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苹果、梨、桃、葡萄做的冰沙碗,感觉只有一个:爽!
再一次,他实在是好奇,那个眼瞎放了安泽一鸽子的人究竟是谁呀?
(唐烟又一次打了喷嚏,他哥唐影看向他:烟,你不会是病了吧?)
不过,悠闲舒适了不过是这一阵子,李倓知道,开元二十年,是不会悠闲的。
因为安泽一这个不仅是工作狂更是一个计划狂的人已经在过年期间就将开元二十年的工作计划安排得满满当当。
他准备带着他们姐弟去南方,主要的目的是吃【划掉】是黄河。
没错,黄河。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但是到了唐代,黄土高原人口的增加,生态环境破坏加剧,黄河水文状况恶化,含沙量增高。而到了宋代,由于黄土高原人口的进一步增加,黄河下游水患频繁,黄河如何治理,成为北宋朝廷从皇帝到重臣们议论较多的重大朝政。宋朝之后,黄河水患也一直都是历朝历代操心的事情。在历史上,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而且,黄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
上辈子有人说过,雪崩发生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那么同样,黄河泥沙过多,黄河决口泛滥的时候,他们每一个人,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虽然黄河现在处于安流期,但是事实上,属于黄河支流的洛河已经在历史上尤其是这些年发生过几次水灾了。对此,安泽一觉得,这是一种不祥的预兆。
他想改变历史,他想要千年之后的百年耻辱不再发生,他想要二十多年后的安史之乱不再爆发,但是,他也想要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世代安宁。
地震、雪灾,这些天灾他阻止不了,但是,至少他不希望未来的黄河,还是一碗水半碗沙。他希望自己在黄河尚未变成“黄”河之前,尽可能的阻止劣向的发展。
他希望,黄河可以一直常清。
一路舟车劳顿,安泽一到达了山西。
自从他成为了晋王之后,他对山西的发展可以说是极其用心的。从他去了山西之后,他先是将番薯等农作物普及到家家户户,同时他发展贸易,雇佣妇人大量生产毛织产品。
家里男子种田,妇人织布赚钱,在家家户户脱贫之后,他又寻来不少秀才,教小孩子识字。这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对于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百姓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可以说,在其他地方,老百姓感谢圣上,那么在山西和安泽一在其他地方的庄子里,人们感谢的只有晋王。
顺便提一句,安泽一在山西虽然与苍云交好,而且他本人也与天策关系不错,但是他是没有自己的私兵的。所以仅凭这一点,不管他人怎么说他居心叵测,李隆基和更多的官员大臣更觉得安泽一是圣贤之辈。
士农工商,农商他全沾手了,工一时半会他只能顾着农商,而仕他现在只能踩在圣上与官员的底线,多踩半步,结党营私谋权夺势的脏水就会泼过来。他现在又没有到肆意作死还死不了的地位,所以他只能忍。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没有时不时的天灾祸害他!
所以这一次,他去的不是大本营的太原,也不是苍云所在的雁门关,而是禹门口。
他记得,禹门口到潼关,河道长125公里,落差52米,河谷宽3到15公里。河道滩槽明显,滩面宽阔,滩地面积达600平方公里。滩面高出水面0·5~2·0米。本段河道冲淤变化剧烈,主流摆动频繁,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属游荡性河道。禹门口至潼关区间流域面积18·5万平方公里,汇入的大支流有渭河和汾河。
但是他所记得的,是后世对于黄河这段河道的形容,而黄河又是在唐末宋初开始走向多灾多难的。所以现在盛唐时期是什么情况,他并不是很清楚。
晋陕峡谷河段,碛流较多,下段的壶口瀑布,是黄河干流唯一的瀑布。明灿护着安泽一,一行人先是看了壶口瀑布,欣赏了一番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描述:“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衡,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魂。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最怒,鼓山若腾,濬波颓垒”的景色,而晋陕峡谷的末端是龙门。
对,洛水西出到龙门的龙门。这里形势险要,安泽一坐在船上,回过头看着两岸犹如刀劈斧削的断崖绝壁略到身后,最后,他们到了禹门口。
现在的禹门口,已经有河水浑浊含沙量增长的迹象了。
“王爷,我们回去吧。”看着安泽一脸色不好,陪同的当地官员轻声道。
“嗯。”安泽一也不想因为自己情绪影响其他人。他很清楚,虽然造福后世这种话,每一个官员帝王都会挂在嘴边,但是真正到了实际上,并不是每一个都有这一份勇气。
隋炀帝杨广,不就是背负了万世骂名建成了造福后世千年的运河吗?
