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面密密麻麻刻满了字母,小写,带有声调——汉语拼音。
音译如下:
“恭喜你,我的同僚,在你睿智英明的推断下,寻得线索一条。
下面,请允许我指引你正确的方向。
请左走三十步,右转,七十余步,见树右拐,行四十步。
第15节
您会得到下一步指引。”
传言,卢戈在入伍前是职业选手,曾经代表俱乐部和国家,参加过不少世界级的竞技游戏。
余初脸揉了揉太阳穴,这位大佬的二次元的画风——
颇具特色。
她跟着汉语拼音的提示,左走三十步,刚刚走到走廊尽头。
右转朝向院子,院内大雨倾盆,她的步伐很果断,一脚踏进雨幕里。
直走七十几步后,果然看见一颗桂花树,枝繁叶茂,落雨滴成帘。
余初右拐,直走四十步,停了下来。
——这是一口水缸,直径约有一米有余,是古代人储水用的常见器皿。
深棕色,无盖,做工粗糙,釉面斑驳,就像是多年前,从哪个杂货铺直接拉来的,没有任何特色和特点。
或许是连日大雨的缘故,水缸里灌满了清水,从余初站着的位置往下看,一眼就能看见底部。
要说真的有什么特别的话,这口大水缸边缘刻浅褐色部分,有着一圈字母:jumpdown(跳下去)
余初:“……”
她一路辛苦找到这,淋了半天雨,现在全身上下没一根毛是干的。
最后线索的终点,指向让她去跳一口清可见底的水缸。
很好。
余初抬头,脸被大雨冲刷的几乎睁不开眼睛,春雨的凉意顺着毛孔浸入神经。
她脑子越发清醒,视线盯着字母发呆了几秒,一抹脸上呼啦啦淌着的雨水。
转身就走。
这院子收拾的十分干净,满眼看去,都是些大树小树花花草草,连杂物和石块都难以见到。
她还是走到了后门前,弯腰将矮石墩子搬了起来,才算是找到了武器。
余初体型不大,力气却不小,一路扛着石墩子回到院子,又重新站回了那口水缸前。
没错,她要砸缸。
她将怀里的石墩子高举过头顶,正要一鼓作气往前投掷的时候。
身后传来一道颤抖而苍老的声音:“姑娘,你这是要做什么?”
余初整个人僵在原地,她艰难回过头看去。
只见原本睡在仓库前的老爷子,右手撑着把锈红色的油纸伞,左手握着拐杖,一副痛心疾首的看着她。
“我……看这处风景甚好,草木别致。”余初将石头啪的一声扔到了一旁,企图毁尸灭迹,“来逛逛。”
***
余初差点翻了后墙,趁别人不注意偷溜进去,鬼鬼祟祟晃荡很久。
要说千里送只为砸一口水缸,这理由说起来,余初自己都不相信。
所以她只能咬死了自己是过来逛逛。
老爷子坐在椅子上,看着廊下一脸心虚的余落汤鸡,嗤笑一声:“我这小破院子,也值得你大雨天伞都不带,游园赏景?”
余初一本正经点头。
“那举石?”
