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游之妖行纪-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踏进那无数暗涌当中的刹那,太攀只觉得,那无数的暗涌,都是环绕着自己的四肢脖颈而过,如同绞索一般,将自己的四肢脖颈套牢,在这暗流当中,除非是循着这暗流而动,否则的话,想要有任何的挣扎,都无疑于是被五马分尸一般。
  但在这暗流当中,一旦是循着这暗流而动,成为了这河底下的循环当中的一部分,那便意味着太攀便从此再也没有了离开的可能——这黄河的河水的流动,便是一种浩浩荡荡,无可阻挡的天地大势,被这天地大势卷入其中,又怎可能脱身?
  若非是如此的话,这黄河,又怎么可能成为修行者的禁地一般的存在?
  又一股暗流朝着自己的眉心涌过来的时候,太攀也是深处双手,在水中用力的一拨,整个身躯,都是如蛇一般扭动起来,艰难无比的,从这一股暗流之上绕过。
  这个时候,太攀也是忍不住的,捉住河底下蔓延而上的一蓬水草,长舒了一口气。
  距离他进入这黄河,已经有了半柱香的时间,半柱香的时间,若是在这黄河之外,足以是叫太攀飞遁而出数十里,但在这黄河底下,太攀往前的距离,却不足十丈。
  这黄河底下,那无数的暗流,每一道暗流涌动之际,裹挟着天地大势所产生的力量,都不亚于寻常神境大修的一击,不要说正面被那暗流冲刷而过,便只是那暗流从身旁卷过的时候,太攀周身,护体的真元,便是一阵摇摇欲坠……
  在那水草当中,小憩了一阵,稍稍的恢复了几分精气神之后,太攀才是继续的缓缓往前。
  越是临近河心,太攀的动作,便是放的越轻,速度也是放的越慢。
  这河心处的暗流,不知源自于何处,亦不知消散于何处,诡异莫测,加之这黄河神异,本来便能够压制修行者的神识与感知,是以,在这河心之处,稍有疏忽,那暗流涌动的时候避之不及,那这修行者,十有八九,便是受困于此,若无人搭救的话,那这修行者,便多半是要陨落于此间了。
  这黄河水底下的暗流,有一种不知源自于何处的说法——地有地脉,水有水眼。
  所谓万川归于四海,万水汇于四渎。
  这四渎,便是江河泾渭四大水脉。
  而万水归于四渎,所指的,便是这浮生天地当中,所有的水眼当中流出来的水,都会循着冥冥之间的规律,出现在这四渎当中,这黄河底下的无数的汹涌无比的,不知其来处,亦不知其取出的暗流,便是那些水眼当中涌动而出的水流。
  黄河底下,每一道暗流,都等同于,或者说连接着这天地之间的一处水眼。
  在最古老的时候,这黄河,常年决堤,黄河两岸,虽然丰饶无比,但也同样埋葬了无数的生灵,究其原因,便是因为这些等同于水眼的暗流——这些暗流所涌动的强绝务必的力量,几乎没有任何的河坝堤岸能够招架得住,试想,便哪怕是合道半仙,不眠不休的守护于两河两侧,但在这绵延不绝的,数量不下千万的神境大修的攻伐之下,那合道半仙,又能支撑多久?
  在那古老无比的时代,不知是黄河,四渎当中,其他的三者,同样如此。
  是以,这天地之间的生灵,对于水的敬畏,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就牢牢的铭刻于血脉的深处。
  而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那位不知所踪的黄河故水神君的出现为止——那位绝世无双的神君,以无匹的天资,无匹的毅力,花费了整整三万年的时间,推算出了这黄河底下,那近乎是无穷无尽的暗流的走向,然后,以夺天地造化般的手段,通过这黄河之上的波涛,以点带面,一点一点的影响水底下的暗流,又七万年之后,那位黄河的故水神君,终于是成功的,将黄河底下那躁乱无比的暗流,尽皆束缚于河中,每一道暗流涌动的时候,其间的力量,相互抵消,相互平衡。
  自此,万万里黄河流域,再无水患。
  川主李冰,于西蜀之地,该河泽为沃野,通天手段,传唱万年,便是那高高在上的合道半仙,提起川主李冰之名,也不得不低下自己的头颅来,但川主李冰的手段,比起这黄河故水神君而言,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那是萤火之于日月的差距。
  黄河的故水神君,销声匿迹无数年,但这无数年来,从来没有修行者敢于这黄河当中放肆,无数的合道半仙们,纵然是怀疑这位古老无比的水神君的传承,就藏在这黄河当中,也从来不敢深入黄河之底去一探究竟,何也?那延津渡,屹立天地数万年,亘古不朽,何也?
