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上南下-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老李,啥时候开始也喜欢做表面文章了,明明案子还有很多疑点,背后的黑手还没查清,他一定要就公开见报,宣布案件告破。

    星竹心疼地站到二哥身后,轻轻敲着他的肩膀。

    “二哥,你也不要太认真了,你让白兵他们继续悄悄侦察就是了,李军长这样做,也有苦衷的。”

    听妹妹这样说,乔向文回过头,看着星竹,狠狠地刮了一下她的鼻子。

    “二哥,你就欺负我,把我吵醒了,还刮鼻子,哼,越长越丑,都是被你从小到大刮的。”

    一听这话,他装得很吃惊,脸凑上去。

    “我看看 ,我的小妹是变丑了吗?我觉得天底下最可爱最美丽的女孩子啊。”

    逗得星竹笑个不停。

    “二哥,其实你挺可爱的呢,就是不我的二嫂现在哪里呢,要是早点出现多好啊 ,我们三个人在一起玩,才有意思呢。”

    乔向文疼爱地看着妹妹,拉着她的手道:

    “随便哪三个人,也不会是我们三个人啊,哈哈,老实交代啊,小乔老师,

    有人追求你吗?”不跳字。

    星竹装作生气,连连拍打二哥的背。

    “我才看不上呢,二哥,你不把二嫂娶进门,我才不放心你呢,记得吗,去年那次在大哥那里,那么多年第一次看见你,大哥预先关照了好多,只准谈家里情况,不许说部队情况,可是一见你,全忘了,那时就想回到小时候,让你还是那么宠着我,带着我,那次大哥一去南京,我就觉得有点不妙,第一个想法,就是快跑到你那里去。”

    说起这个,乔向文突然想起了大哥一家。

    自从去了台湾,真正成了天各一方,看内参,三野正在准备攻打台湾,也不结果会样。

    “小妹啊,那天你,把我吓了一跳,化装的那个样子,还以为哪里来的漂亮村姑呢,再一看,不是我心爱的小妹吗,把我给乐得啊,后来听说大哥的事,我是打死也不会让你离开我了,太不放心你了。”

    听到这里,星竹的眼里有点湿湿的。

    趴在二哥的背上,抽泣。

    “二哥,我也不放心你,你不许笑话我,不要看你管那么多人,官那么大,可是不管在在东北,还是这里,我总是不放心你,怕你一个人照顾不了,你不管回不回家,我总是喜欢做好饭等着着你,让你放松一会,范文芳和一梅姐都说你压力太大了,二哥,我真的不放心你,不帮你找一个会照顾你会心疼你的人,我不会考虑的。”

    乔向文感到背上一片都湿了,是星竹的眼泪。

    他没回头,回过手拍拍星竹的肩膀。

    “傻丫头,不许这样说,**成功了,我们都会拥有的幸福生活的,你说我那么忙,哪有考虑个人问题啊,而且,文静的事情对我打击太大了,慢慢来吧,军管是暂时的,还不下一步中央的决定,我们这一批人是回部队,还是留在地方。”

    过了一会,星竹端来了两杯冷饮,一人一杯。

    “二哥,你们刚才说到梁亮,是回事啊?他不是干得很好吗,让他写检查?”

    说到这个事,乔向文心里就有一股怒火,但他强忍住,猛地喝了一口冷饮。

    梁亮,真的因为那篇报道受到了处理

    中,李作人讲述了这事的经过:

    临江日报那篇曝光和平区干部吃拿卡要的新闻,反响太大了,以至于几天之后还不断有群众来到军管会要求严惩。

    按照李作人的指示,办公厅姚副主任专门给报社,调取了两名记者采访稿件的稿件以及群众投诉的原件,之后,正在组织人员准备深入调查时,却意外得到了报社的再次报告,内容让人大吃一惊。

    报社主编的口径,一下子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他们表示,经过查证,梁亮和田韵采写的稿件,与事实严重不符,当事人作为一名究竟战斗考验的老**员,因为敢于与建设领域的不法行为做坚决斗争而遭人陷害,那封举报信纯属诬陷,无中生有;

    两名记者违反了新闻职业操守,采访不深入,不全面,这反映了他们对新生的社会、新的制度的消极抵触,暴露了他们思想改造的不彻底。

    为此,经过报社领导研究,两名记者都被暂停工作,勒令写出深刻检查。

    姚主任得到这个消息时,也大吃一惊。

    前几天的中,报社领导还对两名记者工作多加赞赏,对这篇稿件能切中时弊实施舆论监督倍感高兴,怎料到几天下来,稿件成了虚假新闻,原本不停夸奖的记者一下就被大批特批?

