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上南下-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一样生存下去。

    第三种,可以称为流氓无赖。

    政治上无所谓,没追求,没抱负,没有正当的职业,他们一般是靠抢掠为生,而且他们的为害对象是民众。不管谁在他所在地区得势,只要能够保证他们的生计和一贯的生存方式,他们是不会在乎自己的合作对象的。正因为他们对乡村民众的紧张关系,民众在受害后往往对他们产生了最最强烈的痛恨,并且有时都超过了对日寇的仇恨,这部分中最典型的当属黑狗队、保安队、特务队、情报队。

    第四种也比较多,被汉奸。

    一部分旧政府的公务员、青年知识分子,他们为了生活当汉奸,表现是混事态度,不得罪人,**也不甚积极。还有一部分被迫的农民,不得已当汉奸,对敌大多是应付公事。

    当然,另外最大的一部分是伪军,就是汪伪政府组建、得到日本人支持、直接配合日本人作战的反动力量,为自保实力而不顾民族大义,这在杂牌军中比较普遍,保存实力重于一切。

    伪军,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一支部队,服装不统一,武器不统一,称呼不同统一,建制不统一。

    为啥呢?

    看看它的历史,一目了然。

    没有小鬼子的时候,就没有汪精卫的南京政府。

    没有侵华日军,也就没有伪军。

    看懂没有,伪军,就是伪政权的军队。

    作为正宗的国民政府,合法政府,那是蒋介石和他的政府,先在南京定都,后来暂居重庆。

    汪精卫,作为国民党元老,早期在党内的威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一人,自然就是中山先生。

    蒋介石靠着枪杆子,搞定了一般遗老新贵。

    汪精卫从来没有带过军队打过仗,虽然长得一表人才,但当兵的大老粗,都不买他的账。

    小日本侵华,给了这个一直不满老蒋的人一个机会。

    只不过,这个机会比较耻辱,比较让人脸红。

    40年3月20号,在日本人的簇拥下,汪精卫在日本人管辖的南京,建立了

    国民政府,这个政府和蒋介石的那一个,名称一模一样,但是为了以示区别和憎恨,人们都叫他伪国民政府。

    伪,假的呗,真的,那是老蒋的。

    建立伪政府后,大肆招兵买马,数量最多时,竟然达到一百一十万。

    这个数量,那是相当地惊人,因为45年小日本投降时候,所有的部队加起来,什么关东军、华北方面军、华中方面军,等等,全部算进去,不过一百二十万。

    话说回来,一百一十万里面,最主要的、力量最强的,还是国民党军队投奔过来的,历史记载,一百多万里面,原来老蒋的人马有六十多万。

    伪军,一个充满调侃的名词,一个从未形成强大战斗力的杂牌部队,不止战斗力差,指挥系统也很混乱。

    打个比方,汪精卫自己管的,那叫中央政府中央军;

    华北方面的,因为小鬼子逼得紧,就叫皇协军,一看就明白,那是协助日本皇军玩玩的。

    此外,就是大量的地方武装,什么联防队、黑狗队、治安队,名目繁多,但有一点,汪精卫只负责给他们发红头文件,给顶乌纱帽,其余的,给你一个乡,一个县,你自己去征粮,自己去征兵,上面是不管的。

    对了,重要的一点,不管你是哪一类,只要是伪军,就得听话。

    听谁的话,不是汪精卫,而是日本人的,汪精卫那是傀儡,日本人才是伪军真正的主子。

    汪精卫政府的所有决策,都必须取得日本顾问团的同意。

    伪军所有的行动,必须听日本指挥官的。

    看上去很美,待遇很高,其实不然。每次小日本召开作战会议,都要通知伪

    军军官参加,但他们从来没有发言权,日本人都是直接发号施令,他们只有遵照执行的份。

    一旦开战,你懂的,就是电影电视里那个样子,打头阵的永远是这些人。

    最多的时候,山东地区的伪军有十来万人,一度,国民党正规军比这个数字也多不了多少。

    提起伪军,老百姓耻笑,骂他们是小鬼子的跟屁虫,狗仗人势耍威风。

    提起汉奸,那不管是八路军,还是老百姓,都是深恶痛绝的。

    这也就比较好理解了,八路军从上到下,从正规军到地方部队,都设有专门的锄奸队。

    这里的奸,主要说的就是汉奸。

    当然,清除内部的奸细、钉子也是锄奸部门的重要职责。

    在鲁南,这一情况也不例外。

    1940年底,根据山东地区汉奸活动猖獗的情况,独立支队在地方游击大队和民兵组织的配合下,组成了一支特别行动队,由乔向文和游击大队的大队长直接指挥,连续开展了一系列的锄奸行动。

    第一炮,是在西塘打响的!

