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承业冷笑一声,问道:“那在何人手中?”
“在、在………”
王平咬了咬牙; 说道:“在张永刚手中。”
“赵永刚?何许人?”
杨承业说道:“我倒想见见,去把他找来。”
王平急忙回道:“是,下官这就去找他来。”
王平说着就要离开,但是却被杨承业喝止了。
“王大人何必你亲自去呢?让别人去吧。”
王平答应一声,朝着大堂外还在惨哼不已的衙役说道:“张捕头,你死没死?没死就去找赵大官人,让他将证据全部带来!”
张捕头强忍着疼痛,起身答应一声,踉踉跄跄离开了衙门。
杨承业冷笑一声; 说道:“王大人,你这个知府当的可真舒心,这么重大的案情,证据竟然交给了一个什么狗屁赵大官人。”
王平辩解道:“大人,这个赵大官人了不简单,他是太祖后裔,是皇族啊!”
闻言,杨承业怒道:“什么狗屁皇族,难道他比皇上都大?”
王平低头不语,不停的抹着额头冷汗。
大概半个时辰后,张捕头走进了府门,其身后跟着一名肥头大耳,面白无须,挺着大肚子的五旬男子。
“王大人,哪里有什么狗屁证据?你莫不是忘了?”
那肥头大耳的男子正是赵永刚,刚进门,赵永刚便大声说道。
王平急忙拉住赵永刚的衣袖; 说道:“不得放肆; 快见过杨大人。”
赵永刚看向端坐在大堂之上的杨承业,冷声道:“什么狗屁杨大人,老子可是皇族。”
此时,杨承业睁开眼睛,问道:“你就是赵永刚?”
赵永刚点头道:“不错,正是某家。”
杨成武继续问道:“听说你手上有沈佑勾结倭寇的证据?拿出来给本官瞧瞧。”
听了杨承业的话,赵永刚看了王平一眼,说道:“哪里有什么狗屁证据?我说他勾结倭寇,他就勾结倭寇。”
听了赵永刚的话,杨承业脸色变得冰冷,对王平问道:“王大人,他说的可是真的?”
王平抹了抹额头的冷汗,怨恨的瞪了赵永刚一眼,怯弱道:“是、是的。”
闻言,杨承业气极而笑,说道:“好你个王平,沈家被害,如此大的案件你竟然不去破,而且还伙同赵永刚吞没其家产,该当何罪?”
“噗通”
王平当即便跪了下去,说道:“大人,下官错了,这一切都是张永刚指使的,沈家的产业也是被赵永刚吞没的,与下官无关呐,请大人明察。”
“没用的东西!”
赵永刚咒骂了一句,看着杨承业,问道:“你可知道我是何人?”
杨承业看着赵永刚,没有言语。
赵永刚兀自说道:“我是皇族,是太祖后裔,有免死金牌,这天下都是我赵家的,何况一个小小的沈佑,拿他的产业谁敢说了不字?”
杨承业没有理会赵永刚,对张捕头说道:“张捕头,你可听从本官的命令?”
张捕头看了看王平,有看了看赵永刚,最后说道:“小的听从大人吩咐。”
杨承业点头道:“好,你很不错。”
“现在本官命令你,带人去将赵家之人全部捉拿归案,并且查封赵家全部产业!”
张捕头也没有犹豫,答应一声便带着二十名衙役离开了。
“你想干什么?”
此时赵永刚慌了,他害怕了,他皇族的身份能吓住别人却吓不住愣头青。
看杨承业如此年纪就能坐上如此高位,不是后台强硬就是愣头青。
赵永刚将杨承业归类到了愣头青的行列。
见自己皇族的身份吓不住杨承业,赵永刚急忙说道:“慢着,我可是张俊张太师的亲戚,难道你不怕得罪张太师吗?”
闻言,杨承业冷冷一笑,说道:“不过就是张俊的妻弟李志厚看上了你的女儿想要将你女儿纳为小妾嘛,你少扯虎皮做大旗。”
“别说李志厚还没有纳你的女儿,就算是张俊纳了你的女儿,我要杀你,张俊也不敢说个不字。”
闻言,赵永刚当即打了个激灵,问道:“你究竟是何人?”
