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不是因为实在不合适,她都想进他们屋子翻找一通了。
苏瑾行往外走,柳芳则是抓紧了吃饭的动作,另一边,又催促着豆子赶紧吃。
“阿娘,有事吗?”
“真是翅膀硬了!以为自己能赚几个钱就不知道东西南北了?天天地长在这里,给你多少好处了?咱们自己家的地难道不用管?”
苏瑾行没料到她会直接在这里开始吼起来,“阿娘,我早上不是去地里锄过草了吗?我明天早上会接着去锄地的。”
“你还敢跟我犟嘴了?胆儿肥了!苏小二我告诉你,别以为你现在能拿铜板回去,家里的活就不用干了,赶紧地,立马给我下地去!”
苏瑾行站着不动,“阿娘,我下午还有活,这都是事先说好的,不能反悔。地里的草我明天早上会去锄,您不用担心。”
“我让你现在跟我回去,你没听到?”
方氏就是单纯地想要跟杨氏过不去。
都是妯娌,凭什么她们这边就能吃香的喝辣的,自己就得在老屋吃糠咽菜的!
杨氏也早就听到了动静,忍了再忍,最后还是没忍住。
出门几步就到了大门口,双手一叉腰,扯着嗓子就开始喊了。
“大嫂,你这是想要干嘛?觉得我家的工钱太低了,还是觉得我家亏待你的儿子儿媳了?拿着我家的工钱,还总想着做我家的主,这天底下哪有这个道理!”
方氏过来闹,其实也是偶然间起了这个心思。
如果不是听到了方敏说他们家天天都是吃的白面,自己也不会过来找麻烦。
这年头,天天都能吃白面,那得是多有钱呀!
方氏可不觉得方敏在骗她。
毕竟,这方敏家可是离的近,而且方敏还是自己的一个堂侄女呢,自然是向着她。
“呦,弟妹这话怎么说的?咱们阿爹阿娘天天都吃不饱了,你们这一家子顿顿白面精米的,就不觉得自己不孝?”
杨氏冷笑了一声,“大嫂就别在这里说风凉话了,谁不知道你们老屋那边儿有钱呀,家里头二十多亩地呢,听说连长工都雇了好几个,怎么可能吃不饱?大嫂可别说二十几亩地的产出,还养不活你们一家子。”
方氏被她给噎得说不出话来。
如果只是论种出来的粮食,那自然是能养得起的。
可家里头不是还有两个孩子上学堂嘛。
“弟妹也不是不知道,我们家瑾言和老二家的孩子都上学堂呢,哪儿不花钱呀。”
“是呀,你们家的孩子上学堂要银子,你们就以为我家二郎上学就是白蹭的吗?行了,哪儿来的回哪儿去,现在瑾行在我家里做着工呢,你没事儿少来捣乱,耽误了我们家的活计,回头扣他的工钱!”
一听要扣工钱,方氏又急了,“你敢!我们家瑾行那干活最是实在了,你不说多给几钱,竟然还想着扣工钱,你这心怎么就这么黑呀!”
杨氏懒得再搭理她,冲着苏瑾行斥道,“还不回去吃饭,早些吃完了早干活,别总想着溜出去偷懒。”
这话明着是在敲打苏瑾行,实际上却是在讽刺方氏呢。
眼瞅着儿子又进了堂屋,这方氏也是没招了。
杨氏三两下把人推出了大门外,把门一关,隔着栅栏道,“我们家忙,以后没事儿就别过来了。”
说完也不看方氏是个什么脸色,扭头就进屋了。
气得方氏一个劲儿地跺脚,恨不能和杨氏打上一架。
不过,方氏也就是心里头想想。
她今天过来找杨氏的麻烦,老屋那头可是没人知道。
现在这老三家里正是干的风生水起的时候,如果被公婆知道了她故意来找茬,估计又是一顿骂。
苏老爷子和老太太的确是看不上这个三儿子,可是现在老三家有出息了,那他们脸上也有光,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还琢磨着如何多沾一些光呢,哪里能允许有人在这个时候去捣乱?
