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上南下-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知道,负责正面阻击的三团出事了。

    究竟如何,明天来看。

    ps:

    不知不觉,两个多月,《北上南下》快四十万字了。是各位朋友的支持,让江湖走到了这里,并且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每日两更,可以说,各位的关爱是江湖码字的最大动力,第一卷行将结束,场面更大、内幕更多、密战更辣、战斗更苦、爱情更甜的第二卷即将开始,希望得到兄弟姐妹们一如既往的支持,收藏推荐点击,希望一个都不要少哦,呵呵,多谢了!

    ;'(m)無彈窗閱讀'
………………………………

第一百三十六章 悲催的刺刀战

    炮火过后,大约三百多名日军开始向一团进攻了。

    趁着刚才一阵炮火的掩护,鬼子快速推进了几十米,跑在最前面的已经接近山坡。

    许世友望远镜里看到这一幕,急了。

    敌人一旦上山,与我部队混战在一起,那就麻烦了,后方的梯次攻击就会大受影响。

    乔向文看他着急的样子,主动递过一支烟,示意他别急,他看得清楚着呢。

    杨华团长在敌人的炮火过后,所有轻重火力都停止了开火,这是他的聪明打法。

    原先,鬼子很狡猾,分布很是松散,一旦没了山上火力的压制,他们的速度明显快多了,心情也滋润多了,敢情还以为八路被皇军的炮火炸怕了。

    就这样,小鬼子三百多号人,快速越过公路,准备上山。

    五挺九二式重机枪和几挺歪把子,在后面火力掩护着,一道道火舌射向林中。

    杨华都看着呢。

    他自己抽支烟,轻声告诉旁边的机枪手:

    “你们给我歇着,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射击,子弹省着点。”

    第一排的投弹兵回头看看,团长放松着呢,一个个默默地把手榴弹放在壕沟的土层上面,这样投完一个,可以用最短的时间继续。

    最好的投弹兵,能投出八九十米的距离,不过那是极个别,普通的战士四五十米没问题,但是许世友给胶东部队定的规矩是,少于六十米的,别干投弹。

    重机枪的射击距离一般都在1500米以上,轻机枪800米左右。

    杨华这样的火力设置,还是很科学的。(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轻重机枪射程远,精准度不高,但是火力强,威慑大,投弹手和他们并肩战斗,这一道火线杀伤力最强,尤其身在高处,优势比较明显。

    看看鬼子欢快地开始爬山了。

    100米。

    90米。

    80米。

    许世友的眼睛瞪大,杨华却安心着呢,此刻这里他是一线指挥员。他望远镜里一直估摸着,看看差不多了,望远镜放到一边,举起了枪。

    打!

    一边喊着,手枪已经瞄准了一个最前面的鬼子,那丫应声倒下。

    哒哒哒。。。

    第一排的轻重机枪,第二梯队的步枪,刹那间一齐开火。

    一颗颗手榴弹凌空落下,此起彼伏,遍地开花。

    转眼间,平静的山林,瞬间变成了一座火山,上百颗手榴弹在鬼子们脚下齐声炸裂。

    枪声、炮声、爆炸声,声声惊心。横飞的弹片,冲天的火光,连同浓密的硝烟与沙石泥土,一下子把鬼子的队伍和刚才凶横的气势给吞没了。

    许世友通过望远镜,看得爽啊,嘴里还不忘嘀咕一句,杨华这狗日的,还真狠!

    转眼间,几十名小鬼子的尸体横七竖八的倒下了,显然,如此的伤亡让他们始料未及,就在这犹豫间,杨华一看,机会来了。

    嘹亮激越的冲锋号一吹,埋伏在树林壕沟里的战士们立刻掀掉伪装,跃出掩体,高声叫喊着,猛虎下山一般冲向敌阵。

    一来刚才的一闷棍打得敌人有点晕,二来人家从上而下,气势上大大压过你,没辙,陪着近距离干吧。

    南北两侧的一团勇士们,在团长的带领下,奋不顾身地扑向敌人。小鬼子气势上先输了一回,见势不妙,立刻回缩,企图依托公路和两边的树丫作掩护进行火力阻拦。

    动作快的,嗖地掉头就跑,动作慢的,连刺刀还没来得及上,就端着个秃枪迎接八路军的刺杀啦。

    插一句,关于拼刺刀。

    影视剧里,经常看到小鬼子在拼刺刀前,都把子弹卸下了,很多人觉得不真实,因为觉得小日本很傻很天真,你看那八路军,一看不妙,一扣扳机,就把人给灭了。

    其实,历史上的原貌正是那样,两个原因,江湖说一下:

