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天逍遥-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话之时斩钉截铁,让人不由的相信。
  杨逍看得出来,殷天正确实有些着急,想来天鹰教必然是真的遇到了敌人,而且今天遇到殷野王,他带着这么多高手出海,定然不是寻常。
  白眉鹰王的鹰爪擒拿手乃百余年来武林中一绝,当世无双无对。
  连他都如此小心翼翼,如临大敌的敌人会是谁呢?杨逍不由的起了几分好奇。
  殷天正实是武林中一位不世出的奇人,年纪虽大,精力丝毫不逊于少年,内力如潮,有如一个浪头又是一个浪头般连绵不绝
  “说,你们教主在什么地方?”脚下踩着一人的胸口,一个大汉戾声的问道。
  天鹰教虽说不大,但是却也不小,里面院落数十,而且整个总坛分成了内外两个部分。虽然上次来过一趟,但是那次就连天鹰教的其他高层都没有发现,显然这些人都在总坛的内部呢,只是内部比外部还大,想要找到殷天正等人显然要花费不短的时间,而这却不是莫声谷希望看到的,因此直接抓住了一名天
  见此情况杨逍也不好真的下杀手,最后只能是打晕这人,自己继续寻找。而且杨逍相信,这里的情况殷天正应该早就知道了,也许一会不用他去找殷天正,对方就会主动来找他了。
  而杨逍也没有猜错,刚刚踏进一处院落,杨逍就听见一阵脚步声响起。听脚步声显然人数不少,而脚步声不重,说明这次来的都是高手。
  果然
  见到程嘲风
  程嘲风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只是见到一道白影向自己胸口射来。条件反射的用剑格挡,只听“砰”的一声,程嘲风只觉一股大力从长剑上传来,让他握剑不稳,长剑直接掉到地上。
  “什么!”
  程嘲风大惊,仅仅一击就打落了他的剑,这让他惊恐万分。但是现在不是害怕的时候,因为杨逍的下一次攻击已经到来。

第238章 天鹰教的忧患
  走在身后的周颠看着杨逍和殷天正两人的状态,不由得一阵挠头,杨逍和殷天正两个人一见面之后居然是一副和谐的画面,两个人不仅没有打起来,杨逍还一副关心殷天正的模样。
  而白眉鹰王殷天正则是目睹杨逍将殷野王打伤,同时伤了那么多天鹰教教众,殷天正好似全然没有看到,不见丝毫动怒,仿佛躺在地上受伤的根本不是他的儿子。
  白眉鹰王殷天正和杨逍素来不和,这一点在明教之内似乎也并不是秘密,事情的起源在于当初阳顶天失踪之后,众人为争夺教主之位而闹的不可开交。
  其中杨逍本来是最有实力和希望的,一来是他身为光明左使地位最高,二来是阳顶天当年曾经传授他乾坤大挪移,但是因为杨逍不能服众,他的个性问题导致与教内几人的关系非常不和谐,尤其是和四大法王,相互之间素有嫌隙。
  再加上杨逍的帮手光明右使范遥失踪,而五散人游又素来和四大法王交好,因此杨逍不能一统明教。
  而四大法王之中,其实最有威望的便是白眉鹰王殷天正,无论是实力还是为人,他的呼声都是最高。
  但是当年白眉鹰王殷天正却破教而出创立天鹰教,再加上金毛狮王谢逊自绝于江湖,紫衫龙王黛绮丝不见踪迹,一下子偌大的明教竟然分崩离析。
  要不是杨逍突然出手整合明教,只怕明教还不知道会走向怎样的下坡路。
  而现如今明教内部,不仅青翼蝠王韦一笑对杨逍最为亲近,金毛狮王谢逊也重回中教内,最关键的是杨逍自己的乾坤大挪移修炼大成,功力直追当年的阳顶天。
  明教再次迎来中兴的希望,而此时挡在杨逍面前的便只有白眉鹰王殷天正和他的天鹰教了。
