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从拜师黄裳开始-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家说着对杨承业磕头如捣蒜。

    此时,杨承业气已经消了一大半,再看到韩世忠不像是作伪的样子,便对韩世忠说道:“韩大人,我看还是算了吧,毕竟管家也一大把年纪了,难免有些犯糊涂。”
………………………………

第五十八章演武场

    韩世忠看着杨承业说道:“承业,你也知道我与你的父亲定下了婚约,你应该喊我岳父!”

    闻言,杨承业有些犹豫,毕竟他是见过韩世忠的女儿的,其实他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女人:“这个…………”

    韩世忠叹道:“算了,毕竟你年纪还小,一时半会改不过口来。”

    顿了顿,韩世忠对那管家说道:“今日就看在姑爷的份上饶过你了,再有下一次,打断你的腿!”

    韩世忠说完带着杨承业二人走进韩府大门。

    韩府占地颇大,进门就是一片演武场,周围摆放着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十八般兵器。

    场中有十几个身穿练功服的青年正在对练,一副热火朝天的模样。

    韩世忠作为正一品枢密使,一生都在驰骋疆场,所以韩家都是在以武传家。

    “老爷!”

    看到韩世忠回府,所有人都停了下来,纷纷对着韩世忠行礼。

    其中两名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上前说道:“爹!”

    韩世忠点了点头,介绍道:“承业,这两个是伯父的儿子天龙与天虎。”

    “天龙、天虎,这就是为父给你们讲过的杨再兴杨叔叔的儿子杨承业。”

    韩天龙是一个身高七尺,身体壮硕的青年,而韩天虎矮一些,不过也是一个肌肉男,二人颇有些相像。

    听了韩世忠的介绍,二人同时对杨承业拱手道:“杨兄弟。”

    杨承业也拱手回礼道:“小弟见过二位兄长。”

    接着韩天龙说道:“我听父亲说过,当年杨叔叔率领八千将士据守小商桥,打得三十万金兵是落花流水,手中一杆杨家枪打的金兵哭爹喊娘,甚是羡慕。”

    “不知杨兄弟能不能将杨家枪露两手让我们观摩观摩?”

    杨承业尴尬一笑,说道:“小弟身体孱弱,父亲并没有传授多少杨家枪,还是不要献丑了。”

    说实话,杨承业小时候确实偷偷看过杨再兴与杨继周练过杨家枪,但是旷日持久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俗话说十年练剑,百年练枪,可见枪法是何等难练,但是一但练成其威力不可小觑。

    听了杨承业的话,韩天虎不屑地撇了撇嘴,说道:“我看杨兄弟是不想让我们看吧,难道却是怕我们偷学杨家枪?”

    “二弟,不得无礼!”

    韩天龙对韩天虎叱道。

    而韩世忠则面含微笑的看着这一切,并未阻止,他也有心看看杨承业有没有继承杨家枪。

    这时,牛莽突然说道:“俺看你们是想与老大打架。”

    “这样,你们先与俺打,打赢了俺才有资格挑战老大。”

    闻言,韩世忠看向了牛莽,问道:“这位是…………”

    杨承业回道:“这位是我的兄弟,牛皋牛叔叔的二儿子牛莽。”

    “哦?”

    听了杨承业的介绍,韩世忠好奇道:“原来是牛兄弟的儿子,真是太像了!”

    牛莽继续盯着韩天龙二人说道:“怎么样?敢不敢与俺打过?”

    韩天龙还好一些,而韩天虎的脾气则很暴躁,高声道:“有何不敢?走,我们这就去比试比试!”

    韩天虎说完与韩天龙返回了演武场,而那些韩府之人也站在演武场边上看着。

    “老大,俺去去就来!”

    牛莽对杨承业说道。

    杨承业点了点头,叮嘱道:“下手轻一点,不要伤人!”

