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上南下-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才,他是从一杯好茶被烟灰搅浑想到了一个主意。

    一杯清茶,因为一堆烟灰而无法再喝,失去了作用,只好作废,如果把张忠孝比作茶杯,如果我们用什么办法,渗透进去,让他没有办法完成任务,成为一个废人,如此一来,社会部的任务不也同样可以顺利完成?

    这茶杯与人的原理难道不是一样的?

    乔向文思路清晰地把自己的“茶杯设想”谈了出来。

    几个人听了,连声叫好。

    这个办法确实比派人盯梢好多了,而且可以掌握工作主动权。只要废了张忠孝,搅浑这盘棋局,不怕没好戏看。

    头就是头,大家由衷地佩服着。

    刘胜还不忘开句玩笑:

    “乔部长,今天你可得好好感谢吴琴啊,她今天可成为你的灵感了。”

    吴琴听了,脸上一阵发热,连忙呸了一口,笑骂道: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乔向文收起笔记本,笑道,“吴琴不但是灵感,还是药引子!”

    “药引子?”众人不解。

    乔向文招呼大家坐近些,一一说开。

    当天下午,行动方案上报支队,代号“拔刺”行动。

    锣鼓敲了起来,龙船舞了起来。

    彩旗飘扬,鞭炮齐鸣

    7月20号,临水各界专门举行了欢迎会。

    几千名群众夹道欢迎,国民政府的县长隆重致辞。

    采访团一行所到之处,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蓝眼睛、高鼻子的几名外国记者,说着肌理哇啦的外国话,惹得乡亲们争相围观。

    集体采访之外,这些老外记者一个个都很敬业,非要拉着翻译穿街过巷,深入到老百姓中间,详细询问老乡们对日本鬼子的印象。对国民党军队和八路军,还一定要大家做个比较,这可为难了一旁作陪的当地官员,只好请翻译胡乱翻一下。

    因为老乡们总是习惯把国民党叫做刮民党,收刮民脂民膏,欺压乡里百姓。

    如果按照这个意思翻译,那还了得,蒋委员长还不气炸了肺。

    张忠孝大约一米七五的身高,身材魁梧,头发抹得发亮,一件对襟短袖,看上去风流倜傥。

    一只相机,一只包,从不离身。

    一到临水,他立刻活跃了起来。

    上午参加了集体采访,下午就开始在县城独自活动。

    他谢绝了当地的陪同,一个人戴副墨镜,夹着包,穿大街,过小巷,看上去就像是一名游客。

    漫步行走在这个鲁南小城,不时问上当地人几句,好像是在问路。

    有意无意,他会悄悄观察,有没有跟踪者,有没有可疑的人潜伏在周围。

    烈日炎炎,太阳斜打着,火烧一样灼着皮肤,地上也像着了火。蝉儿在高高的树上热得不知所措,不停的叫“知了,知了。”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来往穿梭的骡马张大鼻孔,小商小贩都躲到树荫下面,头顶上的柳树像蔫了似的,枝条无精打彩地低垂着。

    闲逛了一圈,火辣的太阳让他的衬衫后背湿了一大片。

    在一家大光明照相馆前,在确信没人盯梢以后,他走了进去。

    这是他临水之行的第一个接头。

    照相馆老板朱正兴,个子瘦高,背稍微有点驼,对半分头,牙齿有点发黄,眼睛不大,笑起来就更小了。

    表面上,他是一名喜欢摄影,并以此谋生的文化人,棋琴书画,样样在行,在临水颇有些知名度,省城的报纸上还曾发表过他的摄影作品,那是一组反映临水春节习俗的照片。

    自那以后,知道相馆朱老板的人更多了。

    殊不知,他真正的身份――中统山东站临水组组长。

    明月清风一杯酒。

    天涯无处不消魂。

    接头暗号一对上,朱正兴立即把张忠孝请进了楼上,并关照伙计把好门,不让陌生人上来。

    “特派员光临小城,让我们振奋不已啊,我们早就等着您来指导工作呢。”