    第一,日军《士兵操典》规定,拼刺刀前必须自卸子弹,很简单,因为步兵标准配置的三八大盖,穿透力强,弹丸初速高,经常发生击穿对方后,继续连伤数人的现象,刺刀战中这一点是非常忌讳的;

    第二,日军每天训练的标准刺杀姿势为一手握前护木,一手握枪托前面的弯曲一角,刺刀尖略与眉平,这样的好处是枪人一体,比较好地防护住了颈、胸、腹等身体重要部位,惟其如此,此拼杀中枪口不是朝着对方,而是朝向前上方的天空,这时候,你想想看,如果手去扣扳机,是不是很不方便,也很别扭;

    第三,武士道精神是每一个鬼子的精神支柱,剑,刀,这些冷兵器时代的东东,日本人十分迷恋,为此,日军从上往下普遍认为打仗就是打仗,拼刺刀就是拼刺刀,如果在拼刺刀的时候偷偷开枪,把对手打死了,对他们来说是懦弱而无耻的。

    八路军不理这一茬,管你啥规定,不管黑猫白猫,干掉老鼠的就是好猫。所以战场上这种事情也就屡见不鲜了,鬼子端着刺刀过来,我们甩手一枪,不和你玩。

    当然,实际情况同样表明,日本鬼子拼刺刀的技术,在当年确实无人能比,不信,这可不是江湖瞎说的,因为拼刺训练是日军新兵的基本训练,每天都是必修课,而且作战部队里,每个中队都统一配备拼刺训练的教官,经常要进行考核,士兵的提拔拼刺是重要一环。在中国的正面战场,一个鬼子拼刺刀杀死三五个国军士兵,那时候确实是家常便饭,这也是他们单兵作战能力超强的一个方面吧。

    但是,此时此地,情况绝不可同日而语了。

    气势,是拼刺的底气。

    没有气势,技术走形,面对居高临下的对手,那是很悲催的。

    一团官兵是士气高昂,越战越勇,团长杨华一连刺死了好几个日军,不小心把刺刀都刺弯了,一把从死鬼的手里抓过一个三八大盖,继续往前冲,紧跟着他的警卫员,一边刺杀着,一边留意着领导,忽然看见两个鬼子同时扑过来,他脑筋一动,冲到团长面前,摆出刺杀的架势,等鬼子骤然发力时,他突然扣动扳机,先将右边的一个敌人击毙,左边的鬼子稍一发愣,刚要叫嚷八路狡猾,杨华没等警卫员回防,一枪将他刺死,阎王殿里继续研修拼刺去了。

    一团虽然是主力,但是还没有轮到一人一支枪,这就是当年八路军的客观情况,1000多人,八百多支各类枪支步枪,剩下的只有拿着大刀长矛红缨枪了。

    你还别说,像这种面对面的白刃战,这些土家伙倒是派了大用处。

    短兵相接中,被鬼子称为长剑的红缨枪,此刻显示出了它特有的威力。漫长的公路上,只见到处是白光闪烁,红缨翻舞,刺杀距离长,轻巧便利,让拼刺刀的鬼子恨得牙痒痒。

    厮杀难解难分,鬼子确实也不是好惹的,在后方军官的督战下,很快稳住了阵脚。

    7连连长毛小青,在拼杀中,头部和胸部负了重伤,灰色军装被染成了红色,人成了血人,仍坚持冲锋,在被杨华强令战士把他拖向阵地前,还咬咬牙,把身上的最后一颗手榴弹扔到了不远处的敌人。

    6连一个老战士,五处受伤,但仍不肯下去,用毛巾扎住伤口后,又干掉了两个小鬼子,当他英勇牺牲的时候,刺刀还深深地插在敌人的小腹里。

    炊事员老杜,抱着大石头,趁人不备,冲过去就是一家伙,把一个小日本的脑浆都给砸了出来,他随手抢过死鬼的三八式,拿了就跑。

    这本书的主线是密战,重点章节当然也是,只是自古,密战离不开正面战斗,也是为正面战斗服务的最佳方式,江湖连日来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胶东这场战役,老朋友都知道,这正是乔向文和山东军区打通这条线,重新开辟黄金秘密通道的一个环节,没有正面战斗的辛苦和牺牲,哪有秘密战线的滋润,两者相辅相存缺一不可。投票收藏吧,江湖一定不让各位朋友失望,把精彩进行到底!!!

