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一定非得嫁文人,最主要的是,一定不能让人欺负了她。
若是北安州有合适的,也不是不可以。
一切都得等人过来了再说。
一路上还算是顺利,苏大郎一路护送,还带了不少的家乡特产,正好,就在北安城里给卖了个精光。
江宁府的丝绸和绣品,那可是大兴朝人尽皆知的。
所以,苏大郎带过来的这些东西,没两天就被人给抢空了。
好在苏大郎带的多,特意给余出来了两车。要不然,怕是亲妹妹这里什么也捞不着了。
苏锦绣感激哥哥时时惦记着他,便跟酒坊那边打了招呼,一定要让那边多酿一些果酒出来,回头让哥哥带到江宁府去卖。
江宁府也有果酒,只不过那个口感,跟这个是完全没法儿比的。
而且,这北安州的一些果子,那是特色产出,其它地方没有。
所以,就算是别人想酿,那也酿不出来呀。
苏锦绣将锦缎分了几份,差人分别给丁府和王府送去。
而稍微次一些的面料,则是给同知、通判等一些人的府上送去了。
她现在别的事情也做不了,这样跟大家搞好关系,还是可以的。
一行人到了知州府的当天,便是各种的抱头痛哭呀。
当然,这是心中欢喜所致。
只是第二天女眷们都是人人肿着眼睛,倒是让苏锦绣不好意思了。
柳小莲今年十六了,苏锦玉还要再小一些,说亲倒是不急。
“明年乡试,你二哥说想着再去试试,我瞧着可行。”杨氏对膝下的几个孩子倒是都有着迷之自信。
当然,也恰是因为这份自信,让他们兄妹几个的日子都越过越好。
“阿娘,阿爹,我现在肚子还大着,也不方便,赶明儿我让刘二安排人,带你们去北安城好好逛逛。这里虽然不比江宁府富裕,可是一些特色的小吃也是不错的。对了,阿爹喜欢吃甜口儿的,中午让厨子备一份儿锅包肉给阿爹尝尝。”
苏保柱嘿嘿笑着,“还是女儿贴心哪。”
“大哥是不是很快就要回去了?”
杨氏点点头,“是呀,你大哥不可能在这里久待的,你阿爹也要跟他一起回去。”
“阿爹,难得来一趟,别急着走了。等过几个月,我出了月子,再和阿娘一起走吧。”
苏保柱摇头,“不成,家里头一大堆的事呢。这能抽空出来一趟就不容易了。你大哥成天要顾着外面的铺面,忙着呢。我别的本事没有,帮他盯着点儿家里头的作坊还是可以的。”
这几年杨氏和方氏二人都是好吃好喝地养着,而且脸上抹的,手上敷的,那也是一样儿没落下。
别说,这些银子可没白花。
这两人一看就不是乡村妇人,跟城里的那些夫人也没有什么不同。
非要说有所不同,那可能就是嗓门儿稍微高一些了。
苏锦绣想着阿娘和婆婆要在这里住几个月呢,所以便挑了个好日子,在家里再办场宴会。
也免得她们日后出门再被人欺负了去。
至少,得让她们混个脸熟。
苏锦绣还劝着杨氏要早些适应呢。
“阿娘,以后等二哥中了举人,再做了官,您也就是要被人捧着的对象了,现在提前适应一下,等以后这架子也能摆得出来。”
杨氏笑骂道:“你这丫头,我有什么架子可摆的?不过是个人过个人的日子,装样子给别人看罢了。”
第300章 左右逢源的柳承恩
苏锦绣寻了个时间,将自己之前服过药的事情与杨氏说了。
毕竟这是自己的亲阿娘,有些话不方便跟婆婆说,可是跟自己的亲娘却是没有什么不能说的。
杨氏也是吓了一跳。
毕竟,这种民间求子的秘方,她也是听说过的。
“不是说四郎看过那方子了?既然如此,那就应该没有问题。而且,吃秘方生孩子的人多,可是生下来带有残疾的,总归是少数。说起来,还是健康的孩子居多。所以,你还是把心放回到肚子里,安心地备产便是。”
有了阿娘的这句话,苏锦绣的心里觉得踏实了不少。
“阿娘,小四的婚事您是如何打算的?”