    听了此话,牛莽答应一声,此话在韩世忠耳中却非常刺耳,这明显就是说自己的儿子不如牛皋的儿子嘛。

    不过韩世忠并未表现出来,而是继续看着演武场。

    牛莽拿出自己的两柄板斧与手持长戟的韩天虎相对而立。

    杨承业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牛莽的两柄板斧时刻都放在他的身上,曾经问过牛莽,牛莽说板斧是他吃饭的家伙,当然要随身携带了。

    而且他一直都拿板斧当他的兄弟,要时刻带在身边联络感情,这样打架的时候才能随心所欲,如臂指使。

    杨承业是万万没想到牛莽对兵器的认识是如此的高明,也可以说是另类。

    而此时的演武场韩天虎手握长戟与牛莽相对而立。

    古代将矛与戈的功能合二为一,是格斗的兵器,由戟头和戟柄组成,戟头以金属材料制成,戟柄为木、竹制。

    戟最长可达三米多,既能直刺,、扎挑,又能勾、啄,是步兵、骑兵使用的利器。

    三国时期的吕布就使用此兵器,其将一杆戟使用的出神入化,在三国大将中稳排第一。

    使用戟对人的体力要求非常高,倘若体力不支别说对敌了,就戟的重量都能将人压爬下,可见韩天虎也是个以力量见长的选手。

    “黑小子,准备好,我要来了!”

    韩天虎长戟一抖,对着牛莽便刺了过去。

    牛莽一对板斧猛力一磕,吼道:“怕你不成!”

    牛莽说着板斧朝着韩天虎的长戟劈去。

    板斧与长戟相交,发出一声巨响,二人同时后退一步,而牛莽很快再次跨前两步,板斧对着韩天虎当头劈下。

    刚才一击,震得韩天虎手臂发麻,知道牛莽力气很大,顿时收起了轻视之心,如今看到牛莽的板斧劈来,不敢怠慢,急忙举起长戟阻拦。

    而牛莽在板斧即将劈中长戟之时突然撤回,另外一柄板斧对着韩天虎的脖子横斩。

    牛莽的动作顿时吓了众人一跳,本以为他的板斧会再次劈中韩天虎的长戟,没想到牛莽却耍起了小聪明,根本不与韩天虎硬碰硬了。

    倘若牛莽的板斧劈中韩天虎的脖子定会将其斩首,一旁的韩天龙双手紧握,手中满是虚汗。

    只有杨承业气定神闲,他知道牛莽并不是一个鲁莽之人,下手是极有分寸的。

    韩天虎举着长戟准备再次硬接牛莽一斧,没想到牛莽却收回了板斧,同时还朝着自己的脖子斩来,已经无法阻挡,顿时吓了个半死。

    但是就在牛莽的板斧即将斩中韩天虎的脖子之时,牛莽的板斧突然翻转,斧背砸在了韩天虎的肩膀上,“咔嚓”一声,韩天虎的肩膀顿时垮了下去。

    “啊!”

    韩天虎当即惨叫一声,丢掉了长戟,倒在了地上。
………………………………

第五十九章保举营长

    韩天虎的惨叫顿时吓坏了所有人,纷纷跑了过去。

    杨承业与韩世忠也急忙跑了过去,生怕牛莽没轻没重的将韩天虎给废了。

    韩天龙害怕韩天虎有什么闪失,急忙去抓韩天虎的胳膊,但是刚一碰触,韩天虎就发出了杀猪一般的惨叫,吓得韩天龙一把松开。

    “你下手也太重了!”

    韩天龙怒视着牛莽,厉声吼道。

    “天虎,你感觉如何?”

    韩世忠一脸关切的看着韩天虎。

    “哎呦,疼死我了!”

    韩天虎哼哼唧唧道:“胳膊断了!”

    听了韩天虎的话,众人纷纷紧张起来,就连韩世忠的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

    韩世忠暗自后悔,就不该让韩天虎与牛莽比试,原本觉得韩天虎自小习武,一杆长戟舞的虎虎生风,就连作为兄长的韩天龙都只能甘拜下风,没想到却不敌牛莽的两个回合。

    “韩伯父,天虎兄只是关节脱臼而已,并无大碍。”

    这时,杨承业突然说道。

    闻言,韩世忠露出欣喜的神色,对杨承业问道:“承业你懂医术?”

    杨承业笑道:“略知一二,让我来看看。”

    杨承业说着蹲在韩天虎身边,韩世忠几人急忙挪开位置。

    杨承业对韩天虎说道:“天虎兄,你只是肩关节脱臼了,我现在就帮你复位,你忍着点儿。”

    韩天虎看着杨承业,咬牙道:“好的,你来吧,我忍得住!”