  周颠也知道天鹰教一直以来都是杨逍心中的大患,所以他以为杨逍和殷天正的见面必然是剑拔弩张,风起云涌。
  没想到他们二人仿佛极有默契,见面之后无论是言谈还是举止都极为和谐。
  这却是因为周颠和杨逍所站的角度不同,所处的位置差异,因此考虑事物的高度不在一个层次。
  周颠所能想到的只有个人的恩怨,而杨逍想到的却是整个明教的发展,周颠所看到的只有殷天正破教而出创立天鹰教给明教带来的损失,而杨逍却能够看到背后殷天正更有更为高明的布局。
  虽然在江湖上天鹰教和明教一样被正道中人视为邪教,不过杨逍却知道,和少林并称为武林泰山北斗的武当派却对天鹰教评价颇高。
  不仅是张翠山和殷素素在海外生活十年后回归大陆,遇上俞莲舟,俞莲舟就评价殷天正“我从未和令岳会过面,但他统领天鹰教独抗群雄,这份魄力气概,所有与他为敌之人,也都不禁钦服。”
  殷天正统领天鹰教独抗群雄,当然是为了夺屠龙刀不愿说出谢逊下落,另一方面又何偿不是因为谢逊和他原是明教教友而保护谢逊呢!能够看出这一点的人绝对不多,最起码殷野王就绝对没有看出他父亲这层安排的含义。
  后来张无忌、杨逍、殷天正、韦一笑驰援武当时,张三丰对殷天正的评价更是高,称殷天正为“一代宗师”。
  武功高可以称之为武林高手,但“宗师”二字可不是随便当得起的,以张三丰的宗师身份自然也不会随便叫别人宗师,“一代宗师”四个字可说是张三丰对殷天正极高的评价。
  殷天正成立天鹰教时,明教的局面非常糟糕,因为阳顶天没留下只言片语便告失踪,明教大起内讧。
  按说明教开始没设副教主,教主之下职位最高的当属左使杨逍,杨逍更得阳顶天亲传明教的护教神功乾坤大挪移,所以由杨逍继任教主当属名正言顺。
  偏偏杨逍或者说原来的杨逍这个人武功才德都不能让其他人信服,说到底还是阳顶天太厉害,所以阳顶天在位时,明教团结的能人太多了。
  明教之中,阳顶天之下,个个放出去都是可以称雄一方的人物,杨逍没有压倒性权威和武功,很多人都自认为自己有这种才能来接任教主之位,明教便搞得一团遭。
  再加上因为谢逊的缘故,偏偏此时的明教在江湖中树敌更多,不少势力都和明教有矛盾,可以说如果继续内斗下去,明教将有覆灭的危险,然而明教之中众人,论武功或许是高手,但是论眼界和权谋,却都是平平之辈,居然很少有人能够看得出这层隐忧。
  这个时候殷天正出走江南,在江南一带成立了天鹰教,自任教主,他居然出来自立门户了。
  表面上看,殷天正此举是背叛了明教,其实他是用心良苦。
  眼见着明教成了烂摊子,自己又没能力去收拾,那我不蹚浑水,自立门户你们总不能说我了吧!
  事实证明,殷天正出走明教自立天鹰教这步棋走得太对了。
  后来六大派围攻光明顶,如果没有天鹰教这个强援,杨逍等人根本就撑不到张无忌的到来,那明教可就真的被六大派灭了。
  可以说,殷天正的天鹰教为明教建立了另一番基业,为明教力挽狂澜于即倒。
  不仅如此,在原着中,当张无忌被拥立为明教教主之后,殷天正马上宣布解散明教,并说:“‘天鹰教’这个名字,打从今日起,世上再也没有了。”
  如果说那是因为张无忌是自己的亲外孙,殷天正还想着即使这样也不算失去权力的话,当天鹰教教众说殷天正与张无忌是至亲,听哪一位教主的号令都一样时,殷天正更是非常严厉地说:“打从今日起只有张教主,哪个再叫我一声‘殷教主’,便是犯上叛逆。”
  从殷天正这些话,更可以看出,殷天正成立天鹰教根本就不是什么为了那个教主之位了!
  而这些也都是杨逍结合着自己知晓剧情,再加上他后来统领明教眼界越高,这才能够想明白当年殷天正这一层布置。
  不说是周颠,就算是整个明教之内,除他之外又有谁能明白呢?