“我也发愁呢。别说是村子里了,便是镇上的人都觉得高攀不上我们家,女孩子金贵,这原本是好事,可是我又担心没人提亲,再让小四成了老姑娘。”
“阿娘说什么呢,小四还小呢。要我说,不如就把小四留在我身边吧。”
杨氏一愣,随即摇头,“不成不成,她是你妹妹,又不是你的小姑子,这不合适。”
“有什么不合适的?而且我和四郎商量过了,公公婆婆这次是一直在这里住着,直到明年才回去的。四郎还想着给莲姐儿找一个好夫婿呢,他也说了,若是我不放心小四,便让她留在身边做个伴。而且我这是双胎,四郎也担心以后我顾不过来。玉姐儿是孩子的亲姨娘,总会对孩子好的。”
这么一说吧,杨氏还真地是心动了。
女婿现在可是正五品的官,比他们县的太爷官职都高。
这么大的北安城,可都是女婿管着呢。
别的不说,只是跟在了苏锦绣这里,以后玉姐儿的婚事是肯定错不了的。
“你真觉得能行?”
“肯定能行了。阿娘,玉姐儿性子活泼,长地又漂亮,我带在身边好好地教一教,以后出门那就是大家闺秀的作派。至于玉姐儿的婚事,那定然还是要由您和阿爹来做主的。只是让玉姐儿跟在我身边,能让她多长长见识,免得以后再被男人给哄骗了去。”
杨氏觉得可行,可也没敢把话说死了,只说是要晚上再跟当家的商量一下。
一连好几天,都是董姨安排了人陪着护着,让她们在北安城也逛了个遍。
苏锦玉的性子较为活泼一些,而且年纪小,好动,苏锦绣就特意让妞妞跟在她身边了。
主要是怕这丫头再一兴奋给跑丢了。
一转眼,已经到了八月,按照大夫和嬷嬷们的估算,苏锦绣这孩子也快该生了。
不管是白天晚上,苏锦绣身边都不敢离人。
产婆是早早地就请了两个回来,还有乳娘也是请了三个在府里头好吃好喝地养着,就怕再被打个措手不及。
原本苏锦绣想着自己喂养孩子的,可是杨氏却说是双胎,这两个孩子你肯定是奶不了的,可若是只喂一个,那以后难免就会偏心,所以这奶娘还是得找的。
苏保柱到底是被柳承恩给劝着留下来了,约定好了,等苏锦绣出了月子,再和杨氏一起回去。
而苏大郎带了北安州这边的十几车的果酒回去后,没到高县呢,就被抢购一空。
苏大郎这个兴奋呀!
他在信中说,仅仅是这果酒,就让他净赚了数百两银子,还在信中问何时能再给他匀一些果酒出来。
其实苏大郎也明白,这是柳承恩愿意照拂他。
不然,就冲着人家这果酒的口感和名气,哪里轮得到他带到江宁府来?
柳承恩的开荒计划还在进行中。
用他的话说,就是要持续的,不间断地开荒,一直到了冬天土太硬,翻不动的时候,才能停。
平县有近半的人是住在山里的。
想要在山里修路,那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可若是将这些人迁出来,他们又不愿意。
所以,挺头疼的。
柳承恩在一次进山查看的时候,发现了竟然有山葡萄的踪迹。
后来又让苏久专门带人去查看过之后,最终确定在山上经常能够遇到山葡萄藤。
而当地百姓也告诉他们,这绿色未成熟的山葡萄没人愿意摘,又酸又涩,他们宁可摘葡萄触须解馋,也不会摘这种果子。
要等到八月前后山葡萄成熟由绿色变成紫色,酸中带甜,但还是酸,寻常人根本就吃不了。所以,这东西在当地根本就不值钱,也没人把这东西当回事儿。
柳承恩自然是大喜过望!
这种山葡萄主要用来酿果酒,经过压榨,发酵,储存,绝对比任何果酒都香醇,酒稠挂杯,口感清爽。
终于,让他找到了可以酿出比番邦味道更好的葡萄酒的原料了!