    倒了一杯凉开水,随即恭敬地递上烟,为他上了火,奴颜婢膝。

    张忠孝摘下墨镜,揉了揉眼睛,脸上还流着汗。

    朱正兴见了,快步用脸盆装了冷水,放入毛巾,然后拧干了,递上。

    张忠孝接过,舒舒服服地擦去脸上的汗,然后翘起了二郎腿。

    一个老式电风扇直对着他吹。

    朱正兴个子瘦高,本就有点驼背,见到上峰,更是诚惶诚恐,欠起身,象个大虾米:

    “张特派员,请你指示吧。”

    “你们都辛苦了,这鬼地方那么热,你们还在为党国坚守阵地,我这次来,主要是听听你们基层组织的发展情况,鲁南是共产党活动猖獗的地方,其他地方都被日本人给占了,那倒还好交代,日本人来了,只是要我们的地盘,共产党倒好,不但抢地盘,还要我们的命。去年报告说这地方是五三二,日本人控制五成,我们三成,共产党两成,你说说现在的情况呢。”

    一副特派员的派头。

    张忠孝,当然真名不叫张忠孝。

    这是为了执行这次特别任务临时借用的化名

    真名张新,是中统行动处二组的副组长,从加入中统以来,可谓用尽心思,屡有建树。

    当然,令他一举成名的,是去年的“江西剿匪案”。

    当时,他化装成被打散的南方游击队员,冒险与南昌党组织取得联系,骗取了他们的信任,最终掌握了党组织的大量机密,最后里应外合,让江西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被迫转入地下活动。

    抗战前期,共产党一个省级组织遭遇重创,实在为数不多。大家查查历史就知道。

    江西党组织惨遭打击,也确有其事。

    张新取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打了一个时间差。

    国共抗日宣言一发表,由于通讯工具的落后和中共中央内部文件的滞后,江西党组织并未及时获知这一消息,更加不知道中央对于统一战线中的若干重大原则,譬如领导权问题,譬如枪杆子问题。

    狡猾的张新,钻了这个空子,拿着一张国民党中央日报的新闻,那上面有蒋介石的抗日宣言,有中共领导人关于国共合作的发言。

    张新用一张报纸,博得了党组织的信任,并且表示,国共已经合作,两党互相融合,江西党组织在没有辨明真相,也无法与延安及时取得联系的情况下,天真地信任了他。。

    接下来的,就是一场灭顶之灾。

    中统为此对他进行了特别嘉奖,将他的军衔破格升为上校。

    作为中统的一名干将,张新自此得到上司的高度信任,陈氏兄弟都先后接见过他。

    这次前来鲁南国共摩擦一线,风险很大,因为共产党情报部门绝不会坐视不管,定会采取各种手段干扰阻碍。

    张新向处长主动请缨,自告奋勇,而且一兵一卒不带,可见他对自己的自信程度。

    上司对他的赏识也由此可见一斑。

    “报告特派员,你那些数据还是去年的了,现在比例还是五三二,只不过三是共产党,不是我们了。”

    “是吗,怎么会这样?”张新的二郎腿停止了抖动,眼睛盯着朱正兴。

    朱正兴被他盯得有点发毛。

    中统内部,谁不知道这位张组长立下奇功,目前正炙手可热,很有可能担任行动处的副处长,据说陈氏兄弟已经关照中统局现任局长朱家骅,要重用能人,敢于提拔,才能在与军统的抗衡中,吸纳更多的人才,为自己的政治仕途增加砝码。

    “报告特派员,是这样的,日本人因为兵力不足,还是主要占着大的城市,虽然也经常搞些大扫荡,但还无暇顾及一些偏远县乡,但共产党八路军非常狡猾,在与日本人的对抗中,伤亡不多,新招的人却络绎不绝,那些穷鬼也不知道中了八路的啥邪,拼命地往八路队伍里钻,我们国军虽然人数目前还占优势,但是估计按照目前这种势头,八路、游击队、民兵,加起来,过不久就要超过我们的正规军。”

    看到张新极为认真地听着,朱正兴稍微放松了一点,继续汇报:

    “所以我们一直盼着特派员来,党国不能坐视不管,长此以往,鲁南就完全变成共产党的天下了。趁着目前日本人对根据地大扫荡,吸引他们注意力,我们,”

