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游之妖行纪-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五颗主星,穹天上,除开这三百六十五颗主星之外,还有其他的更多的辅星,暗星,隐星等等,而这些星辰在人身当中所对应的地方,便被称之为隐窍。
  隐窍,是一类极其特殊的穴窍——三百六十五处穴窍当中,每一处穴窍,都能够凝练出一缕天地元气,而这些天地元气,合二为一,便构成最基本的真元,也即是说,成就元神,凝练真元之际,体内穴窍的数量,凝练天地元气的数量,便等同于修行者所凝练出来的真元的质量——这,即是修行者所谓的根基。
  一旦真元凝成,那修行者吞吐之际,就再也不可能在穴窍当中凝聚出新的天地元气来,这也就意味着,根基一旦定下,就再也无可更改,难以弥补。
  但隐窍不一样。
  隐窍当中,同样能够容纳天地元气,而这些天地元气,却又不会聚合为一,然而在天地元气凝结成真元的时候,这些存在于隐窍当中的天地元气,却又会自发的融汇至真元当中,令修行者凝结出来的真元,更加的强横——这也即是说,隐窍的存在,能够一点一点的增强修行者凝聚而出的真元的质量,能够在修行当中,一点一点的弥补修行者的根基。
  隐窍的重要与神妙,可想而知——然而这隐窍的说法,却从来不曾诉诸于任何一本典籍当中,太攀也是从这至古天蛇的血脉传承当中,才知晓了这隐窍的玄妙。
  古往今来,总有一些修行者,邀天之幸,能够以种种秘法,增强根基,但在这些修行者之后,其他的修行者,却无法修行这些秘法,究其根本,便是因为这些修行者,在无意识之间,洞开了体内的隐窍,天长日久之下,使得自己的根基,一点一点的得到了弥补,至于说所谓的秘法,可有可无而已。
  正是如此,那些不曾洞开隐窍的修行者,任他们如何的参悟,也不可能从这秘法当中,参悟出弥补根基的法门来。
  至于说隐窍之说,为何不曾诉诸于典籍,其原因,便在于开辟隐窍,太难。
  纵然是以太攀所得的这至古天蛇的传承当中,都没有那开辟周身隐窍的秘法,隐窍之玄奇,可见一斑。
  对于隐窍的开辟,至古天蛇的传承当中,只提到了一句:凝练了三百六十五缕天地元气,形成周天大循环的修行者,在吞吐之间,周身上下的穴窍,感应天地星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的,就会有隐窍一个接着一个的破开,从而是令修行者的根基,越发的强大深厚,而这,也正是对于修行者而言,完美周天真正的可贵之处。
  只有成就了完美周天的修行者,才会在吞吐的时候,以水磨工夫,令周身上下,对应穹天星辰的隐窍,一处一处的洞开来。
  而根据那传承当中的说法,在那些真正的,有着不朽,乃至于不朽之上的道君坐镇的宗派当中,唯有凝练了完美周天的弟子,才算得上是真传,能够接续道统,至于其他……
  而隐窍的数量,在哪至古天蛇的传承当中,同样是语焉不详,只有一个一元之数以作形容,至于说这一元之数,到底是十二万九千,到底是十二万九千,还是更多,太攀也无从知晓。
  只是,若人身之隐窍,对应穹天形成的话,那这所谓的‘一元之数’,便是远远不止十二万九千了。
  太攀对着一元之数的好奇,源自于那传承当中提到的另一种东西,不朽身,亦或是被称为道之身。
  那传承中提到,想要练就道之身的前提,就在于这一元之数的隐窍。
  这至古天蛇的传承,实在是称得上浩如烟海,太攀本以为,自己对着至古天蛇的传承,已然知晓了七七八八,但随着这些信息,一点一点的深入下去,从修行者周身的元气大循环,深入到经络穴窍,再深入到隐窍,以及那更加莫测的,以道称之的不朽身,道之身的时候,太攀才是陡然发现,自己先前以为的,自己所知晓的那至古天蛇的传承,只是这从那无穷遥远的洪荒,一直流传到了现在的,真正的至古天蛇的一个目录而已。
