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闭着双眼躺着的朱棣、此时轻轻地笑了一声,
“让三保担心了。”
“奴才担心是小事,四爷你的身体才是大事,”
郑和长叹了一声道,
“长年征战、餐风宿露的,本来胃口就不太好,这回您又闹了这么一出儿,真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您让三保这做奴才的怎么活得下去。”
“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朱棣睁开眼睛、看了一眼他那伤心的脸庞道,
“不过放心好了,你家四爷还没弱到、来阵风吹吹就灭了的地步。”
“那么您现在感觉真的好了么?”
郑和关切地问道。
朱棣微微一笑道,
“已经没事了,不过、这病么,还是要继续病下去的,而且还得越病越重。”
“哦,这又是为何?”
郑和奇怪地问道。
朱棣将身上的薄被又裹了裹、闭上眼睛道,
“五月份是父皇的周年忌日啊。”
“哦……”
郑和明白了,先帝的忌日,燕王必需还要入京参加祭奠礼的,如果再次入京的话、一定会更加的凶险,可若是身染重病就可以逃过此一劫了……
就这样回到了北平府,朱棣的病情当然地加重了,后来几乎到了病危的地步。
乍一听到这个消息,正在同三位近臣议事的朱允炆、手竟然猛的抖了一下,满杯的茶水泼出了一大半儿。
“四叔他到底得的什么病?”
朱允炆面色铁青地问道。
内侍臣小心翼翼地答着,
“听说还是前些日子得的那个病没有痊愈,回到北平后又加重了,眼下连吃东西都很困难了。”
“是么……”
朱允炆默然。
一旁的方孝孺看了看他道,
“陛下也不必过于担心,依臣看、燕王殿下年纪还不到四十呢,正值壮年,不见得就会病得那么重。”
可先父也是不到四十就离世了——
朱允炆并没因这番劝慰而舒缓下心情,因为他知道、毕竟在这些大臣的心目中,四叔要是真的死了、他们反倒觉得省事儿而安心了,所以依旧眉头紧锁。
见他这副样子,黄子澄心中明白皇上这是在担心,便道,
“至于燕王的病到底是真是假,我们不妨试探一下如何?”
“怎么试探呢?”
朱允炆看着他问道。
黄子澄想了想道,
“下个月便是先皇忌日,陛下您诏令诸王入京拜祭,到时候看燕王如何应对。”
“先生说的倒是有理,”
听他这么一说,朱允炆也开始怀疑了起来,点了点头道,
“就依你所说的去做吧。”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了几个人的意料之外,按他们的设想,朱棣或者是来、或者是不来,只有这两种选择,可事实上、燕王却做出了第三种选择。
没有亲自入京,那是因为自己已经病的很重了,可先皇忌日这么重要的事情又不能置之不理,所以,朱棣竟然将自己的三个儿子给派了过来。这样一来,朱允炆那刚刚被挑起来的疑心、瞬间又被打消了。
要知道,朱棣和其他大多数的皇子亲王不同,其他诸王几乎都是妻妾很多,孩子也不少,而朱棣只有这么三个儿子,全都是出自于徐王妃,可以说这三个孩子是他的生命也不为过。所以、在朱允炆看来,四叔此举完全就是在展示自己的坦荡之心。
不过当世子朱高炽同两个弟弟、代父王行过先皇的祭奠之礼后,如何处置他们又成了东阁中争论的焦点。
“无论燕王他是否有反意,只要将这三个孩子扣留在我们手中,就可以抓住他的把柄、让其不敢轻举妄动,也好给我们腾出时间对付其他诸王。”
齐泰说出了自己的主张。
黄子澄看了他一眼,又开始唱起了反调,
“可依臣之见,真的将孩子们扣住,反倒会打草惊蛇、令燕王知道我们在怀疑他,从而使其处于不安的状态,若因此使其被迫采取什么行动、岂不是更糟了。”
齐泰听了很不服气地“哼”了一声,二人同时将目光转向了朱允炆。
而此时此刻,在朱允炆的脑海中闪现的完全都是祭奠礼中,燕王世子朱高炽那临深履薄、谨小慎微的样子,那态度让他想起了从前的自己,不禁泛起了同情之心。
静了好一会儿,才发现三位近臣的目光都在望着自己,朱允炆一时间竟想不起刚刚他们都在说些什么,只好道,
“那么、那三个孩子现在住在哪里?”
