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
杨柳诗犹豫了一下说道:“奴家总觉得楚先平或许没反。”
“为啥这么说?”
“奴家也不知道原因,只是这般感觉的。。。。。。”
“感觉?”
魏长天睁开眼,笑着说道:“怎么,这是打算去当算命先生?”
“哎呀,公子,说正事呢。”
杨柳诗轻轻打了魏长天肩膀一下,有些坚持的追问道:
“你没有这种感觉么?”
“我。。。。。。”
魏长天一个“我”字拉得很长,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敛去。
说实话,他确实也有这种感觉。
一是因为他实在找不到楚先平造反的理由。
二是因为整件事不少地方都透露着古怪。
但是,抛开这些疑点,眼下所有明确的证据都已经再清晰不过指向了“楚先平已反”的事实。
所以。。。。。。
“我不相信感觉,我只信自己亲眼见到的,亲耳听到的。”
摇摇头,魏长天缓缓说道:“就这么简单。”
“可是。。。。。。”
“咚咚咚!”
另一边,杨柳诗刚准备说点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却在此时突然响起。
迟疑了一下,杨柳诗走过去开了门,然后就看到了门外满头大汗的张三。
“夫人!”
张三急匆匆的冲杨柳诗一拱手:“小人有要事禀报公子!”
“嗯,进来说话。”
杨柳诗让开身子,张三也不墨迹,立马便快步走到魏长天身边,一面从怀里摸出一封信,一面快速说道:
“公子,一刻钟前悬镜司青州分舵传来消息,说有一商队在青州城外西三十里碰见了一伙人。”
“这伙人领头的是个着灰衣的年轻公子,其余人皆着黑衣。”
“那灰衣公子让商队给悬镜司带句话,说托悬镜司再带给您。”
“然后那商队头领便问了灰衣公子的姓名。”
“后、后者说他姓楚。。。。。。”
“。。。。。。”
双眼猛地瞪大,魏长天闻言立刻便撕开信封,看向信纸上的内容。
不过仅仅片刻后,他的嘴角便露出一丝苦笑,将信纸随手丢给了杨柳诗。
“看看吧。”
“恐怕你是做不了算命先生了。”
“。。。。。。”
伸手接过信纸,杨柳诗满眼疑惑的低头看去,旋即表情就变得跟魏长天一模一样。
因为这信上白纸黑字,将楚先平留给魏长天的最后一句话写的再清楚不过。
【公子,人各有志,对不住】
第716章 因为什么重要么
翌日一早。
昨夜发生了这么多事,楚先平已反的事实自然再无法隐瞒。
梁振、韩兆、杜常,以及远在大蜀的宁玉珂,远在大宁的魏贤志等人都已得到了消息。
众人会怎么逐步清理楚先平留下的隐患,这里便不再多说。
总之,这次事件无疑给以魏长天为中心的各个势力之中都覆上了一层阴霾。
说实话,换做其它任何人背叛,其能造成的影响恐怕都达不到如今这般程度。
也正因如此,众人不免都在疑惑楚先平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
究竟是什么诱惑,竟能使得他放弃了这所有的一切,甚至连老婆都不要了。
这个问题别说别人了,就连魏长天也想不明白。
人各有志。
楚先平到底“志”在何方?
魏长天虽然不明白,但却清楚自己必须要尽快找出答案。
否则一旦被楚先平完成了他的“志向”,那对自己来说或许便是灭顶之灾。
因此,一夜过后,魏长天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将不再随大军同行,而是准备先一步去奉元,找许岁穗问个明白。
其实,魏长天并不能确定这件事就一定跟许岁穗有关。
不过他觉得概率很大。
更关键的是,相比于乾回二国和馗龙,许岁穗是眼下唯一一个可以推进的突破口。
再加上自己本来就要去增援新奉,所以这一趟可以说是“势在必行”。
当然了,严格来说他也可以通过传信的方式询问许岁穗。
但书信比不得当面谈。
毕竟有汤尘在,后一种方式明显要更靠谱一些。
就这样,下定决心的魏长天并没有太多犹豫,很快就跟汤尘谈了谈。
后者并未拒绝,当即表示愿意跟他一起去奉元,并且会完全听从他的安排。
不过汤尘也提了一个条件——
那就是等新奉战事结束后,他想跟李子木成亲。
很明显,李子木父母双亡,如今其婚嫁大事无疑是由魏长天这个主人做主。
而汤尘既然跟魏长天提出此事,便说明他跟李子木俩人私下里已经拿定了主意
好家伙,备胎终于上位了么?
