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从拜师黄裳开始-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佑为难道:“就算我们开设粥棚,以沈家的米粮坚持不了三天。”

    杨承业说道:“先这么办,我想很快钦差就会到嘉兴,倘若王安还是不作为,那他的知府之位也就坐到头了。”

    顿了顿,杨承业接着问道:“有没有钦差的消息?”

    沈佑沉声道:“据知府衙门传回来的消息,朝廷派张俊为钦差,六日之后便会到达嘉兴。”

    “张俊?”

    杨承业皱眉道:“消息可靠吗?”

    沈佑点头道:“千真万确,是赵捕头亲口对我说的,而且王安已经派府兵前往驿站迎接。”

    杨承业眼神闪烁,说道:“我知道了,现在大哥必须办两件事。”

    “一,派人请一名配药师按照我配的药方进行煎药,到时难民必定会产生瘟疫,用这个药可以遏制瘟疫。”

    “第二件就是让三儿过来找我,我有事要办。”

    “三儿?他还太小,会不会耽误?”

    沈佑不知道杨承业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不无担忧的说道。

    杨承业笑道:“三儿聪明伶俐,最适合不过了。”

    既然杨承业如此说了,沈佑也就没有反驳的道理,答应一声就离开了。

    杨承业再次返回房间,凭着记忆提笔写下了藿香正气水的配方。

    这段历史杨承业记得清清楚楚,当年就是淮河决堤,大量难民涌入嘉兴,导致瘟疫横行,三年之后宫廷医师才研制出了藿香正气水的配方,如果早三年,就不会有那么多难民死于瘟疫了。
………………………………

第十五章藿香正气水

    “二叔,你找我?”

    杨承业写好药方,刚刚走出房间,年仅五岁的沈福便奔奔跳跳地跑了过来。

    杨承业蹲下身子,对沈福说道:“三儿,你已经是大孩子了,现在二叔要带你去办件大事,有没有兴趣?”

    沈福歪着脑袋,问道:“二叔要带三儿办什么大事?”

    杨承业笑道:“二叔先带你去一个地方,我们边走边说。”

    “好!”

    沈万三答应一声,与杨承业走出了沈家。

    岗子村的村民动作很快,在沈佑的召集下,用了短短一日的时间就盖好了粥棚,顺便还背靠树林建好了一排屋舍,甚至还有一间药堂。

    药堂里面架着火,火上有一口大锅,锅里是漆黑的药液,药液正在不停地沸腾。

    “沈大官人,你让在下配的这个是何药?”

    一名身着青袍,长着八字胡的中年男子对沈佑问道。

    此人名叫朱逢春,乃是嘉兴城回春堂的配药师,是沈佑花了一天一贯钱的工钱请来的。

    沈佑按照杨承业的吩咐前往嘉兴城请配药师,好多配药师听到要给难民配药纷纷拒绝了,唯有回春堂的朱逢春为了一贯钱的工钱答应了下来。

    沈佑摇头道:“这个好像是叫藿香正气水,是给过往的难民喝的。”

    顿了顿,沈佑对朱逢春问道:“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酒味?”

    朱逢春说道:“这个汤药就是按照大官人给的药方配置的,广藿香油、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紫苏叶油,里面还放置了一两沈家酿造的酒,所以才有如此大的酒味。”

    沈佑恍然道:“难怪!”

    朱药师将熬制好的汤药装起来继续熬。”

    沈佑说完便来到熬粥的草棚下,看着滚滚的汤锅,沈佑心头直抽,这可是沈家粮库里所有的存粮了。

    “老爷,你看!”

    突然,福伯指着远处的人群,对沈佑说道。

    沈佑扭头看去,只见一个个身着褴褛,面黄肌瘦的难民缓步而来,每一个都显得疲惫不堪,有男有女,有老又少不一而足,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头。

    难民们看着沈佑这边的粥棚,眼中直泛绿光,如果不是有十几名身强力壮的庄丁在一旁,估计早就上来抢粥棚里的粮食了。

    沈佑对着那些难民拱手道:“各位,鄙人乃是岗子村,沈家庄的庄主沈佑,近日听闻淮河决堤,各位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向南而来,特意在此设置粥棚,给大家裹腹。”

    “现在大家排好队,一个一个来领粥,喝完粥后就可以在我们建造的屋舍里住下,前方是万万不能去了。”

    听了沈佑的话,所有难民当即痛哭流涕,对着沈佑拜了下去。

    “多谢沈大官人。”

    “沈大官人真是活菩萨呀!”