    乔向文根据群众反映,下达了第一个任务——干掉“一撮毛”!

    ***江湖喜读历史,藏书甚丰,工作之便,对许多东西更是多家关注和研习。

    每日清茶一杯,故事两节,诚交各路朋友,认可的投票收藏,不喜欢的,留言批评几句,江湖也会认真听取,多谢了***

    ;'(m)無彈窗閱讀'
………………………………

第五十二章 智取“一撮毛”

    提起“一撮毛”,蒙山老百姓没有不知道的,就一个字概括,毒!

    那是蒙南西塘据点的汉奸头子,大名谁也说不清,因为过早谢顶,三十多岁头上就只剩下一小撮毛而被人取了这个外号。

    此人**猖獗,自从投靠日本人后,专门对付游击大队和抗日群众,被他抓走的民兵和抗日群众不下二十人,是一个铁杆的汉奸。

    平时很少出门,依仗坚固的工事和强大的火力,气焰十分嚣张。

    血债血还!

    社会部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率先撕掉这撮毛!

    白兵接到任务后,一段时间和当地同志泡在一起,他们要找的,是一撮毛的软肋。

    可是这家伙,说来也奇怪,对吃喝嫖赌,都没啥兴趣,整天想的就是怎么对付共产党,难怪日本人对他很是信任,在他的据点,竟然还有几个日本兵听他的调度。

    深入群众中了解,白冰等人终于找到了他的死穴。

    听戏!

    据说一撮毛是个戏迷,每月只在开集时,到集市上来听大戏。

    但是他听戏的时候,四周保镖林立,混在群众中很难下手。

    舞台上的唱戏人,是最好的行动者。

    可是,到哪里去找这么一些配合刺杀行动的唱戏人呢?

    困难反映到乔向文那里,他想了一想,一个电话找到了纵队的许一梅。

    对,就是当年突围时候临时当了卫生员、后来被高明借肃托之名关了一个多月的文工队长。

    一听说有战斗任务,而且是刺杀汉奸,许一梅全身来劲,在乔向文和纵队社会部申请后,许一梅带着三男二女文工队员,第二天就赶来了。

    乔向文亲自查看了集市现场,然后召集有关人员开会:

    “白兵,你们的计划说说看,大家一起来完善完善。”

    白兵成竹在胸,把前几天设计的在舞台上行刺的方案,说了一下。

    “白科长,我觉得这个方案可行,就是有一个问题,我们几个队员都不怎么会用枪,如果靠我们,恐怕。。。”许一梅快言快语。

    是啊,这些战地文工队员,说的唱的,二话没有,可是这行刺,的确有点为难他们。

    而且,在那种环境下,要求务必一枪致命,否则那么多保镖蜂拥而上,尤其附近据点的伪军马上赶来,后果难以想象。

    几个文工队员都面露难色!

    当地的妇女队长出了个主意,“要不要在戏班子里派一个神枪手?”

    “我们部队,会唱戏的人不多,神枪手的更是没有!”白兵首先否决了这个提议。

    乔向文点点头,又摇摇头,“”舞台不大,这上去的人本来就不多,如果没戏份,不唱戏,那很容易被发现。”

    确实,农村戏台,一般就是三五个演员,站在上面不出戏,很容易暴露。

    会唱戏的不会打枪,会打枪的不会唱戏!

    这出戏到底怎么唱呢?

    大家都不说话了,一起思考。

    许一梅想到了什么,忽然对着乔向文嘻嘻一笑,可能觉着好笑,接着又一个人笑的前俯后仰。

    大家都莫名其妙看着他。

    许一梅看着乔向文还是笑个不停。

    陡然,乔向文反应了过来。

    这丫头,不安好心!

