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言两语间,人群已经散了。
苏锦绣笑着目送了各位乡亲离开,眼神在扫过方敏时,眸底带了几分的复杂。
晚上,苏锦绣和家人商量着,“这个宋二郎太不是东西了,今天的事情,指定有他参与。”
苏大郎点头,“我和瑾行去打听过了,那宋二郎昨天去了一趟镇子上,听说是有人看到他和傻狗头一起喝酒了。”
杨氏一听这火气就上来了,“真是个吃里扒外的东西,联合着外村人来欺负自己村的,这人脑子是不是让驴给踢了!”
苏保柱叹了口气,“这宋二郎是个坏了心的,掰不回来了。可咱们现在没有抓住他的错处,又都在一个村子里住着,以后你们可得记着,一定要防着他。”
“知道了,阿爹。”
杨氏又将小四叫到了跟前,“你这几天别跟着他们出去摘果子了,就在家里好好待着,跟你阿姐学刺绣。”
小四不乐意,可是又不敢顶撞,只能无奈地点了点头。
苏锦绣知道,阿娘这是担心那宋二郎再对小孩子起坏心思。
这人坏了,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干得出来的。
“阿爹,阿娘,我觉得咱们这新房子起来了之后,干脆就再多招些人进来帮着一起干。这几天不断地有外地人过来进货,咱们的货供不上,那就错失了一个这么好扬名的机会。”
苏大郎也觉得妹妹说的在理。
“阿娘,您回头看着,找几个可靠的老实的人过来在灶房里帮忙吧。工钱的话,不管饭,一天十个铜板,主要是早上帮着一起做点心。”
“可这样的话,那咱们的方子要是泄露出去咋办?”
苏大郎一噎,觉得这还真是一个问题。
张桂花听到这个,不自觉地僵了一下身子,低头不敢动了。
“阿娘,我看大舅母和大表嫂的手艺都好,要不,请她们过来帮忙?”
“那怎么行?她们又不是这个村子里的,难道大早上就让她们过来?”
“阿娘,现在咱家不是正在盖房嘛,正好和大舅他们一起就过来了。至于等房子盖好之后,那咱们到时候再商量呗。”
这房子至少还得有一个月才能里里外外地都完工。
这么一来,这婆媳俩至少能帮一个月,到时候再另想办法就是。
杨氏最终拍了板,“可以让她们过来帮忙,这样,工钱就按十个铜板算,一天在这里吃两顿饭,只是要紧的步骤不能让她们参与。”
这是怕泄了方子。
杨大爷听说让自家婆娘过来帮忙,还给工钱,就不乐意了。
“都是一家人,给什么工钱?你们缺人手,让她们过来帮忙就是了。”
“大哥,这不是一两天的事儿。而且我们这也是做着挣钱的营生呢,连外人都给工钱,自己人哪能就不给了?”
杨氏又嘱咐了几句,第二天杨大娘和杨大郎的媳妇柳桃花就来了。
柳桃花是柳家村的,家里头几代人都是种地的,没念过书,这给孩子们起名也都是简单又好记。
“桃花,咋没把孩子带过来?”
“姑姑,孩子太能睡了,也叫不醒,所以交给二弟妹看着呢。”
“那成,快进屋吧。”
苏方村有户人家做的点心和果酱都卖到府城去了!
这个消息让越来越多的商贩们过来打听、进货。
甚至还有一些富人老爷们摆个宴或者是过个寿,都会直接来苏家下订单。
这生意是越来越好,苏家人也是越来越忙了。
杨氏是个头脑十分冷静的。
家里头再忙,除了做点心的关键步骤外,杨氏也是不让苏锦绣累着的。
这一天里头,苏锦绣几乎是有一半的时间在做绣活儿。
洗果子、去果核等等这些个事,杨氏都交给柳芳和张月兰了。
熬制果酱,也是杨氏亲自动手。
主要是看不上苏锦绣的小身板。
做果酱要不停地搅拌翻动,苏锦绣以前试的时候做的少,还累得够呛呢。
现在换成大锅熬煮了,苏锦绣就更是做不来了。
所以,每次做之前什么东西放多少,都是苏锦绣给看着弄好,然后就被杨氏给赶出去了。
苏锦绣将系在腰间的围裙解下来,柳桃花笑着朝她招招手。
“表嫂,有事吗?”
