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野蛮老祖-第2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的传说,那时,武朝尚有武祖的长枪横亘天下,如今,已经在安逸中享受了万年轻福的武朝修士,是否还有当年的决心和勇气?
  之前许多盲目乐观的修士,便又变得忧心忡忡起来,他们说,一旦七蛮重聚,蛮人卷土重来之时,就是武朝大厦倾覆之际。
  当然对于大多数的武朝修士来说,南部的蛮人不过是些癣疥之疾,特别是那些居住于三十六城的修士。他们每日里的生活,除了打坐修行,就是三五知己东家走走,西家串串,谈论道法,交流丹药法器,实在闲了还可以聊些新鲜事,讲些闲话发发牢骚。至于南边的蛮人,和西边的兽潮,不过是大家闲谈时的话题而已。
  在他们眼中就算是蛮人杀来,武朝的天也塌不了,还有金丹老祖,元婴大能顶着呢!而且武朝的三十六大城,哪个不是城墙高筑,法阵高明?连元婴老祖也别想凭借一己之力,攻破城门,那些只知道躲在草丛里捉虫子的蛮子,遇到这等防御森严的城池,能有什么办法?
  没错,在这些修士的眼中,蛮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躲在草坑里捉虫儿,听说那些蛮子奴仆都是被蛮荒猎手从草坑里捉到的。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武朝西部最大的城池临渊城中已经没人关心南方的蛮子了,甚至连前些日子传得很玄乎的兽潮都不再是人们的主要话题。临渊城将近三千万的人口,不论凡人还是修士,就连那些身为奴籍的蛮子们,大家所议论的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即将在临渊城中举办的幻影大比。
  聚香斋的《青蛇》已经在临渊城中播映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从早期收取灵石只对修士播映,到后来凡人也能接受的一块银锭的优惠价格,再到现在几枚铜板也能在露天广场上看一场的平民价格。《青蛇》在临渊城里,早已妇孺皆知,许多人反复将这部大幻影看了不下十遍,甚至其中的对白台词也是朗朗上口。
  在临渊城的街头巷尾,经常能看到某人在不经意间哼唱出青蛇中的小曲儿:“人生如此,浮生如斯,缘生缘死,谁知,谁知?情终情始。。。。。。”
  常常是此人刚刚哼完曲子,边上马上就有人学着幻影中的道白接下茬儿道:“想不到我的第一个男人是你,只可惜你和我都没有凡人的感情!”
  问题是,这哼曲儿的也许是个卖字画儿的骚客,接茬儿的却是个满脸横肉的杀猪屠户,两人当街眉来眼去演上一回,竟然谁都不觉得尴尬。
  《青蛇》虽好,奈何只有一部,许多人都盼着聚香斋啥时候能再推出新的大幻影出来。总算,在万众期盼之中,大幻影终于有了消息。
  让人们心头狂喜的是,这回将要在临渊城播映的大幻影不是一部,而是十部!包括聚香斋在内的十大商行都将推出各自制作的大幻影,并且彼此之间还要一决高下。
  据说担任幻影评判的,都是来自七大宗门的金丹老祖,这其中便包括修为已经达到金丹大圆满的临渊城主武青元。
  感谢宇宙顺天体的打赏。连续在外面干了两天体力活,浑身酸痛,勉强水了一章,休息去了哦。


第562章 武朝暗流

  “既然将武青元加入了名单,郡城的武青衫就没有必要请了吧?”暗影里,一个身形纤细的书生捏着一张纸片,自言自语。
  距离临渊城两万余里的夜空中一艘飞舟在悄无声息地高速飞掠,从体型上看,这是一艘小巧的黄级飞舟,不过若是能有人近距离观察这艘飞舟的话,能够看到通体青灰色的舟身上,暗金色的符文线条若隐若现,能否加载这种暗金符文的飞舟,绝非普通的黄级飞舟。
  武朝的二十八宿军的飞舟,也是加载类似的符文,只有威力强大的攻防法阵才会需要嵌入暗金符文,据说此种符文的造价相当高,每一寸暗金的线条,其成本造价就要以灵石计算。此舟体型小巧,也有十几丈长,在上面布满这种暗金符文的话,仅此一项,其消耗的灵石就要达到几十万之数,比地级飞舟的造价还要高。
  在飞舟的尾部,有一方白色镶嵌着金边的印记,印记中央寥寥几笔雕刻出一只振翅欲飞的云雀图腾。这便是武朝十大商行之一,聚香斋的标志,准确点说,这个排名前三的大型商行应该称作云雀阁,聚香斋只是云雀阁所控制的一桩最为著名的生意。
  许多人将聚香斋与云雀阁混为一谈,而楚阿大作为聚香斋的幕后老板,却也不主动去纠正这个错误,甚至经常会故意混淆这两个概念。
