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承业在牛莽屁股上使劲踢了一脚,他才不相信牛莽呢。
牛莽这家伙粗中有细,他这么做分明就是打乱杨承业的部署,大智若愚,平时表现的憨憨的,可关键时刻比谁都聪明。
再加上牛莽的演技别提有多夸张,就连侯通海那等经验十足的高手都被他耍的团团转。
一路上,杨承业与牛莽说说笑笑,也没怎么感觉就来到了杭州城,也就是南宋朝廷的京师临安城。
临安城作为南宋的都城,经济繁荣,商业昌盛,陆路、水路都非常发达,并且城池巍峨,宽大护城河围着临安城牢不可破。
临安城在宋徽宗时期,是方腊称帝的城池,当年宋江率领梁山泊大军都久攻不下,并且还损失惨重就可见一斑。
杨承业与牛莽站在城池前,看到城门大开,贩夫走卒,游商走贩进进出出,行人络绎不绝,往来如织,就连卷发碧眼的外族人都有。
“老大,这就是临安城?真是太大了!”牛莽瞠目结舌的感叹道。
杨承业沉声道:“来到临安城,天子脚下,你给我收敛着点,知道吗?”
“嘿嘿,俺知道,俺都听老大的!”
牛莽回道:“你让俺往东,俺绝不往西,你让我抓鸡,俺绝不撵狗?”
“好了,严肃点儿!”
杨承业说完便向城内走去,牛莽急忙跟上。
进入城门,印入眼帘的一队队巡逻士兵,纪律分明,井然有序。
再往里是一排排商铺,建筑整齐,门前干净利落。
街道两边是一个个商贩,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
宋朝时期商业已经非常发达,临近国家的商贩都会前来交易,甚至就连欧洲的商人都屡见不鲜。
距离城门不远处,单独建了一堵墙,墙上用墨汁喷洒,呈漆黑色。
这个墙壁是朝廷张贴告示的所在,像什么通缉令、公告等等都会在此墙壁上公示。
此时,那墙壁前面围着许多人,都对着墙壁上的告示指指点点。
杨承业好奇之下走了过去,他个小身矮,被前面的人挡着,看不到告示。
这时,听到有人念道:“梁王府告示,今梁王郡主身患恶疾,宫廷御医束手无策,现广招天下名医,若能将郡主治愈,赏千金,郡主中意可招为郡马。”
短短几句话就惹来众人的议论。
“老梁王真是可怜,当年小梁王被岳元帅挑死,老梁王大度并未追究,如今唯一的孙女竟然身患恶疾,真是老天不开眼呢!”
“也不知郡主得的什么病,竟然让御医都束手无策?”
“那谁知道,不过据说梁王郡主可是倾国倾城,国色天香的美女,如果我能治好郡主的病,想必有机会一亲芳泽吧!”
此人的话顿时引来众人的大笑,纷纷骂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也不看看他什么德行。
对于这些杨承业根本不感兴趣,他也不缺钱,临行前,沈佑在他包袱里塞了许多银票,大概也有数十万两吧。
杨承业对左顾右盼的牛莽说道:“走吧!”
牛莽早就待不住了,眼睛一直都在瞟着街道两旁的酒楼,闻言顿时一喜,跟了上去。
“老大,咱们是不是该祭祭五脏庙了?”
牛莽追上杨承业,笑着说道。
杨承业真是无语了,这家伙怎么总是记得吃,这才刚的多久,又饿了。
无奈之下,杨承业找了一家看着挺干净的酒店走了过去。
“哎呦,二位客官,你们是住店还是打尖?”
杨承业二人牵着马刚到酒店门外,一名店小二就迎了上来,陪笑道。
杨承业说道:“打尖,去将我的马匹喂好了。”
“好唻,客官里面请!”
店小二答应一声接过杨承业手里的马缰绳去了后院。
走进酒店,杨承业与牛莽在另一名店小二的引领下找了一间靠近窗户的桌子,并且点了一些饭菜,不过并没有要酒。
店小二离开后,杨承业欣赏着窗外的街景。
这家酒店生意不错,虽然没有达到座无虚席,但所剩空桌也只有一两张了。
杨承业发现了一个现象,到这家酒店里吃饭的都是一些腰悬长剑或手拿佩刀的游侠剑客。
这些人三三两两坐一桌,边吃着酒菜边谈论着。
“你们听说了吗?今夜南海剑尊要与张三枪在西湖边决斗。”
“我也听说了,好像他们的赌注就是什么教主之位。”
“什么教主?难道是魔教?”
