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梧本来就不信光靠一个宰相就能将朝政把持在手中。
直到屠介渊突然洒出药粉,君梧才能确定多半还有擅长药剂的三皇姐外家参与。
三皇女与四皇子两人都是早早就从陪都的大比中败了下来。
今后登基绝无希望。
他们又都不是武林势力,一门荣辱都依附在皇权之上。
失去了储君的希望,也就是断送了未来的活路。
就像明知要死之人,什么样的事情都做的出来。
屠介渊的一双眼珠还在乱转。
他不知道为何自己这能让人肌肤溃烂生不如死的药粉没有起到作用。
这时候要再靠巧舌如簧找出一条活路已是极难。
但是君梧却不给他开口的机会。
他稍稍前倾身子,一直手放在了屠介渊的头顶之上,道:“你已经没用了。”
说罢,屠介渊只觉得自己的脑浆如开水一般沸腾。
不像是手脚之上的痛苦,产生在脑中的痛苦分明异常。
君梧像是故意一把,内力不断传入屠介渊的脑内。
恐怕这世上已经很难有哪种痛苦比此更甚。
偏偏君梧掌握了分寸,这痛苦并为立刻要了屠介渊的性命。
这大越国的宰相,渐渐身上屎尿齐流。
最终鼻孔中流出淡红色的黏液,这是震碎的脑浆从鼻管中流了出来。
随着一声闷响,君梧松开手掌上的内力,
屠介渊终于轰然一声倒在地上。
君梧丢下这具尸体,向外走去。
这里还在大越国的皇宫之中,他依旧循着最高的那座宫室飞奔。
依旧是无人看管的昏暗宫殿,他再次来到了囚困着大越皇帝的寝宫。
此刻的大越皇帝君临还是面色晦暗,静静地躺在锦床之上。
君梧看了他一会,忽然突兀地开口说道:“别装了。”
话音一落,果然见到大越皇帝的眼皮动了一下。
接着他便睁开了一双深沉阴暗的眼睛。
当他看到站在他面前的竟然是五皇子君梧的时候,他唔了一声道:
“果然是你。”
君梧也道:“儿臣上一次来这里时,就发觉父皇你呼吸平稳有力。
看来父皇你装作昏迷已经许久了吧。”
大越皇帝君临索性坐了起来。
虽然面色黑暗阴沉,但是眼神却是锐利。
作为他的儿子,君梧对他这个父皇说话并不尊敬。
但诡异的是,这位父皇并未因此露出一丝怒意。
他只问道:“既然你又回来。难道魔尊他们已经走了?”
君梧点了点头,神色平淡地像是一件小事。
这时候的大越皇帝君临眼中闪过一道光,问道:“以魔尊的本事,朕也要假装昏厥避其锋芒。
他如今竟然会走,所以……你就是……”
君梧再次点头,道:“我就是继承真龙血裔之人。”
父皇本来暗黑的面色像是容光焕发一般,喃喃自语道:“上天有幸,终于还是落在君氏头上!”
直到这个时候,父皇看向君梧的神色变得更加热切道:“咱们大越朝一统四海的日子,说不定朕也有机会亲眼看到了!”
接着他又像是想到什么一般,叹了一口气说道:“本来朕该把皇位禅让给你。但如今你却还有一件使命必须完成。
若没有走完这一道礼制,到时候天下百姓终是不服。”
君梧并没有对权柄急不可耐,他倒是好整以暇地问道:“不知是何礼制?”
父皇道:“首先,朕须封你为太子。接受越国臣公膜拜。”
君梧点了点头。这是应有的礼节,并无什么特殊之处。
接着父皇又道:“你做了大越国的太子之后,就必须立刻赶往大夏皇宫接受夏天子的教导。”
这一点君梧倒是从未听闻过。
这时父皇解释道:“虽然如今五国都已各自称帝,但是夏天子还是咱们五国名义上的宗主。
作为太子,你若是不去大夏国接受教导,终究难让天下百姓信服。”
君梧道:“不知这教导需要多长时日?”