杨承业淡淡道:“杨承业!”
“什、什么?”
听了听到面前之人乃是杨承业,赵永刚当即吓得面无人色,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不可置信道:“你就是御史兼东南各省总巡抚,一等忠勇侯杨承业?”
杨承业的大名在百姓中还没有什么名气,但是在朝堂之上却是人人皆知的,并且是如雷贯耳。
曾经赵永刚就听说过杨承业的大名,没想到今日竟然落在了他们手里。
赵永刚起身跪在地上,说道:“杨侯爷,恕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小的知错了,还请您看在我那女婿的薄面上放过我吧!”
杨承业一拍桌案,说道:“你可知道沈佑是我的义兄?”
“你霸占他的产业与霸占我的无异。”
此时赵永刚后悔不迭,早知如今何必当初呢!
赵永刚一边磕头,一边说道:“杨侯爷请恕罪,小的被猪油蒙了心,才做出如此下作之事,我归还沈家所有产业,并且将赵家的产业全部奉送,还请侯爷饶过小的一家。”
杨承业冷哼一声,说道:“现在后悔,晚了!”
“大人,赵家一干人等全部捉拿归案,在大堂外等候发落!”
这时,张捕头突然进来对杨承业汇报道:“另外赵家产业也已经查封,没有遗漏。”
杨承业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好,你干的不错。”
顿了顿,杨承业继续说道:“现在本巡抚宣判,赵永刚盗用皇族之名,欺压乡里,非法谋夺他人产业,判斩立决,其家人全部发配边疆,产业全部充公。”
“王平,身为一府知府,勾结歹人胡作非为,贪污舞弊,剥夺其官职,斩立决!”
“另外,沈家遭强人所害,实属无辜,其产业全部归还!”
“大人!”
这时,师爷突然起身说道:“王平乃是四品知府,需上报刑部,不可处斩,另外赵永刚乃是皇族,需要上报皇上,毕竟他有免死金牌在手。”
闻言,杨承业深深的看了那师爷一眼,顿时令那师爷如坠冰窟,打了个寒颤。
众位看官,如果看的好,请不吝投出你们手中的月票和推荐票,顺便收藏一下下,谢谢!
(本章完)
………………………………
第二百四十章夜宿泰安
杨承业对师爷问道:“师爷,你是何方人士?”
师爷回道:“回大人,学生乃是绍兴人士。”
闻言,杨承业淡笑道:“本官早就听说绍兴师爷聪明绝顶,熟知律法,他们遍布各地,不为做官; 只为做师爷,如今真是领教了。”
顿了顿,杨承业继续说道:“师爷你说的不错,如果是普通官员确实是无法斩杀皇族与朝廷官员的,但是本官有这个!”
杨承业说着“啪”的一声将青釭剑放在桌案上。
“这是…………”
师爷与堂下跪着的王平与赵永刚看着桌上的青釭剑。
杨承业淡然道:“此剑名青釭剑,乃是先皇御赐的尚方宝剑,上可斩昏君,下可斩奸臣。”
“师爷,你说本官有没有权力判他们斩立决?”
听了杨承业的话; 再看看桌案上的青釭剑,师爷也抹了抹额头的冷汗,说道:“可以,可以!”
直到此时,王平与赵永刚才知道自己错的多么厉害,顿时面若死灰,坐在地上如傻了一般。
“张捕头!”
这时,杨承业对堂下的张捕头喝道。
“小的在!”
张捕头抱拳恭声道。
杨承业举起青釭剑说道:“将王平与赵永刚绑缚菜市口处斩!”
“是!”
张捕头答应一声,与众衙役将王平与赵永刚五花大绑的带了下去。
处理完这些,杨承业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母亲吴若兰与沈佑一家入土为安。
杨承业与梦仙儿随着福伯与一干衙役来到义庄。
义庄其实就是停放无主尸体的地方,破破烂烂的,里面放着许多棺材。
沈家一百多口人并没有放进棺材中,而是随意的扔在角落里,尸首堆积如山。
看到些尸首凄惨的模样,杨承业顿时双目通红,一丝丝杀气如实质一般汹涌而出,令身旁的福伯与张捕头等人吓了一跳; 远远的退了开去。
“杨大哥,冷静!”