    听到姚副主任的报告时,李作人正忙着准备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虽然心里存着疑虑,但实在无暇顾及,便没有再盯下去。

    刚才的,两个内容都有关报社,前者是关于投毒案的宣传,后者说的正是曝光一事。

    如果说,投毒案件的宣传,那是李作人作为军官时期临江一把手的不得不为,尚有情可原,毕竟投毒案件的发生,给原本就比较脆弱的临江治安凭添了很多的纷扰,那么,对于由报社这篇稿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则引起了乔向文深深的担忧。

    作为媒体,对于社会阴暗面,对于一些丑恶现象履行监督职能,通过曝光引起当政者的注意,并以此为线索,引导热点,提升群众对军管会的信心,树立**的良好形象,这是本职,无可厚非,执政者不但不应该批评、阻止,相反,应该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支持。

    可是,围绕着这一事件,出现了太多的不正常。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经过血火考验的密战高手,南下三大队大队长乔向文,直到此刻,还丝毫没意识到,有一种危机正在悄悄逼近。

    *'(m)無彈窗閱讀'
………………………………

第二百八十七章 惊人的消息

    “投毒案犯畏罪自杀,临江公安侦破惊天大案”

    第二天,临江日报,头版头条的这个标题,一下子吸引了众多的市民。

    为加大分量,这条报道还加了编者按。

    语气铿锵有力,措辞犀利强硬。

    记者笔下生花,把公安干警描写得大神一般,个个料事如神,人人身手了得,将侦察员的常规排查,写成了化装侦察,将李来喜的应付自如写成了胆战心惊,直至,将他杀写成了摄于公安干警和人民群众的巨大压力而畏罪自杀。

    真不知,李作人急令报社派来的记者,道听途说,东编西凑,最终成就了这么一篇大作?

    在不知底细的老百姓众口称颂的时候,乔向文和参与这起案件的公安民警们却如坐针毡,丝毫轻松不起来。

    按照军管会主任李作人的意见,加大宣传力度,鼓舞人心,瓦解敌特的意志,可是,潜伏敌特组织的意志真是这么容易被瓦解吗?

    李来喜究竟何许人?

    他属于哪一个国民党潜伏组织,在公安部门初步掌握情况的六大组织中,他的老板是谁?

    这个组织有多少成员,下一步有何动向,互相之间如何联络?

    。。。

    一连串的问号,就像一根根无情的棒子,敲打在21个人的身上。

    32名中毒大学生,虽经千方百计的抢救,30名同学安全脱险,但是,最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有两名同学因为中毒太深,过了抢救的第一,逝去了年轻的生命。

    看着两名死者家属痛不欲生的表情,撕心裂肺的哭声,专案组成员的心被针刺一样。

    第一,乔向文协调大学和有关部门,对遇难学生家属进行了善后处理。

    8月11日,,公安局会议室。

    白兵看完报纸,狠狠地拍着桌子,对着专案组成员吼道:

    “这哪里是表扬?这简直就是我们二十多人的奇耻大辱”

    以这句话开始的今天的专案组会议,由此可见大伙心头的复杂。

    乔向文摆摆手,让白兵坐了下来。

    刑侦处、治安处、大学保卫科三方面,21个人,此刻谁心里好受。

    那会不像现在,这些同志哪个不是立场坚定,爱憎分明,破就是破,没破就是没破。不像现在的警察,拿的是公务员的高收入,干的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模糊活儿,揣的是明里的暗里的大红包,你看你遇到过的警察,那口袋里掏出来的都是几十块一包的好烟,有几个是买的,整天吃喝玩乐,还不都是喊老板们买的单?