    “一路走来,各地都避开我们唯恐不及,没想到沈大官人不光给我们施粥,还给我们提供住所,当真是感激不尽了!”

    闻言,沈佑心跳加速,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再次朗声说道:“大家勿要客气,一路劳顿,快来领粥。”

    难民再次拜谢,纷纷起身在粥棚前排队领粥。

    看着难民们一个个端着粗碗狼吞虎咽的喝着粥,沈佑突然想起了自己随着娘亲一路南来的情景,与如今的难民何其相似,不由感慨不已。

    由于难民太多,施粥从清晨一直持续到日落西山才停止,不过此时沈佑又犯难了,由于人手不足屋舍建造的有些太少了,而难民足有数千,后续还有陆陆续续而来,根本无法住下如此多的人。

    仿佛明白了沈佑的心思,福伯来到沈佑身边,说道:“老爷,这个是二老爷临走前交给我的。”

    福伯说着将一个锦囊交给沈佑,沈佑接过,打开一看,当即笑了。

    隔了片刻,沈佑对正在休息的难民说道:“各位,由于沈某准备不足,供大家休息的屋舍有些太少了。”

    “现在虽然是炎炎夏季,但是这南方湿润,夜间湿气更重,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将这些屋舍让给老人和小孩儿住,至于各位年轻小伙,就劳烦大家辛苦一下,跟沈某的家丁去多建一些,大家以为如何?”

    “好,我们听沈大官人的!”

    沈佑话音刚落,所有难民便纷纷响应起来,并且与沈家的家丁门砍树造屋了。

    大多数难民离开后,沈佑看到有几个小孩躺在地上,浑身抽搐,急忙上去查看。

    “孩子!”

    几名老人蹲在地上搂着小孩儿哭喊着,同时期盼的看着沈佑。

    “沈大官人,你大发慈悲,救救我们可怜的孩子吧!”

    沈佑急忙问道:“发生了何事?”

    老人说道:“这两天孩子一直都头晕、口渴、四肢无力、出汗,身体滚烫,如今更是已经晕厥了。”

    沈佑急忙查看,发现这几个孩子真如老人所说的一般,急忙对福伯说道:“福伯快去朱药师那里取几碗汤药。”

    “老爷,那汤药可以随便喝吗?”福伯不无担忧的问道。

    沈佑说道:“这些孩子头晕、口渴、四肢无力、出汗,体温高的可怕,同时伴随大汗、口渴、头晕、面色苍白或潮红、皮肤湿冷,已经陷入了深度昏迷,与二弟所说的一般无二。”

    “而且二弟说过,就算是身体健康之人也可服用,快去吧,勿要耽搁。”

    福伯答应一声,快步离开,时间不大便带着两个人,每人端着一碗散发着酒香的藿香正气水匆匆赶来。

    “快,给孩子们服下!”

    沈佑对福伯他们吩咐一声,便接过一碗藿香正气水给一名孩子灌了下去。

    孩子们服下藿香正气水,过了没多久便纷纷醒转,虽然还有些乏力,但是体温正在缓缓退却,已经不再头晕恶心了。

    看到孩子们好了,所有难民同时哭了起来,纷纷对沈佑道谢。

    “好了!”

    沈佑对难民们说道:“这是天热气躁,中暑的症状,为了避免大家再度中暑,都去那边领一碗汤药服用。”

    沈佑说着指了指朱逢春熬制藿香正气水的草棚。

    沈佑看着如此情景暗叹一声:“所有的事情都被二弟料到了,真乃神人也!”
………………………………

第十六章装了一回神棍

    临安前往嘉兴的官道上,锣声响起,一群鲜衣怒马,举着“回避”木牌的士兵缓步而行。

    士兵们后面是一挺八人抬的朱红色官轿。

    突然,轿辕折断,“啪”的一声掉在地上,官轿里发出了一声沉闷的响声。

    众士兵顿时大惊,惊叫道:“大人!”

    一名侍卫急忙撩开轿帘,只见一名发丝斑白,脸色苍白的老者歪歪斜斜地倒在轿中。

    此人就是朝廷派出的钦差大臣张俊。

    “大人,你无恙吧?”侍卫喊道。

    张俊脸色阴沉,怒道:“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扶老夫起来?”

