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你来少林寺何事?”
闻言,杨承业犹豫道:“这个……我……”
“呵呵”
老和尚再次笑道:“如果老衲所料不差,你是为了《楞伽经》,如何?”
听了老和尚的话,杨承业眼睛顿时一亮。
根据金大师所写,当初无名僧是将《九阳神功》的手稿藏在《楞伽经》的夹层里的,后来被觉远看到,硬生生的将其记了下来。
看到杨承业沉默,老和尚叹息一声,说道:“你昨夜来我藏经阁就是为了寻找《楞伽经》吧?”
杨承业皱眉道:“大师知道在下昨夜来过?”
老和尚笑道:“何止是你们,在你们之前早已经来过好几波人。”
“记得几十年前,有两个人先后潜入藏经阁,学到了不少的少林功夫。”
“不过后来他们也全部幡然醒悟,拜我为师。”
“萧远山与慕容博?”
杨承业惊呼一声,这老和尚竟然收了萧远山与慕容博,看来他很有可能就是那无名扫地僧了。
想到这里,杨承业急忙对老和尚问道:“他们人呢?”
老和尚叹息一声,说道:“他们早已先我一步圆寂了。”
杨承业摇了摇头,心中暗道可惜。
老和尚自顾自的说道:“看来梦中神仙对我老衲说的都是对的,我就要离开了!”
闻言,杨承业疑惑道:“梦中神仙?难道世间真有神仙不成?”
“不过大师是佛门中人,就算是托梦也应该是佛祖吧?”
老和尚并未回答,而是继续说道:“梦中神仙曾对老衲说过,假如有一日有人来借《楞伽经》,而此人就是应劫之人,也就是老衲升天之时。”
“应劫之人?大师此话是何意?”
杨承业对老和尚问道。
老和尚取出一本书,其书名就是“楞伽经”。
老和尚将《楞伽经》丢给杨承业,同时说道:“《楞伽经》就借你一观。”
………………………………
第七十六章少林得九阳
杨承业接过经书,确实就是《楞伽经》,没想到自己竟然轻而易举的就拿到了,未免也有些太顺利了。
而这个扫地僧怎么看都像是行将就木了,但是却不可小觑,其一身佛法惊人,武功更是深如渊海,弹指之间就可以镇压萧远山与慕容博两大高手。
杨承业自问不是他们二人其中一人对手,更别提这个扫地僧了。
杨承业拿着《楞伽经》,仔细看了看,果然在最后面的夹层里有一个薄薄的东西,不过杨承业并未表现出来。
“大师,晚辈有一事不明,还请大师明示。”
杨承业收起《楞伽经》,对老和尚问道。
老和尚微微颔首,说道:“你有话就问。”
杨承业说道:“刚才大师所说的应劫之人,不知是何意?”
老和尚迟疑道:“至于这个老衲也一直未能参透。”
“也许时机未到吧,既然你就是那应劫之人,想必时机到了自然会有提示。”
杨承业知道再问也问不出什么了,既然老和尚如此看中自己,不如就打蛇随棍上。
想到这里,杨承业对老和尚问道:“大师,弟子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大师可否答应?”
老和尚说道:“你说说看。”
杨承业说道:“大师,其实弟子的内力是老师通过灌顶强行灌入体内的,就在前几日差点走火入魔,所以弟子想再借易筋经一看。”
“弟子知道易筋经是少林不传之密,如此要求有些唐突,如果不行就当弟子没有提过。”
老和尚取出一块木牌,丢给杨承业,说道:“凭借此物可以随意进入藏经阁,但是所有经书都是佛门至宝,只可观看不可带离藏经阁,否则…………”
闻言,杨承业顿时大喜,对老和尚说道:“弟子谨记!”
老和尚摆了摆手,说道:“你去吧,让觉远来见老衲!”