柳桃花笑地神秘地塞给她一个小包裹,“这是四郎让我给你的。昨儿我回了一趟娘家,正好遇到了柳四郎,听说我在你家帮忙,便托我捎给你。”
。:
第41章 见面
柳承恩让柳桃花给捎了一对儿耳坠子过来,另外还有一封信。
苏锦绣一看见东西,这脸立马就红透了。
回屋先把信看了,知道柳承恩竟然有机会见到了县令大人,甚至还给县令那里也送了两小罐果酱,就知道以后他们家在县里不会再有人为难了。
柳承恩原本想亲自过来一趟,可是虽然定亲了,来地太勤了也不好。
所以才让柳桃花给捎了东西过来。
信末又说她若是什么时候去县里交绣活,可以去书院找他。
苏锦绣心里头自然是美滋滋的。
手上的绣活还有两天也就差不多了,到时候正好去县上看看他,顺便再给他带点儿果酱。
苏大郎一听柳四郎竟然跟县令大人搭上话了,自然是万分高兴。
“这下好了,以后有了县令大人这层关系,咱们至少也不怕再被傻狗头那样的人刁难了。”
苏锦绣却摇头,“四郎也只是说跟县令大人见了面,也送上了果酱。可还是不能指着他做咱们靠山。不过,咱们的果酱在县令那里过了明路,至少不会有人再故意起坏心了。上次在镇子上的那件事,我看傻狗头就被镇住了。咱们现在就该想着如何把这生意做大。”
苏大郎其实也有自己的想法,家里头天天这么忙碌,银子自然也是没少挣,可是他总觉得一直窝在这里,还是差了点儿。
“绣姐儿,我想在镇子上开间铺子,你觉得咋样?”
苏锦绣眼睛一亮,“这是好事呀!就叫苏记点心,怎么样?”
苏大郎嘿嘿笑了两声,“咱们家这新房才刚盖呢,花了不少银钱,镇子上开铺子,估计就得租了。”
苏锦绣想着自己那里还有点儿私房钱呢,琢磨着要不要拿出来。
哪料到杨氏从后面出声了,“开什么铺子!不着急。”
两人同时回头,“阿娘,您不想在镇上开铺子?”
杨氏摇头,将手里的木盆放下了,“上山那得一步一步爬,跑地快了,容易摔下来。”
这么没头没脑的一句,兄妹俩瞬间懂了。
这是担心他们的步子太大,容易摔了。
仔细想想也是,这才几个月,家里头就已经盖上这么气派的大房子了。
别说是村子里,就是周围几个村子,也没有他家这宅子阔气的。
这个时候如果说再在外面开铺子,的确是容易招人嫉恨。
到时候再有类似于傻狗头那样的人来找麻烦,总归是糟心事。
兄妹俩心里其实都有了主意,便默默对视了一眼,然后各自去忙活了。
苏锦绣要去县上交绣活,正好一早就搭傅家的马车走了。
杨氏不放心,也跟着一起去了。
到了县城,苏锦绣先去交了绣活儿,结了银钱之后,便跟主事说自己可能暂时接不了活了。
主事倒也没有多问,只说是下个月可能有个大活,若是她不忙的话,可以过来试试。
苏锦绣一听说有大活,就知道是能赚银子的好差事。
“不知道是要多少人合作?”
“这个暂时还不清楚,不过银子肯定是少不了的。大概二十天能完工,银子不会少于十两。”
苏锦绣心动了。
虽然家里头现在的进项不小。
可是谁会嫌弃银子多?
“那好,我下个月再过来。”
“行,你的手艺好,而且出活又快,你若是来了,十有八九是能留下的。”
苏锦绣笑着道了谢,又塞给了她一个油纸包,里面是他们家做的马拉糕。
母女俩又去买了一些绣线和日常需要的东西,苏锦绣才提出来想要去看看柳承恩。
杨氏早知道她来了县城定然是要去找四郎的,笑嗔了她一眼,便领她去了一家茶楼。
要了一处包间,杨氏便把小二地叫来,让他去跑个腿,找个人,给了几个铜钱做辛苦费。
小二一看有钱拿,自然是乐意。
反正现在茶楼的人也不多,踮儿踮儿地去了。
三人一起用了午饭,杨氏又问了四郎一些琐事后,再看自家女儿那垂着头,脸红扑扑的模样,还有哪里不明白的?