当然,找到了原料,不代表就一定可以酿成。
柳承恩在山葡萄未曾结出果之前,就先找人试着种到了新开荒的耕地上。
终于,这都过了两个月了,山葡萄开始挂果了。
而苏锦绣这肚子,也是愈发地让人担心了。
柳承恩晚上都不敢睡踏实了,就怕万一她晚上肚子疼,自己再醒不了。
方氏和杨氏看着都有点儿心疼他,毕竟,他这白天还都是公务呢。
两人不止一次提出来说她们陪着苏锦绣睡,可是柳承恩不答应。
“岳母的心意小婿明白,只是现在是阿锦最辛苦的时候,我能做的,就尽量不假手他人。而且这么长时间了,一直是我照顾她。她只要是抬抬眼皮,我就知道她是渴了还是饿了,又或者是想要翻身了。就不必再麻烦您了。”
杨氏无奈,只能应了。
柳承恩转头又对方氏这边说了,“阿娘,阿锦为我们柳家生育子嗣不易。我这算什么辛苦呀,阿锦天天夜里都睡不好,而且腿还抽筋,我力气大,稍微一扳她的脚就能让她的疼消散了。您年纪大了,能照顾好自己就成,如今瞧着阿锦辛苦,方知当初您怀着我们兄弟几人时的不易。”
一番话,又把方氏说地眼睛酸酸的。
只觉得这个儿子没白养呀。
没有娶了媳妇忘了娘,也没有因为当了大官,就瞧不起她这个出身乡野的村妇。
而苏锦绣则是一脸无语地朝着他竖起了大拇指!
厉害呀!
第301章 她疼吗
苏大郎先回高县了,可是傅宏业并没有回去。
傅家本身也是经商的。
而现在傅宏业看到了北安州有着巨大的商机,自然也不肯就此错过了。
北安州的大山里头可是有着不少的好东西呢。
不仅仅是一些菌菇类的东西,还有一些珍稀的药材,像是山参还有乌拉草等等,好东西可多的是!
而且这边山里头的猛兽也多,像是狐狸和孢子那可以说是只要进山了,就一定能看得到。
还有熊瞎子、老虎和狼群,在深山里头也都能见着。
傅宏业干脆就在北安城里开了一家最大的酒楼。
他们家原本就是做这一行的,现在在这里开酒楼,那也是轻车熟路。
再加上他跟柳承恩是同窗挚友,官场上也没有人过来难为他。
收了山里的野味做成菜,皮子则是再简单处理之后,转到其它地方去卖,那绝对是能赚大钱的!
还有一些药材,那也绝对是转手就挣钱呀。
这么好的机会,傅宏业跟家里去了一封信之后,就干脆留下来了。
并且还跟苏大郎说好了,等苏大郎过来接家人的时候,再顺带着把他的家眷一并护送过来。
短期内,傅宏业是不打算离开北安州了。
傅宏业的留下,对于柳承恩来说,自然是喜事一桩。
傅家家大业大,有傅宏业愿意在北安州发展生意,那么将来,傅家的一些人脉关系也会渐渐地被吸引过来。
如此一来,倒是省了自己不少的宣传费用了。
柳承恩也没让傅宏业失望,几天的功夫,就把他介绍给了北安州的一些官员认识。
傅宏业与柳承恩同出同入了几次之后,北安城的上流圈子里的人也就知道,傅宏业是知州大人的挚交,不能得罪。
谢同知和通判两人一起聊起了傅宏业,而且还有一种不太真实的感觉。
“我总觉得这几个月咱们北安州的变化太大了些,这怎么就跟做梦似的?”
通判大人笑道:“你就是想太多了。咱们上自知州大人,下至村子里的里正,哪一个不是绷紧了弦来做事?说到底,咱们能免税的时日也不多了,大人这是想要在最大的范围内,给咱们北安州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呢。”
谢同知当然也明白这一点,可他还是觉得不太真实。
他在同知这个位子上也坐了有几年了。
上一任知州不能说是一个毫无作为的昏官,可是在任几年,可以说是毫无建树,而且还跟卫所那边的关系处地跟仇人一样。
怎么这位新知州大人一来,这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不说人家北安卫跟知州的关系,人家这是有来有往,而且那位怀着身孕的柳夫人也与几位夫人交好,竟然没有被丁夫人鄙视,这也是难得!
谢同知原本还是有几分不甘心的。
总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