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官-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不用操心,只需要安心看热闹就行。
  安公公知道隆平帝的心意,笑道:“他们定不能让叶公子如意,这几位大人都是老奸巨猾之辈。叶公子如今在朝中还是没有臂助,只怕要吃些小亏,陛下可不能寒了此人之心。”
  现在叶行远在朝中毫无根基,当然是随便让人捏扁搓圆,被踢出翰林院是理所当然的结局,这点安公公都能看得出来。
  叶行远之所以不容于清流,是因为他主动向皇帝示好,这种人才隆平帝若是不安抚好了,以后就再也没有真心的“帝党”。
  隆平帝大笑道:“年轻人受受挫折,日后方能成大器,我这次不便出手帮他,也是有磨砺之意。何况他若是普通进士,馆选被排除翰林之外,那是他丢脸。
  但现在叶行远是状元之才,清流硬要挤他出翰林,只怕他还只会涨名声。当然不管如何,我也不会亏待他,看来锦衣卫那边,得给他高升一级了。”
  安公公明白皇帝所说的锦衣卫再升一级,便是一个实授锦衣卫百户,正六品。这与虚职荫封不同,可是多少将门勋贵子弟、皇帝亲信辛苦奋斗的目标。
  一般人至少也得在锦衣卫干上几年,纵然不经力士、校尉之职,也得从小旗而至总旗,再当上几年试百户,才有机会争到这个位置。
  叶行远轻轻松松,连锦衣卫的衙门都没进过,转头就拿到了这个实职,圣眷之浓,实在是令人心惊。不过回头想想,他堂堂状元来给皇家卖命,不给个好品级也说不过去。
  安公公跟着皇帝几十年,到四十岁上才跨过正六品的门槛,如今也不过只是正四品的御马监,看着叶行远的官运,只能暗自眼红。想到此处便心气稍平,不住口在皇上面前夸赞叶行远,逗得隆平帝大笑不止。
  消息同样也传到了一直饮酒通宵达旦的宇文经耳中,他翻开报贴,一字一句看完,然后又默默将纸片折其,镇静的放下酒杯。
  “如何?”陈直性急追问道:“有严首辅掌舵,叶行远应该拿不到状元吧?”
  宇文经淡然一笑,摇头道:“计划有变,叶行远不知走了什么运道,三位大学士会商,终于还是将这状元给了他。事既不谐,唯有另想他法。”
  陈直大惊道:“难道严首辅居然会同意给他这个状元?这。。。首辅与兄长一直都心有灵犀,对兄长之谋言听计从,此次虽然不置可否,但也该想到兄长所言利弊。这怎么会。。。。。。”
  宇文经苦笑道:“严首辅最后是出言反对的。”
  陈直一怔,不解道:“兄长说过沈大学士反对定叶行远为状元,加上严首辅,三位主考中有两人反对,叶行远怎能得到状元之位?难道是圣人显灵不成?”
  以二对一,三位主考可以分出结果,就算奚明生力挺叶行远,也只能接受这结果。除非是天机震动,圣人降旨,才有可能驳倒三位主考的意见,定下叶行远为状元。
  但若是如此,也就意味着三位主考昏聩,获罪于天,哪里还能在京中安坐?这等圣人显灵之事,古时最腐败的时期才出现过,本朝至今尚未有先例,只当时科举中的传说而已。
  宇文经一叹道:“如今天下已有乱相,清流之中偏还意见不一。严首辅久占相位,有不少人已经心中不满了。沈大学士起初言辞如刀,反对叶行远,但严首辅摆明态度之后,他反而暧昧起来。最后投票的时候,他投了弃权。”
  千算万算,宇文经都没有想到沈孝竟然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他为政争计,万事绝不与严首辅同一立场,连这种场合都负气而为,却便宜了叶行远。
  陈直跺脚道:“此等禄蠹腐儒,害国之贼也!只知党争,不明大义,实在可恨!”
  他顿了一顿,又问道:“只是即便如此,三位主考一赞成,一反对,一弃权,似乎也不能定下叶行远状元之位?这应该是禀告陛下决断,还是交于内阁?”
  难道是禀告了皇帝,最后皇帝点了叶行远这个状元?
