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燕风啸金陵-第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中这样想着、柴靖南不禁有些好笑。

    这果,只见其中一个随员从身上背的一个布袋中取出一摞纸、比划着各营,不知在说些什么,然后又放回到袋子中背好,这些人便朝着其中一座大营走去。

    两个人知道那是丘福所部的营寨,柴靖南便和武平文对视了一眼,飘身而动,武平文绕到他们的前面、故意同这些人说着话,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而柴靖南乘机从其身后一掠而过、将袋子中的诏令全都取走了。等到后来可想而知、自然就是“不翼而飞”了。

    回到中军帐中,直到薛嵓他们走了出去、二人立刻转身进帐,柴靖南将所有诏令都递交给了朱棣,

    “四叔,正象您所料的那样,他们打算将这些东西送到各营的将军们那里去。”

    “是嘛,干的好啊,”

    知道他二人的身手,朱棣也不加细问,便将其中一份拿了起来,从头到尾地看着、然后道,

    “这方孝孺的文笔真的很不错,虽然给我的那份诏书漏洞百出,可这份却写得严谨细致,说服力更是如此之强,连本王我自己都快被他给打动了。”

    “四爷,”

    郑和听了有些好笑地道,

    “莫非是方孝孺这个人、打算用这份诏令暗地里来瓦解我军的军心么?”

    “是啊,正是这样,”

    朱棣点着头、却没有生气的意思,反倒笑了笑,

    “这也难怪,他们怎么会就这么轻易地放过我这位‘反王’呢?如果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可疑的。”

    “那么、接下来您打算怎么对付那家伙呢?”

    柴靖南有些生气地道,

    “象这种搞阴谋诡计的小人真是可恶,不如让我到京城里、将他杀了算了!”

    “那倒不用,”

    朱棣笑着摆了摆手道,

    “自古兵家本来就是相互斗智斗勇,兵者、诡道也嘛,不过靖儿你尽管放心好了,就凭对方这点儿小伎俩、根本就不是你四叔我的对手。不过,从他的做法上看,肯定在瓦解我军心的同时、还会在军事上也有小动作的。”

    说到这里,略略想了想、朝帐外喊道,

    “来人!让传令兵速来见我!”

    “是!”

    帐外守候着的亲兵跑去将传令兵找来。

    朱棣嘱咐道,

    “速速传令给沿途各地守将、以及远近探报,密切注意盛庸、平安他们的动向,如发现有什么异动、速来报知于孤王。”

    “是,属下遵令!”

    传令兵走了,朱棣让郑和将那些诏令收好,又告诉武平文、柴靖南二人随意地休息后,自己又站到了地势图前、认真仔细地研究起来……

    朱棣猜的一点儿都没错,方孝孺的下一步行动真的就如他所料想的那样进行的。

    且说薛嵓回一京城中、先是见到了方孝孺,在他追问那份传发给各部将的诏令时,薛嵓谎称已经发了下去,之后、两人便一起去见了朱允炆。

    朱允炆很想知道四叔是怎么答复的,见到薛嵓回来了、直接便询问了起来。而薛嵓总觉得自己这一趟走的、有种“死里逃生”的悲壮感,便丝毫没有隐瞒的、将朱棣所说的话,原原本本地重复了一遍。


………………………………

第四百八十一章 无法回头

    听了之后、朱允炆半晌无言,沉默了好一阵子、才道,

    “方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朕不是已经说了为四叔复爵归籍了么?你因何在诏书中只字不提?”

    “陛下容禀,”

    方孝孺很从容地向上叩首道,

    “如今时节已至入夏,天气暑热降雨,燕军长期驻扎在大名府,对这些以北方士卒为主力的军队来说、肯定是难以适应,时间一久将会不战自疲。臣现在没有提条件的事,正是为下一份诏书做准备,以文书往来借机拖延时间,若能超出一个月,他的将士中军心懈怠、必无再战之意,而陛下可令辽东、真定等地驻守的将士们去袭扰北平。到那时、燕军之内军心涣散、首尾难顾,我军大破燕军就不是很难办到的事了。”

    “什么?”

    朱允炆听了一愣、问道,

    “朕想着与四叔议和,而你想的还是要消灭他么?”