花了两天的功夫,苏保柱带着几个汉子在院子里又搭了一间草棚子,在棚子里又盘了三个大灶台。
有心人看到这个,就琢磨着他家是不是又得接着请人做工了。
当然,这灶台是搭在了后院儿,只有常来常往的人,才能注意到他家新盘的灶台。
村子里一有个风吹草动,很快就能传得满村子人都知道了。
苏保柱这里刚刚定下再请几个人,那头就有人找上门来了。
有的拎着一捆青菜,有的提上十几个鸡蛋,还有的则是带过来了一小坛的羊奶。
总之,就是得知他家有可能要继续招人干活,就想着过来试试。
东西自然是都没收。
杨氏和当家的一商量,还是决定请几个老实本分的,而且在村子里头日子过的艰难的人。
二狗子一家都被招进来了。
二狗子的儿子小豹子今年五岁,比豆子大,也每天跟着一起过来,除了陪豆子玩儿之外,还能帮着洗竹筒,晾竹筒。
当然,二狗子夫妻俩有工钱拿,他们的儿子可没有工钱。
“小豹子,你去背上小竹篓,我带你们去挖野菜。”
苏瑾行要去砍竹子,正好把他们这帮小孩子都带上,也给他们找个事情做。
小四带着两只狗,别提多开心了。
苏锦绣昨天让小四上山摘了一些野山莓回来,尝一口能酸掉牙。
按照柳承恩给的方子试了一次之后,发觉得还是太酸了些,所以又重新调配了一下方子。
试了三次之后,才终于满意了。
现在野山莓熟的还不多,苏锦绣觉得现在就得开始慢慢摘了,先试着做一批出来,看看能不能卖得出去。
柳承恩得了信儿,第二天后晌就急匆匆地赶回来了。
与他同行的,还有那位傅公子。
两人分别尝了一口,同时点头,而苏锦绣又让人冲了果酱水给他们尝。
“不错,这是如何做的?这味道酸酸甜甜的,吃起来很是爽快。还有这冲水喝,也是别有一番滋味。苏小姐,你现在手上有多少果酱?打算售价几何?”
第21章 都要了
苏锦绣一时有些为难,转脸去看柳承恩。
柳承恩收到信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他们做果酱的成本价,笑了笑,“这竹筒有大的也有小的,傅兄,若是这小竹筒里的果酱卖十五钱,你可愿意买?”
傅宏业拍手,“当然愿意了!不过,十五钱进的话,我放在了糕点铺子里,或者是酒楼里,至少能卖到二十五。”
柳承恩一愣,他的本意是让傅宏业卖十五,他拿货的价格是十。
没想到,自己竟然定的低了。
“若是将这果酱抹在糕点,那吃法定然是又有所不同。还有,酒楼的话,若是冲成了水,一碗两钱,傅兄觉得那些女客可愿意尝尝?”
傅宏业拍手叫好,“没想到呀,柳兄竟然还有做生意的头脑。不错不错,合该如此!”
柳承恩又道,“这果酱用的都是好东西,而且女子若是服用此水,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傅兄,小筒十五钱,大竹筒二十五钱,如何?”
傅宏业拿着竹筒比了比,其实是是单竹筒的话,总觉得差不了那么多。
“这东西我们试过了,若是密封保存的话,最多也不能超过七日,若是打开之后,那就当尽快吃完。当然,也能放个三四天的。”
傅宏业似乎是听出了对方的为难。
“你们是怕做多了,这东西卖不出去再坏掉?”
“正是。若是做的多一些,这成本自然能降下来,可做的少,这成本的确是高。”
“行吧。你做出来了多少?”
苏大郎连忙报了数,“除了刚刚打开的这一竹筒之外,还有二十个小竹筒,十五个大竹筒。”
“行,就按照刚刚柳兄说的价钱,我都要了。”
“傅兄莫急!”
傅宏业一愣,“嗯?”
“这小竹筒的价钱,这一次是照顾你,所以算十五,下次再要进货,可就是十八了。”
傅宏业大笑,“这东西我都没弄走呢,你就开始涨价了?你怎么就知道这东西一定能卖得好?”
“若是不好吃,你也不会一下子都要了。”
傅宏业笑着点了点他,“你还真是狡诈!”