  宇文经道:“贡院之中发榜之前,内外消息隔绝,无论是陛下或是内阁,都不能影响考试的结果。若是三位考官意见不一,无法达成共识的话,便是请天机掣签,以求吉凶。”
  抽签?陈直啼笑皆非,不过他知道这也并非儿戏,贡院之中文气浓郁,与天机勾连极紧,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天机影响。这抽签的结果,或许便真的是天意。
  “于是叶行远便掣中了签?这是他运气太好,还是天意如此?”陈直忽然觉得沉重起来,又劝宇文经道:“兄长,若此人有天意加身,你可万万不可逆天而行啊!”
  宇文经洒脱道:“我之前便已经说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此人威胁圣人文教,我断不能放过,只能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罢了。”
  陈直长叹,目送宇文经起身离去,但见他单薄的背影摇摇晃晃,脚步却极为沉稳。
  直到走出大门口几十步之外,宇文经方才身子一晃,弯腰吐出一口鲜血。他脚步踉跄,木屐踢中了道旁柳树,崩去了几个齿。
  远处传来喧闹的欢呼声,那是新科进士插花游街,准备绕京兆府一周,入宫赴琼林宴。
  宇文经遥遥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努力在一大堆红色袍服的新进士中辨认叶行远的踪迹。只见一个唇红齿白,头上簪花的少年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当先而行,态度温文尔雅,得民众齐声欢呼。
  宇文经默然良久,掉头而行,只将一身寂寞与那热闹隔绝开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他如今脑中只盘旋着这两句平日最喜爱的诗。
  在这种时刻,最贴切的形容居然还是出自叶行远的手笔,这愈发让宇文经感觉到讽刺。
第270章 状元风采
  叶行远骑马游街,脑中仍旧有些晕晕乎乎的。一路上只记得无数人上来通名见礼,他也就回礼回去,又有无数娇俏女子于街边莺莺燕燕娇声呼喊,当真体会了一把“满楼红袖招”的滋味。
  “叶公子,你这次的运气很好,不过我觉得你的运气不会一直这么好下去。”一个同样身穿红袍的年轻人凑到叶行远身边,脸上堆着虚伪的假笑,言语却阴恻恻的。
  叶行远一看认得,这人正是同乡陈简,这次会试之中乃是投降派的首脑。或许是因为他投降投得早,做妖族伪朝的官做得够大,策论的成绩居然也不差,最后虽未入三鼎甲,却拿到了二甲第一,也就是总体第四名的“传胪”。
  这人对自己一直都有莫名其妙的敌意,原本在灯谜会之后叶行远便没再见过他,即使会试幻境之中,也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对于投降派叶行远一向没什么好感,何况此人脾气乖戾,叶行远懒得搭理他。反正我现在是状元我最大,就当你是败犬的哀鸣便是。
  旁人看不出来他们的关系紧张,还道是两个同乡叙话。今科榜眼文虚怀是个憨厚人,笑道:“今科才气尽数归于归阳县矣!一为魁星,一为传胪,此必成千秋佳话。”
  探花郎杨博也来凑趣,欣羡道:“素来我们江南多才俊,但也不至于一科一县之中有这般高的名次。日后若有闲暇,必要去定湖归阳县一游,看看到底是何等山河气象,才能养出出类拔萃的两位。”
  归阳县虽算不上穷山恶水,但也没什么景色可言,叶行远回想乡中景象,苦笑道:“怎比得上江南形胜?杨兄父子双探花,文兄一门七进士,这才让人羡慕!”