这是魏长天听到这个条件后的第一反应。
但他并不惊讶。
毕竟相比于楚先平,汤尘确实对李子木要更真心实意一些,后者自然也能感受得到。
再加上如今楚先平已反,心如死灰的李子木选择嫁给汤尘也在情理之中。
时至今日,魏长天仍不觉得李子木对汤尘有多么真诚。
不过他也懒得管这些事,只是随口便答应了汤尘的请求。
“好。”
“只要你们两人两情相悦,我自不会从中阻挠。”
“此战结束,我亲自为你们做证婚人。”
时间紧迫,说走就走。
辰时初,魏长天和汤尘便已经简单收拾好了行李,各骑一匹战马悄悄出了怀陵城。
在汤尘过去几日的努力下,大军之中已无一个细作,所以他们的行踪最起码可以隐瞒数日。
并且为了保密,眼下知晓此事的人少之又少。
甚至连梁振、杜常等人都暂且不知,只有张三、杨柳诗、李子木三人来送。
看着已经远去的两个身影,杨柳诗和李子木的神情有些复杂。
她们收回视线相互看了看,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浓浓的担忧和不舍。
毫无疑问,杨柳诗牵挂的对象肯定是魏长天。
而至于李子木
“李姑娘,你与汤公子之间”
犹豫了一下,杨柳诗轻声问道:“可是已与此前不同了?”
“回夫人,是。”
李子木轻轻点了点头:“公子已经应允了,新奉战事结束后便许我们成亲。”
“是么?那这倒是一件好事。”
杨柳诗笑了笑,与李子木一道上了马车。
充当车夫的张三挥动马鞭,车轮转动,马车缓缓向着怀陵城驶去。
二女坐在车中,沉默了很久,好似皆在想着什么心事。
她们都是聪明人,方才的对话只是点到即止。
不过就在马车穿过清晨的巷道,路边食摊上的香气飘进车轿中时,杨柳诗却突然又问道:
“李姑娘,是因为愧疚么?”
“”
乍一听,这个问题似乎有些没头没脑。
但李子木却愣了一下,好半晌后才默默反问:
“夫人,因为什么重要么?”
“倒也是。”
杨柳诗掀开车帘向外看了一眼,似是有些感慨的轻声叹道:
“世间诸多无可奈何,人生少有称心如意。”
“有些事,确实没必要想的太明白。”
“”
很快,杨柳诗和李子木便坐车回了客栈,之后又做了什么无关紧要。
与此同时,魏长天和汤尘也已经策马疾驰而出数十里,向西直奔千里之外的奉元城。
清晨的阳光一如既往,怀陵城中一切都与往日并无二致。
而就在距离西城门不远的一家茶馆之内,一对外地来的父女则是坐在靠窗的位置,安静的喝着白粥。
“爹,他现在落单了,不正是我们为娘报仇的好机会么?”
脸上满是污垢的少女将泥碗放下,小声问道:“我们为什么不追上去?”
“月儿,此事急不得。”
同样风尘仆仆的中年男人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回答:“再者说害死你娘的并非只有他一人。”
“爹打算先找另一人报仇。”
“是那只野狐么?”
少女攥紧小拳头,眼眶登时便红了:“爹,他们都要死!”