  人们虽然对站在云雀阁幕后的人物有颇多猜测,并且有人断言,聚香斋或者云雀阁是后党一派。
  不过也有人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当今帝后虽然颇为强势,对于朝堂之事野心勃勃,但朝堂中真正支持帝后的人并不多。更多的时候,帝后的亲信,需要与当朝左相梁昌宗结成联盟,才能在朝堂之上,发出些许声音。在这些人看来,以帝后的实力,尚且达不到自成一党的规模,将其称为左党或者梁党更为准确。
  梁昌宗出身吏部,元婴中期的修为,为人阴柔圆滑,历经两朝而不倒,人称梁长青。不过武朝当今登基以来,真正在朝堂之上权倾朝野的势力,却不是左党,而是所谓的舅党,也就是当朝国舅黎殇,黎真人。
  当今武帝也就是武成帝,并非先帝也就是武景帝的血脉,而是武景帝的侄子。武景帝是武朝诸帝中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个,在帝位上只坐了六百余年,他虽成就元婴,却是天字第一号的大药罐子。问题是,纯靠灵药丹丸,能结成金丹就已经是谢天谢地,想要纯靠灌药凝聚元婴,即便是富甲天下的蛮皇武氏也做不到。
  武景帝为了凝聚元婴,不惜动用武氏秘传的天机秘术,天一神数。所谓天一神数,传说就是创造天下十万八千符文的天一真人所创的一套天机推衍之术。
  天一真人作为此界万千道法之祖,一共传下三套推衍之术,分别是天一数,遁甲数,以及六壬数。这三套推衍之术,正好对应天、地、人三才之数,也就是所谓的三式之学。
  传说中天一数,可衍朝代更迭,天运变迁,遁甲数可以行兵布阵,攻城掠阵,六壬数则是真正用来推算人生命运的奇数。
  至于天机子后来所推衍出的所谓《天机神数》与《天一神数》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其高下却有云泥之别。
  由于这三式之学实在是太过玄妙,除了六壬数得以流传下来,天一数被历代君王锁入禁宫,只许宦官阉人研究,不能向外泄露半字。而遁甲数属于征战兵伐的秘术,虽然没有纳入禁宫,却也仅限于朝中重臣武将之间流传,严禁向民间泄露真诀。
  不幸的是,天一数虽然被深锁禁宫,却好歹流传下来了,而遁甲数虽然在朝臣之间有所传承,却在七八千年,武朝立国不久就失传了。
  至于流入民间的六壬数,则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经过万年传承,六壬数不断被后人按照自己的理解,肆意篡改,以讹传讹,到如今民间所谓的六壬数比较大的传承就号称有七十二家门派,这些六壬数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时灵时不灵,灵的时候少,不灵的时候多,所以近几百年来,六壬数已经逐渐被天机子的《天机神数》慢慢取代了。
  天一数作为三式之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套推衍天机之法,不但能够推衍,传说还可以借助星辰之力,扭转天机。据说当年武景帝就是依靠武氏秘传的天一数,引动星辰之力,成功凝结出元婴。
  也不知道武氏秘传的天一数是否完整,抑或是天道求衡的原因,反正武景帝凝结出元婴之后,他的子嗣便凋零起来,膝下四子在百年之内便死了两双。武景帝本人的寿数也不算长,在位六百年就因雷劫而死。
  武景帝在死前,努力耕耘,总算生出一个幼子,不想却在他死后不久,就被当今武成帝在黎氏的帮助下篡了帝位。武成帝继位之时,不过是金丹期后期的修为,却是因为前车之鉴不敢再用天机秘术强行拔高,挑战元婴了。武成帝到如今,在位已经将近二百余年,修为一直卡在金丹大圆满,一直无法凝聚元婴。
  好在武成帝春秋不过五百,还有大把的时间寻求机缘,成就元婴。唯一的问题就是,作为当今武帝,没有元婴期的修为,如何能约束住梁青天之类元婴期的朝臣?更何况武朝还有三个隐居不出,甚少参与政事的元婴后期的大能,以武成帝的修为就更是指使不动他们。
  武成帝的帝位来的不正,武家人自然是指望不上,只有依靠娘家人,也就黎老祖的力量。黎老祖当仁不让,通过不断往朝堂中安插亲信,帮助武成帝掌握了权力。不过近百年来,黎老祖闭关不出,准备应对雷劫冲击化神,当初被他安插在朝堂中的亲信,就全都被黎老祖的儿子黎应云一一收编。
  要为第三卷开始铺垫了,各种设定来了哦。


第563章 三足鼎立

  事情演变成这个样子,修为已经百年未有寸进的武成帝就郁闷了,曾经的亲信全都以黎应云马首是瞻,他又成了孤家寡人。更让他担忧的是,黎老祖闭关到底是不是真的为了应付雷劫,抑或是干脆趁着这个机会,将权力移交给黎应云?