这一刻,安泽一忽然有一点痛恨自己的身份,也是第一次的,他有一种自己将来一定要成为皇帝的想法。
只有站在权势的巅峰,只有成为这个国家的掌舵人,我才可以,朝着我的梦想,我的目标去更好的前行。
离开之前,安泽一回过头看了一眼禹门口。我现在整不了,没关系。我就不信我日后也治不了了。
回来之后,安泽一又去检查黄河的河堤,看着这个时代的三合土所制的河堤,周围人都注意到,安泽一身上越来越重的低气压。
其他人:晋王怎么了?大姨夫来了吗??这里不是什么问题都没有吗???
安泽一心情当然暴躁了,从明代《天工开物》一书就知道,古代使用的三合土是灰一分入河砂,黄土二分,用糯米、羊桃藤汁和匀,经筑坚固,永不隳坏。像中国建筑史上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北京卢沟桥南北岸,用糯米汁拌“三合土”建筑河堤数里,使北京南郊从此免去水患之害。在
但是人都吃不起饭了哪里有糯米啊!
想到自己因为这坑爹的大环境(古代禁止随便炼钢炼铁,水泥的原料需要铁渣)而不能使用水泥,安泽一的内心当中充满了暴躁。
“公子,这里有一个人!”
看着那个一身粉色罗裙的少女趴在地上,身上伤痕累累血迹斑斑,安泽一皱了一下眉,走了过去。
“公子小心。”明灿护着安泽一,冷声道。
“这个姑娘看起来像是受伤落水了的。”安泽一在隔着一步的距离,蹲下来简单看了看,然后伸手一推,把趴着地上的少女翻了个身,面朝上。
她的脸色很不好,手臂上露出来的伤口被水泡得有些发白,明灿在安泽一的示意下,弯下腰一巴掌拍在她的背部让她把胃里的水吐出来。
“带回去,治疗。”安泽一开口道。
“可,可是……”明灿对安泽一从来都是无条件服从,所以安泽一神隐多年的贴身太监韩琎(韩琎:我终于有存在感了)小心翼翼的开口道:“万一这个人是江湖中人意图伤害王爷呢?”
“那万一她是无辜女子被人迫害所致呢?”安泽一反问道:“就因为她有可能是江湖中人,我就要对她的生命安危置之不理吗?”
我的命是命就很值钱,她的命就是草芥不值钱了吗?
他想起上辈子妈妈对他的教导:世间万物,并不仅仅只是只有人才是生命,要爱护花草,要爱护动物。你可以不喜欢,但是不能不尊重,不能去伤害。
而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因为社会阶层等级,安泽一对于生命的感悟更深。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市井走夫,都是生命。
也许有人会说,那么多的人,你是不可能一一帮助的。那么多的人需要帮助,谁会在乎呢?
不。
至少,我还是能够救得了这一个人的,她在乎。
至少,这个姑娘,是想活下来的。
第169章:相见不相识
山西的四月,其实并不暖和,风里面带着春寒料峭的冷意,丝丝缕缕的透骨寒。
安泽一裹着雪狐大麾,窝在晋王府出品的马车上,目光落在旁边裹着棉被的少女(明灿嫌她一身湿漉漉的怕她害得安泽一也生病,就顺手用内力给她把外衣和头发蒸干了。安泽一看她伤痕累累怕她伤上加病,给她裹上了被子)。此次出行,他们只有他坐着的这唯一一辆马车,所以,这个少女就被搬到这辆马车上。反正,所有人都知道,晋王李玺是一个眼光极高并且拒绝委屈自己去将就看不上的女人的人,虽然说这个少女长相不坏,但是就这样的姿色,根本是入不了晋王的眼的。共处同一辆马车,在这个还没有程朱理学的大唐,是无妨的。
安泽一在其他人把少女搬上马车的时候,注意到她的脸有点不对劲,又听到其他人说这个少女看起来不高不胖,倒是重的很。之前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的他,隐隐约约觉得get到了真相。
这个少女,不会是一个易容了的女装大佬吧?
