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上南下-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侦破工作,最重要的就是逻辑思维,就是依据现有的状况,层层推理,步步接近罪恶的中心。

    假如,李来喜受特务组织指派,潜入临江大学实施投毒,按照学校严密的门卫登记及保卫措施,他别说投毒,就连门儿也进不了。

    那么,寻找契机,结识校园内的师生无疑是一个最可行的办法。

    图书馆,在学校属于一个不引人注目但处处可以接触的位置,他与学校的其他老师接触少,图书馆的黄康城,为人忠厚老实,无疑是一个极佳的掩护人。

    在连续的跟踪和摸清之后,如果特务组织借黄康城携子看病的机会,制造一起盗窃案,然后适时推出见义勇为的李来喜,是不是既可以赢得这个老好人的好感,长驱直入校内图书馆,还能不慌不忙地在校园内部细细踩点,实施骇人的投毒案?

    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

    在白兵的带动下,专案组成员纷纷开动脑筋,拓宽侦察思路,在扑朔迷离的表象里,向着最核心的目标不断接近着:

    黄康城被盗窃时是否有目击者?

    李来喜追赶的“歹徒”究竟是何许人?

    案发,在侦查员离开后,从十一点多到…钟田三问题这四个小时的里,李来喜去了哪里,又有样的人进入过李来喜的住处?

    在李来喜拔刀相助的当天,黄康城执意表示感谢,去了李来喜的住处,他有在那里看到了两本书,由此得知李来喜喜欢看书,从而自报身份,表示可以经常借书给他,在李来喜的住处,黄康城还看到了?

    如果说,稻香村的租住地已经留下了破绽,那么,李来喜与团伙成员在市区还有接头地点?

    。。。。。。

    会议开到一半,门口人影一闪。

    秘书处长许一梅。

    乔向文估摸有急事,忙跟大伙打了个招呼,走了出来。

    “这么急,事?”

    一般这样的会议,除非紧急情况,他不太喜欢被中途被打断。

    许一梅脸色有点异样,气喘吁吁道:

    “梁亮出事了”

    “?”乔向文大吃一惊。

    *'(m)無彈窗閱讀'
………………………………

第二百八十八章 苦闷时分

    报社主编的出尔反尔,让曝光事件急转直下:

    之前号召大家学习的优秀稿件,一下子成为了思想改造不彻底的罪证;

    优秀记者,转眼间变成了虚假新闻制造者;

    正当不过的舆论监督,成为了向新政权开火的工具

    。。。。

    主编谈话以后,梁亮和田韵陷入了万分痛苦之中。

    田韵原本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子,从金陵大学毕业后来到临江报社工作,在采访部期间,与梁亮共同合作了很多有影响的好稿。

    一方面,她对梁亮广博的知识和横溢的才华由衷地欣赏。

    另一方面,对于作为印度尼西亚华侨子弟的梁亮,能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参加南下三大队,满腔热情投入祖国的建设,十分钦佩。

    共同的志趣爱好,让两颗年轻的心慢慢走到了一起。

    孰料,天有不测风云。

    报社的一个冷冰冰的决定,刹那间把两个充满新闻热情的年轻记者打入了地狱。

    “深刻检查,认真反思。”

    “对**的干部采写这样的稿件,到底有何居心?”

    “检查一日不通过,一日不安排工作。”

    报社的编委会上,本来和颜悦色的王主编带领几位悍将,轮番上阵进行批评。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更让梁亮想不通的是,他们竟然对投笔从戎,回国工作的动机产生了怀疑。

    苦闷之极

    梁亮把一个人关在宿舍里,思来想去,回想着问题的症结,部门的同事悄悄来看望被他赶走,田韵敲着门窗他装作没听见。

    张青山的违法乱纪,那是显而易见的。

    在接到群众的举报后,他还专门拿着信给了王主编,王主编细细看好久信,同意他对举报信进行核实,并努力写出有份量的报道。

    根据举报信留下的地址,他和田韵很容易地就找到了当事人,普天建筑公司的刘鹏。

    面对记者的到来,刘鹏十分激动,他把如何参与滨江公路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如何几次三番地被张青山变相索贿、讨要钱物的经过一一道了出来。

