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燕风啸金陵-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棣儿,你做的不错,大典那天该如何,为父相信你会很清楚的。”

    “是,孩儿明白。”

    朱棣仍然保持着严谨恭顺的态度、答应着。

    朱元璋点了点头,

    “嗯,那么、你就先退下吧。”

    “孩儿告退。”

    再次施了一礼,向后退了数步后,朱棣才转身从殿中退了出去。

    直到那个身影完消失、朱允炆的目光仍然紧盯在朱棣离去的方向上。其实、他真的还想让四叔在面前多停留一会儿,听他说着要带着自己去骑马、去狂奔,哪怕那可能是永远都不能够实现的,仅仅是听他说说而已,可不知为什么只是这样、心中就会得到一份十分的满足感、以及很大的安慰。

    “允炆,”

    此时,耳边传来了朱元璋叫他的声音。

    朱允炆连忙回过头来、躬身道,

    “孙儿在。”

    “你在紧张是么?”

    朱元璋的语气变得很是温和,

    “爷爷知道,突然将你推到这个位置上,会让你觉得压力很大,而且他们都是你的叔叔、长辈,但你也不要怕,毕竟将来你是要做君主的人,而他们最终都是你的臣子。”

    “可、可是,四叔他毕竟在叔叔们中是最受尊敬的一位,今天这样做是不是有些勉强他了呢?”

    朱允炆的眼前再次闪现出刚才、四叔对自己下跪的情形,不知是害怕、还是满足。

    朱元璋轻轻笑了一下,

    “允炆你多虑了,正因为如此、才更要让他提前感受这种君臣关系,免得在大典之上一下子习惯不了,岂不是更为尴尬。所以皇爷爷我才让他现在就来此见见你。”

    “多谢皇爷爷为孙儿着想。”

    朱允炆再次施礼道。

    可在他的内心中却早已压制不住地心潮起伏、思绪万千。父亲英年早逝,重病期间虽然有自己尽力服侍,希望他能够好起来并康复,可最终还是离自己而去了,这种无依无靠的处境曾让他在一段时间内、一直有种身处于悬崖边缘、却又无法抓住任何能够令人踏实下来的“救命绳”的那种危机感。

    说心里话,从第一眼见到四叔朱棣起,便能够在他身上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吸引力,让他不知为什么即想接近、却又不敢和他接近。上一次见面之时,自己的手被他握住,并听他说出会照顾自己的那一刻,心中那份因压力而产生的寒冷、真的在那一瞬间有种冰消雪融的温暖。


………………………………

第三百零四章 各有所思

    ()然而很快、他便离开回了北方,而且朱允炆也知道、自己的那位四叔是镇守边关的大英雄,想和他见上一面恐怕是很难的。每每想到此,便会有种怅然若失之感。

    现在有了皇爷爷的培养与关怀,可是和他老人家在一起谈到的、更多的是如何治理国家、如何驾驭群臣,从皇爷爷的口中几乎是根本听不到四叔所说的、那样温暖而又随意的话语。他非常羡慕、甚至是有些嫉妒那位能够和四叔有亲近举动的五叔,真希望和四叔在一起时,自己也可以那样的随意,而不是在如此的规规矩矩、宫禁森严的情况下。

    可是、就在刚才的那一次跪拜中,朱允炆明显地觉察出、几分钟前还能在四叔身上感受得到的温暖,转瞬间便消失怠尽,他真的很担心从此以后,再也感受不到了……

    就在朱允炆纠结万分之时,朱棣的心情也同样的难以平静。

    父皇因何要这样做呢?目的很明显地是在告诉自己、立皇太孙的这件事情已经是即成了事实、不可更改的了,让自己接受现实、老老实实地做个臣子罢了。

    那么、自己真的就该这样么——

    朱棣当然不愿甘心、也不会甘心,如果从来就不曾有过希望也就罢了,可上天偏偏将希望降在他的头上、并送到面前,却又毫不留情地从他眼前再夺走,这又怎么能让人顺从地盘接受呢。

    可话说回来、就算心中有一百个不愿意,但眼下该做的还是要做的,朱棣只得将心中的不平与不甘、暂时隐藏起来,恢复往日的平静,带着郑和一同返回了馆驿。

    刚一进门儿,便有驿丞迎了上来,脸上带着分不出是哭还是笑的古怪表情道,

    “哎哟、我的殿下哟,您可算是回来了!”