    原来,在纵队的一次活动中,乔向文除了表演诗歌朗诵,还唱了一段京戏,那是他在家时候经常听着父亲哼唱,读大学时候用心跟人学的。(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许一梅,笑够了没有?”白兵忍不住开了口。

    “没笑够,怎么样,人选都有了,就看他自己愿不愿意了?”许一梅冲着

    乔向文顽皮地眨眨眼。

    顿时,大家终于明白了过来。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刚才都在考虑别人,怎么就没把自己考虑在内呢,乔向文想着想着,也耸耸肩,笑了起来。

    “乔部长,我唱穆桂英,你唱杨文广,怎么样?敢不敢”,许一梅迎着乔向文的眼睛,发起了挑战。

    自从大扫荡突围,乔向文睿智果敢,冷静过人的性格就在她心里扎了根,再也赶不走。

    后来几次工作接触,让许一梅更多了对他的好感。

    但她只是遥遥地关注着。

    此刻,就话说话,她的进攻还是火辣辣的。

    “许队长,你倒会选戏,啊,让乔部长做你的儿子啊。哈哈。”妇女队长开起了玩笑。

    “是啊,要演也演一对夫妻情侣,对不对啊,许队长”白兵跟着朝许一梅起哄。

    众人哈哈大笑,乔向文有些尴尬。

    许一梅的脸上升起了一朵红霞。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不分日夜地排戏,杨文广不是主角,也不用开场就登场,这倒省了乔向文不少力气。

    许一梅和几个队员们排得热乎着,佘太君,老令公,杨宗保,杨排风,逐一入戏。

    那几天,乔向文一边唱戏,一边忙着打枪。

    在长期的锄奸斗争中,他早已练的一手好枪法,但此次任务重大,他还是不敢疏忽。

    反复模拟练习。

    请来神枪手指教。

    合演。

    最后,乔向文决定,动手时间就定在穆桂英唱到“我一剑能挡百万兵”的“兵”字时候。

    那也是戏中杨文广第二次出场。

    第一次出场,乔向文看清楚地形以及一撮毛的位置,然后在幕后确认。当穆桂英唱到此处,他二次出场时,使用长袖中的手枪射杀一撮毛。

    为了确保成功,乔向文报请马司令同意后,做了三个安排:

    一、从支队警卫连调来两名神枪手,预先埋伏在戏台附近的制高点,万一乔向文一击不中,现场人群必定无比混乱,保镖们拼死保护一撮毛,此刻神枪手从高处瞄准,击毙一撮毛;

    二、行动开始后,隐藏在人群中的特别行动组人员,要尽快消灭一撮毛的保镖,掩护文工队员安全撤退,

    三、鉴于当地游击大队屡遭破坏,力量比较薄弱,故抽调老虎团一个排连夜赶来,和游击大队一起,在前来增援的伪军必经之路上设伏阻击。

    次日,西塘开集。

    鲁南的冬天,一层薄薄的雪,像看不见边的羊毛毯子,盖在大山平原上,那叫一个冷啊,空气似乎也要凝固起来。

    小镇的集市,因为是年前的最后一个,显得非常热闹,用“人山人海”这个词儿形容一点儿也不算夸张。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穿着各种各样的衣裳,拿着各种各样的山货野货庄稼货,在这里买卖交易,天气那么冷,你挤我,我挤你,推来拥去,仿佛是要互相取暖。更多的乡里人,拿着一年积攒下来的钱,买几斤肉,买副对联,买块布给婆姨做件新衣服,给孩子们买些小玩意,就算过年了。

    街市的中央,有一块空地,但大家都距离舞台远远地。

    为啥呢?

    一撮毛坐在前边呢,两边站着十多个保镖,每个人腰里别着枪,大声吆喝着。

    谁还敢走近前面呢?

    一撮毛此人,没啥爱好,就喜欢这京戏,平日很少外出,只有每个月的最后一天,这集市上的大戏,他是每场必到,从不漏过,看得入神时,自己还喜欢唱上几句。

    他手上沾了很多共产党的血,这一点他是知道的,也知道游击大队一直在盯着他,但他想,就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