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竟是书中大反派-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老妪听到这话顿时有些激动,同时又有些手足无措。

    她好像是想要感谢魏长天却又不知该怎么做,最后竟是弯下双膝便准备给后者叩头。

    “婆婆你这是干啥?”

    “你这不是折煞我吗!”

    魏长天当然不会受这一拜,赶忙把老妪扶住,劝了好半天才让她放弃了这个念头。

    不过后者虽然没能跪成,但却一直在打量着小屋中的物件,似乎是企图想找到什么东西来答谢自己。

    魏长天心情复杂的看着她这幅样子,突然指了指自己身上打着补丁的麻衣。

    “婆婆,此衣是你为我缝制的。”

    “对我来说这就够了。”

    “我答应你,你儿子很快就会回来的。”

    “。。。。。。”

    老妪蓦然停下动作,愣愣的看着魏长天。

    而魏长天也没再多说什么,很快便转身走出院门,就这样彻底消失在了她的视线之中。

    小院里,一只大鹅踱着步子走来走去。

    这是昨天魏长天带回来的,本来是打算今天吃掉,可没想到局势变化的这么快,如今已然是没了机会。

    魏长天又一次忽略了一个小小的承诺,而因此侥幸逃过一劫大鹅却不懂得自己的幸运,只是仰着脖颈气宇轩昂的望着天空。

    如今已是深秋,早有秋雁自北方飞来过冬,明年春天再飞往北方去。

    南方的大地就像是一个母亲,年年在同一个地方等着它们去而复返。

    如同那个总是在车窗外望着你的人。

    她们会说着相同的话,露出相同的表情,就那么静静的停留在原地。

    看着游子走,等着游子归。

    7017k



第471章 自知渺小



半个时辰后。

    告别了老妪之后,魏长天便去河心凉亭那里找到了韩兆的一个亲兵。

    而后者则是给了他一套衣服、一块腰牌、一匹战马。

    打扮成普通斥候的模样,魏长天就这么光明正大的纵马出城,然后便向着南方疾驰而去。

    斥候虽隶属斥候营,不过为了能更大范围的侦查情报一般都是只有几人为一组,或者干脆单独行动。

    所以他一路上并没有引起什么怀疑,很快就彻底脱离了朝廷大军的驻扎范围;  直接奔赴往牛头山。

    作为从广汉县到蜀州城最近的一条线路,牛头山距离广汉县城并不算太远,骑马不歇的话差不多也就只需一整夜的功夫便能到。

    而如果是行军,那差不多则需两天。

    也就是说朝廷大军应该会在后天下午抵达牛头山关隘。

    到那时候,等待他们的便是天罗地网。

    “呼!”

    疾风自耳边呼啸而过,骏马所掠之处青草皆摇颤伏倒。

    魏长天平时出行基本都是坐车;  骑马的次数少之又少;  所以刚开始时还不敢骑得太快。

    不过短短适应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便逐渐放开顾虑;  不仅胯下战马跑的越来越快,他也慢慢开始享受这样一个“骑快马”的过程。

    微眯着双眼,感受着划过脸庞的强风,身体随着马蹄的起落有节奏的上下起伏。

    魏长天突然多少理解为啥前世那么多人喜欢飙车了。

    速度,确实可以带给人以一种莫名的刺激感。

    只不过这种“激情”是以“危险感”为基石的,而战马的速度又明显不足以让魏长天感受到“危险”,所以时间一长也就没了兴致。

    甚至是有些枯燥。

    对了,也不知道许岁穗被传送到哪里了。。。。。。

    看着前方一望无尽的原野,百无聊赖的魏长天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

    按照这个女人的智商,应该能判断出蜀军顺利突围了,也就应该会去牛头山找自己。

    可拿到新的子母玉后魏长天曾跟楚先平传过信息,知道许岁穗并未出现在牛头山。

    再加上韩兆那边也没有任何关于“抓住奇怪女子”的消息。

    所以。。。。。。是有事耽搁了?

    还是传送位置不好?不幸死掉了?

