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易行记-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作乐欲下车,却被王风吟拦住。

    王风吟道:“李庄主,不急。”

    李作乐问道:“不知王少侠有何妙招?”

    王风吟道:“妙招还不敢说,要试下才知。”

    王风吟凑近车夫耳朵,告诉车夫应对之策。

    说毕,车夫头对向前方,大喝道:“前方挡路者何许人也?”

    天山五丑中,相貌最为凶恶的天山老四回应道:“关你屁事,快叫你们老爷出来受死!”

    车夫一副担惊受怕的模样,转身对向车厢,大声道:“禀报老爷、法元大师和奚老前辈,前方四人不肯让路,而且还……还大放厥词,宣称要取老爷性命。”

    一听到法元大师和奚老前辈两人名字,向来胆小的天山老五登时心生退缩之意。

    “法元大师,奚老前辈,你看该如何是好?”

    坐在车厢内的李作乐大声问道。

    “师父,就让徒儿先去杀了其中一人,看他们还敢不敢拦着去路。”

    王风吟大声怒喝。说毕,他拔出剑,冲出了车厢。

    一见王风吟出来,天山老五急忙缩到天山老三身后,道:“这小子真是王风吟!三师兄,怎么办呀?我们有四个人,他们也有四个人,而且还是少林的法元方丈和花间派奚当归。”

    听天山老五一说,天山老三心中微微一颤。

    王风吟怒形于色,道:“你们几个给我听好了,目前有两条路让你们选,一是自行了断,二是死在我剑下。”

    天山老四怒火中烧,可即便是性子急躁的他,此时也不敢贸然出击。

    三人都看向天山老大,等着他作出定夺。

    天山老大想了想,恭敬道:“不知两位前辈在此,贸然打扰,还请恕罪,我等这就给前辈让道。”

    王风吟哼了一声,面色冷酷道:“我说过了,你们只有两条路可以选,要么自行了断,要么就等着受死。”

    天山老四终还是管不住暴脾气,怒道:“臭小子,别给脸不要脸!”

    王风吟眼露杀意,嘴角微微上扬,冷道:“我这就去割了天山老五的鼻子!”

    听王风吟如此一说,天山老五吓得全身哆嗦,双眼翻直,霎时如流星般飞步逃走。王风吟随即施展轻功跃起,追向天山老五,天山五丑其余三人见状也跟着跃起。

    凌空中,王风吟遭到三人拦截。他并未退缩,而是出剑刺向天山老三,所用的招式便是夺命剑法中的穿心招式。他出招极快,剑刺狠准。天山老三匆忙闪躲,无奈还是被他刺破了外衣。

    穿心一招刚出,王风吟紧接着是出第二招攻招,此间便无防招连接,空中低他半身位的天山老四剑刚出鞘,他的封喉招式已出。情急之下,天山老四往上举剑一格,最终虽未被王风吟伤到,却被自己的剑尖点破了下颚。

    此时,王风吟感觉身后一股剑气王风在逼近,他向上举剑,剑身擦着颈部左侧衣领,直接刺向他身后靠近的天山老大。天山老大始料未及,后仰弓身避开了王风吟的剑。

    瞬息之间,王风吟就连连出了三招,他见好就收,蓦地落至地面。

    天山五丑几人面面相觑,凌空中二次跃起逃走。

    天山五丑离开后,李作乐走出车厢,抱拳称赞道:“王少侠智勇双全,在下佩服,佩服!”

    王风吟尴尬地笑了笑,解释道:“多亏了师父、法元大师和李庄主三人在江湖上威名赫赫,否则也乱不了敌心,挫不了敌手锐气。”

    李作乐抬起左手,连挥几下,道:“在下区区小名何以与尊师和法元大师相提并论,王少侠折煞在下也。”

    突然,王风吟在李作乐左手手腕处发现了一个图案。
………………………………

第四十三章 百年风雅

    苏州,虎丘,花间派。

    花间创派近两百年,初代掌门为李庭芳,乃当时皇帝胞弟。因痴迷武学与琴棋书画,李庭芳放弃高官权位隐居在苏州西北郊的虎丘上,不少江湖上文人雅士慕名而来,在虎丘上比武对酒吟诗抚琴。

    后在众人提议之下,李庭芳创了虎丘花间派。百余年来,花间派内文墨琴韵风气未断,花间派的弟子们各个精通诗词书画,无不是气质绝然的俊男美女。

    搭乘李作乐的马车,王风吟终抵达虎丘山门口,他跳下车,大致看了一眼后,不禁叹道:“果真如师父所说,虎丘山最高也不过十余丈!”

