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娘子送我上青云-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一品大员家的门房都得顶上一个七品官儿了。

    张正阳下衙准备回家,正巧就被范老和梁老二人给拦住了。

    几人谈笑间,便不着痕迹地流露出一股让人生畏的气场来。

    “张阁老好福气呀,听说那雅宝酱连皇上尝了都说好,你是柳承恩的座师,想必也早已尝过了吧?”

    这话听上去,就透着三分挑事的意思。

    “你我同朝为官,还是以国事为重。至于那劳什子酱,不提也罢。不过,倒是听闻太后昨日比平时多吃了半碗饭呢。”

    太后居于深宫内院,这等消息是如何走漏出来的?

    除非是皇上高兴,然后又大赏了后宫,要不然,谁敢私底下议论太后的寝食?

    张正阳这话,却让梁阁老皱了皱眉,这柳承恩不走寻常路呀!

    这是想要搭上后宫的路子?



第274章 历练的机会



不得不说,也就是梁阁老才会这么想。

    事实上,那东西是皇上得知了柳承恩得了一头牦牛之后,特意让德宝跟他要的。

    这可不能算是柳承恩在主动邀宠,这分明就是皇上巧取豪夺呀!

    不过柳承恩倒是觉得皇上还挺厚道的。

    好歹也算是给他的东西扬了个名。

    张正阳回到府中,换上常服,这才有心思问起了家事。

    “柳家可有人派人送东西过来?”

    长随连忙低头,“小的这就去问问。”

    不大会儿,管家就过来了。

    “回老爷,柳家今日的确是派人送了两罐东西过来,好像是叫什么酱,现在还在门房那里放着呢。”

    张正阳皱眉,“将东西取来。”

    “是,老爷。”

    原以为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所以门房也没有当回事。

    哪知道老爷竟然亲自问了。

    这就表示,这东西很贵重。

    至少,不是他们能小看的。

    管家亲自将东西捧了回来,同时,还将白日里的那个门房也一并叫过来了。

    张正阳问清楚了送东西的始末,点点头,“下去吧。”

    江元丰就快要调回来了,到时候朝堂之上,怕是又要一阵风起云涌。

    皇上是个多疑之人,不过对这个柳承恩倒是一直很看重。

    张正阳身为阁老,看人的眼光自然也是相当毒辣的。

    他能感觉得到,这个柳承恩并非池中之物。

    只是,如今太过年轻,还需历练。

    否则,怕是永远不知道官场之险恶,更不会明白身为朝臣,最重要的职责应该是什么。

    随手将一份公拿过来,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之后,最终又随意地丢在了桌上。

    他需要让柳承恩知道人心不古,这等人才,若是早早地折在了京城,实在是大兴朝的损失!

    张正阳一直相信柳承恩是一个聪明人,只是,却不够稳重。

    皇上对他的看重,一方面可以做他的保护伞,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会成为一把杀死他的利刃。

    所以,柳承恩,必须离京!

    当天晚上,张正阳就去拜访了江老太爷。

    次日早朝上,便有人提出了大兴朝北安州的灾情。

    “皇上,去岁冬北安州上报总共有一千一百六十二人冻死,其中,青壮年竟然有三百人之多,皇上,长此以往,于我大兴的民生不利呀。”

    皇上也是一筹莫展。

    北安州的事,他当然清楚。

    北安州是大兴朝最北边儿的一个州,也是人口最少,占地却最广的一个州。

    当初皇上问及关于开荒一事,其实就是在考虑着北安州的民生。

    北安州是他的弟弟肃王的封地,当初也是因为担心这个弟弟会造反,所以才会将这一片大兴朝最穷最苦的地方划拨给了他。

    几年前,皇上使了计谋,将肃王召入京城,之后,便以太后年纪大了,儿子们当侍奉膝前为由,将肃王留了京城。

    想到之前柳承恩跟自己提到的关于开荒的几大弊端,皇上倒是觉得可以让他去试试。

    毕竟,现在的肃王被困在京城,而且北安州穷困,他也未必想回去。

    皇上这几年一直在派人暗中试探并且调查肃王,手上没有兵权,这人造反的可能性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若是派了自己的心腹过去,还能进一步地调查肃王一中。

    “林正,你是户部尚书,你说说看。”

    突然被点了名的林正愣了一下,连忙站出来。

    “回皇上,微臣以为,这北安州的百姓之所以会受灾,主要还是因为气候原因。据微臣所知,这北安州下辖三个县,其中以平县为最北,也是最冷之地,去岁冻死的百姓中,也是以平县为最多。”

    皇上抬了抬眼皮,一脸冷漠,“所以林爱卿在这里跟朕念折子呢?”