    前面说过,**最初的公安局,出现在抗战根据地,那是与军队社会保卫部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穿的都是军装,而且,干这活的,必须是部队素质最好的人。

    在相当长的一段里,公安队伍的骨干都是部队的精英就地转化,后来,慢慢地转业干部、退伍兵,这些人的基本素质也还是基本可以保长的,再后来,队伍大发展,人员大扩充,收入大提高,那很多人混进这支队伍,心事就不是那么单纯了。

    曾几何时,别说公安,就是工厂学校的保卫科,那都要求极高,一般都得是转业军人,都得是党员才成,抓坏人的人,素质不高行。

    这几天北京开**,大家注意一下,王立军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热点为啥,重庆打黑打出了名气。但是,打黑的背后是,为何说他打掉了黑社会,却也彻底破坏了重庆那座城市的法制环境呢?不信大家百度一下令人毛骨悚然的名词“双起”,对媒体监督的抵触,对社会监督的戏弄,都在这杀气腾腾的喧叫里。打黑要重拳,但不能蛮干,不能不按法律办事,不能老子是公安,想整死你你就得死,如果真的一旦到了这种地步,这样的公安比黑帮也许好不了多少,最起码黑社会干活,那还得悄悄地进行,公安就不一样了。

    “同志们,不要垂头丧气嘛,大家振作起来,毕竟,你们用了三天的,就揪出了嫌疑犯,这说明,大家的侦破思路完全正确,说明我们的行动给李来喜背后的人予以了极大的震慑,他们怕了,怕我们继续查下去,怕我们顺藤摸瓜把他们一锅端,对不对?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泄气了,如果我们自暴自弃,那不正是敌人求之不得的吗?”不跳字。

    没有高调的动员,没有慷慨的陈词,乔向文朴实的一番话,击中了这群热血男儿的心。

    看看大家的脸色有所放晴,他继续道:

    “吃了咱们这碗饭,为的就是一方平安,那绝对不是图个形象工程,面子上好看,敌人可不跟你来虚的,李来喜背后的组织晚一天挖出来,临江就随时有无辜的干部群众可能遇到危险,你们说,我们要不要继续侦查下去?”

    一句问话,激起一片义愤:

    “要”

    “坚决侦查下去”

    “绝不放过反**分子”

    有了这样一股动力,侦破就好开展了。

    很快,专案组成员各抒己见,纷纷就下一步工作发表看法。

    乔向文听着大伙的真知灼见,不时插话。

    根据临江公安部门发到河南公安的协查函,对方已急电回复,李来喜所报河南家庭地址系伪造,查无此人。

    根据图书管理员黄康城的回忆,结合李来喜两次前往大学向他借书的情况,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渐渐形成。

    白兵在黑板上画着线索图,粉笔不停地写着,大家聚精会神地看。

    特务组织一直在寻找攻击目标,这个目标至少要符合三个条件:

    首先,影响大,临江大学无疑在这座城市中关注度极高,莘莘学子,国之未来;

    其次,人员密集,没有那个单位人员的集中程度能有大学这样的,就那么八百多亩的狭小空间上,师生总数超过五千人,一栋男生宿舍楼,就住着三百多名大学生;

    再次,下手方便,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仅从这一点,就可以推断出,李来喜背后的特务组织智商不弱。

    投毒,无疑杀伤力强,后果严重,然后惊动面小,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关键是随身携带一小包毒药,极其方便而不易为人察觉。相比枪杀、爆炸等手法,投毒无疑犯罪成本最低,成功率最高。

    白兵在分析中,还强调了一点,那就是踩点。

    没有到过临江大学的人,不会宿舍楼的位置;

    没有去过男生宿舍楼的人,不会一楼的门卫室门口摆着一个凉水桶;

    白兵一边画着图,一边提示着大家:

    “你们大家再想一想,黄康城和李来喜的巧遇是不是太过于巧合了?”

    经他这么一启发,大伙恍然大悟。

    破案,很多时候依靠的是互相的思路启发,相互的火花碰撞。

    侦破工作,最重要的就是逻辑思维,就是依据现有的状况,层层推理,步步接近罪恶的中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