  江南一地文采风流,状元进士扎堆的出。杨博支付杨静斋也曾中探花,如今儿子也中了一个,一家功德圆满。至于长洲文家更是传承久远,名门望族,连上文虚怀他们文氏一门在世的便有七位进士,正是烈火烹油之际。
  叶行远口中恭维,心里其实对这种文化与神通的垄断不以为然。一门七进士,父子双探花,说起来是风流雅事,但细细推究就会发现其中不对。
  进士之位本来就少,这也是轩辕世界最直接的上升通道,想要翻身,贫寒士子大多只能靠读书。但当所谓的“耕读世家”垄断了大量的进士之后,他们与普通百姓的差距进一步拉开,而普通人的上升渠道也就越拉越狭窄。
  在叶行远原本经验的历史上,这种情况也曾发生,情况已经很严重了,最后也往往导致社会的动荡与剧变。但与轩辕世界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轩辕世界有神通存在,一旦族中有人为官,便能够以神通影响家族,更能够靠天机气运荫庇子孙,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文化的集中度会更高。
  当起跑线差得越来越远,平民与士人便开始渐渐分化为两个阶层,贫寒书生想要金榜题名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叶行远乃是特例,他那些社学的同学们,仍旧是浑浑噩噩,最好的也不过日后混个童生,教书过活罢了。
  大部分人都要回归稼穑,在家务农,他们的学业自然也就荒废了。
  随着时间的累积,这种不平等会越来越明显,而因为神通的压制,平民几乎没有反抗的能力,直到天命有变,这才像火山喷发一样,引发极大的灾难。
  叶行远知道这问题暂时不可解,也就不去深思。文虚怀和杨博两人客气几句,杨博也颇为自得,觉得自己这个探花就是给个状元也不换。
  文虚怀向叶行远诚恳道:“此次会试考题刁钻,在下原本束手无策,只想着为国殉城。若是如此,只怕今日琼林宴上,便无在下的身影了。
  幸得叶公子传檄天下,振聋发聩,吾方知叶公子之苦心。便举义兵,奇袭两淮,可惜本领不济,功亏一篑。远不如叶行远救国之功,侥幸居于公子次席,仍觉不敢当耳。”
  在会试中叶行远也听过这位文榜眼的事迹,便笑道:“文兄智勇双全,奇袭两淮之计大妙,只是时运不济,否则北伐早十年便能成功,你我只是运气有差而已,又何必谦虚?”
  叶行远百崖矶一战打出了人族的士气,文虚怀这才想趁着妖族攻势受挫,统治混乱之时发动奇袭。但妖族骑兵在两淮平原上实在势不可挡,他苦心训练的义勇军一战即没。文虚怀只能退回江南,未再举事,只写了不少诗文鼓舞士气,也算是立有殊功。
  文虚怀摇头道:“实不敢与公子相提并论。论才略,吾不能识大义所在,危难时局只知一死报国,不如公子有鞭辟入里的眼光。论武勇,叶公子你大战百崖矶,又苦守荆襄,二十年未有一败,我只一战便打回原形。这实在是差得太远,公子可为吾师也!”
  他对叶行远是衷心佩服,又知如今会试文章尚未传开,便故意在大街上颂扬叶行远事迹,以为其扬名。
  一众百姓听了一鳞半爪,更是轰然叫好。本来南晋灭国便是人族耻辱,这千余年来,不知有多少戏文、话本、小说意。淫。有大将出世,直捣黄龙扭转乾坤,但终究荒唐虚幻,难以服人。
  会试幻境,如同真实,叶行远竟能以一介书生之身,力挽狂澜,救国救民,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百姓们爱听英雄故事,便不住向马上的新科进士们打听。
  除了文虚怀以外,曾跟随叶行远转战,或认同叶行远理念,也起义兵救国的进士们为数不少——因为他们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策论成绩自然都不低,因此中榜的也自然必其它两派比例高得多。
  他们或真心感激叶行远,或借机自吹自擂,便在马上讲述叶行远事迹,这一趟游街倒变成了故事会。
  有人天生有讲故事天分,说得惊险万分,“。。。那百崖矶之战,妖族赫连雄乃是熊罴变化,铜皮铁骨,刀枪不入。他口喷烟火,手持大刀,驾楼船而来,杀人如麻,我等不能力敌,纷纷后退。
  原本妖族大军便有百万,我们不过数千人,这一下更是强弱悬殊。叶公子看出不对,口诵真言,舌绽春雷,一字便如一雷,轰鸣于赫连雄头顶,震得他耳鸣眼花,这才露出了破绽。叶公子赐下宝刀,张将军方才一刀将这孽障枭首!”
  又有人说荆襄守城,“叶公子知荆楚门户为一小城,名曰平山,此地城墙矮小,士卒老弱。却地据要冲,若一旦被攻下,荆楚、定湖全境便都暴露在妖族骑军兵锋之下。
  公子率数千人,在妖军抵达之前,三日筑铁城,又扎草人借箭,建霹雳火弹、发石机,凭奇技守城九月有余,令妖军损失十万之众,怏怏退走。这便是一守平山城。。。。。。”
  这些进士们本来就颇多夸张,老百姓们听闻之后传播之时更是十倍百倍的扩大战果,到后来细算叶行远歼灭的敌人,这二十年起码干掉了十个妖族全体,数目还恐有不足。
  后来这故事有人记录下来,名为《公子平妖传》,付梓之后卖得极好,茶馆酒肆,最流行的都是说公子平妖事迹。到最后发展到“凡有井水处,便说公子传”,作为虚拟人物的叶行远,比真实的叶行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