  那传承当中,任意的选出一个点展开来,都能够从最基础的凡之境,一点一点的蔓延到那高缈无比的仙之境,甚至到那不可知,不可闻,不可晓的道之境。
  就好像那极北之海当中的万载冰山一般,流于水面上的,只是极小极小的一部分,只有深入到海底,才能够隐约看见那庞大无比的轮廓的一角。
  太攀完全不曾察觉到,在他思索着这些的同时,黾池县中,他的那一具道身,隐隐的有了透明的感觉,若隐若现的,似乎是随时都会化虹而去一般。
  ——修行者逐道而行,但当道显现的时候,修行者若是把持不住自己的存在,那这修行者,就将化道而去,化作道的一部分,就如同传说当中,逐日而行,最后化作山川桃林的夸父一般。
  “云道友……”恍惚当中,太攀的耳边,有声音响起,如同是惊雷一般,在这声音当中,太攀陡然醒转过来。
  而他醒转过来的时候,最先映入他眼帘的,便是徐求道瞪大的双眼,其目光当中,满是惊诧,那蜃珠,正悬在徐求道的指尖,正对着自己的眉心。
  本能的,太攀便抬起手,想要将徐求道给推开,这个时候,太攀才是发现,自己这道身的双手,已经是化作了半透明的存在,就好像是那快要干涸的湖水一般,随时都要在炙阳的暴晒下,堙灭不见。
  惊恐无比的甩着双手,而太攀脑海当中,至古天蛇的传承当中,无数的正在显现的信息,也是陡然之间,消失不见,于是太攀那正在变得透明的双手,以及周身上下,其他的地方,才是一点一点的,重新的变得凝实起来。
  “好歹毒的十二元辰!”看着徐求道脸上的疑惑之色,太攀念头急转,在徐求道将蜃珠重新收起来的时候,才是带着无比后怕的感觉,感慨了一声。
  “这银鱼,也不知是十二元辰从何处捉来,竟是与我师门秘法相制!”
  “此番,若非是徐道兄及时将我惊醒的话,只怕我就真的是要沉湎在那师门秘法的玄妙当中,最后化虹而去了。”太攀感慨着,然后朝着徐求道躬身一礼,“救命之恩,无以为报,道兄且受我一拜。”
  “化虹而去?”
  “云道友这师门秘法,还真是不简单。”听着太攀的言语,徐求道的目光,也是闪烁了一下,然后放下了追问的念头。
  “这黾池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云道友以为,我们第一站,该往何处去?”
  “黾池县的变故,事涉神祇,牵连之地,无非便是三处。”
  “第一处,是那城隍庙。”
  “第二处,则是钦天监驻守的道宫。”
  “而第三处,便是这县衙所在了。”太攀停下脚步,在两人面前的,正是这黾池县的县衙所在。
  只是,这本该是无比威严的一县治所,因为这陡然的变故,显得寂寥无比,门口的差役,懒懒散散,目光当中,满是仿徨,旁边的大鼓,鼓槌滚落到地上,都没有人去将之收拾起来。
  “县衙!”徐求道先是一愣,然后便点着头。“不错,所谓风吹草动,这黾池县中,这惊天变故,绝对不会没有丝毫预兆。”
  “而这县衙作为一县之首,治抚一县,县中的任何变故,这县衙当中,都应该有文书记载。”
  “只要找到了这些文书,抽丝剥茧之下,自然就知晓,这黾池县中的变故,从何而起。”
  “这变故当中,又涉及到了那些方面。”
  “只是,这黾池县的县令,既然和那十二元辰有所瓜葛,这县衙当中的文书记录,只怕不一定留得下来。”言语未落,徐求道便是又摇了摇头。
  “且,这县衙,毕竟是帝国颜面,若是你我贸然而入,被捉了个正着的话,只怕是脸上不太好看。”
  “那徐道兄以为?”
  “这样,除开这县衙之外,这黾池县中,尚有道宫和城隍庙两处地界,不若你我一人前往一处查探,等到酉时,在此间会合,云道友以为如何?”
