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当他看到那双冰冷的双眸时,却又顿时把剩下的话尽数咽回了嗓子眼。
“唰唰唰!”
红甲闪动,几息之后午门城楼大殿周围便再无一个禁卫军。
而魏贤志也在此时毫不犹豫的纵身而起,跃上城楼,站在了宁永年对面。
没有跪,没有躬身,没有拱手。
此时此刻,所有的场面话和试探都已没有了意义。
甚至宁永年已不再贵为天子,魏贤志也已不是人臣。
这两个年龄相仿的中年男人,将各自代表着两个庞大的势力,于午门之上进行一次事关整个大宁何去何从的谈判。
谈的拢,那这种微妙的平衡或许便能继续持续下去。
谈不拢,那一场不知何时会结束,但一定是从今夜开始的大乱便将席卷三十六州,且造成远比“春龙之乱”严重数倍的深远影响。
至于结果。。。。。。
或许,以后大宁将不再有魏家。
或许,大宁将不再姓宁。
“。。。。。。”
“魏卿,朕还有百万兵。”
龙袍晃动,这是宁永年的第一句话。
“所以,西南六州之地,够不够?”
这是第二句。
。。。。。。
。。。。。。
不同于寻常谈判时“先漫天要价,再就地还钱”的流程,宁永年似乎一上来就表现出来足够的诚意。
确实,如今整个大宁至少明面上效忠于他的兵还有将近百万之数。
如此力量跟好似仅仅只掌握着悬镜司和蜀州的魏家相比看起来并不在一个量级之上。
虽然经历过一次“扩编”,但现在悬镜司在三十六州的差役总共也就十万余人,跟百万根本没有可比性。
不过任谁也知道这并非是魏家的全部家底。
最起码在这京城,魏家眼下所展现出来的实力便足以跟宁永年分庭抗礼。
所以宁永年才没有多说半句废话,而是直接给出了自己的条件。
西南六州。
安、沛、宿、岚、卫、蜀。
此六州州界相邻,占据大宁西南大部,面积差不多在大宁国疆的五分之一左右。
并且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这六州竟与大黎想要的那六州几乎完全一致。
唯一的区别就是大黎没有要蜀州,而是想要定州。
魏贤志并不知道魏长天和归培安谈的交易,不过即便知道了如今应该也不会想太多。
毕竟大宁西南一共就那么几个州郡,重合也倒是正常。
因此他现在只是在飞速思考着宁永年这个条件背后的含义。
首先,这六州肯定是以“封地”的形式给到魏家,也就是说他魏贤志将成为大宁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异姓王,且一下子就坐拥六州之地。
其次,既然其中包括了蜀州,那就代表着只要自己点头,蜀州之战立马便会停止。
最后,既然有了封地,魏家便肯定不能继续待在京城,这样一来悬镜司自然也就会快速衰败,进而被宁永年到时候建立的新组织所取代。
综上,宁永年其实就是想要用六州之地来换皇室对其余三十州的绝对控制权。
西南六州给你魏家,只要名义上仍是大宁的疆土就行,其余的随你们折腾。
不过作为交换,剩下三十州你们便不要染指了。
至于之后会不会再有内乱之事。。。。。。那到时候两家各凭本事就是。
“。。。。。。”
聪明人之间从来都不用说太多。
因此虽然宁永年只说了两句话,但魏贤志基本就已经完全明白了这个交易的本质。
毫无疑问,面对着如今的魏家,宁永年已经做出了极大的让步。
不过。。。。。。
“皇上。”
看着宁永年,他平静的摇了摇头:“不够。”
“不够?”
宁永年回望过来,眼神中的杀意一闪而过:“那不知魏卿觉得几州之地可够?”
“南十二州。”
魏贤志平静的回答道:“外加自大奉撤兵。”
“。。。。。。”
灰雾天晦冥,黑云风膻腥。
就在魏贤志狮子大开口说出魏家的条件之后,整座城楼顿时便笼罩在了一片骇浪惊涛般的气势之中。
两人的衣角在风中猎猎作响,视线毫不遮掩的对撞在一处。
虽然魏贤志只有三品巅峰,但面对宁永年实打实的二品威压却丝毫不落下风,甚至还笑着问了一句。
“怎么,不行?”