“月儿,莫要这么大声。”
男人眉头一皱,旋即又有些心疼的伸手抹去少女眼角的泪水:“爹答应你,一定会把他们都杀了。”
“别哭,若是被人察觉到异样,咱们便没机会了。”
“”
瞪大着眼睛,少女死死咬着嘴唇。
她埋下头去不再说话,但肩头却一直在微微颤抖。
对面的男人看着她这幅样子,心中五味杂陈。
其实,男人对少女的娘亲并没有太多感情。
他与那个女子虽然有过最亲密的行为,但这一切更像是一场闹剧。
男人至今仍记得三十年前的那一幕。
数十万人类大军突然毫无征兆的兵临白灵山,不到两个月便占领了整个第七妖地。
并且与之一同出现的,还有那个已经离开了三年的女子——
苏袖。
是的,少女的娘亲便是苏袖。
而男子作为少女的亲爹,其实也是心月狐妖的族人。
时至今日,男人还记得当时苏袖一丝不挂的站在自己面前,说过的那些无比冷漠的话。
“本王于你没有半点情意。”
“与你生子也只是出于身为妖王的责任。”
“若非本王不能替他诞下子嗣,又哪里轮得到”
“罢了,你只要明白本王的意思便是。”
“”
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男人便算是被逼迫着与苏袖有过一夜鱼水之情。
再之后他便去了天山,三十年来从未回过第七妖地。
男人知道苏袖嘴里的“他”指的是谁,只是不明白苏袖为何会对这样一个人类帝王始终念念不忘。
但不管为什么,总之苏袖对他确实没有半点情意,这三十年间从未与他再见过一次。
不过好在名为月儿的小狐狸倒是经常会通过传送阵来天山找他。
直到某天小狐狸变成了少女,哭着跟他讲了白灵山发生的事情
虽然男人对苏袖没太多感情,但两人毕竟有过夫妻之实。
再加上苏袖总归是月儿的娘亲。
所以,男人最终还是决定出山来替苏袖报仇。
而当他做出这个决定之后,有个好友曾劝过他。
“你是不是傻?那魏长天岂是这么好对付的?保不准你就得把命搭上!”
“苦修了数百年,结果为了一个对你没有半点情意的苏袖,你就甘愿冒此大险?”
“你告诉我,你这么做究竟是因为什么?”
“”
面对着好友的苦劝,男人很明显并未改变主意。
记得他当时只是笑着反问道:
“因为什么重要么?”
……
ps:今一明三
第717章 再入奉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伴随着魏长天和汤尘的离开,共济会被以强制手段暂时“冻结”,楚先平叛变之事好似就这样暂且告一段落。
不过所有人都明白这其实仅仅只是开始。
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楚先平真正要做的事情还没有拉开帷幕,之后会发生什么谁也不清楚。
这其中真相只能由魏长天去一探究竟。
至于其它人,不管前方是否巨浪滔天、波涛汹涌,时至如今他们都必须继续向前。
当夜子时,接过三十万大军指挥权的韩兆一声令下,在怀陵城休整了一天的大军便再次拔营西进,向着曾经的大奉雁门府、如今的新奉雁门郡缓缓进军。
当然了,雁门郡现在早已被乾回二国占领。
而这便意味着,最多三天之后,宁蜀二国便会第一次在战场正面对上乾回二国。
主力都在围攻奉元的乾回二国会不会设防?
是拖延?死战?还是干脆直接不抵抗“放行”?
韩兆并不在乎。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手下既有三十万大军,还有威力巨大的“天狗军加黑火药”的组合,他不觉得雁门郡内区区几万守军能掀起什么风浪。
说白了,这场战争大概率,或者说是一定会在奉元城下决出胜负。
身为大宁镇国将军、久经沙场的老将,不得不说韩兆对于局势的判断还是很准确的。
三天后,就当大军兵临雁门城下之时,城墙之上果然再无一个守军。
就这样,三十万援军畅通无阻的直接进入了雁门郡,向着奉元更进一步。
若中途不遇抵抗,他们大约再只需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