“雨中赏景,一时间诗兴大发,行为难免有些孟浪。”
老爷子手一抖,茶点将手上的盖碗给打翻了,他伸手指着余初;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脸上的表情由错愕转为好笑,又由好笑转为哭笑不得,最后只能无奈的吐了口气:“你们还真是一类人。”
他起身从位子上站起,手握着拐杖,自顾自的朝着屋内走去。
片刻后,老爷子手拿着一只木盒走了出来,递给了余初:“他留下的,说是若是有一天他不在了,肯定会有同伴来找。”
“只要有人找到这里,把那口水缸砸了,就意味他的同伴到了,让我把东西转交给他。”
“这块地,当初跟你们卖的时候,没有收我一分钱,为的就是有朝一日我能帮得上忙。”
“这债一欠就是二十年,现在,我还清了。”
余初接过盒子,脸上并没有惊讶,她手抚摸着盒子上的国旗图腾。
“嗯,两清了。”
***
余初在街上,花了点散钱,请面摊的伙计替自己找辆驴车来。
她自己有些不好意思进人家店里,耽误别人的生意,走到店门前不远的屋檐下,找了块半干的地坐着。
也不是不能步行回顾家别院,只是现在的她全身湿透,衣服半贴在身上,头发湿漉漉的顶在头上,泥浆粘的到处都是。
像是受到打击被疯了的女人,又像是被豪门赶出来的弃妇。
她抱紧了怀里的盒子。
这个样子走在街上,不仅不舒服,还很不安全。
余初抱着盒子,半埋着头,几乎要睡了过去。
突然觉得似乎风停了,扑面而来的雨丝,也因此消失的一干二净。
她意识到什么,睁开眼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双暗绣着竹子的靴子。
视线再往上,青色的长衫剪裁得当,长度恰好盖住半靴,墨绿色的腰带勒出了一条腰线,将来人原本就好的骨架,称的愈发浊世翩翩。
他手上撑着一把墨色的伞,半低着头看着她,带着书卷气的眉眼并没有显露惊讶或者厌恶。
余初扶着墙站起来:“顾公子?”
“余姑娘,你可还能自己走?”
余初下意识看向顾文澜的身后,那里果然停着一辆顾家的马车。
这些天,顾文澜都在忙着参加同学会。
每日早出晚归,却也没什么正事儿,一般就是对月吟诗,对花作画,然后聊聊科举命题和一些考试套路心得。
旨在混个脸熟。
余初在宋家待过几年,自然知道,这些即将科考的学子间的交流,基本上算是仕途关系网的一个基础和开端。
而且因为涉及的少,相对感情也比较纯粹。
现在出现在这,可能他结束同学会回去的路上,恰巧看见了自己。
还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大好青年。
余初松了一口气:“给公子添麻烦了。”
她今日折腾的够呛,又是爬又是摔,最后还在雨里泡了半天,下半身基本上冷的失去知觉了。
从店门口走到马车前还凑合,这爬马车——
余初看了一眼高度,感觉自己拿着东西爬车有些够呛,她抬起头对先上车的顾文澜求援:“顾公子,可否借手一用。”
顾文澜有些不解其意,但是不妨碍他理解字面的意思。
等他伸出了右手,余初松了一口气,撸起袖子,将手里的木盒递了上去。
就在盒子就要递到时,顾文澜像是看见什么,触电似的收回了手。
“你……”顾文澜对着余初你了半天,也没有说出第二个字,半张脸都红了。
余初:“……”
她后知后觉意识到,自己此时撸起了袖子,正光着两条白花花的手臂。
得。
这回顾大公子,估计要躲她十天半个月了。
第十六章
余初不是铁打的,在初春的凉雨里泡了一天,回去人就有些蔫了。
小桃原本做了一桌子菜等着她,看见她从泥浆里捞出的样子,一时也顾不上其他。
嘴里喊着老天,小姐你这是怎么了,是不是被人欺负了,报官了没有,少爷知道吗……
又恢复了几分之前咋咋呼呼的样子。
她嘴上絮絮叨叨,手脚却没有停歇,麻利的把余初身上的湿衣服给扒了,用干净的棉衣裹了,然后急急忙忙跑去后厨喊热水。
等余初从头到脚洗干净,被塞进暖呼呼的被子里时,已经是半个时辰后的事儿了。
她裹着被子坐在床上,塞了颗感冒药在嘴里,将碗里的姜汤一口闷,觉得身上才算是缓过劲来。
小桃挑了帘子,端了盆炭火进来,摆在余初的床前,用火钳子拨弄了烧的火红的炭:“刚刚大少爷好像来了,就站在院门口问了几句,又回去了。您说,这都进门了,怎么也不来看一眼。”
她家那位大少爷,这十天半个月,估计见着自己都得绕着走。
余初无意跟个丫鬟拉扯这些,笑着没有搭腔。
小桃学乖了不少,见余初不感兴趣,将火钳放在一边,起身换了个话题:“小姐,您晚饭还没用呢,我先端点过来给你垫垫底?”
