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晟抬头看了看郑和、连忙答道,
“末将听说殿下是从这个方向来,以为一定会是在官道上。不成想殿下会在这种地方歇脚,适才听打探的人报、说这里发生了打斗,担心会出什么事情,便立刻带着兄弟们起来了。”
“好了,是本王事先没有说清楚,不要怪他们了。”
朱棣摆了摆手,
“你且先起来吧。”
“可是……”
郑和还是有些气忿,却被朱棣用眼神给制止住了,又对宋晟道,
“那么,我们走吧。”
吩咐宋晟给酒馆儿掌柜的留了些银子,连着打坏的桌椅杯盘也赔偿了之后,主从二人上了马,同他们一起朝着长安方向而去。
此时,那些一直发愣的人们才缓过神来,纷纷议论着,原来那年轻的公子竟是燕王殿下。
只有武平文依然很开心,因为他知道朱棣的封地在北平,也就是他肯定要回到那里去,而自己此去的目的也是北平府,如此说来,这一路之上、应该不会无聊了…… 2k阅读网
………………………………
塞外烽火
………………………………
第一百三十一章 兄弟相逢
一阵凉风迎面袭来,提醒着匆匆赶路的人们,时令已在不知不觉之间、又走到了秋季。
被风吹起的落叶原地打着旋儿,似乎还想留在其生长过的大树周围,可很快便被更猛烈的阵风卷起、不知带向了何方。
此时已过午时,通往西安府的官道上忽然传来一阵马蹄急促地踏着地面的声响,由于为数不少,应该是支马队,所以声音由远而近、仿佛是雷鸣般的滚滚而来,使得正在赶路的人们急忙地提前躲到了路边,用目光注视着那队人马奔到面前,再从眼前跃过,接着便迅速地消失在视野之中。
真不知是哪位将军、因为什么紧急军务如此地匆匆忙忙
大家边在心里猜测着,边又各自赶着自己的路去了。
而那支马队又飞奔了一段时间,终于、远远地已望见了西安府那高大的深灰色的城墙。
因为就快要到城门了,来来往往的行人也增加了许多,跑在最前面的一位年轻公子、率先将速度放慢了下来,身边的一位金甲红袍的将军、以及另一名少年人也随之勒着缰绳,将速度放缓。
“宋将军,一会儿就要入城了,让大家将队伍拉长、并成两列,缓步而行,不要误伤了过往的百姓。”
年轻公子对那位金甲将军吩咐道。
被称为宋将军的人立刻拱手答应道,
“末将谨遵燕王殿下之令!”
说着,便转身对一旁的传令兵下达了指令。
却原来,这位年轻公子乃是当今大明皇帝的皇四子、燕王朱棣,而那位金甲将军正是凉州卫指挥使宋晟。
将令一传,马队立时并为两列、缓缓入城。
边行进之中,朱棣边闲聊般地问道,
“宋将军不久前刚刚于集乃路大破也先贴木儿之师,功劳可谓是不小。”
“哪里,这也是万岁洪福齐天,我大明江山永固之威。”
宋晟微微笑着,说起了客套话。
朱棣也是随着微微一笑道,
“只是、不知宋将军不在武威、因何到了这西安府,莫非是有什么军情战况了么?”