    毕竟清绝玉佩是随机传送,不小心掉到什么江里湖里也说不准。

    不过许岁穗运气应该不至于这么差吧。。。。。。

    心中嘀咕了一句,魏长天没再继续想下去。

    或者说自打得知了许岁穗的系统是什么之后,他就一直在刻意控制自己不去想这方面的事。

    因为想的越多;  有些事情便越没有“意义”。

    当世界“真”与“假”的界限变得模糊;  然后以套娃的形式一层层揭开时。。。。。。或许宇宙的真相远不是魏长天所能理解与接受的。

    因此;  为了防止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就此坍塌,魏长天决定暂时还是不要去思考这么深奥的问题为好。

    “哒哒哒,哒哒哒。。。。。。”

    耳边,被风吹乱的马蹄声支离破碎。

    此时日头已经落到了西边,约么着很快就是黄昏了。

    魏长天抬眼往远处看去,眼中是南方少见的空旷原野之景。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天空没有一只飞鸟,山麓的旷野一望无垠,远远地向左右伸展。

    一条不算多宽的江水在视线尽头缓缓流淌,江边有一座若隐若现的木桥。

    这就是魏长天望见的、在一片深秋萧瑟中仅留下来的景物。

    此时此刻,置身其中的魏长天的身影显得有些微小与孤单,甚至如果将视线拉的再远一些,恐怕便只能看见一个向着前方缓慢移动的小黑点。

    前世有人曾说过——人经历得越多,便说的越少;书读得越多,便越懂得自己的无知。

    而如果结合上魏长天如今的经历,这话或许还可以再加上一句。

    路走得越远,便越知自己的渺小。

    。。。。。。

    。。。。。。

    谷鹡

    入夜,大宁京城。

    戌时,距离魏贤志带人包围皇宫已过去了将近一天的时间。

    这等事情自然做不到完全封锁消息,更何况魏贤志压根就没想这么做。

    所以这样一件足以称得上“惊世骇俗”的大事早就已经传进了百姓耳中,更是瞬间便引爆了坊间舆论。

    也就是这年头没有热搜榜,否则“魏家意图造反”的话题绝对会霸占很长一段时间的榜首之位。

    直到另一个足以将此事盖过的重磅消息突然传来。。。。。。

    “冯兄!听说了吗?大奉投降了!”

    “你才知道啊,京报今儿中午就加刊报了此事,说是朝廷大军都已经进了奉元城哩!”

    “已经进城了?那大奉皇帝呢?逃掉了?”

    “逃?那位现在人都傻了,听说已经被邬将军软禁起来了。”

    “傻了?啧啧啧,这般心性还当皇帝呢,也难怪大奉败的这么快!”

    “谁说不是呢,要我说还是咱们圣上。。。。。。”

    “咳!冯兄慎言!小心隔墙有耳!”

    “刘兄,你我二人如今在大街上,没有墙。。。。。。”

    “。。。。。。”

    在魏贤志已经摆明了要跟宁永年对着干的节骨眼上,大奉的投降无疑算是一场及时雨,及时帮助后者巩固了一下原本已因粮价问题摇摇欲坠的民心。

    大破敌国,帮原州城二百多万同胞“报了仇”。。。。。。虽然眼下大宁百姓大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这样一餐“精神食粮”倒也足够让大家为之一振。

    毕竟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件大好事,也绝对算得上宁永年的千古功绩。

    只是就如同刚刚那两人一样,大部分百姓却并不敢“明目张胆”的称赞宁永年的好。

    甚至连宁永年本人此时都丝毫没有什么兴奋的情绪,面无表情的模样就跟谁欠了他多少银子一样。

    “老李,蜀州那边如何了?”

    石渠阁中,宁永年今天已经是第五次问起了蜀州的情况。

    而李怀忠也很快回答道:

    “回皇上,韩将军已率大军自广汉城而出,直奔蜀州城去了。”

    “嗯。”

    点点头,宁永年看着面前的地图,眉头又一次皱起。

    自打蜀州之战开打后,他一直都在琢磨一件事情。

    那就是蜀军为什么敢正面接战。

    要知道朝廷大军足足有三十万,而蜀军却只有六万。

    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之下,魏长天却仍然敢打,那就说明他一定觉得有取胜的机会。

    可是这个机会在哪里?