杨承业离开房间,此时觉远小和尚正站在不远处看着房子。
当觉远看到杨承业之时,顿时大喜,快速奔了过来。
“兄长,师叔祖对你讲了什么?”
觉远迫不及待的对杨承业问道。
对于觉远,杨承业带着一丝愧疚,毕竟自己利用了他,而且自己并不是他的哥哥,但是既然话已出口,将来定会将觉远当做自己的弟弟来看待。
而且觉远的命运也是比较悲惨的,虽然空有一身功力,却不懂运用。
潇湘子与尹克西盗取了《楞伽经》,觉远在追击的时候力竭而亡,临死之前将《九阳真经》对张君宝、郭襄与无色口述。
但是由于三人悟性各有不同,以至于三人各掌握一部分,其意也略有分歧,成为了武当九阳功、峨眉九阳功与少林九阳功。
如今杨承业既然来到这个时代,而且还认觉远作了小弟,那么他是不会让历史重演的。
想到这里,杨承业拍了拍觉远的肩膀,说道:“我们兄弟好不容易相认,大师他也为我们高兴。”
“你先去见过大师,然后我们兄弟再好好说说话。”
“嗯”
觉远小和尚天真的点了点头,说道:“大哥你等等,我去去就来。”
觉远说完便跑进了老和尚的房间。
半个时辰后,觉远低着脑袋走了出来,来到杨承业面前,情绪低落的说道:“大哥,师叔祖说他要闭死关,让我好生看管藏经阁。”
对于老和尚闭死关的话,杨承业根本不相信,因为老和尚曾经说过,他的大限将至,看来一代高僧就要陨落了。
就在这时,老和尚低矮的小房子突然亮起了佛光,仿若一层金辉洒落,紧接着是阵阵佛唱,也不知道从何而来,令人心神宁静,甚至还吸引了藏经阁外值守的众僧。
杨承业甚至还看到了一个淡淡的人影从房顶一闪即逝,从其样貌来看,赫然就是那老和尚扫地僧。
“大哥,师叔祖房间为何会发出金光?”
觉远好奇的对杨承业问道。
杨承业叹息一声,说道:“可能大师在修炼佛法吧,而且还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不是你我可以揣度的。”
听了杨承业的话,觉远暗暗发誓,将来他也一定要达到师叔祖的高度。
“觉远师叔,老祖房间发生了何事?”
待佛光散尽,在藏经阁外值守的一名和尚走进来小声对觉远问道。
觉远看了那和尚一眼,说道:“师叔祖在闭死关精研佛法,任何人不准打扰!”
虽然觉远年纪很小,但是在这些和尚中的威望还是挺高的。
听了觉远的话,那和尚急忙答应一声退出了藏经阁。
藏经阁的异象甚至引来了少林寺各大堂的住持,就连少林寺的主持都赶了过来。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杨承业与觉远打了声招呼,约定晚上再来找他,便提前离开了藏经阁。
杨承业返回他所居住的禅房,便迫不及待地打开《楞伽经》,翻到最后一页,用刀将封皮划开,露出一本线装的小册子,上面写着“九阳真经”四个醒目的字。
杨承业翻来小册子,上面是的字体与《九阴真经》一样也是小篆体。
对于杨承业这个现代人来说,小篆体非常难以辨认,不过好在杨承业已经对小篆体字有了一些了解,并不难懂。
经书最前面是一段介绍,上面写道:余乃无名僧,曾经作过儒生,作过道士,百岁之后出家为僧,集毕生之所学,柔和三家之所长,终创出此经文。
天地之初,本为阴阳,阳为天,阴为地,阴阳皆不可过,阳之极致是为阴,阴之极致是为阳。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天地之间必须阴阳相济,阴阳调和才可大成。
但是余得知此番道理已经过于晚矣,余最终阳气过盛而亡。
望有缘人得之切不可过于精研,需利用阴气调和阳气,互补互生。
切记,切记!