“。。。。。。”
十二州之地,大宁的整个南方,还要从大奉撤兵。
这个代价毫无疑问已经大大超过了宁永年的底线,而魏贤志最后的这四个字更是让他瞬间怒极反笑:
“哈哈哈,魏卿,看来你是从没想过要与朕和谈啊!”
“皇上,此言差矣。”
魏贤志摇摇头:“若是我不想谈今日就不会站在这里了,只是你我没能谈拢而已。”
“是么?”
宁永年眯着眼,一字一顿问道:“那照你的意思,你便是定要反了不成?!”
“皇上,我从未如此说过,不过若是可以的话。。。。。。”
魏贤志看了一眼城墙内密密麻麻的禁卫军,然后便收回视线似笑非笑的回答道:
“微臣倒是真想看看皇上您有多少本事。”
第468章 挑衅
如果可以的话,微臣倒是真想看看皇上你有多少本事。
当魏贤志笑着说出这么一句话之后,这场极为短暂的谈判便无疑已经宣告破产了。
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句话都足够狂妄,嘲讽值丝毫不亚于前世那句经典的“陛下何故谋反?”
不仅再直白不过的表明了魏家的底气,更是无比强硬的表达出了魏家的态度。
我就是要南方十二州,外加大宁从大奉撤兵。
这两点你如果不能满足; 那咱们也别废话了,直接开干就完事了。
当然了,魏贤志提出这样一个条件并不完全是自己的想法,而是早就与魏长天商议过的。
魏长天猜到宁永年或许会“割地求和”,因此早在蜀州之战开打之前就跟魏贤志通过气,进而定下了这样一个“南北而治”的底线。
不过他之前一直认为这样一次谈判一定会发生在朝廷大军遭遇“牛头山大败”之后。
可谁曾想竟然今天就发生了。
宁永年为什么会在大奉、蜀州两边战事一片向好的情况下突然要与魏家和谈?
其中原因或许有很多。
可能是那七个馗龙的高手让他错误估计了魏长天的势力。
可能是那“一剑斩三千卒”的神之一击让他感到了蜀州战事并非十拿九稳。
可能是依然动荡的粮市、已经见底的国库已无法再支持朝廷与魏家爆发全面冲突。
也可能是魏贤志今夜的举动让他措手不及,只能提前开启谈判。
其实如果这次“和谈”真的发生在朝廷大军遭遇“牛头山”大败,蜀州之战大势已去之后,宁永年或许还真会认真考虑魏家如今提出的条件。
但是眼下朝廷大军刚刚“攻破”广汉城; 宁永年自认是占尽优势的一方,所以当然便会觉得魏贤志是在狮子大开口。
那么,和谈失败便也就容易理解了。
“。。。。。。”
“哈哈哈哈!”
“魏卿,朕万万没想到你竟已狂妄到了这般地步!”
愤怒的笑声回荡在夜空,宁永年看着神色自若的魏贤志,龙袍鼓动间尽是杀意。
“你当真以为朕不敢杀你不成?!”
“皇上,许大人怎么死的我再清楚不过,因此自然明白你敢。”
魏贤志摇摇头,语气平静:“不过,‘敢’并不意味着‘能’。”
“是么。。。。。。”
眼睛眯起,宁永年慢慢向前一步,腰间天子剑已出鞘半寸。
他其实心中知道自己确实杀不了魏贤志。
虽然后者只是三品,但既然敢来,那就说明肯定有着保命的手段。
但是魏贤志话里话外的讥讽之意,却让他差一点就要不顾一切的挥剑向前者斩去。
不过最后关头,宁永年终究还是没有做出这个动作。
他不是为了一个丫鬟就敢杀宰相的魏长天; 也不是顶着千古骂名带人包围皇宫的魏贤志。
作为一国人皇,一个极为擅长玩弄权术的帝王,宁永年深知冲动行事十有八九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更何况他必须要顾全大局。
“。。。。。。”
“好,你很好。。。。。。”
硬生生从喉咙中挤出几个字,天子剑芒重新归于剑鞘。
宁永年深吸一口气,死死盯着魏贤志。
“大宁三十六州,朕倒要看看你魏家能拿走多少!”