    “虎丘山虽不高,却有‘江左丘壑之表’之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

    王风吟身后李作乐道,随后他走至王风吟身旁,手指向远方高处道:“王少侠请看,那高塔便是云岩寺塔。”

    王风吟抬头仰望,只见一座八角木塔高耸入云,他想到《易行记》书中所叙:当年为了获花间派女弟子芳心,江南各地名门世家的公子们齐聚云岩寺塔前演武献技。后因彼此不快,这些公子们大打出手。为了安抚众人,时任花间派唐婉邀请江南名门前来花间派赏花比武,比武大会上前四家名门并称江南四大名门。

    不仅如此,《易行记》书中另有记载道:十九年前,在江南名门赏花比武会前夕,人称隐侠的夜恒曾跃至云岩寺塔顶,在天下众英雄面前投掷暗器杀死洛阳谢家谢公子。

    这时,一身绿裳,气质淡雅的女子走到二人面前,恭恭敬敬道:“在下乃花间派弟子燕琉璃,不知两位高姓大名?”

    李作乐行礼道:“在下李园李作乐,燕姑娘有礼了。”

    王风吟说道:“高姓不敢当,在下王风吟,燕姑娘你好。”

    燕琉璃惊喜,笑靥如花,道:“王风吟?敢问阁下是否就是奚祖师叔的闭门弟子,王风吟师叔?”

    被年龄相仿女子喊作师叔,王风吟哭笑不得,道:“正是在下,你好你好。”

    燕琉璃喜不自胜道:“太好了,师叔这边请。”

    燕琉璃突然记起还有一位贵客,面带愧意,对着李作乐躬身道:“适才一时忘形失态,还请李庄主见谅。久仰李庄主仁侠之名,今日能得一见实乃三生有幸。”

    李作乐呵呵一笑,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道:“难得贵派叔侄团聚,在下来访不合时宜,实在是心中有愧。”

    燕琉璃道:“李庄主见外了,这边请。”

    在燕琉璃指引下,王风吟和李作乐二人步入虎丘。

    花间派的入口不设牌坊,只是在上山的石梯处放了一块大石,那大石长约半丈宽有二尺,刻有上了朱红色的“花间”两字。看着那块大石,王风吟登时觉得相较于其他大门大派,花间一派显得别具一格,朴素淡雅。

    此时寒冬时节,虎丘山上一片萧瑟,除了几棵耐寒的古树,大多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也让环绕在虎丘周围的山塘河也显得死气沉沉。上山百步后,除了能看见云岩寺塔外,还能见得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雕像。

    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对虎丘情有独钟的他有感于此,便领导苏州百姓自阊门至虎丘开挖河道与运河贯通,沿河修筑塘路直达山前,又栽种桃李数千株,加以美化,并绕山开渠引水,形成环山溪。花间弟子立白居易雕像于此处,便是为了纪念他的功绩。

    走到云岩寺塔前时,一阵琴箫和鸣之声传入王风吟耳中,他四处张望,却寻不到奏乐之人踪影。

    王风吟不禁问道:“燕姑娘,这琴箫和鸣声是从何处传来?”

    燕琉璃走到他身边,指向云岩寺塔西北处的石山堆,道:“师叔,那石林中有一个听风楼阁,我派弟子们喜欢到听风楼阁中奏乐。”

    “听风楼阁?”

    燕琉璃笑了笑,解释道:“风中有语,耳难寻觅,唯目倾听。”

    王风吟一脸惊奇,叹道:“用眼睛听风语?”

    燕琉璃点点头,道:“听风楼阁被四周石山所围,鲜少有风能进入其中。然而这石山外围尽是参天大树,但凡有风吹过,树叶就会晃动,花也会飘散,如此便是风语。”

    听完燕琉璃解释,王风吟和李作乐面面相觑,不禁苦笑。

    燕琉璃面露尴尬,道:“师叔和李庄主莫要见笑,我派中人平日里闲来无事,喜爱寻乐玩闹罢了。”

    李作乐微笑道:“燕姑娘谦虚了,如此怎能说是玩闹。贵派上下皆是出凡入圣之辈,我等附庸风雅之辈望尘莫及。”

    绕过云岩寺塔,三人来到千人石,燕琉璃解说道:“王师叔,当年创派掌门李庭芳便是在这千人石上与远道而来的文人雅士抚琴对诗,挥墨作画。”

    从千人石处朝北望去,“虎丘剑池”四个大字引入眼帘,四字乃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每个字的笔画都有三尺来长,笔力遒劲。

    走到剑池旁,王风吟顿觉寒气逼来,他抬头举目,只见两片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锁住了一池绿水。池形狭长,南稍宽而北微窄,模样颇像一口平放着的宝剑,阳光斜射在水面,给人以寒光闪闪的感觉。

    王风吟不禁问道:“这剑池底下是否真为吴王墓?”