    原来,滨江公路,是临江解放后军管会实施的一项大工程,其目的就是要在临江港与市区之间建设一条直达的高等级公路,以更好地为东南第一港口提供良好的配套,为临江的航运乃至整个经济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之前,从港口到市区,只有一条十分狭小的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过往行人和车辆叫苦不迭怨声载道。

    张青山作为和平区建设组负责人,从工程一开始就牢牢地把公路建设的各项大权抓在手里。(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

    梁亮和田韵在接下来的几天采访中,还掌握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全长八公里的一条道路,工程量不算很大,按照惯例,由一家实力较强的公司承建即可,但是出人意料的,短短一条路,竟被张青山一分为五,每一小段由一家公司承建,而谁的路线长,谁的资金先到位,都由他一个人说了算;

    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只有含糊的要求,五家单位在公路建设中各行其是,把整个一条道路建成了一个四不像;

    按照柏油公路的要求,为了使之具有较好的耐高温和承重性,避免透水性差,下雨天易滑,天热了容易熔化的缺点,必须用沥青炒碎石、沥青胶泥、骨材、石粉等上好原材料,但据刘鹏的了解,五家单位中最起码有三家使用了劣质材料,以次充好,这样虽然表面节约了成本,但是一旦建成开通以后,后患无穷,隔三差五就需要维修。

    另外,采访中还有人爆料,五家单位中起码有两家是张青山的亲戚,一家是他一个村子里的,还有一个是他的介绍。

    唯一的一个与张青山不沾亲带故的,就是刘鹏,而刘鹏的公司,正是临江地界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

    就为了承接这一段不到两公里的公路,刘鹏先后拿出了一千万块钱(建国初的第一套人民人民币,一万块约等于一元钱),另外还被张青山明着暗着,索取了金元宝一对,香烟名酒那就不计其数了。

    越深入采访,黑幕越多。

    越接触对象,两名年轻的记者越感到愤怒。

    然后,正是这样一个新政权中的蛀虫和败类,在面对他俩的采访时,却大言不惭,竟然以老**自居,对他们严加呵斥,说他们听信谗言,说参加**出生入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越是美化,搪塞阻拦,梁亮越觉得有问题。

    越是摆老资格,以势压人,田韵越觉得他心里有鬼

    结束采访后,两人分工合作,写出了那篇后来引起轩然大*的《八公里之外》。

    几经修改,当王主编开始看这篇五千多字的稿件后,十分高兴,经过策划和反复研究,最终选择了二版头条这么一个曝光新闻最合适的位置。

    八公里公路,五个建设商;

    八公里公路,四个关系户;

    八公里公路,劣质材料在欢歌;

    八公里公路,人民群众的心在滴血;

    开篇就是这几句,让人震撼无比,忍不住往下看。

    整篇稿件,用一组组数据,一个活生生的事例,反映了滨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怪现状,矛头直指整条公路的管理者。

    。。。。。。

    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王主编为何从一开始的大加赞赏到后来的翻脸不认人,难道真的是的采访出现失误,被坏人利用?

    刘鹏对的一切陈述,那些提供出来的各种证据难道都是编造的吗?

    面对领导的批评,同事们的误解,万分痛苦的梁亮反复回忆着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场景,采访对象的每一句话,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对于报社王主编的突然反水,从大力支持到大棒子猛打,个中原因不要说缺乏社会经验的梁亮和田韵,就是长期与国民党军统中统、与汪伪走狗、与日本情报机关斗智斗勇的密战高手乔向文,也无法洞察。

    在听到许一梅说起的一刹那,乔向文的心猛地抽了一下。

    如果说,对于《八公里之外》这篇稿件的内容真伪,他还不甚明了,但是,对于梁亮,对于这个在北平解放的雄壮号角中,远离父母毅然归国参加**的小伙子,他怎能不?

