,星竹跑进去,亲热地和许一梅打招呼。

    其他人都了,就这个处长还坚守阵地。

    乔向文为秘书处长立下的规矩,重要的一条就是第一个,最后一个。

    “一梅姐,晚上你有事么?一起出去吃饭吧,我请客。”

    “白兵刚才说不回家吃饭,你们学校那个案子 ,你二哥凶着呢,要白兵他们三天破案,他还哪里有心思回家吃饭?”

    乔向文在门口听见,摇头。

    这么重大的特务投毒群案件,省里准要过问,越早破案越主动,否则消息越传越不利,对临江老百姓的心理影响太坏了。

    星竹和许一梅挽着手走在前面。

    乔向文和梁亮走在后面,走到院子里,和司机说了一下,让他早点。

    让小马晚上也自由活动去了,警卫员其实也很辛苦,整天跟着他,没有任何的。

    当夕阳的那一抹余辉,飘过树顶的时候,整个城市变得分外的美丽。

    公安局门口的重庆路,商家林立,红灯笼、黄幡子呼啦拉的飘在饭店茶馆的门口,老板老板娘 殷勤的招呼着客人,说笑声,叫卖声,讨价还价的声音,延着青石板的街道曲曲折折的环绕着。

    面对三大队的头,也是他参加**后的第一个领导,梁亮毫无保留地介绍了他了解的情况。

    加入报社以后,因为他以前在印度尼西亚大学学习的就是新闻专业,而且又来自南下队伍,所以报社领导对他十分器重,进入报社一个多月,就让他担任了采访部的副主任。

    他干得更加欢快。

    因为一个人单身在临江,所以他经常主动要求晚上在单位值夜班,也就是值夜班的过程中,他了解了一些情况。

    夜班,是报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白天记者所有的采访稿件,经过领导的审定,国内外通讯社的通稿,在接收后经过领导的划定,最终一起汇聚到夜班编辑这里。

    如果说记者是采购蔬菜,那么夜班编辑就是负责炒菜的厨师。

    如果说记者买回的是布料,那么夜班编辑就是精巧的裁缝。

    临江日报一般都是每天大清早就与市民见面,而夜班人员为了精心准备这道早餐,辛苦了一整夜。

    每天夜里,值班编辑要负责把记者才采写的稿件和外来通稿,统一排版,制成小样经主编审定后,送印刷厂。

    梁亮遇到过一次,也听别人说起过一次,都是在小样审查完毕以后,接到上级临时拉掉了稿件,换上上级统一提供的社论。

    这事弄得主编和夜班编辑们意见很大。

    临江解放的这段,报社采编人员尤其是一批年轻的记者们,面对全新的生活,大家都投入了高度的热情,去捕捉采访临江的新变化,反映各行各业的新成就。

    梁亮所在的采访部,对此意见最大。

    为啥呢?

    记者根据上级的宣传政策和的学习理解,经过深入采访,写出的很多报道,一比较这些社论,却,口径不统一啊:

    记者们采访广大工人,大伙希望翻身做主人,多生产,用主人翁的干劲多为国家出力流汗;

    社论里鼓励工人们团结起来,开展工会活动,和一切剥削者做坚决斗争;

    记者采访民族资本家和一些工商业者,他们拥护**,支持军管会,希望在新时期的临江建设中多做贡献;

    社论里却对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不加区分,声称新社会里坚决不允许剥削现象存在;

    。。。。。。

    记者们迷惑了。

    主编们吃不准了。

    三天两头,就会接到上面的训斥、批评。

    难道,真的大家把关系临江大局的舆论导向搞了吗?

    令乔向文感到意外的是,今天那篇二版头条的稿件,作者正是梁亮。

    别看小伙子此刻开开心心的,其实,就在刚才,还挨批了。

    批他的人还非同一般

    *'(m)無彈窗閱讀'
………………………………

第二百八十二章 一条曝光新闻的背后

    第二百八十二章

    一条曝光新闻的背后

    那篇舆论监督的稿件,是采访部接到群众举报后,经过报社领导同意,由梁亮和另一名记者田韵一起深入采访写成。

    既要报道新社会的好人好事,又要对客观存在的不公正不合理不合法现象进行曝光,旧社会的媒体都是这样做的,国民党政府照样没辙,这是人家媒体的天职与使命,恨归恨,咬牙切齿哑巴,派人威胁也罢,但媒体的这一职能从未改变。

    所以,对这起公职人员的贪腐案件进行曝光,从记者到主编都没觉得有啥不对,难道**的媒体还不如国民党的敢讲真话?