    侍卫急忙将张俊搀扶着走出娇子,众士兵和惊恐不已的轿夫全部跪在地上。

    张俊脸色阴沉的看着八名轿夫喝道:“发生了何事?轿子为何无缘无故掉落?”

    其中一名轿夫战战兢兢的说道:“启、启禀大人,小的们也不知道为何会掉落!”

    “哼!”

    张俊冷哼一声看向了轿辕,发现两根轿辕齐根而断,断口平滑,仿若被利刃劈断,顿时大怒,这分明就是有人谋害老夫,当真是不可饶恕。

    张俊怒视着八名轿夫,喝道:“好大的狗胆,分明是你们图谋不轨,妄图加害老夫。”

    “来人,将他们几个拖下去乱棍打死!”

    “大人饶命!”

    八名轿夫急忙对张俊大呼饶命。

    “妄图加害老夫,罪不容赦,乱棍打死!”

    张俊再次厉喝,众士兵不敢怠慢急忙起身执行命令。

    “哈哈哈哈哈”

    就在此时,一声大笑响起,紧接着便听到了慷慨的歌声:观棋红尘,庸庸碌碌,天边云霞行,逍遥狂饮,自笑怡得,苍天神明,对月饮琼浆,一觉天明,认旧识,登天踏星,持斧化天地,一气三清始,女娲造人伦,人阐与截教,更添西方教,西方虽鼎盛,不如道博大,降凡尘,度有缘,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待入我门。

    歌声唱毕,一名身穿道袍,挽着发髻,长须飘飘,手持拂尘,仙风道骨的道士带着一名唇红齿白,满脸天真之色的小道童从树林中缓步而来。

    “保护大人!”

    看到两人,张俊的侍卫大喝一声,与众士兵拔刀将张俊围了起来。

    “师父,这些人为何看着我们?”

    小道童看了众人一眼,对老道士天真的问道。

    老道淡笑道:“凡夫俗子,皆为利来,殊不知百年之后身化黄土,魂归九幽,来世沦为畜生道,唯有入我门,才得长生。”

    闻言,道童再次问道:“师父,徒儿可否得长生?”

    老道士笑道:“恁的问傻话,你入了我门,修炼长生,将来不死不灭,与天地同寿!”

    “多谢师父!”

    小道士兴奋地喊了一声,不屑地瞥了众人一眼。

    “退下!”

    这时,张俊对身边的侍卫喝道。

    “是!”

    众士兵纷纷让开,站在张俊身后,不过手中依然握着刀,警惕地看着一老一少两道士。

    “道长请留步!”

    就在两道士要离开之时,张俊突然喊道。

    老道士手捻胡须,看着张俊问道:“这位官家,不知唤我何事?”

    张俊拱手问道:“不知道长仙归何处?”

    老道说道:“从来处来,往去处去,贫道天机子,修仙终南山。”

    闻言,张俊顿时大惊,急忙一稽到地:“原来是老神仙,不知老神仙可否为弟子解惑?”

    老道士沉吟了一下,颔首道:“相见即是有缘,官家有话就问吧。”

    闻言,张俊当即大喜,吩咐道:“来人置桌案,请老神仙上座!”

    士兵速度很快,片刻间就在树林旁边的阴凉处安置了桌案,上面摆放了茶水点心。

    张俊邀请老道士落座,挥退要倒茶的侍卫,亲自为老道士和小道童倒上茶水。

    “我听闻刚才道长所唱,道长必定是得道高人吧?”

    张俊将茶水推到老道士面前,问道。

    “呵呵”

    老道士笑道:“贫道只是修习道法,获取长生而已。”

    “长生?”

    闻言,张俊隐隐有些激动。

    “不知道长今年贵庚?”

    老道掐着手指算了算,叹道:“贵庚?贫道倒忘了,只是记得是天宝年间进入终南山修习道法,也不计年月。”

    闻言,张俊双手顿时一颤:“那就是说道长今年已有四百多岁了?”

    老道士手捻胡须,笑道:“有这么久了,贫道倒是忘了。”

    听到老道士承认,张俊更加认定老道是得道高人。

    “道长,可否替在下看看运道?”

    张俊热切的看着老道士。

    老道士看着张俊,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接着摇头道:“这位官家官运亨通,不日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