“我去看看有没有回镇上的牛车,绣姐儿先在这里等我。”
这是明摆着给他俩一个单独说话的机会呢。
“你们家被人找麻烦的事情我知道了,现在没事了,那个周兴现在也安分了。听说县令接到了几起报案后,很是整治了周家一番,现在他们家自己的产业都要保不住了,哪里还有心思去找别人的麻烦!”
“这周兴可是得罪了什么人?”
柳承恩见她如今聪慧,很快想到了关键点,便笑着将事情的始末说了。
苏锦绣这才瞪眼,“原来那位是大官吗?”
“嗯,具体是什么官职,我现在也不知。只知道是从府城来的。县令见了他跟老鼠见了猫一样,怕的是紧,所以,江大人一生气,县令这里自然也要有所作为才好。”
苏锦绣再次感叹,重来一次,感觉自己的命都变好了。
竟然还能有这样的运气,被一位高官瞧见了,可不就解了他们的危机?
最主要的是,这位大官应该还是一个好官,不然,哪会理百姓的死活?
“这次给你带的果酱,你自己也留一罐,别都送人了。”
“嗯。”
两人又说了一番话,柳承恩递给她几张纸,上面写的都是点心方子。
苏锦绣看着都觉得惊讶,“你一个读书人,从哪里淘换来的这些方子?”
“哈哈,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柳承恩说这番话时,眼底笑意明显,最关键的是,苏锦绣能感受到他眼神里的那丝丝情意,一瞬间都觉得双颊滚烫滚烫的。
“这方子未必都能用,你回去之后还是需要自己再调试的。”
“我知道了。待弄好了,定然也会送来给你尝尝的。”
柳承恩似是想到了什么,脸色微冷,“若是有柳家村的人找你们家去挑货卖,别顾着我的面子。”
苏锦绣一愣,随后也想到了他的那些家人,立马会意,“放心,我大哥精明着呢。”
第42章 赎人
苏锦绣回家后第一件事,便是先琢磨着试做哪一道点心最合适。
灶房那里每天有四五个女人忙碌着,苏锦绣倒是可以在灶火闲下来的时候,可以试着做自己的新点心了。
现在院墙已经围了起来,苏锦绣也不必担心方敏一家子偷窥了。
苏锦绣花了两天半的时间,总算是把云片糕给做出来了。
最后的切片,苏锦绣觉得自己可能做不来,还是喊了阿娘过来帮忙。
等到全家都尝了这云片糕之后,不由得个个竖起了大拇指。
“可以呀,绣姐儿,你这手艺真地是没得挑了。不错,总算是没有白瞎了那么多的好东西。”
苏锦绣试了好几锅,不是成不了形,就是这个甜度不对,再不然就是最后的口感差了。
最后这一锅,才算是真地符合了方子上所写的那种成果。
“这个东西好,咱们可以提前做,以后就白天做出来,正好第二天一早再去卖。”
“这个咱们要怎么卖?”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又开始商量了起来。
因为又要做云片糕,所以几个女人更忙碌了。
好在多了杨大娘和桃花婆媳俩,不然可能要忙晕头了。
二愣子每天都是固定的打上几趟柴,然后再帮着去打理地里。
现在家里头盖房子,二愣子不懂这个,也不好跟着掺和,每天上午就学着虎子和苏瑾行挑担子出去卖糕点,后晌回来了再下地。
这一天天的,倒是忙地连轴转了。
苏大郎看他这些日子吃的不少,可人还是迅速地瘦了下去,寻思着不行,便把打柴的活交给了别人。
傅家的点心铺子里又上了新点心,名叫云片糕。
不足两天,便已经传得县城里人人皆知了。
傅家的点心铺子自打跟苏家合作以来,生意那叫一个蒸蒸日上。
连带着傅老爷的脸上都是停不了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