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官-第3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隆平帝大喜道:“这叶行远可不就是一员福将么?不对,他还不止是福将,更是智将、勇将,这什么股票之法,我听朝中大儒讲解了好几次,都还是一知半解。你说他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怎么就能想出这么奇妙的主意。
  我听说他的船尚未出海,投入的成本便已经赚了回来,这种一本万利之事,真是让人目瞪口呆。若是调他回京,让他执掌户部,是不是朕永远都不用担心没钱花了?”
  这几年国库空虚,户部掐得非常紧,隆平帝每每要做个什么事情,户部都会愁眉苦脸凑上来道国库无钱,请陛下开内库。
  但是隆平帝的私房钱也已经所剩无多,在这种情况之下,朝廷又是内外交困,他迫切想要一个理财高手来帮他。叶行远在琼关、在兴州的行动,深深吸引了皇帝的注意。
  将叶行远调回京来——这个念头在隆平帝的脑海中一浮起,便再也无法抹去。
  安公公苦笑道:“陛下只怕难以如意,至少内阁诸位大佬,可都是不会同意的。”
  今年要不是他们狗咬狗的一阵,叶行远转正天州知府之事都遥遥无期,更不用说调任江南,看这么一出精彩的好戏。
  隆平帝恨恨道:“这些老家伙只会挡年轻人的道,严首辅也渐渐老糊涂了,办事颇不爽利。”
  他是个念旧情的人,还记得严秉璋为他办过不少事,所以一直对严秉璋信任有加,但是这几年来,严秉璋太听儿子的话,行事未免有些七颠八倒,为隆平帝所不喜。
  现在隆平帝最信任的外臣,非叶行远莫属。
  安公公劝慰道:“陛下纵然这么想,也只能徐徐图之。”他忽然有个想法,对隆平帝进谏道:“不如问问叶大人自己的办法,他总有奇谋妙策来应对危局,应该也早就考虑过自己该如何调入京师?”
  隆平帝觉得此计大妙,回头就去给叶行远的秘折批复,顺便向他问这个问题。
第485章
  叶行远在江南大展拳脚,打击了四大家族的气焰,股票交易所开得风生水起。做生意的大商人们看出便宜,也纷纷来到交易所,请求股票“上市”。
  如今民间资金被粮贷和远洋股份两次搜刮,其实已经所剩不多,新股票很难再创造奇迹。但叶行远还是设计了精细严谨的上市条例,让企业能够找得到融资的渠道。
  由于控制严格,每月上市的新股票并不多,老百姓与士绅都觉得有了新的投资选择,资金流动也渐趋稳定。远洋舰队的股票价格稳定在三十两银子一股,有时候会略有下跌,但到胡九娘的舰队回港,必然还能暴涨一波。
  叶行远得到锦衣卫传来隆平帝秘旨的时候,正在出席一个新股票的上市剪彩仪式。想不到出外七年,隆平帝倒更加惦记他了。
  他回到府衙,换了衣服,就召青妃来商量,将隆平帝的意思转告,苦笑道:“我也想回京,不过如今京中龙争虎斗,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青妃笑道:“最近各地事多,朝中财政紧张,皇帝应该是听说了你点石成金的本事,想要你回去救场呢。”
  叶行远摇头道:“如今吏治松弛到这程度,就算我有什么点子,在朝堂上怎么可能推行得下去?琼关之时,就有多少官员来考察,说是打算仿效,再开几个特区,如今都过了好几年,也没听说什么消息。。。。。。”
  兴州开股票交易所,户部也立刻派人前来学习,但他们并不是想要在京师开一个交易所来吸纳全国的民间资金,而是想要把兴州的股票交易所纳入监管。
  就这种思路,怎么可能做得好事?