这样想着,在马车上的时候,安泽一在大麾的掩护下伸出手,偷偷地摸了摸这个少女的手。
安泽一想的很简单,再怎么缩骨易容,这手也不可能缩吧?男人的手和女人的手,怎么说也不可能一样。
指尖触碰到的,是一只十指修长,骨节分明好看的手。安泽一鉴定着,只是这个,他有点不确定。
因为这个少女的手手指上,真真儿是没有半点茧子啊!
哪家的汉子手上没有茧子呀!完全不知道使用暗器的杀手会经常除去手上的茧子来保持双手敏感性的安泽一想着。难,难道要他去摸胸吗?内心是拒绝的的安泽一目光偷偷地瞥了一眼少女的胸,目测不小……见鬼的自己在想什么呢?
他目光又移了移,移到少女的裙摆,不,是腿上。
这更尴尬了,难不成要他撩起裙子看看有没有巴比伦塔吗?这么污这么龌龊的事情臣妾做不到啊!
最后他动了动,在假装取本书的时候,偷偷地摸了摸她的脸。
很好,确定了,脸和脖子之间的差异性很好的证明了,他在脸上贴了东西的事实。
贴了什么?易容的面具。
安泽一面无表情的移开了手,擦擦手指,翻开了书。他是好奇心不强的人,尤其是对于他人的隐私,更不关心。所以,他只需要知道这个“少女”其实很有可能是一个男的,不要让侍女给他换衣服避免被人杀人灭口就可以。其他的,他并不想知道。
——————安泽一就是这样,和自己的初恋再一次的相见不相识。
考虑到医馆的大夫多是手无缚鸡之力,所以,安泽一也就顺手的决定把人带到自己在山西太原的住所,让大夫熬一些退烧驱寒的药,由武力值最高的明灿捏着下巴灌进嘴里,就丢到了客房,让一个小丫鬟盯着,啥时候醒来通知自己。
然后他就去办公了……
所以,当死里逃生的唐烟满嘴苦涩的醒过来的时候,就看到一个圆圆脸的小姑娘在几步之外看着她。
“姑娘,你醒来了?”小丫鬟在看到他醒来,笑了笑:“我这便通知我家王爷。”
刚刚醒过来的唐烟还没有回过神就愣住了,王爷?
在山西就藩的王爷,只有晋王李玺吧。
唐烟“啧”了一下,默默地回忆一下自己对于这个王爷的了解。
晋王李玺,当今圣上唯一的嫡子,也是当今圣上最宠爱的,也是大唐最富有传奇与魅力的王爷。
生来智多如妖、盛唐牡丹之颜、才能如皓日天光力压李唐所有人。
难得的,是他从小到大都比比干多一窍的睿智。
在开元时期,神策曾经有人提及神龙旧事,就是唐神龙二年的时候有户部臣下梁直广报于唐中宗李旦,言道江湖之上竟有草民胆敢以李唐国号为门派之名。当时的妖后韦氏下令神策将唐门除尽。结果当时的神策军副统领李文旭率属下易装悄然赶赴蜀中,结果在整军待发的次日晨曦,李文旭副统领和偏将七人,皆被斩首于自己居室之中。李文旭及其七个下属的头颅,被整齐地摆放在将军府的案台上。接下来,又赶上李重俊发动政变,唐门之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而现在太平盛世,又有人跳出来提起这事。
对此,当年只是一个五岁稚童的晋王开口呵斥,言唐门以唐为门派之名,是因为其族人姓唐。若今日以此为理由对唐门斩草除根,那是不是接下来除了皇室中人,天下人皆不得姓李?此行分明上陷圣上于无道无义。
最后,他斥责此人在其位不谋其政,身居高位却尸位素餐只想汲汲营营当国之祿蠹。
顺便说一句,最后那个人被罢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