“哦,听说是寄居在魏国公府上。”
黄子澄和齐泰对视了一眼、回答道。
朱允炆听了点了点头,
“住在舅舅家么?也好,就让他们在那里住着吧,不过、告诉徐辉祖,没有朕的旨意、不得放他们回北平。”
到底该怎么办、他是真的拿不定主意——
事实上,朱允炆的脑子里一直都乱糟糟的。百;镀;一;下;“;燕风啸金陵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
第三百八十二章 放虎归山
() 凭心而论,很不希望燕王会反自己,也不想象对待其他叔叔那样对待四叔,可是、大臣们众口一词地说最大的威胁就是他,所以时间一久、便也是越想越对,很难不对他起疑。可每当疑心最重时,又会发生一两件足以让其打消疑虑的事情,所以、朱允炆一直都处于对四叔的怀疑与不疑之间。
现在、看着自己的那三个堂弟,甚至突发奇想,不如将四叔家都接到京城来,让他能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可以尽心地辅佐自己。不过一听到,连三个孩子入京、都有被扣做人质的可能,立刻又想到京城中对四叔来说、好象太危险了些……
如此的胡思乱想着,连自己都不知道刚才说了些什么,可这道口谕在黄子澄三人听来就是、皇上确实在考虑将他们留做人质了,便也不再多说。
而在徐府中住着的高炽兄弟三人、倒不象外人想的这么紧张,整天的该吃就吃、该玩儿就玩儿,最多有时在大舅舅徐辉祖的强制下、到书房去看看书,有时偷偷跑出去和小舅舅徐增寿骑骑马、射射箭,舞刀弄枪也很是开心快活。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这天三人正在书房中完成大舅舅给留下的功课,小舅舅忽然跑来了、道,
“你们三个就打算一直这么呆下去么?不想回北平府了?”
“我们当然想回去了,”
朱高煦抬起头、轻哼了一声道,
“可是,我们那位皇上哥哥会放我们走么?”
“这倒是个问题,”
徐增寿挨着个儿地瞧着他们道,
“孩子们呐,你们留在这里可是很危险的,有人想拿你们做人质威胁大姐夫呢。这样吧,你们立刻收拾好东西,做好回去的准备,小舅舅我这就进宫去见皇上,让他放你们走。”
“嗯,好嘞!”
听了这话,兄弟三人立刻放下手中的书本,回房各自收拾自己的东西去了。而徐增寿转身出门、牵过马匹飞奔至皇城、来求见皇上。
此时、朱允炆正在烦恼着,因为这些天出了一件大事,就是因为朝觐新君时,有两个亲王由始至终都没有露面,一个是湘王朱柏,另一个是岷王朱楩,所以接下来削藩的进程、自然就落到这二人的头上。
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湘王朱柏竟然是个性情十分刚烈之人,当得知有人执圣旨要来抓自己时,竟然对下属道,
“本王乃是高皇帝之子,绝不会为求得苟且偷生的机会、而忍受酷吏凌辱!”
说罢,便带着妻子儿女紧闭宫门,家竟然**而死。
这件事更是震动了朝野,做为刚刚亲手杀死了一位叔叔的朱允炆、不可能一点儿都不为所动,而就是在此时,徐增寿来了。
其实徐增寿也正是挑选了这一时机才来的,他很清楚自己的三个外甥、现在是什么样的处境,大姐夫被软禁之时自己无能为力,可此时至少可以救救他的这三个孩子。
一见面、施过了君臣之礼,徐增寿开门见山地道,
“皇上,微臣刚刚接到北平府的消息,说是燕王殿下已病危,恐怕命不久矣,臣的意思是、是不是让他的三个孩子回去同父亲见上一面呢?”
“哦?四叔他病的很重么?”