  由此也可见,白眉鹰王殷天正的不凡,杨逍是结合了自己知晓剧情的优势,才能够看得出他的谋划。
  怪不得殷天正就算是自立门户,也能够在几十年之内创下了天鹰教如此大的基业,在江湖之上威名赫赫,可以和六大派分庭抗礼。
  论武功论才具白眉鹰王殷天正,确实是教主的最合适人选,他唯一的缺点或许就是年龄太大。
  而上一次杨逍委托韦一笑去天鹰教拜访殷天正,也隐隐地将自己的谋划和一些布置交代了一番,通过韦一笑的转述,以殷天正的智谋,他已经通过杨逍的这些布置,看得出杨逍考虑问题和他在一个平面之上,都是为了明教的大业。
  在杨逍对明教未来所做的布置之中,也能够看得出来,杨逍的计划之中,天鹰教根本不是明教的敌人,而在杨逍的整个版图规划中,天鹰教直接是明教东南的壁垒或者说是进取天下的最佳跳板。
  而聪明人之间的沟通往往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即使杨逍在光明顶,殷天正在天鹰教,他们两个人好似隔空对话一般都将对方的意图瞬间洞悉,也不由得生出英雄惺惺相惜的感觉。
  杨逍感叹殷天正的谋划之深,和他为了明教一片赤胆忠心,如此忍辱负重,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对他的意图有所误会。
  而白眉鹰王也在感叹杨逍如此了得,除却武学修为不算,竟有如此之谋,他更是为杨逍居然敢于谋划席卷天下的大局而震惊,但是这也让殷天正不由得生出一种雄心和壮志,若是当真能更谋划成功,也不枉大丈夫生于世间!
  所以他们二人才会一见之下犹如故交,并不见丝毫生疏。
  殷天正有急事,甚至都来不及和杨逍多说,更是直接掠过了殷野王的事情,而杨逍见殷天正似乎遭遇强敌,也是直言不讳自己要去帮助,而殷天正也是无比信任,不带丝毫犹豫,就答应杨逍去天鹰教总坛。
  两人之间仿佛多年合作的老朋友一般不见丝毫拖泥带水,彼此之间眼神坚定都是信任。
  而此时面对杨逍的询问,殷天正也并不隐瞒,当下把天鹰教面临的困境给杨逍一五一十的道来。
  原来此时,在东南海域之上,天鹰教最大的对头,便是以张士诚为首的盐枭集团。
  张士诚出生于泰州白驹场的一个穷苦的“亭民”之家。他的三个弟弟张士义、张士德和张士信也都以撑船运盐为生。
  元朝末年,朝政腐败,财政收入入不敷出。统治者为了填补不断扩大的政府开销和军费支出,大量增发盐引,不断提高盐价,盐业成为国家财政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虽然盐价不断提高,但东南沿海的盐民依然生活无着。泰州地处东南沿海,每到盛夏,都会遭遇台风侵袭,海潮倒灌。海水退去,原本千倾良田都变成盐碱地,当地农民苦不堪言。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了生活下去,当地百姓只能纷纷加入运盐的行当。
  但是在盐厂当一个运盐工每天累死累活也挣不了几个大钱,相反的盐场的监工常常都是元人,因此对盐工动则打骂。
  张士诚兄几人忍不了这样的罪,索性杀了监工又聚拢起运盐工造了元人的反。
  造反这种事情真的是比较看天赋,张士诚仿佛生来就是为了干这一行,在他起始之后,周围的几个盐场纷纷响应。
  当时,在盐场干活的盐丁们正嫌工作太苦太累,于是共同推举张士诚为首,直接攻下了泰州。
  这时候高邮府的知府李齐招降了他们,但是他们不久又叛逃出去,杀掉了行省参政赵琏,同时攻取了兴化,在德胜湖集结,有一万多人的势力。
  这时候元朝廷派人拿着“万户”的委任状去招降他们,张士诚手底下的兄弟都劝他不可招安,以免做了宋江。
  但是张士诚却知道,自己等人虽然声势浩大,看着一声间攻城略地,打的朝廷没有还手之力,但是那是因为他还没有成为更大规模的目标,这点势力根本不在朝廷的眼里。
  像这样万把人的造反在元末太过稀松平常,朝廷也是因为在其他地方剿匪这才没有功夫对付他,一旦他再继续打下去就要引得朝廷的主力部队来围剿了。
  别看他们攻打几座城池都不费吹灰之力,但是那些城池守军只是地方杂兵,也就是吓唬吓唬老百姓的水平,朝廷真正对付叛军的是汝阳王手底的精锐部队,专门打压各地义军,根本不是他可以抗衡的。
  而且他一路打下来各处裹胁流民,几次作战下来还没有有效的整合战斗力,迫切需要休养一段时间,所以就顺势答应朝廷的招安。
  拿着朝廷的饷银练自己的部队,到时候等势力再庞大一点,继续反他娘的。
  张士诚的算盘打的不可谓不精,然而朝廷也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任由张士诚发展势力,频频命令张士诚出动剿匪,镇压周边叛乱。
  在元庭想来这一招就是当年宋庭驱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