    燕琉璃笑道:“相传秦始皇帝和汉末吴国孙权曾派人来剑池探墓,若真是吴王墓,想必此中宝物早被盗尽。”

    顺着剑池东去拾级而上,三人来到可中亭,请示王风吟和李作乐入座后,燕琉璃道:“烦请王师叔和李庄主稍等片刻,琉璃这就去向林掌门禀报。”

    燕琉璃离开后,王风吟道:“一路上只听到有人琴箫和鸣,还未见到一个花间弟子身影。”

    李作乐笑道:“江湖上无人不知贵派弟子寄情于山水,喜爱云游四方,自然是不易见到。”

    随后,李作乐话锋一转,问道:“不知王少侠可有读过《易行记》一书?”王风吟点点头。

    李作乐目光看向王风吟身后的草地,接着道:“此书中有‘三君子一醉功成花间之颠’一说,当年贵派创派掌门李庭芳座下三弟子第五韶华、孟怀秋和曹埙,便是在王少侠身后的草地上饮酒,酒兴大发后创了醉琴曲、落花剑法和形意笔三大武功绝学。”

    王风吟怔怔地看着那块平地,想象着百余年之前的场景。

    如今,琴曲与落花不再,百年之风雅仍存。
………………………………

第四十四章 重大秘密

    虎丘,剑池。

    在亭台了坐了半晌,王风吟和李作乐二人才等来了花间新掌门林思雨。林思雨身穿玫红色外衣,气质依旧清新脱俗。

    她大步流星赶至二人面前,脸带愧意,躬身道:“让二位久等了,还请见谅。”

    王风吟和李作乐二人急忙起身见礼。

    脸上总挂着微笑的李作乐道:“林掌门见外了,能有幸游览贵宝地名胜,不胜感激。”

    王风吟随声附和道:“是呀!”

    随后,林思雨笑容可掬地看向王风吟道:“王师叔,那日在李园匆匆一别,思雨心中抱憾良久,您此次回来,定要多呆些时日。”

    听到“回来”二字,王风吟心中一颤,差点落下几滴热泪,他抿嘴憨笑道:“不瞒你说,我此次回来根本就没打算走,即便是你们赶我,我也赖着不走。”

    林思雨微微一笑道:“若真是如此,侄儿还求之不得。”

    看着林思雨的笑容,王风吟心中登时觉得暖和。

    突然,一阵奇香扑鼻,他不禁感叹道:“好香呀!”

    说毕,他东张西望,见在可中亭下侧的小道上,燕琉璃正端着一壶茶徐徐走来。

    李作乐闭眼,心旷神怡地闻着茶香,道:“若是在下没猜错的话,燕姑娘泡的可是苏州城内最具盛名的洞庭茶。”

    燕琉璃惊叹道:“李庄主鼻子真灵!”

    随后,她将茶盘轻放在亭中的石桌上,道:“不过小女泡的这壶洞庭茶可不是绿茶。”

    “哦?”李作乐甚为惊奇。

    燕琉璃解释道:“正所谓春花、夏绿、秋青、冬红,这严寒时节当然是要喝红茶。”

    李作乐请教道:“在下见识浅薄,只喝过洞庭绿茶,洞庭红茶可是闻所未闻,还望燕姑娘赐教。”

    燕琉璃眼开眉展,灵气逼人,说道:“今年二三月回暖较快,茶农们采下摊晾的青叶来不及烘干,到了第二日便会发红。后来茶农们将这些发红的叶子炒干,就有了这洞庭红茶。”

    李作乐恍然大悟地点点头,道:“原来如此,受教了。”

    燕琉璃春风满面道:“李庄主,泡这壶茶所用的泉水可是小女刚从陆羽井中打来。”

    唐朝人陆羽,被后人尊称为“茶圣”,当年路过虎丘,发现虎丘山泉甘甜可口,评为“天下第三泉”。后来陆羽寓居在虎丘,在居所前挖了陆羽井,一边研究茶叶,一边著作《茶经》。

    李作乐叹道:“妙哉,妙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