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爷,您有什么吩咐?”
他们下人都是按四个人住一间,这屋子里的条件自然也不比上房。
“你们今天晚上好好歇一宿,明天早些出去打听打听这良县的情况。咱们在这里用了午饭再往州城赶。”
“是,老爷。”
柳承恩又去找了苏久,“久叔,我看这里的山脉连绵,要麻烦你带上几个人去山里头转转,先到山脚下打听一些消息,然后再进山,别往深处去,这山里有大虫我可是知道的。”
“现在?”
“明天吧。到时候你们直接去那边走,我们去州城,也别去的时间太久了,我在府衙等你们的消息。”
“成。那我把妞妞留在夫人身边吧,她有把子力气,还能帮着布置一下新家。”
“好,我身边现在有四个护卫,你带上两个一起去。再带上几个家丁,我这里有镖局的人护着,不会有事。若是能在山里头找到什么新奇的东西,别轻易地下手,戴上我之前给你的手套把东西带回来。”
“是,老爷。您放心吧,这山里头的东西大部分都差不多。我听说这北安州出的东西还没有咱们大福山里多呢。我会小心的。”
安排好了一切,柳承恩这才重新回到了屋里。
苏锦绣睡地正香,苏灵和春桃两人轻手轻脚地收拾东西呢。
柳承恩摆摆手让她们退下,心事重重地躺在了苏锦绣身边。
但愿这北安州有能让他想法子发展起来的东西,要不然,这三五年,他可怎么过?
他吃些苦遭些罪倒是没什么,可不能苦了自己的妻儿。
这边想着,便轻轻地将手覆在了苏锦绣的肚子上,这孩子也争气,一路上倒没怎么闹腾。
“你乖乖的,爹爹定然也会想法子让你们过好日子的。”
第278章 父亲叫我川宝
第二天,苏久带着几个人就进山了。
柳承恩又派出了一些家丁出去打探消息,看看这良县的百姓们到底生活如何。
看这县城的破旧样子,柳承恩对于当地的民生也没抱什么希望。
苏锦绣觉得有些闷,柳承恩便陪她一起到外面走走,也顺带着逛逛。
这县城里摆摊的不多,商铺就更是少地可怜。
苏锦绣不仅禁得,同样都是县城,怎么就会觉得高县比这里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往回走的时候,苏锦绣察觉到了不对。
“怎么有股血腥味儿?”
苏锦绣可能是因为有孕的缘故,对于味道一直很敏感。
这会儿皱着眉,扶住柳承恩就开始吐了。
刚刚在茶坊里吃的点心喝的茶,一点儿没剩,全都吐了个干净。
柳承恩也是无奈了。
好在春桃带了水囊,让她漱了口之后,竟发现苏锦绣的额头上都有虚汗了。
“没事吧?”
苏锦绣摇摇头,“好像是那边,快去看看。”
柳承恩使了个眼色,刘二识趣地走过去拨开一些秆子,果然看到了一个浑身上血的小孩子躺在地上。
柳承恩扶着苏锦绣靠过来,“要不你别过去了,一会儿再吐了。”
“没关系了,我现在已经好些了。刘二说是个孩子,我也去瞧瞧。”
两人站在了孩子旁边,只见那孩子浑身上下就没一处好地方了,鲜血染红了大半的衣裳,脸上还有一道浅浅的红印子。
“夫君,咱们救救他吧。”
恰在此时,小孩子睁开了眼睛。
乍一睁开眼,柳承恩便能感觉到这孩子眼底浓浓的戒备。
苏锦绣则是心疼地看着他身上的伤口,“是什么人,竟然能如此狠心地对付一个小娃娃,也实在不是个东西!”