杨承业楞楞的看着这些注释,这九阳真经与九阴真经意思刚好相反,如果将九阳与九阴同时修炼必可达到阴阳调和之境界。
而自己仅仅得到了九阴真经的下卷,仅仅记录了武功招式,而真正的有价值的却是九阴真经的上卷。
要想修炼真正的九阴真经必须得到上卷才行,到时九阴九阳同时修炼会达到何种境界,真是令人期待。
………………………………
重生南宋
………………………………
第七十七章进入藏经阁
少林寺在《天龙》中经常出现,并且还是主角,但是在《射雕》与《神雕》中基本没有出场,而且弟子很少在江湖上行走,也不知是何原因。
毕竟现在少林是在金国的统治区,难道是金国刻意打压?
想想少林作为江湖中最强大的一派,金国作为外来人; 当然要顾忌了,打压是少不了的。
金国没直接派兵把少林灭了,还是考虑到这样做一来损失巨大,二来会引起动乱。
要知道少林不但是武林大派,有许多分散一方的俗家弟子,很多都做官经商,灭了少林,这些俗家弟子怕是要造反。
而且少林还是佛家门派; 是佛门之首; 灭了少林,整个佛家之人都要反抗。
杨承业都感觉自己的运气恐怕是要逆天了,刚来到这个时代便得到了武林至宝《九阴真经》,如今又得到《九阳真经》,这些可都是武林中人梦寐以求的。
不过以杨承业目前的这个身体状况还是不宜修炼《九阳真经》为妙,还是先找到《易筋经》,等得到《九阴真经》上卷之后再两者同时修炼为妙。
不过不能修炼也不代表不可以先将《九阳真经》记下来。
想着,杨承业便翻开《九阳真经》的正文: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气沉于渊,力凝山根,运气之时,须得气还自我运,不必理外力从何方而来。
虚实须分清楚; 一处有一处虚实; 处处总此一虚实,气须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
要用意不用劲,随人而动,随屈就伸,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
前后左右,全无定向,后发制人,先发制于人。
我劲接彼劲,曲中求直,借力打人,须用四两拨千斤之法。
彼之力方碍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双手支撑,一气贯穿,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
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其病于腰腿求之。
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后身能从心,由己仍从人。
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
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工弥久而技弥精。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已动。
劲似宽而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阴到极盛,便渐转衰,少阳暗生,阴渐衰而阳渐盛,阴阳互补,互生互济,少阳生于老阴,少阴生于老阳,凡事不可极,极则变易,由重转轻,由轻转重。
力从人借,气由脊发。胡能气由脊发?
气向下沉,由两肩收入脊骨,注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
由腰展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合便是收,开便是放,能懂得开合,便知阴阳。
…………
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杨承业将《九阳真经》的内容背诵下来,等到日后得到《九阴》下卷再修炼。
时至傍晚,杨承业再次来到藏经阁外,此时的觉远已经在藏经阁外等着他了。
看到杨承业,觉远兴冲冲地跑了过来。
“大哥,你终于来了!”
觉远很是亲昵的拉着杨承业的胳膊说道。
杨承业“呵呵”一笑,说道:“等急了吧?”
杨承业与觉远闲聊了片刻,说道:“小弟,哥哥我今日前来还想去藏经阁看看,想抄几卷佛经。”
闻言,觉远有些为难道:“大哥,不是做弟弟的不让你去,只是藏经阁是寺门重地,外人是不能随便进入的。”
杨承业没想到这觉远小小年纪竟然这般铁面无私,就连自己的亲人也不徇私。
杨承业也并未在意,取出扫地僧给他的木牌,问道:“有这个令牌也不可以吗?”
看到杨承业手中的木牌,觉远顿时一愣,问道:“大哥是从何处得到令牌的?”
杨承业笑道:“这个是大师今日交给我的,让我可以随意进出藏经阁,难道是假的?”
觉远使劲摇着小脑袋,说道:“当然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