  究其原因,无非便是因为,到现在,这天地当中的修行者们,都还没有一人能够推演出这黄河底下,那无数的暗涌的流向的规律,这天地当中的修行者们,无论是谁,都没有把握,能够在这黄河底下,那位黄河故水神君所维系的平衡的被打乱了之后,重新的将那无数的暗涌理清。
  所有人都清楚,这黄河底下的平衡一旦被打之后所带来的后果——自春秋战国,乃至于更遥远的时代,生灵之所以能够在这黄河之畔,繁衍生息,传承文明,就是因为,这黄河并非是如同那无数年前那般,喜怒无常。
  一旦这黄河底下的平衡被打破,黄河重新的化作无数年前的模样,那这万万里的汉帝国,中原之地,这浮生天地当中,最为精粹的地域,便是在顷刻之间,化作遍野哀鸿,成为生灵绝迹的死地。
  这样的罪孽,没有任何一个修行者敢于背负——当然,那位黄河故水神君以通天的手段所维系的平衡,并非是那么容易就能够被打破的,但万事万物,总会有一些意外,故此,那些合道半仙级别的存在,飞到万不得已,便绝对不会靠近这黄河流域。
  那位黄河故水神君的绝代风华,由此可见一斑。
  甚至有传言说,那位黄河故水神君,所掌控的,并非是四渎之一的黄河,而是整个四渎。
  毕竟,在黄河被束缚起来的同时,四渎当中,其他的三者,也在同一个时间段,归于平静,四渎贯穿,共同孕育出了中原这一片集天地毓秀的宝地。
  最重要的是,四渎当中,其他的三者,都不曾有水神君出现——四渎当中,唯一的一位水神君,便是故黄河水神君,而在其之后,一直到现在,四渎当中,都从未有过水神君的诞生,是以,那传言,看似荒诞,但实际上,却不无道理。
  ——上一次,这天地之间的合道半仙们出现在这黄河流域,还是因为战国之末,水淹大梁的时候。
  而这,也正是天师府之人,明知那水灵之精干系重大,这黄河故水神君的传承,干系更为重大,但天师府当中的合道半仙,也依旧是不曾出现在这黄河流域的原因。
  比之于黄河而言,天师府所掌控的西蜀的安危,简直是不值一提。
  不过,那黄河故水神君,再如何的风华绝代,于此时的太攀,都没有太大的关系,有关于这位黄河故水神君的传闻,在太攀的脑海当中,也只是一闪而逝,而后,太攀便是集中了精力,在这黄河底下,艰难无比的挣扎着往前。
  好在,在力竭之前,太攀也终于是察觉到了这黄河底下的奥妙——非是那涌动的暗流的规律,而是这黄河底下的无数的水草。
  在那浩浩荡荡的暗流的冲刷之下,本不该有这些水草的存在,但偏偏,这些柔弱无比的水草,就在这暗涌底下,成片成片的生长着,绵延不绝,任由那暗涌如何的冲刷,这些水草,都安然无恙。
  在这些水草当中,呆了半天之后,太攀才是发现,这些水草,竟能够察知道那些暗流的走向,每每有暗流涌动而来的时候,这些水草,都会在水流的引动之下,提前的偏移开来,以错开那些暗涌——那无穷无尽的,足以湮灭一切的暗涌,便在这些水草的顾盼摇曳之间,从无数的水草当中穿行而过,片叶不沾。
  察觉到这一点之后,太攀在这黄河底下的行动,也就变得从容了许多,每每那水草摇曳生姿的时候,太攀的身形,便是循着最大的那一蓬水草而动,以避开那席卷而过的暗涌。
  找到了这个诀窍之后,很快,太攀便是从水底下渡过了这黄河,在黄河的南面,露出头来。
  抬起头,太攀目光所所见的,便是绵延数千里的浩荡军气,军气当中,无数的凶禽异兽,神兵旌旗的,立于其间,冷厉的目光,锋锐的寒芒,四下弥漫。
  虽然那军气,还不曾覆压至黄河,但太攀依旧是觉得,这黄河以南的天地元气,都在那军气的影响之下,变得暴躁无比,想要驾驭自如,便须得花费更多的心神。


第348章 说剑(修)
  从黄河当中出来,小心翼翼的避开河岸边的修行者们,很快,太攀便是进了这黄河以南,七王一方的重镇,济阳。