“好了,刘二,你将人抱上,外面给他裹上东西,咱们先去医馆看看。”
“是,老爷。”
苏锦绣看着春桃端过来的粥摇摇头,“不想吃,撤了吧。”
春桃急了,“夫人,您现在可是双身子,哪能不吃东西呢。”
“我现在是真没胃口。便是强吃下去,估计也得吐出来,更难受。倒不如缓一缓,我何时想吃了何时再吃。”
董姨觉得这话也有道理,便让春桃先下去了。
“夫人放心,大夫说了,这孩子都是外伤,好好调养几日便能下地了。”
苏锦绣叹了口气,“我瞧着他这身上的伤,分明就是有仇家追杀。也不知这孩子到底是遭遇了什么,瞧瞧这小身板,原本就是瘦骨嶙峋的,如今更是添了这么些个伤,瞧着就让人心疼,你说若是他的母亲瞧着了,不得哭成了泪人儿。”
董姨知道夫人这是因为自己有身孕了,连带着就想对小孩子好了。
“夫人,您也别急,这孩子小,恢复的也快,大不了,咱们好吃好喝地养着他,定然能早早地就痊愈了。”
这话算是说到了苏锦绣的心坎儿里去。
苏锦绣上辈子见多了这生生死死的事,原本也不是一个轻易就可怜人的性子。
也可能就是如今自己有了身孕,也是要当娘的人了,难免对小孩子就会亲切一些。
柳承恩那头则是看着从孩子身上扒下来的衣裳,半天没说话。
“老爷,这衣裳?”
“不急,等那孩子醒了再做处置。”
刘二不明白,不过就是一件又破又脏的血衣,不处置了还留着干嘛?
这孩子中间醒过一次,看到的是苏锦绣一脸关切又心急的脸,随后便又晕地昏昏沉沉了。
再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三天后了。
“夫人,那位小公子醒了。”
苏锦绣立马站了起来,“快,带我去瞧瞧。”
“夫人别急,小心着些。”
董姨过来亲自扶了她,另一侧也有春桃跟着。
小男孩也不过就是五六岁的模样,长的瘦瘦小小的,很是招人喜欢。
“多谢夫人救命之恩。”
苏锦绣将他扶起来,“快快躺好,伤还没好呢,学什么下跪!快,别乱动了。”
小男孩在提及自己受伤一事时,眸中带有晦暗之色。
“我是庶出,家中父亲也算是有些家底,我那嫡母生有两个嫡子,只是这二人都不争气,也一直不得父亲喜欢。我虽是庶出,可是因为表现得聪颖,便一直被嫡母嫉恨在心。”
“后来被我父亲发现了嫡母不容我,便一直想法子护着我,只是父亲的事情多,总不能一直将我拴在身边,有一次察觉到我竟然被人下了毒,可是查来查去,也只是处置了几个奴婢,父亲终于怒了。”
“嫡母因为治下不严被我父亲禁了足,可是她娘家势大,我父亲也不能真地一直关着她,而且内宅之事,还得交给她来管,我如今也只有六岁,总跟着父亲出门也不合适。”
“直到月前,我父亲因为在这里有些产业要处理,便差人带上我,想着让我在这里的老宅里住上几年,有专人照顾着,至少能平安长大。可是没想到,刚出京城不足百里,便被人追杀。”
这些话,这孩子都是断断续续地说出来的。
毕竟还是个孩子,而且又受了伤,能把事情说地这么明白,的确是一个早慧的孩子。
就冲着这一点,这孩子的嫡母心里头就能恨极了他。
“不怕,以后就住在我这里,你叫什么?”
“我叫清川,父亲总是唤我川宝。”
苏锦绣一脸姨母笑,“乖呀,那以后我也唤你川宝好不好?”
清川眨眨眼,“多谢夫人救我。”
苏锦绣看这孩子身子骨有些单薄,便天天好吃好喝地让人照顾着。
正如董姨所说,这孩子恢复的快,没几天的功夫,就能下地了。
而柳承恩在确认清川能下地之后,就将人叫到了自己的书房。
“柳叔叔,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柳承恩可没给他好脸色,“这是你的东西,你自己去看看,是留着,还是毁了。”
清川愣了一下,慢慢地走近了那套血衣,喃喃道:“没想到您还留着。”
“这衣裳的料子可不是普通人能穿得起的,至于旁边的那枚玉佩,应该是你家长辈传给你的吧?”