只是果酱这一项,就有六百七十五的进帐,苏大郎活泛,就只收了对方六百七十,另外已开封的那个竹筒,也给他了。
傅宏业又尝了一下他们家做的米糕,发现真地是跟自己以前吃的不同,比他们铺子里卖的那种还要更好吃。
如今傅掌柜不在,他也不好做主,又让人给包了几块儿带回去,打算给父亲母亲尝尝。
其实这果酱做起来并不费事,只是中途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
比如说这竹筒里一定是不能沾水的。
再比如说这熬的时候,后面一定得是小火,而且还要不停地搅拌。
不管怎么说,这头一笔的生意还是不错的。
柳承恩和傅宏业匆匆来,又匆匆走,柳承恩还不忘告诉苏锦绣,让她可以接着做,毕竟野山莓也不是常年有的。
这才一会儿的功夫,已经卖了六百多,抛去成本,他们可是净赚了四百呢!
这野山莓是从山里摘的,不要钱,柴是二愣子这个免费劳动力给弄回来的,他们下的本钱,其实也就是只有糖了。
当然,还有人工呢。
竹子虽然不要钱,可是人工切割总是要钱的。
不过因为都是自家人弄的,所以基本上就等于是没有工钱了。
苏锦绣对于柳承恩的话有一种盲目的信任,所以当天又让小四叫上村子里一些半大的孩子们去摘野山莓了。
村子里的孩子们都是时常上山的,只要不去深山,就不会有什么危险。
苏锦绣收到这些半大孩子们送回来的山莓,一一看过之后,每个孩子给了两个铜板,又给了两块点心。
“你们回去后看看家里有没有这种篮子,如果有,后天再上山去摘,就拿着这么大的篮子,到时候摘一篮子回来,我给你们五钱。”
“哦!好耶,绣姐儿明天不要吗?”
“明天不要。”
这些孩子们的神采立马就散了大半。
苏锦绣笑着摸了摸其中一个小丫头的头,“不急,后天开始,你们天天去摘,除了这个,以后还会有别的差事找你们,乐不乐意?”
“乐意!”
“绣姐儿,我们一定好好摘,不会把果子弄破的。”
“好,都是好孩子,回去吧。”
苏锦绣把白天摘的野山莓都清洗了之后,又晾晒了将近半个时辰,之后又去灶房里继续熬果酱了。
苏大郎现在不再自己去外面卖了,家里头人来人往的,总不能事事都要几个女子操持。
第二天,苏大郎就带着这些果酱去了镇子上。
苏二郎在镇上的书院读书,苏大郎头天先给他送了一小筒,这第二天又来,其实也是想要看看二郎的同窗们是否有购买的意向。
苏二郎得知兄长来了,自然是分外欣喜,在他身后,也跟着一大串的学子们就跑了出来。
“苏大哥,听闻你家有新做的果酱?不知可还有多余的,可否卖与我等一些?”
“是呀是呀,我也想要几筒。”
苏大郎一喜,今天还真地是来对了。
“不瞒诸位,我这担子里的东西的确是要给买家送去的。倒是可以给大家匀一些。只是这果酱做起来费时费力,所以价格也有些高。”
“无妨,苏大哥只管说价钱便是。”
苏大郎也没想到,这果酱会在诸位学子中这么受欢迎。
一会儿的功夫,已经卖出去大半。
苏大郎又和弟弟说了会子话,便去街上摆摊了。
这东西精贵,普通百姓家是吃不起的。
一小筒都要二十了,这能让普通百姓一家子吃好几天的大白馒头了。
所以,苏大郎不能再去先前的集市上去卖。
干脆就挑着担子沿街串巷的叫卖,虽然是热了一些,累了一些,可是效果还是有的。
特别是一些姑娘家听到这东西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自然就有些忍不住了。
“这位小哥,你刚刚叫卖的是什么酱?”
苏大郎看了一眼,这是一处大宅子的后门儿,笑着回道,“这位姐姐有礼了,我这里卖的是果酱,这东西可与糕点或者是馒头一起吃,也可以单独冲水喝,您要不要来两筒尝尝?”
第22章 换包装
果酱卖的有些慢。
若非是先前在书院那里卖了大部分的果酱,怕是这些果酱,苏大郎能卖到天黑。
好歹算是卖完了,苏大郎急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