“噢,不、不,燕王殿下不要误会,”
宋晟连连摆着手,
“末将此来,不过是来向秦王殿下述职,汇报近日来的军情战报而已,正巧听说燕王殿下要来,秦王正不知派谁来迎接您好,末将这才主动请令、前来迎接您。”
“原来如此,有劳将军了。”
朱棣听了,微微点了点头,仿佛也是松了口气。
而一旁的少年人郑和听了这番对话,方明白了刚刚不久前发生的那件事。
刚刚朱棣和郑和主从二人在离官道并不算远的一家小酒馆儿里歇息,却遇到几名刺客前来行刺,幸亏当时有“华山七杰”中的武平文武六侠也经过那里,出手为他们解围、方得无恙。而一切都平息之后,这位宋将军才带人赶到,郑和因此非常的生气,很想说他几句,可朱棣却制止了他。现在才知道原来眼前这位将军只不过是来述职的,而且还刚刚立了大功。
此时,已近了秦王府,百名马队骑兵们自动分列两侧,朱棣带着郑和、宋晟直接来到王府门前,抬头看时、见二皇兄朱早已等在大门外,见他来了、便提袍走下台阶来到近前,嘴里还热情地叫着,
“四弟,让为兄等得好苦。”
“二哥,”
边回应着,朱棣边甩镫离鞍、翻身下马,快步迎了上去、深施一礼,
“小弟朱棣见过二皇兄。”
“快快免礼,”
朱将他扶住上下打量着、又道,
“几年没见,四弟出落得越发地英武了。”
“二哥切莫再取笑小弟了,”
然后回身叫过郑和道,
“三保,过来见过秦王殿下。”
“是,”
郑和迈步上前、撩衣跪倒,端端正正地给朱磕了个头道,
“小人郑和拜见秦王殿下。”
“这位是……”
朱有些诧异地看着眼前的少年人。
朱棣知道他的疑惑,便笑道,
“哦,二哥,这是我新收的一个贴身内侍,名叫郑和,时常跟在身边。”
“原来如此,”
朱会意地点了点头,
“那就快快平身吧。”
时常跟在身边么
朱对自己的这位四弟还是很了解的,他做事一向都不是盲目而为的。如今北方战势依然严峻,元朝残部时常来袭扰,而军权几乎都掌握在他们兄弟二人手中,此种情形很难说不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也就是说、如果真的有什么意外或紧急状况,那么眼前的这个少年便是可以相信的、而且是最能够信任的人么?可对方分明还只是个孩子,更何况还是个内侍。
虽然有些不解,可他也知道朱棣不是个荒唐的人,四弟若是这么说,那么这个少年绝对有他自己的过人之处。
正想着,忽见宋晟走过来单膝跪地道,
“末将参见秦王殿下,并向殿下请罪。”
“此话是何意,宋将军何罪之有?”
朱十分地诧异,
“将军这不是已将燕王平安的接了回来了么?这‘请罪’二字又从何谈起?”
“并非如此,”
宋晟面带愧色、道,
“因为末将不察,一直在官道上停留,致使燕王殿下遇到刺客、身陷危难之时没有能及时去救,实是末将之错,望二位殿下责罚!”
“竟有这种事?!”
朱的眼睛顿时瞪大了。
说老实话,如果真如宋晟所讲,朱棣在他的辖下出了什么好歹,宋晟有责任且不必说,而朱也是难逃干系的,所以一想到这些,这位秦王殿下的心也禁不住狂跳了起来。
见他这副表情,朱棣知道自己的这位二哥素来胆子比较小,身体又一直很弱,真怕把他给吓坏了、连忙道,
“二哥不必紧张,其实没有这么严重,那些人也不一定就是刺客,很有可能就是几个混混也说不一定,所以别往心里去,宋将军你也不必太在意。”
“是这样啊。”
朱轻轻地擦了擦冷汗,才又道,
“那好吧,四弟,我们还是先进府再说吧。宋将军也一起来吧。”
“不了,”
宋晟摇了摇头,
“末将还要将这些弟兄们带回兵营去,就先告退了。”
“如此也好。”
朱一边点头应允,一边挽起朱棣的手,兄弟二人进了府门、直向内宅客厅走来,郑和自然也是紧紧地跟在后面。 2k阅读网
………………………………
第一百三十二章 托付兵权
进了客厅,二人分宾主落了座,有内侍献上茶来,朱令人在下首为郑和也设了个座位,并给他也端上一杯茶来。
“一别又是几年不见,二哥的身体可还好么?”