第279章 来路不简单呀
清川的眼底闪过一抹惊惧,似乎是心虚地退了两步,一脸戒备地看着他,随后不知想到了什么,又突然地带着哭腔道,“大人别赶我走!”
柳承恩皱眉,这个孩子,绝对就是个大麻烦。
清川见柳承恩不说话,可能是真地慌了,又往前走了几步,扑通一下子跪在地上,“大人,您让我做什么都行。我可以做下人,可以干活,求求您,别赶我走!我,我实在是没地方去了。”
柳承恩冷笑一声,“清川,你不觉得这话太假了吗?你真以为我不知道,这一路上都有人跟着我们?”
清川的小脸儿唰地一下子白了!
眼底的惧色,已经是要溢出来了。
“你怕什么?如果我没猜错,那应该是过来保护你的人,你跟着他走,不是正好可以去找你父亲了?”
清川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不行的,我回不了家,父亲不让我回京城。”
柳承恩的眼神微闪了一下,京城来的贵公子呀?
这么看来,这孩子的身份倒是不难确认了。
“跟着你的人是谁?”
“是,是父亲派给我的护卫。我,我原以为他已经死了,没想到还活着,不过他身上有伤,大人,能不能求你让他留下来养伤?我,他身上应该有银票的,一定不会在这里白吃白住。”
柳承恩挑眉,这孩子倒是早慧。
小小年纪,还知道没有人乐意白养一张嘴。
“想让我保全你?”
清川到底还是个小孩子,哪里能斗得过这位柳探花?
没几句话的功夫,就把自己的家底儿给曝了个精光。
柳承恩这会儿还在这里洋洋自得呢,如果他以后知道了某一天这个浑小子会将他的宝贝女儿给拐走,估计恨不能时光倒流,直接把这个臭小子给赶出去!
第二天,知州府的后衙里,就多了一个养伤的护院。
对外,只说是柳家新来的护院,在路上走散了,才刚刚追过来。
对内,这个男人对柳承恩和苏锦绣倒是恭敬,可是平时也只是负责跟在清川的身后。
清川就这样被留了下来,对外只说是远亲家的孩子。
柳承恩这边才刚刚熟悉了府衙的一些事务和人事,另一边苏久就带着人回来了。
“大人,这是我们从山里带出来的,这几种菇子,我们以前没见过,也不知道是不是能吃。按您说的,摘的时候都可小心了。”
是大山里野生的蘑菇!
而且还是这其中的珍品:元蘑、榛蘑、猴头蘑三大类,均是绝对的好东西,可以放心食用。
柳承恩大喜,“这可是好东西呀!长期吃这些野生蘑菇不仅可以增强体魄,还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功效。最重要的是它的味道非常的鲜美!这下咱们可是有口福了!”
柳承恩再看向了其它的东西,有黑木耳,这在当地也是比较寻常的东西。
“大人,最值钱的是这个!”
苏久从身上解下一个小包袱,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两根保存地十分完好的山参!
“久叔,你可以呀!竟然还能挖到参!”
“也是运气好。这么大根的山参,应该也能卖上几百两银子呢。”
柳承恩点点头,“我知道了,你们先下去换洗一下,然后好好吃顿饭,吃饱了再过来我这里回话。”
“是,大人。”
柳承恩第一次觉得自己来对了!
这里果然跟他记忆中的东北没有太大的区别。
北安州的气候以及环境都跟自己上辈子去过的东北有着极高的相似度。
只是这里更为贫穷,也更为荒凉一些。
柳承恩身为知州,手底下自然也是有着一批的下属的。
平时与他接触最多的,应该就是府衙的同知和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
北安州的同知和通判,都并非是本地人,一个是来自于太原府,一个则是来自京城。
他们的家眷也都接过来了,而且,看这架势,是有着以后就在这里生根发芽的意思。
这是好事。
只要他们愿意在这里扎根,那么他们就会想着北安州越来越好。
这对于北安州的建设来说,利大于弊。
“跟本官说说去岁冻死人的事情。”
这件事情,可是早已上达天听了。
而柳承恩本人既然来了,当然就想要了解地更多一些。
至于先前衙门里给他准备的那些帐薄和花名册,他自然也都看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