    那封言辞恳切的请求信,那段军事训练的刻苦认真,那双明亮热烈的眼睛,那张写满阳光的笑脸。

    梁亮不是一个甘心认输的年轻人。

    在反复查看了的采访笔记,回顾了那些天的采访过程后,他做出了一件谁都想不到的举动。

    这个举动,比他当初的稿件更具有爆炸性

    *'(m)無彈窗閱讀'
………………………………

第二百八十九章 惊变

    那天夜里,梁亮把刘鹏堵在了家里。

    面对突然上门的梁记者,刘鹏支支吾吾,不敢直视他那那双愤怒的眼睛。

    “刘鹏,举报信是你写的,采访是你陪同我们去的,张青山向你索贿的证据都在你这里,你为何出尔反尔,反咬一口打的巴掌?”

    刘鹏低下头,扯着的头发,显得很是痛苦。

    “不要逼我,不要逼我,梁记者,你是好人,我,我对不起你啊。”

    身材高大的梁亮抓住刘鹏的肩膀,用力摇晃着:

    “为?为?人不能不讲良知啊,我们辛辛苦苦地采访,为你,你却反咬一口,你的良心都哪里去了??”

    任凭梁亮逼问,刘鹏再也不开口,不解释。

    想起的新闻理想,想起原本干得热火朝天的采访,想起无缘无故地被眼前这个人调戏利用,再想起王主编转瞬间的变脸,小伙子再也忍不住了。

    冲动之下,他拖着刘鹏下了楼房,准备去寻找当时采访过的证人。

    身材搜小的刘鹏死赖着,就是不肯。

    在双方的推搡拉扯中,不知的,刘鹏在楼梯上站立不稳,一下子滚了下去。

    刘鹏的一声尖叫,让梁亮冷静了下来。

    可是,为时已晚。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也活该刘鹏倒霉,从好几米高的楼梯滚下来,还刚好后脑着地,当时就晕死了。

    报了警。

    梁亮被很快赶来的和平分局临沂路派出所带走。

    经抢救,刘鹏总算活了,但是一直耳鸣、呕吐,患上了严重的脑震荡。

    从昨天夜里到今天,梁亮一直被关在派出所。

    秘书处长许一梅,就是在五分钟前才接到分局长郑经的报告,询问处理意见,她大惊失色,情急之下直奔会议室向乔向文做了汇报。

    乔向文听了,脸色一变,显得大为震惊。

    急匆匆下楼,来到办公室,对着跟进来的许一梅道:

    “郑经的意见是?”

    许一梅摇摇头,轻声说道:

    “郑局长已经梁亮是南下三大队的人,他不敢轻易处理,一定要我当面请示你。”

    乔向文长叹了口气,低头沉思了起来。

    很明显,梁亮并非故意挑驯滋事,但是,刚从国外满怀热情的他哪里,社会的复杂,人情的变幻。

    刘鹏实名举报,把信件寄到报社,全程陪同记者采访,但是,为何在事发之后突然全盘否定?

    王主编在接到梁亮的题材报告以后,欣然同意,并且剖费周折,终于推出了一篇够分量的曝光新闻,但是,为何在姚秘书介入前后,态度猛地来了个大转弯。(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

    从主动举报,到自认诬陷,刘鹏为何自泼污水?

    从大加赞扬,到横眉冷对,王主编为何不惜自损名节而对一名优秀记者下手?

    “一梅,梁亮的事,现在哪些人了?”

    听着局长的问话,许一梅稍一诧异,马上领悟了:

    “来不及了,郑经里说,不知谁泄露的消息,报社已经派人人去报出所了解情况,军管会办公厅还有人去了,甚至,就连那个吃拿卡要的张青山都去派出所里,故意在梁亮跟前耀武扬威了一圈。”

    乔向文暗自叫苦不迭。

    分管着军管会中最艰巨的两摊子,巨大的工作压力已经让他于工作之外,极少考虑外部不太搭界的事宜。

    临江自解放开始,治安就不太平,各种明的暗的敌人伺机作案,企图破坏**的政权,从土匪到敌特,莫不如此。经济上更不例外,国民党甘心把那么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拱手相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