朱允炆有些吃惊地问道。
徐增寿表情很是凝重,
“是啊,燕王殿下在京中这段时间、身体就已经很不好了。何况他长年征战沙场,食不稳、睡不安,臣听说他早年就已形成了旧疾。皇上,您想,孝康皇帝、还有秦王、晋王,不都是正值英年便早逝了么?所以、还是让三个孩子回去吧,这也是为了万一有什么不测,不至于让他们父子留下遗憾。”
这番话说得很能够打动朱允炆的内心。
所说的“孝康皇帝”就是前太子朱标,朱允炆即位后为先父追封了这个封号。而秦王、晋王便是二皇叔、三皇叔,他们都已经不在了,现在四叔朱棣又是这个样子,加上刚刚**了一个十二皇叔,怎么能让他不为之动容。
沉默了好一阵子,朱允炆看似很突兀地问道,
“徐卿,你说、四叔他会有谋反的可能么?”
“啊?!”
听此问,徐增寿顿时露出一个好大的、惊讶又不解的表情,
“皇上,您是在说燕王殿下么?你的四叔?”
“是啊,”
朱允炆点了点头、道,
“常常有大臣在朕的面前说、四叔他是朕的最大威胁,还说他迟早会谋反的。”
“这些人是在开玩笑么?!”
徐增寿看起来又好气又好笑,
“且不说燕王殿下为大明江山立下的那些汗马功劳、屡次受先帝的夸赞,就说他一直都对孝康皇帝十分尊重、内心里对陛下您更是当成自己的孩子般疼爱,说他会谋反?怎么可能呢?!”
“徐卿是这样想的么……”
这还是朱允炆第一次听到有人很明确地说、四叔根本不会谋反,心中不禁一喜、道,
“这么说来、四叔他不会对朕心怀不满,总有一天会尽心地帮朕治理这大明江山的?”
“如果他能活下来的话,这是当然的,”
徐增寿苦笑了一下道,
“皇上您忘了他已经病危了么?如果您真想让燕王殿下尽快的好起来,就让三个孩子回北平府去,也许见了他们、燕王就会有所好转,这真的是说不一定呢。”
“言之有理,”
朱允炆立刻点了点头、道,
“朕这就写一道旨,允许他们回北平。”
说完,简单地写了一张手谕盖上玺印、交给了徐增寿,徐增寿拿着便立即叩首告辞、返回魏国公府。
来到午门,远远地见徐辉祖迎面而来,吓得他连忙躲到一旁藏了起来,直到大哥匆匆而过才出来,暗道、坏了,大哥肯定是来阻止皇上放三个孩子回去的,便出了宫门飞奔回府。
徐增寿猜的一点儿都没错,就在高炽兄弟三人忙着收拾东西、做着回家的准备时,徐辉祖从外面回来了。正要检察他们的功课,一见这种情形、立刻追问原因,而三子高燧很单纯地对他实话实说。徐辉祖立刻变了脸色,让他们就呆在府里、哪里都不许去,然后便匆匆忙忙入了宫。
三个孩子互相看着,有些不知所措,忽然高煦道,
“别听大舅舅的,他和皇上哥哥是一伙儿的,小舅舅回来我们就走。”
………………………………
第三百八十三章 燕风暗动
() “二弟说的对。”
高炽也点了点头,
“父王和母妃还在北平等着,我们当然要回去。”
“要跑没有马可不行,我们的马都让大舅舅给锁起来了,我这就去偷大舅舅的。”
高煦边说边带着高燧去偷马了,等徐增寿风风火火地跑了回来时,兄弟两个也将马偷来了,徐增寿连忙道,
“孩子们,快点儿跟小舅舅走。”
徐增寿将孩子们带了出来,拿着手谕送他们出了京城。就这样,三个孩子骑着从大舅舅那里偷来的马、跟着小舅舅逃出了京城、返回了北平府。
再说徐辉祖此时已经是太子太傅,所以出入皇城比较方便,来到宫中直接来见到朱允炆,
“陛下,您真的要将燕王的三个孩子遣返回北平么?”
“是啊,朕听说四叔病的很重,所以让他们回去探望。”
朱允炆回答道。
徐辉祖听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