  七王大军,便是以这济阳为核心,沿着黄河,浩浩荡荡的铺开来。
  太攀登上旁边的一座山峦俯视,脚底下,无数圆形的营帐立于大地上,营帐之间,无数的阡陌,便是棋盘上的纵横,而那圆形的营帐,便是这世间最为高明的棋手所落下的棋子,层层叠叠,环环相扣,凝然一体。
  只是一眼望去,太攀便能够察觉到,这绵延浩荡的军寨当中,那与黄河之水截然不同的大势——如果说黄河之水所体现出来的天地大势,是人力有时而穷,天数不可违逆的滚滚之势,那这军寨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大势,便是万众一心,人定胜天的豪绝。
  虽然渡河之举,数度失败,但大军的浩浩军气当中,却不见丝毫萎靡不振之意。
  感慨之间,那绵延的军寨当中,浩浩荡荡的军气,似乎是察觉到了太攀的窥视一般,军气所化的汪洋当中,锋锐无比的气机,挟山超海而来,朝着太攀斩落,仿佛是要连同太攀脚下的山峦,都要一分为二一般。
  那锋锐之气,明明是自下而上,但在山巅的太攀却是觉得,整个天地,都是在这一刻,被翻转了过来一般,那明明是自下而上的锋锐,自己却只能是抬头仰视之。
  没有丝毫想要招架的念头,那锋锐横绝之际,太攀的脚步,也是飞快的往后而退,两三个呼吸的时间,太攀的身形,就已经是从那山峦之巅消失不见,同时,太攀的双眼,也是在这一刻合上,整个天地,都是进入了一片深沉无比的幽寂当中。
  那浩瀚无比的锋锐,本就是那浩浩荡荡的军气,察觉到了太攀的窥视之后,本能而起,就好似,风卷过水面,必然会吹拂出来的涟漪一般,故此,那锋锐,当然也便是循着太攀的目光而至,当太攀合上了双眼,不在窥视那五十万大军的军势之后,那锋锐,自然也就没有了目标,随风而散。
  不过,即便是如此,在那锋锐消散的时候,太攀也依旧是感觉到自己的脸颊,有一阵刀削一般的刺痛。
  “夫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卫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这七王大军所向,已然是三分有了庄圣口中,天子之剑的气象了。”
  回响着方才自己的所见,太攀也不由得一阵感慨。
  虽然在他所经历的那一阵幻梦当中,七王的大军,最终被刘启击败,以此拉开了这帝国当中,诸侯消亡的序幕,但那也只是幻梦而已。
  就眼前的景象来看,太攀完全看不出,长安城中的刘启,有什么样的底气,能够挡得住这五十万的大军——那幻梦当中的记载,刘启对这五十万大军的应对,是阵战而胜之。
  然而,怎么可能?
  司隶之地,所有的卫军都拉出来,也不及这五十万大军的一半,刘启又何德何能,能够阵战而胜之?
  不要说什么麾下自有名将之类,司隶之地的卫军,一旦集结起来,那其统帅,必然便是刘启,所有的命令,也必然是出自于刘启之口,任何一个帝王,都不可能将那集结起来的卫军的指挥权,拱手相让。
  因为这是帝室三千年来,最大的依仗。
  太攀看的分明,这大军,虽然暂时被这黄河天堑阻拦,但这黄河天堑,在阻拦住这大军的同时,也在不停地打磨着这五十万大军的浩荡气象。
  天时,地利,以及人和,便是以这黄河为界,彼此砥砺。
  一旦这五十万大军渡过黄河,那顷刻之间,便是天时地利人和,三才为一,改天换地,再造乾坤的局势,也是难以逆转。
  “难怪长安城中有传言说,袁盎打算舍弃这黄河防线,全军而退。”太攀摇着头,最初的时候,他还以为,那传言,只是七王的奸细,为了君臣离心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