“多谢皇上成全。。。。。。”
衣袖抖动,魏贤志回望过去,针锋相对的回答一句。
“你会看到的。”
谷毅
“哼!朕等着!”
“嗯,微臣告辞。”
“唰!”
伴随着最后一句话落,魏贤志毫不墨迹转身跳下城楼,重新站在满是悬镜司差役的长街之上。
“老爷!”
王二立马凑上来,压低声音问道:“接下来我们。。。。。。”
没有立刻回答,魏贤志又回头瞥了一眼那个仍立在城墙之上的人影,然后嘴中吐出一个字。
“回。”
“。。。。。。”
从气势汹汹的来,到就这么走。
虽然谈崩了,但预期中的大乱却没有发生,难免会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
不过其实打从一开始,不论是魏贤志也好,宁永年也罢,都知道今夜大概率并不会真的发生正面冲突。
因为双方都觉得还未到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时机,并且也都清楚自己无法真的拿对方怎么样。
魏贤志能杀掉宁永年吗?
无疑不能。
而宁永年能杀掉魏贤志吗?
当然也做不到。
既然如此,那这样一次火并就没有太大意义,更多只是双方展现实力的一种手段。
就像前世的“军事演习”一样。
花那么多钱、费那么大的劲,操练军队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要让潜在的敌人知道你的实力。
其中道理有点类似于“弱国无外交”。
如果魏贤志今夜不带这么多人来,那他恐怕连与宁永年面对面的机会都不会有。。。。。。
“哗!”
如一股黑色的浪潮退去,只是几十息后,悬镜司差役便已有大半消失在了午门之前,估计最多不过百息就能全部撤走。
王二则在此时牵过一匹黑身白首的骏马,躬身将缰绳递到魏贤志手中,同时小声说了一句什么。
后者瞳孔猛然一缩,然后便接过缰绳翻身上马,驾马大摇大摆的走过午门之前。
马鬃晃动,月光映着马鞍一侧挂着的良弓。
魏贤志眯了眯眼,忽然伸手摘下长弓,旋即弯弓搭箭,箭尖直指仍旧站在城楼大殿前的那个人影。
“嗖!!”
如飞电过隙,下一秒长箭便脱弦而出,在无数人惊骇的目光中向着宁永年激射而去。
这一箭太快,快到众人尚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便已飞过了十分之九的路程。
不过宁永年却是一动未动,只是眼睁睁看着这一箭自他的头顶半丈处飞过,紧接着“咚”的一声死死钉在了身后的一根金柱之上。
“嗡!!”
一箭入石数寸,白色的箭羽疯狂震颤。
但宁永年甚至都没有回头看了一眼,只是一直死死盯着魏贤志纵马离去的背影,身形不停颤抖。
“吼!!!”
夜空中,一条数十丈长的黄龙突然出现,疯狂的向着天穹嘶吼。
只有一人可闻的吼声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压抑与狂躁。
然后,宁永年猛然转身,看着站在身后神色紧张的李怀忠,压制着心中的滔天怒火,一字一顿慢慢说道:
“传令韩兆。”
“让他不惜一切代价在半月之内攻下蜀州城。”
“破城之后,十日不封刀。”
第469章 “时来运转”
翌日,广汉县城。
晌午时,还是那座河心凉亭,魏长天又一次见到了韩兆。
“韩将军,怎么说?”
看着脸上似乎有些喜色的韩兆,魏长天笑问道:“宁永年决定了?”
“是!”
韩兆一拱手,语气十分敬佩:“公子此计着实高明!宁永年已传令我半月之内攻下蜀州城!”
“昨夜魏大人离开之前突然张弓射出一箭。。。。。。”
“。。。。。。”
很快; 韩兆就把昨晚发生的事完完整整说了一遍。
虽然魏贤志跟宁永年在城墙上具体谈了些什么尚且未知,但这些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