“什么魔教,是明教,是从波斯传过来的。”
“南海剑尊与张三枪有什么关系?为何要争夺明教教主之位?”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可听说南海剑尊是现任明教教主余五婆的亲传弟子,而张三枪却是明教的的副教主,真不明白张三枪为何要与南海剑尊争夺教主之位,以南海剑尊的实力,张三枪能赢吗!”
“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了吧,明教教义,传贤不传亲,只要有能力谁都可以坐教主之位,就算南海剑尊是余五婆的亲传弟子也要凭他的本事争夺。”
“那是该好好看看了,南海剑尊年纪轻轻一身剑术就超凡脱俗,而且还是个翩翩公子呢!”
听到这里,杨承业暗惊,明教一直以来都被扣上反贼的帽子,而且他们确实是在反抗朝廷,怎么还会明目张胆的在西湖比武?
杨承业了解过,明教总共只有十位教主,分别是方腊、钟教主、王宗石、余五婆、张三枪、石教主、衣教主、阳顶天、张无忌,以及最后的杨逍。
每次起义失败,教主都不会有好下场。
余五婆也起义过,难道她没有死?
想到这里,杨承业也生起了一窥究竟的想法。
………………………………
第四十七章剑阁风波
时间时间不大,各式各样的菜肴便被端了上来,有东坡肉、叫花鸡、等等。
不待杨承业说话,牛莽便已经迫不及待的大吃特吃起来,就像饿了三天一样。
酒足饭饱之后,杨承业叫来店小二,让他给开了一间上房,与牛莽住了下来。
进入房间牛莽便懒洋洋躺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杨承业放下包袱便离开了房间,他打算再去逛逛街,顺便看看能不能买到一柄趁手的长剑,总不能每次都用树枝来练龙城剑法吧。
江浙一带,在春秋时期被称为越国,越国出能工巧匠,尤其是铸剑大师,欧冶子、干将莫邪都是越国时期的顶级铸剑大师。
宋朝时期,虽然文人兴盛,武人落魄,不过许多文人的腰间都会悬挂一柄长剑作为装饰品,实际上根本就不懂剑法,只是用来装逼而已。
杨承业穿梭大街,避开人群,找到了一间规模稍大的兵器店,名为“剑阁”。
杨承业走进店内,看到店内墙壁上到处都挂着各式各样的长短不一的剑,剑鞘装饰的精美华贵,剑穗飘逸。
店内也有人在浏览着那些剑,老板陪笑的招呼着。
老板是一名稍胖,略显精明的中年男人。
当老板看到杨承业一个半大孩子走进来时,不屑的撇了撇嘴,对伙计道:“你去招呼客人。”
同时还在伙计耳边小声说道:“看好他,别又是小偷之类的。”
伙计答应一声,来到杨承业面前,眉梢上挑,毫不客气的问道:“想买什么?”
杨承业心头微怒,淡淡道:“随便看看!”
突然,杨承业看到一柄略显破旧的剑放在柜台的角落里,便指着那柄剑说道:“把那柄剑拿出来看看。”
伙计瞥了那把剑一眼,发现是一柄不知放了多久,无人问津的破剑,眼珠一转,便说道:“那剑可是本店的镇店之宝,价值连城。”
杨承业知道这伙计是在嫌弃自己,心头不爽,冷声哼道:“不就说一柄破剑吗?还成了镇店之宝了,拿出来给我瞧瞧。”
伙计没有答话,而是慢慢腾腾,磨磨蹭蹭地取出了那柄破剑。
杨承业接过破剑,感觉入手微沉,还未拔剑就有一股寒气侵入手掌,暗道:“难道是一柄好剑?”
对于剑,杨承业并不懂,只是想找一柄趁手的使用而已。
杨承业仔细打量着这柄剑,发现剑鞘普通,上遍面布锈迹,剑柄上还有一点青苔。
紧接着杨承业拔剑出鞘,顿时一股寒气扑面而来,令其脸颊生疼,顿时暗道:“好剑!”