余初摇了摇头,伸手一指桌子上点心匣子:“我刚吃过了,反倒是你,还没吃吧?如果忙完了就先下去吃饭。”
从她一大早落荒而逃开始,到傍晚淋成落汤鸡回来,一整天,连口干的都没有来得及吃上。
逮着什么就能吃什么,全然不挑食,看见点心,左一口,右一个,配上一壶热茶,吃了个大饱。
南方点心糯甜可口,小桃白日才装满一小匣子,见里面空空荡荡的,比对着余初平常的饭量,知道她基本上已经吃饱了。
于是不再劝,端着空碗福了福身子:“那奴婢就先下去了。”
等小桃关上门出去,脚步声消失在远处后,余初从被窝里扯出今日得到的盒子。
第16节
这是一只掌宽,两掌长的木盒,上面雕刻着国旗,反面倒扣过来看,能够看见madeinchina的字样。
锁扣上,挂着一把廉价的三位数密码锁,纯黑色。
小商品批发市场,二十块钱就能定制到的盒子,本身没有什么特殊。
至于密码——
她当然是不知道的。
不过知道不知道,问题也不大。
余初爬下床,踩着布鞋从小桃做女红的筐子里找到剪子,抓了抓还算趁手,将盒子翻到锁的另一边合页的位置。
打开剪子,利用一
边当螺丝刀使,将合页上的螺丝一个个卸了下来,然后双手握住盒子两边,同时往两边使劲。
只听“咔嚓”一声,整个盒子当中拆解,露出里面装着的东西来。
比起逻辑推理,她更喜欢这种一步到位的暴力操作。
里面东西不多,一眼就能看清:一张地图,一把钥匙,一支关了机的录音笔。
余初走到房门前,将门反锁了,然后半蹲在地上,打开了录音笔。
宋戈温的声音从里面传了出来:
“当你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那说明我们已经不在了长平,或者,也可能不在这世界上了。
这几天古代区动荡的厉害——几个驻点连续失去消息。我们派出鸽者几次打探,除了去云锦的,没有一个回来。
我们也考虑过要不要遣散这里,先回撤到驻地,等局势明朗了,或者等风波过去了再回来。
只是——我们可能早就被盯上了。
不说这个了。
看见手边的地图了吗?上面红色标记的部分,是我们初代时在古代区建立的驻点,后来新驻点建立后,就一直当做备用驻点和仓库使用。
狡兔三窟。
虽然我们从来不想用上。
如果我们侥幸还活着,如果我们侥幸还自由的话,那我们可能会出现在这些地方。
ps:如果我们不在;请不要伤感;里面关于百年来的数据记录和观察日志耗费了几代人的心血,希望你能把它带回去。
我亲爱的战友。
不要相信你身边的人。”
余初听了几遍后,将里面的录音格式化,单手捂着额头,半低着头沉默了一会儿。
再抬起头,她又成了之前的余初。
她打开地图,图上有三个标注的地点,京都,云锦,还有霖州。
离得最近的,是与长平隔江相望的,江北霖州。
霖州——
余初默记了一遍,起身走到炭火盆前,将地图扔了进去。
有火光燎起,从地图一角开始蔓延,迅速吞噬了整张纸。
灰烬在火光中浮浮沉沉,最后落进了一盆炭火之中。
余初把钥匙用红绳系上,挂在了脖子里,重新钻了被窝之中。
她今天想早点睡。
***
次日,余初起的有些晚。
她昨日情绪有点崩,反锁了一夜的房门,把值夜的小丫鬟都赶去睡觉了。
她眼睛没有睁开,意识却在外面小声交谈中醒来。
所以头也没梳,脸也没洗,套了件衣服,就打开了房门。
门卫此时站着两拨人。
左边一波是她的小丫鬟,两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一人提着热水端着洗漱工具,另一个提着食盒,里面大概是她的早饭。
而右边一波,顾文青那熊孩子,一本正经的站在最前面,后面领着个背着药匣子的郎中,还有俩小厮在不远处站着。
余初顶着头乱糟糟的头发,半低着头看着顾文青,声音嘶哑:“小文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