喝了一口茶,朱棣轻轻地问道。
朱叹了口气道,
“你瞧二哥我这身体还能好的起来么。”
其实、就算他不说,朱棣也看得出来、比起几年前,眼前的二哥又较之前清减了不少,气色也不如从前,心中不免也有伤感、劝道,
“二哥也不必如此说,毕竟您正值壮年,怎么就能说好不起来了呢。”
“幼年时落下的病根儿,恐怕难以根除了,再好的名医看了都是如此地说,他们也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朱叹了口气、转而又看了看朱棣,笑道,
“倒是四弟比起从前更加的英姿飒爽,在为兄看来,四弟越来越象父皇了呢。”
“二哥休要拿小弟来取笑了,我怎么敢和父皇相比。”
嘴上客气着,可这句话却让朱棣打心眼儿里觉得美滋滋地。
而朱也不再就这个话题讨论下去,反而又想起宋晟所说的那件事来,便问道,
“四弟,依你看,前去刺杀你的那些人会是什么人呢?会不会是那些北元残部?”
“这个么,小弟看,是他们的可能性不大,”
朱棣思索着道,
“且先不说行刺并非他们的惯用手段,就说我与他们相遇这件事,看起来完全就是出于偶然。而且小弟还注意到了一个细节,虽然他们的外貌看起来有些蒙古人的特点,可说起汉话来却十分的流利,丝毫不带外族痕迹。后来在他们落荒而逃之时,虽然那为首之人说了一句蒙古话,可看起来十分的做作,完全就是故意为之。所以、小弟觉得他们并非是北元的人。”
“那么会是什么人呢?”
朱陷入了沉思。
见他如此地在意自己的安危,虽然觉得有些过于担心了,可朱棣还是很感动道,
“这件事小弟会想办法查一查的,所以二哥不要为此过虑了。”
“那就好,其实为兄也并非过虑,”
朱看着他苦笑了一下、道,
“我身体的状况你也知道,恐怕担不起什么重任,而在太原的你的三哥、又是那种情形,所以北方军务大事就全靠四弟你了,如果你要是出了什么事情、你要父皇又如何放得下心呢?”
“好的,小弟会注意的,”
听他说的这番发自肺腑的话,朱棣很认真地点着头。
朱所说的三哥指的就是三皇子晋王朱,他这个人为人骄纵、不甚检点,前些年险些卷入谋反事件,如果不是太子朱标苦苦为其求情,朱元璋不但会废黜他的王位,甚至会要了他的命也说不一定。可想而知,虽然朱目前依然是藩王之一,可军务大事又怎么会真正的交于他的手中,反倒是将屯田、筹备物资这些事都交由他去做。
朱又凝神了自己的四弟片刻、方又道,
“其实,此次为兄让四弟你前来,为的也是这件事,为兄打算将金虎符交给四弟你来掌管。”
“什么?”
朱棣顿时愣住了,半天方又道,
“二哥,你不必如此,小弟我……”
他当然知道金虎符为何物,有了这个东西便可随意调动西北大军。如今东北部的军队由自己来掌控,如果再拿到金虎府,那就等于将北方全部军权都掌握在手中了。可是、权重不一定就是好事,自己到底该不该接受呢?
朱大概是猜到了他的担忧,便笑了笑道,
“四弟你不必推辞,为兄这么做也是因为最近战事日趋吃紧,军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而我的身体早已不如往日,如果真的遇到个紧急状况,偏要是赶上为兄无法承担时,岂不是要误事了么?而且比起将金虎符交给别人来执掌,自然是交到你手中更好一些、不是么?”
“小弟明白了。”
听他说的完全是这么回事,朱棣便点着头、表示了自己接受了二哥的托付。
兄弟俩又聊了好一阵子,直到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才一同去吃晚饭。朱早已为他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宴席,只是、朱棣这几年好象已习惯了吃素,并没吃得太多。当晚,朱便邀请四弟一同在自己的寝宫歇息。
因为不能擅自离开封地太久,次日一早,刚吃过早饭,朱棣便同二哥告辞,朱带着人一直将他送出城外。
朱棣觉得已经送得够远了,便勒住马匹、拱手道,
“二哥请回吧,你身体弱,不要过于劳累了。”
“好吧……”
朱又朝四周看了看、问道,
“只是、四弟,你此次前来、真的只有你们两个人么?”
“啊、是啊。”
朱棣知道他在为自己担心,可还是实话实说地点着头。
朱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道,
“我还当你是将随行的卫队都留在城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