梦仙儿没有受到影响,察觉到杨承业有异,急忙出声安抚,同时手掌贴在其后背,一股股精纯内力缓缓输入杨承业体内,平复着他体内紊乱的真气。
一刻钟后,杨承业才清醒过来,不过依旧紧紧的盯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尸首。
“大人,这都是王平吩咐的,我……………”
张捕头对杨承业小声道。
杨承业摆了摆手,说道:“与你们无关。”
“让人将尸体全部抬出去。”
“是!”
张捕头答应一声,指挥一干衙役开始动手抬尸首。
期间,杨承业也找到了自己母亲吴若兰、邹氏、沈佑夫妇的尸体。
这些尸体由于放置时间过长都有些腐烂的迹象,并且发出刺鼻的气味。
后事都是福伯指挥人手办理,俗话说有钱好办事,杨承业让福伯拿出大量的银子将所有的尸体进行了处理,并且风光大葬。
出殡当日,杨承业与梦仙儿也穿上了孝服,嘉兴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来送行,可见沈佑在嘉兴的人缘。
丧事完毕,杨承业将沈家所有产业托付给福伯,让福伯经营管理,等沈福成年再进行移交。
之后杨承业与梦仙儿一路向北,按照丐帮弟子给出的路线一路追踪。
有了梦仙儿画出的画像,杨承业他们沿途打探着画像中女子的消息,但是令他们奇怪的是很多人都没有见过这个女子。
杨承业呢喃道:“难道是我们追错了方向?还是丐帮弟子给的路线不对?”
此时,梦仙儿紫色眼眸微眯,肯定道:“方向没有错,丐帮给出的苦笑也没有错,唯一的解释就是她易容了。”
听到梦仙儿提起易容,杨承业顿时恍然,易容术自己也会,而且是出神入化,对方未尝不可以易容。
杨承业决定再向北追,就算她易容了肯定也有蛛丝马迹可寻。
此时杨承业与梦仙儿已经进入鲁东地界,鲁东已经是金国的地盘,到处都是金国士兵。
这一日,杨承业与梦仙儿来到了泰山脚下,梦仙儿拉着杨承业的手说道:“杨大哥,泰山可是五岳之长,登临泰山一览众山小。”
“而且在泰山吸收日出紫气对你修炼九阳神功大有裨益,我们就留宿一晚,明日上泰山看日出好不好?”
听了梦仙儿的话,杨承业脸色微变,问道:“你怎么知道我修炼的是九阳神功?”
梦仙儿脸色微变,不过转瞬即逝,一双紫色眼眸凝视着杨承业,说道:“我就是知道,至于为什么知道你以后就明白了。”
接着梦仙儿用撒娇的语气说道:“杨大哥,求你了,好不好?”
此时,梦仙儿紫色的眼眸越发的深邃,紫的妖异,杨承业不由的再次迷失其中。
“不妙!”
突然,杨承业心头暗自叫糟,急忙咬了咬舌尖,顿时恢复清明。
这时,杨承业面沉如水,瞪着梦仙儿说道:“仙儿,以后不许对我使用魅惑之术!”
梦仙儿扁了扁嘴,无辜道:“人家天生就是如此,根本无法控制。”
“杨大哥,对不起嘛,原谅我呗!”
不知为什么,杨承业始终无法对梦仙儿生气,只好苦笑道:“好吧,下不为例!”
闻言,梦仙儿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说道:“多谢杨大哥,我们去吃饭吧,人家肚子都要饿扁了!”
梦仙儿说着拉起杨承业的手朝着一家酒店而去。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隶属于鲁东,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一十三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二十四代帝王遣官祭祀七十二次。
泰山代表景点有阴阳界、桃花峪、傲来峰、玉皇顶。
泰山地处泰安,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国泰民安之意。
泰安位于泰山脚下,依山而建,山城一体。
虽然现在已经日暮西山,但是依旧是人流如织,前来观光旅游的人不可计数,他们也在浏览这泰安繁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