    “怎么了,出了什么事了么?”

    朱棣很诧异地问道。

    那驿丞苦着脸道,

    “可不是嘛,就在您刚刚离开不久,您带来的那两位护卫不知为什么竟打了起来,谁劝都劝不开、谁拉也拉不动,而且谁都没那个本事拉开他们啊!”

    “是么……”

    想都不用想、便知道是谁了,肯定是武平文和柴靖南他们两个、便无奈地笑了一下道,

    “你放心吧,如果他们两个打坏了什么东西,孤王一定会照价赔偿的。”

    “殿下哟,问题不在这儿,”

    驿丞真是哭笑不得了,

    “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打坏什么东西,只是打的太精彩了,引了包括几位皇子的好多人都围在您那院子里观看,这要是出了什么乱子,这、这下官实在是担待不起啊!”

    “是这样啊,”

    朱棣听了、顿时明白了,瞬间也有些哭笑不得地点了点头,

    “好吧,孤王知道了,我这就去让他们安静下来。”

    边说边带着郑和加快了脚步,来到他们住的那个院子前,果然离着还有些距离,便能看到那里已被围得水泄不通,还夹杂着一阵阵的叫好声。

    “大家都闪开一下,燕王殿下回来了!”

    守在身旁的郑和边为朱棣开着道、边警觉地留意着周围的人们。

    见他们这一回来,围着的人们立刻向两边躲开,自动闪出一条路来,朱棣快步来到院子里,果真如其所料的那样,那一大一小的两位活宝,身形飘动、忽上忽下,时而纵身到屋顶,时而又轻轻落在假山石上,两把剑交织在一起如同水银泻地、形成一片银光,看得人们眼花缭乱。

    正想高声喝止他们,却听耳边有人道,

    “四哥,您回来啦!哇、您的这两名护卫可真是太棒了!”

    “这、十七弟……”

    朱棣闻声无奈地扭过头去一看,和自己说话的还真是宁王朱权,而他身旁还站着五弟朱橚和七弟朱榑,难怪那些各府的护卫敢擅自跑到自己这个院子来,不用问、肯定都是跟着他们三个一起来的。

    此时,朱橚和朱榑也兴致勃勃地和他打着招呼,

    “四哥,您好啊!”

    “我、好……”

    朱棣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只得朝他们点了点头、又无奈地看着仍然在上下纷飞的两个人、喊道,

    “你们两位快住手吧!靖儿、快别打了!”

    “四叔?”

    “四爷?”

    两把剑竟然同时敛气收回,这令在场的人禁不住再次称奇。要知道,高手过招中,收手与出手同样的需要掌控时机,甚至还要更加难些,因为稍有差迟便会令自己受伤。而眼前的这两个人竟然可以做得到、在任何人都没有发出信息的情况下同时收招,配合的真可谓是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了,顿时又引来了一阵的喝彩声。

    那朱权也是喜欢带兵打仗、舞刀弄枪的人,一见二人停了下来,便露出一脸的意犹未尽的样子来,道,

    “四哥,你干嘛要让他们停下来啊,再打一会儿多好啊。”

    “要看打架,回去让你自己的手下护卫去打吧,我这里可没那么多时间。”

    朱棣又好气又好笑地道。

    此时、柴靖南已经象只小燕儿似的,纵身来到了他的面前,

    “四叔,您回来啦!”

    “回来了,你这是在干什么?”

    朱棣想生气,却又气不出来地问道。

    柴靖南的小脸儿已笑成了一朵花儿,头都没回地向后指了指抱剑而立的武平文、道,

    “闲着太无聊了,就和他比比谁的武功更高。”

    那些围着看热闹的其他府中的护卫们已经自觉地退去了,朱权好奇地看着自己的四哥、问道,

    “四哥,这孩子是你的护卫么?他为什么会叫您‘四叔’呢?”