父皇叹口气道:“说是让夏天子教导,其实是五国各送太子去大夏皇宫互为质子。
韩国的太子如今已经三十岁了,还没能回国。
朕总会设法早日招你回来。你先同其余四国太子接触一番也好。
说不定有一日兵戎相见,你也好知己知彼。”
()
第55章 封太子大典
大越朝官职沿袭历朝历代。
其中御史台中的御史是大越朝中最特殊的官位。
因为御史仅有六品的官阶,手中握着的权力却是极大。
他们每日的职责就是观察朝中是否有逾制和贪腐的所在。
前段日子大越国的朝政被宰相屠介渊捏在手中,这一点明眼人都看出来了。
御史台中敢忠言直谏的人如今都已经死光了。
剩下的人终于等到大越皇帝重新亲政。
贪腐这个题目,他们多数不敢再碰。
但是逾制却是御史们最喜爱的话题。
就比如说今日的太子封禅大典,在几个御史眼中就办的太隆重了。
非但过去大越国从来没有哪一位太子受过这般礼遇,就连如今的夏天子当年被立为太子的时候也没这样兴师动众。
“劳民伤财!”其中一个年轻御史这样愤愤说道。
站在他身边的另一个老年御史连忙看了一眼周围。
此时大典尚未开始,他们这些文武百官如今都等在金水桥外。
百官们各按身份品阶、三三两两凑在一起。
今日的情形特殊,就算是一品的官员也需要站在殿外同六品的御史们一起等待。
老年御史见没人注意到青年御史的话,他才悄悄道:“今日你就闭嘴吧。”
年轻御史仍旧怒目道:“怎么就该闭嘴!咱们可是御史!
就算是圣上不对,咱们也必须指出。”
话虽如此,但是他的声音是放低了不少。
老年御史长得白白胖胖,脸上没什么褶子。
他瞥了青年御史一眼,才道:“如今的情形明摆着,皇上偏爱五皇子。
三年大比时间未到,就把他召回皇都立太子。
你若再不长眼,还记得几位老御史是怎么死的么?”
青年御史到底知道怕了,才喃喃道:“五皇子既不是长子,又无什么势力。
也不知陛下为何独独钟爱于他。”
老年御史终于怒目道:“这是咱们可以议论的吗!”
说罢两人便陷入了沉默之中。
恰逢这个时候,宫门上有黄门用尖锐的嗓音高声唱喝道:“宣百官入朝——”
金水桥外的百官们这才骚动起来。
人们匆匆按照品阶排成队伍,手持笏板鱼贯向前行走。
青年御史按照品阶自然排在末尾。
他不像前面的老年御史那样低头弯腰,而是趁人不注意悄悄抬起头看着皇都的各色城墙楼宇。
虽然也看过不少回了,但每一次他还是这样心潮澎湃。
这样广阔的宫群、这样华丽的屋宇,他这个苦书生终于也有机会走进来了!
一路走一路看,终于跟着队伍走进了全都用大块白玉堆砌而成的大殿。
这一日鼓乐齐鸣,乐声昂扬喜庆。
旗帜飘扬招展,人人都穿着着最上等的朝服,显示了对太子的尊敬。
在黄门拉长的声调下,文武百官依次下跪。
青年御史也跟这众人跪拜在地上。
只是他的一双眼睛仍旧悄悄盯着前方。
不久,果真有一个青年从殿内走了出来。
距离实在太远,青年御史只能看到这个青年生的高大挺拔。
一袭猩红的太子袍服将他衬托地格外英武。
虽然看不清面目,但也能感觉到新太子身上一股不怒自威的皇家气派。
直到这个时候,青年御史心中才微微生出一股自惭形秽的情绪来。
光从皮相来看,太子确实不俗。
太子上殿不久,越朝的皇帝君临也在众侍女、黄门的扶持之下来到大殿之上。
越朝文武百官自然是齐声唱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只是不少人眼观消失了许久的大越皇帝,心中都有股说不出的滋味。
“这大越皇帝相比起太子来,竟然是颓丧了不少。”
皇室封太子,自有其一套礼节。
皇帝也好,太子也罢,甚至文武百官都只需要按照固定的步骤行事便罢。
这本来没什么难的。
待道告慰天地祖宗之后,便是其余皇子上表贺奏。