    “陛下,”

    方孝孺抬起头、看着他道,

    “对起兵造反的反贼、当然只有消灭这一种手段来对付,臣知道您不想杀害亲叔,这个臣不能多说什么、也不会加以阻拦,但是,即使要将其擒拿也好、囚禁也罢,最终也还是要消灭叛军不是么?无论他是什么人、犯下谋逆之罪便是万万是宽恕不得的!”

    “是么……”

    朱允炆现在总算是明白了,原来自己一直以来的那些构想、在这些大臣们看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曾经起兵与朝庭作战、就永远是谋逆了,而在这些人眼中、四叔只能是叛臣、是反王了。边想着边问道,

    “依着你看来,你就真的能平灭掉燕军、擒住燕王么?”

    “陛下,那是自然的,”

    方孝孺看起来是一脸的想当然,

    “毕竟您是天子,您的诏令、普天之下无不服从,对方只是反叛而已、如何又能做得到长期得势呢?”

    “那好吧,朕就权且依了你,只要是能让朕最终见到四叔,该当如何随方卿去安排吧。”

    朱允炆的语气听上语十分的无力、而又气馁,而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听了方孝孺的一席话后,他已经明白了从开始便主张和四叔动武的这些大臣、是不会赞成自己去真正的与燕王讲和的,而那些曾经建议他以安抚为主、与四叔和谈的大臣们,现如今早就闭上了嘴巴、什么都不肯说了。

    事到如今、还能再说什么呢,只求皇爷爷与先太子的在天之灵、保佑他们,不要让最终结果发展到叔侄二人、只能决个你死我活的境地才好……

    而此时、一直跪在旁边的薛嵓却另有打算,当他听到方孝孺的那一番高谈阔论后,心中不禁暗暗冷笑,因为他知道这些说法燕王早已料想到了,即使实施、也根本难以奏效。可后来听方孝孺的口气、还要同燕王那边继续文书往来,暗道、我可不想再去了,再派使臣的话你找别人吧,想到这里、便打定主意说什么也不肯出门了。

    故此,薛嵓自回府之后,便在家告病,根本就不见任何人。这样一来,一时间找不到另外做使者的合适人选,其他人不是推托、就是不能胜任,所以这第二份诏书迟迟没有送出去……

    而从另外的一个方面,用兵这部分却依然在进行,虽然燕王表面上果然依其承诺的那样,没有再继续用兵,可接到朝庭指令的盛庸、平安他们却不敢不遵从。可是这些人已经没有心思和燕军展开大规模正面作战,只得时常出动小股队伍袭扰北平到大名之间的燕军粮道,也算是对圣命的执行。

    对于这种小打小闹的偷袭,各将领早有接到燕王的军令加以防犯,但接到战报后,朱棣还是有些生气,气就气在那方孝孺真的小看了自己,以为耍这种把戏就能对付得了自己了么?思索了一阵子,此时正值暑热之时,暂时还是不要轻易用兵,依然以上书为主,可如果遣使前往京城,难免过于复杂拖拉,又会耗费不少时间,便告诉已经归附了自己的都指挥武胜、就此事向皇上递上奏折。

    折本落到了朱允炆的手中,看过之后、想了想,觉得这上面说的也对,既然已经答应了停战,不将兵力撤回也就罢了,可依然去袭扰对方、确实是没有信用的表现,堂堂的天子怎么能做这样的事呢?想到这儿、便让人又将方孝孺诏来道,

    “方卿,朕闻听燕王提出停战后,盛庸、平安他们还在不时的带兵前去骚扰,可有此事么?”

    “回皇上,确有此事,”

    方孝孺很坦然地答道,

    “而且、这正是臣命他们这样去做的。”

    “为什么?”

    朱允炆皱了皱眉头道,

    “四叔已经答应不再用兵,而朕这边也应允了此事,你再这样做、不是让人觉得朝廷无信用可言么?”