    林正吓得一个激灵,“微臣不敢。皇上,微臣建议,可以将平县的百姓们迁移,分散到其它两个县中,如此一来,来年便可减少百姓的伤亡。”

    皇上还没说什么呢,张正阳便一脸怒容,“一派胡言!这法子根本就行不通。正所谓故土难离,那里的百姓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那里,若是迁移有用,他们又何必一直住在平县?还有,平县虽然冻死的人最多,可是平县也有着广袤的土地,每年虽然只能收一季的稻子,可也是粮食!再者,若是那里的百姓们都撤走了,我大兴朝的版图再大,又有何用?”

    这话,才是说到了点子上!

    皇上点点头,不愧是首辅呀。

    靠谱!

    “以张爱卿之言,又当如何?”

    “回皇上,以微臣之见,当派能人治理北安州。北安州气候虽然是恶劣,可是那里的土地却极好。每年种出来的稻谷,口感极佳,这是南方稻米所不能比的。相信朝中诸位大人们,也都是吃过这北安州的大米的。”

    话落,朝臣们又开始议论纷纷。

    皇上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

    不愧是自己看重的张阁老呀,还是很懂自己的心思的。

    “张爱卿所言极是,朕深以为然!只是,不知诸位以为当派何人前往呀?”

    这下子,殿中就更热闹了。

    很快,就有人站出来向皇上举荐人才了。

    一连举荐了几个,都被皇上给否了。

    直到又有一人站出来,正是梁阁老一脉的人。

    “皇上,微臣以为去岁的状元梁思明便是最佳人选。梁思明年纪适中,行事稳妥,北安州一事,可以交付于他。”

    皇上的眼神微冷,在梁阁老的脸上快速扫过,之后,便看向了张正阳。

    “张卿以为如何?”

    “回皇上,微臣以为不妥。”

    皇上轻笑,“哦?张卿觉得哪里不妥?”

    “回皇上,这梁思明的确是有才干之人,只是他出身世家,自小未曾受过苦,更是不曾亲自下过地。这北安州的情况,还是需要一个懂农耕之人去办才更妥当。”

    范阁老则是笑道:“听张大人的意思,那就是要举荐户部员外郎柳承恩了?”

    张正阳面色不变,“本官确有此意。”

    范阁老则道:“柳承恩的确是有这方面的才干,只是他太过年轻,还是需要历练呀。”

    坐在龙椅上的皇上乐了。

    历练的机会,这不是来了吗?



第275章 又升官了!



还在户部衙门里援帐簿的柳承恩,就这么莫名其妙地被皇上和张正阳给联手算计了。

    接旨之后,柳承恩还站在原地久久不能回神。

    这才几个月,他,他这是又升官了?

    原是六品官,现在竟然直接又给他升到了五品。

    还是连升两级。

    只不过,这次是要去做地方官了。

    而且,地方还不是什么好去处,是大兴朝最为贫瘠,人口也最少的地方。

    柳承恩看到这个都懵了。

    皇上这是打定了主意拿他当苦力使呀!

    正五品的知州,这个职位,也就相当于知府了,只不过,因为北安州下辖只有三个县,算是小地方,所以,权利与知府相同,可是品级上就差了一些。

    皇上要用人,这给出去的条件,自然也是大方的。

    像柳承恩这个才二十出头的年纪,就到了正五品,也的确是没谁了。

    只不过,地方官嘛,很多人都是不乐意去的。

    如果只是为了熬资历,那外放个三五年,回来升个官儿,以后就留京了,也算是好事。

    可问题是,柳承恩要去的这地儿,太穷了。

    北安州地广人稀,去岁又冻死了一千多人,就冲着这个,也没有哪一个朝臣愿意去。

    那种地方,朝廷派过去了多少的能人,可是有哪一个真正能做出成绩来的?