    说到这里,朱正兴举起手掌成刀状,狠狠砍了一下。

    *感谢各位好友票投收藏,江湖写此书,不为哗众取宠,不为yy历史,只是想把自己所知,所感,所研,化为可感的故事,尽可能还原一部分历史真实,让大伙明白,抗战胜利不是靠某些人的yy,不是靠匹夫之勇,两军密战,也不是靠那么幼稚的“潜伏”,解放战争的胜利,也不单纯是老蒋的弱智无能,政权的更替,共和国的崛起,背后有很多深层次的东东,主义的,民生的,人心的,战略的,战术的,原因多多,欢迎大家提出意见,一起切磋。*

    《北上南下》军事连载原创小说发表于(起点网)搜索北上南下即可分享,如果您阅读后有更好的建议,请记得及时告诉我,我不胜感激;如果您觉得可读,请不要忘记投上你宝贵的一票,因为你的支持与鼓励是我后续创作更大的动力,qq394915357或q交流群171584042,更多精彩故事邀您快乐共享,因为有你――我的朋友!
………………………………

第二十五章 照相馆老板

    一年不到,山东形势竟然变化这么快,眼看就要给共产党占了上风。

    中统红人张新听着汇报,心里也起了冷汗。

    这共产党抗日是不假,但到处建立抗日根据地,趁机拉队伍,占地盘,而国军只知道一味死守,见了小鬼子怕,现在难不成见了共产党也怕了不成。

    都像我在江西那一仗,山东哪里会有今天这局面。

    江西大功告成的同时,张新当时急电处长,希望他用同样手法最快速度再干几票。

    可惜,处长把电报压了几天,再等汇报时,中共各级渠道已经畅通,奇袭再没有了可能。

    饭桶!张新听说后,气得直跺脚。

    不过,此刻在山东,他还是要注意给下面人鼓劲的:

    “朱组长,你的情报非常重要,我回去后立即汇报上峰,,对此情况绝对不能

    坐视不管,不过,说归说,做归做,国共合作这口号还是要喊的,你们组最近的工作重点,就是要不惜手段,进一步摸清这一地区独立支队的底牌,尤其要注意他们的兵力分布,火力配备,要做到对他们的每一个战斗单位都了如指掌,另外,你们在八路内部发展的眼线,进展如何?”

    一支烟抽完,汗又冒了出来,朱正兴再次递上擦脸毛巾。

    转身拿来一把大扇子,看起来为自己扇,实际上,角度一转,风却都扇到了特派员的身上。

    “特派员布置的任务,明天我就安排下去,不,我亲自去侦察,保证完成任务。您冒着酷暑亲自前来,我不完成任务,任您处置。”

    拍了马屁,表了决心,顿了顿,他继续说下去,

    “局里安排的策反任务,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一共发展了两名内线,一个在他们那里当厨师,被我们兄弟们抓了以后给了好处,当了我们的眼线,另一个,是我们自己人。”

    张新扬起眉,似乎不解。

    朱正兴赶忙解释,“这算是我们的一个小发明吧,光靠买通他们的人,有时候情报不太正常,锄奸队盯得紧,所以兄弟我想了个办法,安插了一个我们自己人到那里当了兵,这小子还真行,去了半年多,现在混到了排长,那里对他很信任!”

    朱正兴说到这里,嘴角不自觉地笑了起来,

    张新非常满意,竖起大拇指,连声夸赞:

    “朱组长,这一招确属独创,你为党国确实忠心耿耿,我一定把你的经验如实汇报,好好干,前途无量,山东站有一个副站长的空额,我和我们处长说说。”

    朱正兴一听,喜出望外,立即站起来,走到特派员面前,深深鞠了个躬,激动地抓住张新的手,

    “特派员,我一定为党国,为中统,脑干涂地赴汤蹈火,今后只要您有任何吩咐,朱某人万死不辞!”

    然后做了一个稍等的姿势,快步走进了里间。

    片刻之后,拿着一个做工精致的绸缎制成的盒子,毕恭毕敬地双手捧上:

    “特派员,你能如此看重兄弟我,我感激不尽,这是我的一点小心意,请您笑纳。”

    张新接过,打开一看,原来竟是一对纯金的镯子。

    推脱了一下,张新便收下了。

    暗道这个朱正兴确实可以好好培养,点子多,干劲足,做事也看得出思路,下回一定帮他一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