    梁亮一边走,一边详细向乔向文介绍了的采访经过。

    稿子其实是前几天就采写完毕了,因为版面原因,推迟了几天才上。

    已经预计到这条曝光报道很有可能成为重磅炸弹,成为投向新生政权中极少数阴暗现象的利器,报社领导考虑,作为代表民意的临江日报,如果在舆论监督方面有所作为,必将会受到市民的更加欢迎。

    头版头条,太刺激当权者的神经。

    其余版面,显不出分量。

    思量想去,最终主编敲定,二版,不是太醒目,但放在头条。

    这是一个很技巧很微妙的注意,主意一出大家纷纷叫好。

    当然,多年的办报经验告诉他们,曝光的新闻最深欢迎,哪一天报纸报道了大丑闻,大揭密,这天报纸一定火,临江有三家报纸,本来就存在着竞争。

    老百姓嘛,谁不喜欢看一点稀奇的、幕后的。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新闻报道的这一规律。

    那天,临江日报的零售量,创造了近期的新高。一下子比平时多发行了一万多分,很多百姓是听到别人的议论,专门买去一看。

    到了中午,就有好几拨群众来到报社,他们是看到了报纸的这条新闻,也来反映各自遇到的类似经历。

    报社领导为此好好表扬了梁亮和田韵,要求他们继续追踪此事。

    但是,四点多钟,一个大人物的,搅乱了一切:

    报社被要求立即停止对此事的一切形式的追踪报道;

    要求当事记者立即就这片报道的采访经过和采访背景写出书面材料,重点交代是否幕后有人指使,是否对新生政权心怀不满;

    责令报社写出书面检查,深刻检讨这条报道所犯的路线误。

    一条极其正常的舆论监督被如此上纲上线,不要说梁亮和田韵,就是报社老主编,都觉得有点难以接受。

    “梁亮,是谁打来的吗?”不跳字。

    情况竟然如此严重,远远超出了乔向文的意外。他看着小伙子委屈的神情,问道。

    “乔副主任,我本来就要来找你,会这样啊,一条正常不过的报道,为要给扣上这样的大帽子呢?说阳光灿烂的新社会,在我们的笔下成了黑暗阴森充满尔虞我诈的旧世界,说以偏概全,看不到社会的主流,还说我们的思想改造有问题,能这样诬陷我们呢?”

    在老领导面前,梁亮只顾着倾倒苦水,当对方再次问起时,他才回答了。

    “好像是受军管会的领导指派,打的这个,听主编说来头很大。打的人好像姓秦。”

    咦,姓秦?

    难道是秦一光?

    乔向文脑子一闪,稍微转动了一下,似乎明白了。

    秦一光作为临江原来的地下党干部,担任军管会办公厅的主任,不论是目前,还是从前,他都和本土干部顾清明关系甚近。

    顾清明,前面介绍过,原**临江市委书记,不过是地下的,不敢公开,国民党到处抓你呢,目前在军管会分管党务工作,也就是组织人事、宣传统战、各级党组织建设,虽然不分管实际工作,但同样也是大权在握。

    秦一光的这个,一定奉承着顾清明的意思。

    难怪,前几日,报社钱副主编在里吞吞吐吐,只说社论经过了军管会领导的签发。

    原来如此。

    乔向文似乎突然明白了,困扰他一段的难题迎刃而解。

    他瞬间顿悟而不动声色,轻声鼓励着梁亮,正确看待这一意外事件,尊重报社领导的意见,是非曲折,一定会慢慢明白的,不要因为一个人的评价改变你的信念,也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影响我们参加**的热情和初衷。

    “乔副主任,我真有点后悔了,当初要是和刘一凡一起参加公安工作,在您的领导下那该多好啊,你看他,小小年纪,就破获了那么大的特务案件,立了一等功,真是令人羡慕。”

    乔向文拍拍他肩膀,鼓励他抖擞精神:

    “梁亮,记住你是三大队的,三大队没有孬种,你学的是新闻,你也有这方面良好的基础,目前干的非常出色,至于这篇报道,我想一定是有人误解了,你好好配合组织调查,一定会弄清的,千万不要泄气,我你,在这里面没有任何问题,但你要勇敢地接受组织的考验,明白吗?”不跳字。

    倒好了苦水,得到老领导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