  倘若是后者的话,就坐实了黎家的不臣之心?!蛮皇武氏一直对外宣称有三大元婴坐镇皇城,问题是眼下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阶段。三位元婴太上年岁都已经超过两千五百岁,即便使用增长寿元的秘法,也最多能将寿元再延长三五百年而已。而使用增长寿元之秘法的代价则是彻底丧失进阶化神的希望。
  虽说皇城之外,武氏的家谱上还有四五位元婴太上,不过这些太上真人要么是隐居不出,要么是去往蛮荒深处云游修行,供奉在元灵殿中的本命烛灯显示他们尚在人间,但行踪何处却是不得而知。
  相比之下,朝堂之上,左右二相全都是元婴修为,朝堂之外尚有四大门阀坐镇四方,其门下也有元婴坐镇。这四大门阀虽说都是当初追随武氏初祖玄黄大君打天下的家臣,但经过万年的时光,这四家对于武氏的忠心尚存多少,又有谁能说的明白?
  近一二百年来,蛮皇武氏表面上依然风光无限,但是其外强中干的本质却难逃有心人的眼睛。一些有识之士,甚至指出,武氏眼下正在经历其万年传承中,从未有过的危机时刻。一旦坐镇皇城的三大元婴驾鹤而去,武氏在元婴数量上长达万年绝对占优的局面就将被彻底打破。
  对于武成帝来说,能够挽回局面的办法只有两个,一是寄希望于武氏族人,能够有人进阶元婴,从而将其调入皇城,成为未来两千年武氏的中流砥柱。
  而细数武氏遍布各地三十六金丹老祖,论天分修为,在未来百年之内有可能成就元婴的不过一掌之数,其中蛮荒西部与南部各占了两位,再加上东方坠星海边的一位。而蛮皇西部的两位金丹,正是仓山郡王武青衫,以及临渊亲王的武青元,其中又以武青元的机会更大一些。
  除去从武氏族人内部挖掘培养力量,另外一个巩固帝位的方式就是结盟。对于武成帝来说,可选的对象并不多,而他最终所选择的结盟对象,不是左相出身梁阀的梁长青,而是右相唐衍一。
  与梁昌宗这种出身武朝四大门阀世家的人物不同,当朝右相唐衍一的背景并不突出,虽然算不上出身寒门,唐家在武朝众多世家之中绝对算不上门第显赫。唐衍一三百岁金丹成就,其资质修为若是放到大仓山这种西部边陲,自然算得上出类拔萃,可是放在武朝的朝堂之上,天才遍地的情况下,三百岁成丹,只能得一个不算差的评语。
  唐衍一自知在朝堂中枢之地难有出头的一天,便主动请辞去往极北之地镇守铁荆城。许多人都认为唐衍一简直疯了,铁荆城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给多少俸禄都没人愿往。某说金丹老祖,就算是筑基修士听到铁荆城三字,也都是退避三舍不肯靠前。
  哪知唐衍一到了铁荆城之后,苦心经营百年,竟然被他从极北境通过蛛丝马迹寻到了已经失联多年的涂山人的踪迹。
  按理说,剿灭涂山蛮人这等事情,应该是由镇守四方的四大门阀梁、凌、尹、陆中的元婴太上出手才对。唐衍一接连向镇守北方的梁阀传讯,结果全都石沉大海,唐衍一一怒之下竟然跑去皇城,擂起了大殿之前的撼天鼓,逼得镇守皇城的武氏元婴不得不亲临极北境,斩杀了涂山蛮人的三大蛮王。
  不过,经过这一番耽搁,到底没能将涂山蛮人斩草除根,一部分蛮人少壮精锐在大蛮巫的带领下,见机的早提前逃了。
  换作一般的外姓朝官,遇到此种情形,也是无奈,安心领个朝廷的嘉奖就算完事。可唐衍一却做了一件让许多人都想不到的事,他竟然联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