    宁永年目前能想到的只有大黎。

    但情报显示大黎最多只派了十万人去蜀州,兵力仍旧远远不够。

    并且魏长天为什么要守广汉城?而不是直接守蜀州城?

    虽然自古以来打仗从来都没有“兵力不如敌方就干脆不打”的说法,历史上也从来不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不过宁永年却还是觉得这其中有些古怪。

    “老李,你说魏长天为什么要守广汉?”

    转回身来,宁永年突然问向李怀忠:“此子的性子你比我更清楚,他可是那种会做没有把握之事的人?”

    “这个。。。。。。”

    李怀忠低头思考一番,慎重回答道:“皇上,此贼子虽颇有心计,但行事却时常会铤而走险。”

    “依老奴所见,他之所以守广汉城应当便是为了拖延我大军步伐,好等待大黎军队赶到蜀州。”

    “嗯。。。。。。”

    微微颔首,宁永年似乎接受了这个唯一合理的解释。

    不过就在他拿起朱笔,准备继续批阅奏折之前,却突然又抬头问道:

    “对了。”

    “进军蜀州城,韩兆是走的哪条路?”

    7017k



第472章 变数



“牛头山。。。。。。”

    双手伏案,眼睛死死盯着地图中一片小小的山峦。

    当李怀忠将大军的进行路线指明之后,宁永年第一时间便注意到了牛头山这片区域。

    “皇上,牛头山一线是通往蜀州城最短的路,若走其它路少说也会耽误五日以上的功夫。”

    一旁的李怀忠猜出宁永年在担心什么,便小声解释道:“并且牛头山虽是山区,但其中并无太多天险;  东南西北皆算是通畅。”

    “想来蜀军应当不会在这里设伏。”

    “。。。。。。”

    简单介绍了一下牛头山情况,李怀忠便不再说话。

    他的分析其实没错,牛头山虽然相比于其它地方多少凶险一些,但还远远称不上“天险”,想要在其中设伏的难度很高。

    更何况如今蜀军只有三万多人,根本就不具备埋伏三十万大军的能力。

    所以李怀忠是觉得蜀军肯定不会干这种“送死”的事情,一定是要退回蜀州城跟大黎援军一起守城的。

    老太监的想法合情合理,但其实这正是魏长天当初想要营造出来的“假象”。

    毕竟如果找个十分危险的区域设伏;  傻子也能看出其中有诈,而这片“危险系数”不那么高的牛头山区便不太会产生这种问题。

    因此他才会选在牛头山布下陷阱,并且由此制定出了整套作战计划。

    当然了,在原计划中,朝廷大军应该是在蜀军突围后便立刻追击前往牛头山的,根本不会给宁永年思考下令的时间。

    而现在由于震山营和秦正秋的出现,朝廷大军晚了两日才出发,“追击”也就变成了“推进”,多少影响了一点整个计划的流畅性。

    魏长天自认为这样一点小“意外”问题不大,应该不会影响大局。

    但实际上,当对手是宁永年这般人物时,任何一点小纰漏或许都会被无限放大。

    “。。。。。。”

    看着地图,宁永年足足百息没有说话。

    他其实并没有怀疑韩兆这个人,也没有质疑韩兆打算走牛头山一线的决定,更明白自己应该尽量少干预战事。

    毕竟韩兆身处前线,要远比自己更清楚情况。

    可是宁永年心中就是总有一丝不安的感觉。

    虽然除了那个“一剑斩三千卒”的高手之外蜀州战事便再无什么异常;  甚至可以说进展的十分顺利。

    但就是因为太顺利,反而却让他感受到了那丝隐藏在黑暗中的危机。

    “告诉韩兆。。。。。。”

    突然;  宁永年终于不再犹豫;  伸手一点地图上的另一个位置:“让他改走晋原一线。”

    “晋原?”

    李怀忠有些惊讶的看了眼地图,小声提醒道:“皇上,如今大军已开拔半日,如果此时转向恐怕会大大影响行军速度。”

    “加之晋原一线路途本就稍远,这样一来大军恐怕要晚上数日才能抵达蜀州城。”

    “晚几天就晚几天吧。”

    摇摇头,宁永年语气平静:“朕不想蜀州那边有任何意外。”

    “这。。。。。。老奴明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