  “也好!”太攀沉吟了一下,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和徐求道争执。
  “既然如此的话,就劳烦徐道兄往城隍庙一行了。”
  “城隍庙中,各色人物纷杂,非是徐道兄,只怕是压不住他们。”太攀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一般,别有所指的道。


第297章 黾池事毕
  在徐求道往城隍庙而去的时候,太攀也是施施然的,往这黾池县中钦天监的驻点而去。
  这往日里,颇为神秘,颇为威严,代表着汉帝国颜面的处所,此时已经是熙熙攘攘,时不时的,便能够看到有修行者往来其间,在其内翻来覆去的寻找一切东西,而门口处的牌匾,也是早就散碎的跌落于地。
  若只是单独的一人两人,自然是不敢在这钦天监驻点当中放肆的,但一则,黾池县之变以后,钦天监便不曾往这黾池县中继续增派人手,二则,往来这黾池县中的修行者,又是数不胜数,秉承着法不责众的观念,在一阵搜寻无果之后,那些心急的修行者们,也就是将这道宫,给翻了个七零八落。
  这一点,太攀自己,也甚是清楚,故而他也完全没想过,能够在这道宫当中,找到些什么东西——距离黾池县之变已久,纵然是这道宫当中,真有些什么秘密,也早就是被各大宗派的弟子,以及那些散修们,给掘地三尺带走了,又如何能轮得到这个时候才赶过来的太攀?
  是以,在这道宫当中,随意的走了一圈之后,太攀便是留了印记,然后在这县中随意的寻了一处客栈,嘱咐店家勿要打扰以后,便封闭了房门,而因为近日来,黾池县中修行者数量不少的缘故,这店家对此,也是见怪不怪,没有做丝毫的疑问。
  “接下来,就要看这位徐求道,到底能够发现些什么了!”客栈当中,太攀靠在窗口处,单手托腮,一边消化着至古天蛇的传承,从中整理出更多的,自己所需的信息,一边,也是随意的发散着念头,揣测着徐求道此时的想法。
  萧凤鸣在那城隍庙中登临绝巅,然后陨落,而作为其成道之地,又是其陨落之地的城隍庙中,纵然会留下些许的,属于合道半仙的玄妙——若非是有着几位合道半仙事后来收尾的话,这一处终末之地,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化作一处死地绝地。
  徐求道只要到了这城隍庙,察觉到了那属于合道半仙的玄妙气机,自然而然的,就能够和太攀的言语对应上,这一点,太攀毫不怀疑。
  只是,在客栈当中,太攀一等,便是等了整整七天——当七天之后,徐求道循着太攀留下的痕迹找上来的时候,太攀才是发现,徐求道的身旁,竟不知于何时,多出了一个精神矍铄的老道人。
  而徐求道,便站在这老道人背后一步之地。
  见着这不知道何时出现的老道人,太攀的心中,忍不住的就是一阵咯噔,然后一身的冷汗,顺着他的脊背,沉沉而下。
  “云行舟见过前辈,见过徐道兄。”恍惚一阵,太攀才是手脚冰凉的,挪到了这一老一少面前,朝着他们见礼。
  作为九大宗派之一的昆仑山道子,未来的道主,徐求道的骄傲,是毋庸置疑的——便是其和太攀一起探查黾池的时候,其都是不管不顾的,要领先太攀两步的距离,而在长安城中,无论是出行还是什么,徐求道更是处于绝对的零头位置,而这样的一个人,却能够心甘情愿的,站在这老道人的背后,这老道人的身份之崇高,可想而知。
  而在修行界当中,和崇高的身份所对应的,则是强绝的修为。
  那老道人,停在太攀的面前,也不说话,只是用审视的目光,看着太攀,紧盯着太攀的双眼。
  这绝对是太攀有史以来,所遇到的最为危险的情况之一,他可以肯定,自己眼前的这老道人,绝对是一位合道半仙,人间巨擘,在这样的存在面前,一旦是自己暴露出了妖灵的身份,那自己的处境,绝对是比死还要可怕——哪怕自己面前的这位合道半仙,不一定如天师府那般,对妖灵抱有恶意,但一旦是叫其知晓,自己是以妖灵之本,做人族之身,在这汉帝国当中厮混,却没有任何人能够察觉的话,这道人必然会不顾一切的,将自己掩饰身份的秘法,从自己的脑海当中找出来,这无关身份,而只在立场!
  太攀冷汗澄澄的同时,也是紧守心神,心湖当中,波澜不起,默念着道决经文,压下脑海当中纷杂的念头,同时,其眉心当中的天门,乃至于天门深处的那神胎,更是被他彻底的忘却了一般。
  不知道过了多久,太攀几乎是快要将自己的存在,都忘却的时候,那老道人的声音,才是想了起来。
  “不错,不错,确实是良才美玉,可堪为友。”这老道人的话,虽不是对着太攀而言,但在这老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