不过那寒气只是一闪即逝,除了杨承业根本就无人发觉。
当杨承业回过神来之时,只见剑刃上也是斑驳锈迹,应该是长时间无人擦拭了。
杨承业还剑归鞘,对伙计问道:“此剑几许银子?”
伙计眼睛一亮,此剑放在店里好多年了,从来无人问津,就连老板都说这是一把破剑,能卖就卖了,卖不了也没关系,只是从乡下捡来的而已。
如今面前这个小鬼要买,如果能卖出去,甚至能卖一个高价,想必老板一高兴还能多给自己几个赏钱呢!
想到这里,伙计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笑着说道:“小公子,这把剑是我们店里的镇店之宝,是我们老板祖上传下来的,而且还是铸剑大师欧冶子的封山之作,原本是不卖的,如果小公子想买就出五百两银子吧!”
看到杨承业皱眉,伙计继续小声说道:“小公子千万不要声张,这把剑我们老板定价八百两,我是看你面善,所以才给你报出了最低价!”
杨承业翻看着这把破剑,撇了撇嘴,说道:“都是同行,你也不用报出这么高的价吧。”
闻言,伙计脸色一变,语气不善的说道:“同行?你也是卖剑的?”
杨承业摇了摇头,说道:“我是打劫的!”
“什么?”
听了杨承业的话,伙计的声音提高了一百分贝。
“打劫?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竟然来这里打劫?”
伙计的叫嚷声惊动了店里的所有人,包括那个老板。
“谁、谁打劫?”
老板快步奔来,对伙计问道。
“他,他说他是打劫的!”
伙计指着杨承业,对老板说道。
此时,店内所有人全部围拢了过来,看着杨承业小小的年纪,哪里像是来打劫的。
老板脸色一变,对杨承业问道:“你想打劫本店?”
“你也不看看这里是什么地方,来这里的客人非富即贵,小心你走不出这个门!”
杨承业摊了摊手,说道:“我哪里说我是打劫的?”
“我只不过说你们店里是打劫的,就这么一把破剑竟然还说是什么镇店之宝,还敢开出五百两银子的高价,不是打劫是什么?”
听了杨承业的话,众人才明白,闹了半天是误会杨承业了,顿时神情一松。
而那个老板也大概明白了,是自己的伙计为了多拿赏钱,故意将此剑卖出了高价,顿时瞪了伙计一眼,那伙计脖子一缩,向后退了两步。
老板干咳一声,说道:“这位公子,正所谓买卖不成仁义在,这把剑确实是我家的祖传之物,也是我剑阁的镇店之宝。”
“伙计开出五百两的价格,你如果买不起就不要买好了,何必出口伤人呢?”
杨承业淡淡道:“我是诚心想要此剑,你们也不要拿那些冠冕堂皇的借口来搪塞我,报个实价吧。”
“这个…………”
老板犹豫了,这把破剑放在店里鳄鱼七八年了,从来都无人问津,如今有人看上,他是巴不得卖出去的,但是话已出口,又改如何改口呢?
“我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宝剑竟然值五百两银子。”
就在这时,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响起,紧接着一名身穿火红紧身衣,脚踩红色小蛮靴,腰悬宝剑,身披红色披风的年轻美艳女子推开众人走了进来。
看到来人,老板眼睛一亮,急忙陪笑道:“原来是韩小姐,你能驾临小店,真是令小店蓬荜生辉啊!”
女子瞥了杨承业一眼,对那老板问道:“究竟是什么宝剑能卖出五百两银子,拿来我看看。”
………………………………
第四十八章梁红玉
杨承业也看到了女子,十五六岁左右,柳叶弯眉,琼鼻挺翘,唇红齿白,粉面桃腮,是难得一见的美女。
再加上一身戎装,略显英气,在宋朝这个封建的时代可以算是另类了。
听了女子的话,老板急忙将那破剑一把从杨承业手里抢了过来,恭敬的递给了女子,说道:“韩小姐,就是此剑。”
看到女子,周围的人也议论起来。
“这不是韩府的千金大小姐吗?据说嗜剑如命,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当然是真的,韩元帅与梁夫人生了三个儿子,就这么一个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