  叶行远对本朝官僚,已经失望透顶,他们读死书不知应变,即使他带出来这么多新事物,也只能在一地开花,根本无法普及。
  就算隆平帝真的有办法将叶行远召回京中,在那么多人那么多势力的掣肘之下,叶行远的精力也必然会被分散,做不成什么大事。
  而且从现在看来,隆平帝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还得他自己来琢磨。
  “此时还不是回京的好时机。”除了朝堂险恶之外,叶行远谋求外任的目的还没有完全达成,他得要在钟奇墓中获得最后一件五德之宝,然后寻找圣人陵墓,寻回灵骨,才算是完成一件大事。
  他自从京中赶考,遇到李夫人,得到裴将军宝刀之后,就奠定了人生目标。求得灵骨,修行圣贤之道,越过正一品的极限,飞升天阙,成为仙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对低级的争权夺利没什么太大的兴趣,只是为了要飞升,他还不得不努力的在这浊流中奋战。
  他叹了口气,自去拟给隆平帝的回复。表示皇上的赏识,为臣感激涕零,等到这次江南三年期满,一定想办法回京,为皇上效劳。
  隆平帝得了他的上书,龙颜大悦,私下又发了许多赏赐不提。
  叶行远第一年打响了头炮,在兴州行事就少了许多掣肘。有股票交易所在,无声无息消弭了一场粮贷危机,想发财的地方世家也不得不向他示好,这一段时间还算如鱼得水。
  虽然他料到这些地头蛇们绝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但他也丝毫不惧,无非便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已。大家见招拆招,又怕得谁来?
  趁着有这个空档,叶行远便与李夫人一起,探索兴州城中的钟奇墓。
  钟奇是本地人,当日卷进吴越争霸,有赫赫名传,本地人都甚为尊敬这位圣人弟子。每年的六月,还会祭祀其诞辰,人人食用糕团,佩戴彩纹,以作为纪念。
  叶行远熟读史书,知道钟奇的事迹,“他忠心耿耿,当初吴国为越国攻伐,他易容过五关,夜奔三千里谒见周天子,求得救兵,才解了亡国之祸。
  后来国君疑他,将他送到越国囚禁。他也不以为意,淡然处之,二十年后更出兵灭了越国,一雪前耻,实在可说是臣下的典范。”
  轩辕世界的历史,由于圣人的出现,和外围的妖蛮,与叶行远所知的历史有些微的不同,尤其是圣人活跃期,几乎是面目全非。
  不过这南方吴越争雄,仍然存在。叶行远在颜无邪的死后世界,三世轮回,也体悟到了大势不变的道理。
  李夫人道:“五德之中,高华君为孝,子衍为忠,裴将军为勇,颜无邪为和,那么这钟奇,便是一个‘节’字。
  他一生行事,慷慨节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算是身陷囹圄,无人信他,也能够坚守节操,实在是令人敬佩。”
  圣人弟子都有高尚的情操,钟奇则是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地步,这才更让人惊叹。
  他父兄都为国君听信谗言所杀,但他并没有背弃祖国,只是隐姓埋名,刻苦读书。当国家陷于危难的时候,他挺身而出,救国救民。
  化解危机之后,他又被国君当罪替罪羊一样扔了出去,他仍然甘之如饴,静待后来。等到新君继位,他于耄耋之年,终于回返故国,立刻发兵,灭了越国,这又是他雷厉风行之处。
  “我直觉,要得到这位钟奇的认可,还不是那么容易呢。”叶行远感觉到圣人几位弟子的考验,其实是越来越难,不知道是因为他选择的顺序问题,还是纯粹是巧合。颜无邪的宝物他就得的艰难,钟奇的宝物,只怕也要费一番波折。
  李夫人笑道:“不去试试看,又怎会知晓?”
  他们在颜无邪墓前试了三次,历经三世轮回,才终于能够得到对方的认可。对于这钟奇,哪怕是再花同样的功夫,也是无妨。
  她发动裴将军宝刀,刀身嗡嗡震动,想要和以往一样,以五德之宝的共鸣开启钟奇的墓穴。
  然而面前的坟墓,竟然全无反应,与平日大不相同。
  “奇怪!”李夫人已经开启了三座古墓,都能顺利成功。按照祖先留下来的遗训,这方法不会有错,怎么到了这会儿就不行了?
  她不死心取出另外三件宝物,一一尝试,却终究都没有结果。
  叶行远蹙眉道:“会不会钟奇的墓葬,其实并不在此处,这里只是后人附会所在?”
  这种事也很正常,古时乱世,时间又久远,当时死去的人葬在何处,很多时候无从考证。后来当地人如果是为了纪念,就有可能给其造一座假墓葬,时间一久,弄假成真,后人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叶行远之前探索高华君墓、子衍墓和颜无邪墓,都未曾遇到这种情况,那其实也算是一种幸运。
  李夫人有些郁闷,“若是如此,叫我们到哪里去找钟奇的死后世界?”