大越国皇室一向人丁单薄,这一环节向来是被故意忽视的。
只是这一次却是例外。
接到皇命的越朝大皇子君毅竟然是星夜赶赴皇都。
今天的他虽然还是面貌清俊,但是气色有些苍白。
他神情恭敬地在传唤声中走上大殿,早有黄门一起捧上大皇子准备的礼物。
“珍珠一百斛,蓝田暖玉十方——”
清亮的嗓音听在众人耳中,也震动着大家的心。
越朝历来都是单传。这其中的缘由虽然秘而不宣,但是许多人心中都有数。
而大皇子作为百多年来难得活下来的皇嗣,更是让众人好奇不已。
眼看他送上的重礼,显然大皇子是倾其所有,一点家底都没有留存。
这举动实则是对新任太子的宣誓效忠。
自明绝不贪恋皇权富贵。
献上礼物之后,大皇子君毅便也重新列入公侯之中。
出人意料的是,又有黄门高唱:“二皇女献上礼物,名剑寒沉香一柄——”
这一下,哗然之声更重
二皇女君迩竟然也在众目睽睽之中缓缓走了出来。
而她所谓的礼物却只是一封礼单。
大越朝是以武立国,百官中通晓武林掌故的也有不少。
他们听说二皇女的礼物,立时冒着不敬的罪名,也想抬头看看名剑寒沉香。
只可惜他们并未见到,因为真正的寒沉香早就已经收在了君梧的手中。
君迩的外公潘御龙不想前来讨要,便索性将他作为贺礼光明正大地送给君梧。
反正这世上能拿寒沉香的人虽然不多,君梧却是其中之一。
与此同时,君迩也以此行为彻底自明:她从此与皇位争夺再无关系。
大越皇朝这一代的血脉之中,竟然能有两人得到善终。
这当真是极不寻常的。或许今后将被当作故事,被人传说下去。
其余的皇嗣都已经折损。
四皇子因为他舅舅谋反,也被一同株连,如今还关押着。
即使没有造反一事,他今生再也无法爬起,竟然比死了还要可悲。
三皇女更是在他外家被抄家之前,就已经殒命在陪都之中。
至于六皇子如今何在?没有人会蠢到去打探。
到了这时,该是礼成的时候。
众人只等被引入外殿中畅饮一番。
这时候却听黄门再一次拉长了嗓子道:
“吴国太子送贺礼一份——”
“韩国太子送贺礼一份——”
“赵国太子送贺礼一份——”
“齐国太子送贺礼一份——”
()
第56章 各方来贺
本以为封禅太子的大典该将近尾声了。
谁料到吴、韩、赵、齐四国太子竟然也送上了礼物。
这真是让参加大典的百官们始料不及。
本该严肃的典礼上,竟然响起了窃窃私语声。
说穿了,如今五国并不友好,边界上还时常发生一些干戈。
若是越国新君登基,那么别国送上贺礼还有可能。
如今只是封禅太子,竟然也有别国太子送上贺礼,这真是闻所未闻。
越国在五国中国力属于中游,并没有强大到让别国上赶着来巴结的地步。
在平日的国事中,甚至还会被大国欺辱。
像今日这样长面子的事情,令大越国百官心中都是一振。
虽然闹不懂为何其他四国会如此,但这一刻所有人心中都觉面上有光。
唱喝声过后,便有人从大殿外向内抬来各国太子送的贺礼。
第一道贺礼看着是一张弓。
只是这弓远远大于寻常弓箭。
不同于木质弓箭,这弓竟然是金属打造。
接着黄门再次唱道:“吴国太子赠送百炼玄铁硬胎十石弓一架。”
这一声过后,众人看那张弓的眼神都变了。
时人所用弓箭二石为多,三石已是大力士。
用到五石弓的都是名将。
这十石弓,真是闻所未闻。
吴国太子送来的玄铁弓,难道是为了将大越太子一军的吗?
不少人皱起眉头,眼看着铁胎弓被送到太子面前。
这时候太子君梧也是好兴致,随手拿起铁胎弓,顺着便拉开了弓弦。
文武百官匍匐在地上,心中一片震惊。
这真的是十石弓吗?为何太子拉开它,就像是拉开一张孩童玩的小木弓一般轻松?
这时君梧淡淡笑了,似乎在赞赏这张弓箭。
接着他左手一放,弓弦回弹发出一阵尖锐的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