    “哦,靖儿是我的一个忘年交的小朋友,一直都是这样称呼,已经习惯了。”

    朱棣回过头、看了看这三个直直地望着自己的兄弟,笑了笑道,

    “既然来了,就都到四哥这里来坐坐吧。”

    “好啊。”

    三人一着头,在郑和的引导下、朝着正厅走去。

    朱棣又看了看武平文、点了点头道,

    “我已经平安回来了,武六侠尽可放心好了。”

    “嗯。”

    武平文盯着他的面庞想了想、又点了点头,转身到后面去了,而柴靖南也知趣地跟着走了。

    一进正厅,朱权便跳了起来、道,

    “四哥,另一位是谁啊?是你的护卫么?”

    “什么另一位啊?”

    朱棣瞧了瞧他反问道。


………………………………

第三百零五章 册立太孙

    ()    朱榑闻听也来了兴趣、跟着问道,

    “就是刚才同你那位‘小朋友’对打的那个武功高的离谱的人啊!”

    “哦,你们是在说他,”

    朱棣想了想道,

    “他也不是四哥我的护卫,也同样是我的一位朋友,来京的途中碰巧遇上,才结伴同行的。”

    “啊,为什么四哥就能遇上这样的朋友呢,好让人羡慕啊。”

    朱权真的露出了一脸的羡慕神色,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四哥。

    心中很清楚十七弟是个非常直爽的人,嘴上所说的几乎就是他内心中所想的,所以朱棣也知道他没有别的意思,便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此时朱橚想了想道,

    “四哥,听说二哥、三哥都没来,这是真的么?”

    “是吧,”

    朱棣看上去很随意地答道,

    “刚才我听驿丞说确实是这样。”

    “为什么呢?是他们自己不想来、还是父皇没让他们来?”

    朱橚有些诧异地道。

    是父皇没让他们来——

    虽然朱棣已经了解其中原因,可却又不能说的过多,便带着猜测的口吻道,

    “大概是他们自己来不了吧,你们也知道二哥、三哥的身体都不太好,西安、太原两地离京城又远,如此的车马劳顿对他们来说太过辛苦,所以才没有来吧。”

    “说的也是。”

    朱橚轻轻地点着头。

    其实对于父皇不让他们来的原因,朱棣多少也能猜到一些,首先是二哥朱樉,可以说他正处于反省期。

    朱樉节制着西北的兵权,而且还手握金虎符。只是大概是因为其身体不好的缘故,经常喜欢将权力下放,还曾有过将金虎符交给朱棣来掌管的经历。而在那之后不久、便被父皇调回京中斥责,虽然后来又允许他返回封地,不过可想而知,对他的重视程度自然会大打折扣。对于这件事,朱棣一直放在心上,如果当初自己没有将虎符收下,大概就不会给二哥惹来这么多的麻烦同,虽说引起父皇不满的事情并非止此一件,可毕竟这件事是最为严重的。

    现在一想起来,朱棣难免对二哥有所牵挂,想着等容出空闲来、还要去看望他一下才好。

    至于二哥的同胞兄弟三哥朱棡,他的事情就更加严重了,因为曾卷入过谋反这样的事件中,自然不会再有什么出头之日,好在他自己一直安分守己,父皇派下的各种事务也都认真地去完成,所以也算是独善其身。

    “哎、对了,”

    朱权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

    “听说这次让我们回来、是为了参加大哥的儿子的什么大典是么?”

    “什么叫听说啊,”

    朱橚有些无奈地道,

    “父皇要册立允炆为皇太孙,我们回京就是要参加册立大典的。”

    “什么、皇太孙?”

    朱权一脸没听明白的表情,

    “为什么要册立皇太孙呢?册立完有什么用啊?”

    “你说、你到底有没有看诏书啊?!”

    连朱榑都有些要无语了,

    “上面不是说的很清楚了么?!”

    “我没仔细看啊,只知道是父皇诏我们入京,可、这个皇太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啊?”

    朱权仍然一脸茫然地看着几位皇兄。

    朱榑真的是气结了,

    “皇太孙和皇太子是一样的,允炆这是在接替大哥的……”

    “这么说,将来要登上皇位的人、是允炆?!”

    朱权的眼睛瞪大了,立刻将目光投向了朱棣,

    “那么,四哥你……”

    “十七弟!”

    朱棣及时地打断了他下面将要说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