  这些贤弟子的死后世界,都与他们的墓葬相关,如果钟奇的墓葬根本不在此处,那这死后世界也就无从寻觅,最后一件五德之宝更是难以找到。
  她想了一阵,又摇头道:“不可能,五德之宝并非没有共鸣,钟奇的宝物一定在这墓葬中,只是不知道为何,他并不愿意为我们开启死后世界的入口。”
  难道是时机不对,还是来的人不对?叶行远与李夫人面面相觑,第一次有了种吃闭门羹的感觉,却又无可奈何。
  折腾到半夜,五德之宝的共鸣仍在,但是墓穴死活就不开启。两人无奈,只能暂时先回返府衙,等待下次再来的机会。
  李夫人再去调查钟奇墓有什么特异之处,叶行远思忖几日,想不出个所以然,也就只能暂时将这件事放下。
  毕竟他在江南还要待两年多,还有再尝试的机会。而且现在江东的局势也不大好,他不得不分出一半精神来面对南方的骚乱。
  粮价平抑之后,兴州府的生活逐渐安定,从南面来的流民也得到妥善安置。叶行远仍然采用旧法,以工代赈,不但没出什么乱子,反而是加快了兴州府的基础建设。
  但是这种暂时的平和,并不意味南方乱事平定。平海省中战事不停,妖寇入侵,已经打到了临平城下。
  平海巡抚刘大魁据城坚守,勉强能够保住临平不失,但是也无力控制妖寇的动向。如今整个临海的北部,都受到妖寇的荼毒。
  现在江东省也是危急,谁知道妖寇们会不会继续北上?
  兴州府的位置,正处于江东省与临平省的交界处。它地方富庶,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与可以据险而守的临平、石州都不一样,如果妖寇北侵,兴州便是首当其冲。
  大部分人都是不以为然的,因为妖寇大队,从来不曾进入过江东省,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妖寇与朝廷的默契。如果妖寇敢越雷池一步,朝廷大军必然会强力剿灭。
  正是因为有这么一种奇特的自信心,所以明明一两百里之外就打得不可开交,但兴州府仍然是繁华兴盛,百姓安居乐业,居然没有一点儿恐慌。
  叶行远却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胆大,他身为一省知府,并不能这么托大。
  尤其是有许多蛛丝马迹,令他不能不怀疑这一次妖寇大举入侵的目的。
第486章
  妖寇入侵,只为财货,这件事几乎已经成了沿海民众与官员的共识。他们一直这样奏报朝廷,隆平帝和内阁也都信以为真。
  妖寇与北方的大妖族不同,人口有限,无法占领地盘,一直都是在海上讨生活。穷极了便冒死上岸劫掠一番,这百多年来都是这个模式。
  其实妖寇中一小部分是真正的妖族,大部分还是流离失所在海上的人族。
  最近几年,可能是因为中原动荡,朝廷的武力和控制力越来越弱,妖寇的动作也越来越大。
  之前只是劫掠一些海边的小渔村,继而是临海的县城,后来是直接攻击州府,如今甚至在攻打平海省的首府临平。
  这让叶行远有了些不祥的预感。再说锦衣卫也向他报告,最近这几日,有零星的妖寇越过省境,在兴州府郊外作乱,虽然被驱赶,但并未禁绝。
  陆同知满头油汗,禀告道:“这种事以往也曾有过,十年前下官就是靠逮着几个落单的妖寇升迁,一般来说,对咱们兴州府也不是坏事,但是这一次。。。。。。”
  这一次连陆同知都觉得不对劲。
  这时候妖寇还在围攻临平城,朝廷的援军迟迟未至,妖寇打了许久,却并未像以前一样自动撤走。而来到兴州府境内的,也不像是以前那些落单的散兵游勇,从组织和行为来看,更像是特意派出的斥候。
  零散的妖寇,陆同知不但不担心,甚至会高兴。作为文官想要军功不易,诛杀擒拿落单的妖寇性价比最高,但如果是斥候,后续有大部队前来的话,他就得担心头上的乌纱帽了。
  兴州府与一般州府不同,尤其是远洋贸易和股票交易起来之后,更成了中原的经济命脉与核心,如果遭遇妖寇的突袭,不知道要损失多少。
  而且现在兴州人不管官民,都处于一种盲目乐观的状态,觉得妖寇绝对不可能大规模进攻,凡是担忧妖寇的,都被他们视作杞人忧天,这种自我麻醉的氛围可不是什么好事。
  “山外青山楼外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