    不说几百年吧,可是至少也有几十年不曾有过长进了。

    柳承恩呆愣的原因,倒不是因为他要被外派到那等苦寒之地。

    他只是在想着,妻子身孕不足三月,这个时候动身,受得了吗?

    这会儿已经是二月初了,天气倒是不怎么冷了。

    等他们到了北安州,那里估计也就回暖了。

    只是,一路上的辛苦,也不知妻子是否能受得住。

    思来想去,柳承恩还是想着得跟皇上提提条件。

    北安州一直以来都是皇上的一块儿心病。

    先帝在时,便曾想过要大力地扶持北安州,又是免税,又是开荒的,可惜了,最终也没有收到什么成果。

    而现在,有了柳承恩,皇上觉得这是一次机会。

    一次让世人知道,他是天下明君,是一个真正可以治国安邦的明君!

    柳承恩被皇上叫了起,“旨意已经收到了?”

    “回皇上,微臣已经接到了圣旨,只是微臣不明白,皇上为何会派微臣这个入朝不足一年的新人去北安州?”

    “哈哈!你倒是什么都敢问!”

    说实话,就柳承恩这不爱拐弯的性子,皇上是真喜欢。

    跟这种人说话,省心,也轻松。

    “朕之前问过你关于开荒之策,当时你的回答,就让朕甚为惊心。此次,朕派你前往北安州,就是想要让你亲自去实现你曾提到过的策略。”

    柳承恩懵了。

    他什么时候说过开荒的策略了?

    他只说过弊端好吧?

    皇上这是脑子退化了,还是故意整他呢?

    “皇上?”柳承恩那一脸惊鄂的表情,可以说是大大地取悦了皇上。

    身为上位者,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掌控欲。

    柳承恩平时都表现地太过镇定了,难得见他也有如此失态的时候,这足以证明,他是斗不过自己这个皇帝的。

    皇上心情一好,这口头上也就松了。

    “朕知道你既然能说出当初开荒失败的原因来,就一定有法子可以让北安州的百姓们富裕起来,最起码,能有法子让他们吃饱穿暖。是也不是?”

    柳承恩嘴角一抽,很想哭,他要是说个不是,估计皇上能气得当场摘了他的脑袋。

    “回皇上,微臣明白了。只是,这北安州是肃王爷的封地,税收和田地这方面?”

    “你放心,朕已经将北安州的那些田地都收回来了,全部交由你来安排。另外,朕也会下旨,免北安州一年赋税。只是,柳卿,朕下了这么大的本钱,你可不能让朕失望呀。”

    “是,微臣遵旨。”

    柳承恩对于北安州了解的其实也不少,早在他进户部之前,也就一直在琢磨着北安州的事。

    没想到,皇上会比他还急,先一步将他给推过去了。

    “皇上,微臣还有几个小条件,想请皇上恩准。”

    皇上脸一冷,眼睛一瞪,“你还敢跟朕讲条件?”

    “回皇上,微臣也是为了能让北安州的百姓们尽早地过上安稳日子。”

    “说吧。你有什么要求?”

    “皇上,您既然免了北安州一年的赋税,那不如,就再大方一些,也免北安州一年的丁税吧。另外,微臣还想要跟皇上讨些人。”

    皇上皱眉,免丁税这不是什么大事。

    毕竟,北安州的人口也算不得多。

    而且,去岁又才遭了灾,他还没有那么昏庸,这个时候再去横征暴敛。

    “你想要什么人?”

    柳承恩一听皇上这语气,就知道丁税的事情稳了。

    “回皇上,微臣也不敢跟您要精兵强将,这样,就是京城大牢里头的死刑犯,您不如开个恩,都交给微臣来处置?”

    皇上也明白了他的用意。

    北安州人口少,他这是想要往那边儿迁人呢。

    “死刑犯怕是不妥,这样吧,此事朕会与张阁老再商议一下,再做定夺。”

    “是,皇上,您若是觉得死刑犯不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