    ;'(m)無彈窗閱讀'
………………………………

第一百三十七章 正面阵地失守

    开篇之前,说两句。(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有朋友对前几章文中所说的彭德怀左权签发文件一事有所疑惑,江湖解释一下。八路军总部一直是在山西,朱德为总指挥,彭老总是副的,左权是副参谋长,但是看过影视剧的人都知道,历史也确实是那样的,38年以后,朱老总就去了延安,一直和中央在一起,叶剑英作为八路军的参谋长,但同时还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参谋长,八年抗战,叶剑英没去过八路军的指挥部,一直和毛伟人只在一起,为他出谋献策。所以,八路军日常的文件,电文,基本都是彭德怀和左权两人签名,很少有朱老总叶剑英的签名,除非对外发布的重大通告,用一下朱老总的名义,后期还还会出现邓老的名字,他是129师政委,但是兼着八路军总部的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是任弼时,但是他也没在总部呆过,一直在延安和毛伟人在一起。

    ***

    许世友看着战士们浴血奋战,手脚痒痒,恨不得自己也带头冲过去,杀几个鬼子过过瘾,当年在少林寺当编外和尚学的一身武艺,一直没好好耍。

    乔向文看着他呢。

    杨华他们团长一级亲自冲锋,已经是本次伏击战的底线了。

    关于这个,战前会议就明确,前线指挥部人员不得离开驻地,这一条,针对谁,哪个不清楚。

    那么多人通过的方案,许世友也不好反对啊。

    往后五六年,在解放济南的战役中,当时身为山东兵团司令员的他,关键时候忍不住,亲自带人打冲锋,收到了当时华东野战军领导的严肃批评,没办法啊,十几万人的队伍,你指挥官一跑,下面的人去哪找你啊,又没手机、qq、gps。

    忽然,一连串猛烈的爆炸声,从山谷里响起。

    轰,轰,轰。

    连续十几声巨响,响雷一般此起彼伏的。,

    大家刚开始发愣,继而一阵子狂喜。

    刘刚这小子成功了。

    几十号人摸到敌人炮兵阵地,不知用的啥办法,搞定了。

    许世友开心地手舞足蹈,狠狠地锤了乔向文的肩膀一拳。

    就在此时,通讯班长跑了过来:

    “报告许司令,三团赵团长电话!”

    许世友带着笑意,咧着嘴接过报话机,听着听着,很快,嘴巴变成了0型:

    “什么,我说赵红平,你给我再说一遍,你个狗日的,不把云家村给我夺回来,我撤了你!”

    一团二团管山里伏击,三团赵红平带着他的人马管道路正前面的阻击,出事了。

    小日本用两辆装甲车开道,里面的机枪火力凶猛,给三团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更麻烦的是,后面跟着的三辆坦克。

    第十三独立混成旅团的维克斯装甲车,不用说了,铁壳子,平时可以武装巡逻,该作战时可以开道掩护步兵前进,两挺机枪四个人管,另外一个人管驾驶。

    如果说装甲只是移动的机枪,自我保护能力强一点,那么,坦克的攻击力就完全不同了。

    侵略中国的日军混成旅团,大部分组建时候都是以山地作战为目标的,所谓战车大队,除了山炮野炮之外,最靠谱的就是这玩意了。

    根据大本营分配,华北方面军装备最为普及的,就是九四式轻型坦克。和前山田少尉开的三菱九三轰炸机一样,也是三菱重工生产的。

    三吨多重,装备37毫米小炮一门,机枪两挺,装甲厚10毫米,平坦道路上能开到40码。当然,和老祖宗德国美国的比起来,那是小巫见大巫,简直就是小弟弟了。

    但是,要知道,这是在亚洲,这是在军事工业极度疲软的中国战场,山中没老虎,猴子就是王,它那么耀武扬威的,只在于,国军装备太差了,中央军普遍装备的最强大武器就是迫击炮,不要说杂牌军,更不要说八路军了。

    鬼子打得精了,装甲在前,机枪扫射阵地上的八路军,坦克在后,主打临时搭建的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