    韩天虎说着脸上的冷汗再次簌簌落下。

    杨承业双手抓住韩天虎的胳膊,韩天虎再次发出了惨哼,但是却咬牙强撑着,也是一条硬汉了。

    突然,杨承业双手用力,一拉一拽,韩天虎的肩膀处发出了“咔咔”的声音,而韩天虎则再也忍不住了,惨叫声几乎震动了好多韩府的每一个角落。

    杨承业站起身,等韩天虎停止了惨叫才说道:“天虎兄,我已经帮你将肩关节复位,你站起来试试。”

    闻言,韩天虎尝试着起身,众人纷纷紧张的看着他。

    韩天虎起身慢慢的活动了两下胳膊,突然感觉不疼了,顿时兴奋道:“真的不疼了,真是太神奇了!”

    看到韩天虎恢复如初,众人纷纷长舒了口气,惊喜的看着杨承业。

    “哈哈哈,没想到承业居然懂得医术。”

    韩世忠看着杨承业,越看越是喜欢。

    “这有什么?如果老大出手,一招就把你打趴下了!”

    一旁的牛莽小声嘀咕道。

    众人差点儿忘了牛莽这个罪魁祸首,闻言纷纷看向了他。

    杨承业责怪的看着牛莽,叱道:“牛二,你也太没轻没重了,还不向天虎兄道歉!”

    牛莽噘着嘴,心不甘情不愿看向了韩天虎。

    “哈哈”

    韩天虎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杨兄弟不必如此,是某家技不如人,怪不得牛兄弟!”

    闻言,牛莽朝着杨承业,努了努嘴,意思是说,你看不是我不道歉,是人家不用了。

    杨承业无奈的苦笑了起来,其实还真不应该责怪牛莽,如果不是牛莽关键时刻将板斧翻转,那么韩天虎就不仅仅是关节脱臼那么简单了,而是会被板斧一分为二了。

    韩世忠则看出了这一切,所以自始至终都没有责怪牛莽,反而对牛莽露出了赞赏的目光。

    “贤侄,有没有兴趣参军?”

    韩世忠对牛莽说道:“以你的能力,我可以保你做一个营长!”

    古代军队编制不定,到了宋朝进行了改制,10人为“火”,5火为队(50人),10队为营(即指挥,500人),若干个营组编为“将”(根据战役需要3000—10000人不等)。

    将指挥以下完整编制调动,将的编制也尽量保持稳定,指挥官有“将”和“副将”,下属尽量不打乱。

    南宋皇朝在颠沛流离中匆猝建军,重新将“军”作为独立战术单位,把原来的“将”组编为若干个军,设“统制”或“统领”为军指挥官;又按照战略防御方向将“军”组编为若干个“大军”,设“都统制”或“护军”为统帅。

    如韩世忠为“前护军”,以楚州为中心组织防御,下辖11个统制、13个统领,有63将编制,约8万兵马。

    刘光世为“左护军”,下辖10军,防御淮北方向,约有5万多兵马。

    张俊为“中护军”,有11军、99将编制,以建康为中心展开,兵力约为8万人。

    岳飞为“后护军”以鄂州为中心组织防御,辖12军,有84将编制,10万多兵马

    吴玠为“右护军”,在今陕南一带展开,约7万人,编制较为混乱。

    蒙古兴起后,建立的军队也是按10进位制编制的,10人为队,有队长或称“牌子头”;10队组成1个“百户”,10个百户组成1个千户,10个千户组成1个万户,万户为蒙古军最高编制单位。

    百户、千户、万户既是编制单位,也是长官的名号。不过实际上编制往往并不足,比如有7000人以上的为“上万户”,5000人以上为“中万户”,不满3000人为“下万户”。

    同样,千户、百户也是按照这个比例分出上、中、下。入主中原后元朝军队大体上保持这一基本编制。

    韩世忠说保举牛莽当营长,就相当于让他指挥一支五百人的队伍,对于一个少年来说已经算是不错的成就了。

    而牛莽却并不在意,瓮声瓮气的说道:“老大在哪里,俺就在哪里。”

    牛莽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跟着杨承业,如果杨承业参军他就跟着参军,杨承业不参军他也不会参军。

    韩世忠看着杨承业,问道:“贤侄,你呢有何打算?”

    “天龙、天虎已经参军,通过比试已经成为营长,不日就会开赴边疆,杀敌立功。”

    杨承业回道:“韩伯父,小侄身体孱弱,家父在世时曾经说过,让我读书,参加科举,以文报国。”

    听了杨承业的话,韩世忠也没有勉强,只是说道:“以牛贤侄的能力不参军真是可惜了,总不能他也参加科举考试吧?”

    闻言,杨承业心中一动,是啊,牛莽天生神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