    “皇上,与叛军之间还要讲什么信义,”

    方孝孺毫不迟疑地回答道,

    “另外,难道皇上忘了之前臣曾和你说过的策略了?我们正是要让燕军陷入懈怠的状态,然后分别加以袭扰,最后完全将其歼灭。此时正是实现此计的好时机,若错过了就难以再次将各处分散的兵力加以集结起来了。”

    “是啊,朕倒是忘记了、方卿开始就是这么打算的……”

    分不清是在肯定还是在否定,朱允炆轻轻地说了这么一句。

    其实他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凭心而论、他倒是真希望就此罢兵、重新回到平静安宁的日子中,可是他又担心真的会象那些朝臣们所说的那样,若就此不了了之、四叔依然不肯服从自己,将来再想削藩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而且方孝孺说的这些、万一要是真的能够就此平息这场战乱,却因为自己的不赞成而错过了机会的话、岂不是可惜了么,所以沉吟了片刻后、才又道,

    “好吧,就由你来拿主意吧,但是要记住、处事要谨慎,尽量不要再引发更大的战火与杀戮。”

    “臣明白,”

    方孝孺向上施了一礼、忽又象是想起了什么似的问道,

    “不过、皇上,您又是因何拿这件事来向臣询问的,莫非是燕王又写奏折来给您了?”

    “那倒不是,”

    朱允炆也没太在意这件事、随口道,

    “是都指挥武胜代替四叔上书来询问的。”


………………………………

第四百八十二章 离间之计 

    都指挥武胜?!”

    方孝孺的眉头立刻又皱了起来,

    “他身为朝庭的官员却投向了反叛,如今却还有脸来上书给皇上,真是可恶之极!皇上,对这样的人、您切不可姑息养奸,依臣之见一定要治其的罪才是!”

    “啊?”

    朱允炆还真没考虑到如何看待这位替四叔办事的人,不禁一愣,可又一转念想了想、也是啊,自己和四叔之间是一回事儿,可这些大臣官员们也跟在四叔身后反对自己,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心中一恼道,

    “那么、这个人也交给方卿你来处置吧。”

    就这样,这位倒霉的武胜当场便被方孝孺投入了大牢中,没过多久便给处死了。

    自己的抗议并没有得到回音,对于这点、朱棣已经想到了,毕竟通过这几次没碰面的交锋、已经大致地能够了解到对方的禀性,只是没想到这次竟然连累了武胜,不免让他非常的恼火。

    好啊,不是要和本王斗么?那我们就斗斗看好了——

    朱棣暗暗地咬着牙、下定了决心,既然对方袭扰燕军的粮道,那么不妨也拿他们的粮草来开刀,这就叫“以牙还牙”。想到此处,立刻又将李远找来,给他六千轻兵、前往沛县段运河,袭击停泊在那里的南军的运粮船只。

    “孤王知道、那里有上万艘运粮船,仅凭这六千人去袭击、实在是有些困难,但是李将军可以借助别的力量来想想办法。另外、孤王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六千南军士卒的号衣,而且不求急着完成,一定要瞒天过海、躲过南军的耳目,争取一举成功。”

    “末将已经明白了,请殿下放心吧。”

    李远拱手一揖,带领着六千换好南军号衣的轻兵,神不知、鬼不觉地向沛县进发。

    朱棣在大名靠着准确的情报及分析、边指挥全军和南军周旋着,边耐心地等待着沛县方向的消息。终于南军数万粮草船在运河上被全部焚毁,据探报称、当时连河水都变热了,水中鱼鳖死后浮上来、布满了河面,而李远还在退却之时顺便伏击了前来追击的南军,更是胜上加胜。

    南军损失军粮物资百万石,致使京城之中满朝震惊,本来讨伐燕军的军队已经疲乏无力,而德州的粮饷又尽数被毁,使驻扎在那里的盛庸所部陷入更加窘迫的地步。

    然而、仅仅又过了一段不长的时间,前方再次传来战报,燕军进攻彰德、林县已经投降了燕王……

    朱棣这么做自然也是在向朝中表示、自己之所以会要求议和,并非是因为怕了对方,所以接连再获胜绩。可接下来他也清楚地知道、方孝孺绝对会用尽一切手段来对付自己,而燕军现在要做的就是稳扎稳打,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各种新的情况。

    果然,最先传来的消息就是平安引兵去攻北平,接下来又是驻守在大同的房昭入紫荆关威胁保定。

    对于这两处,朱棣还是不太担心,北平有世子高炽固守、应该不成问题,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派了部将刘江统本部兵力回援,至于保定、传令给驻守在那里的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