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娘子送我上青云-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幕果然一下子豁然开朗!

    “多谢先生为我解惑!您说的对,不必深究其用意,只需要看到实际上带来的一些后果便可以了。”

    柳承恩见他终于不再去纠结于真假善恶了,这才笑道:“小殿下这一月来进益不小。”

    李幕被夸地小脸儿一红,又作一揖道:“多亏先生教我。”

    “说回重农抑商,其实‘农本商末’观念是咱们这片大地上的传统经济思想主调,由此形成重农抑商是历代帝王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

    帝王抑制商业是对私人商业行为的抑制,比如说大量兼并土地如果集中在商人手中,他们可能不进行农业种植,而是对土地进行买卖赚取差价,这样利润才会更大,而且不费力气。可是如此一来,遭罪的,就是普通百姓了。”

    李幕眼前一亮,这才明了。

    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之前父皇下的一道诏令中,便是商户囤田不得超过多少,否则,便要加重纳税。

    所以,这一条政令,其实也是为了限制商户们利用国之本源来大发横财?

    这么一想,当即便觉得父皇简直就是英明神武了!

    “先生,那按您的理论,是不是还应该要大力发展商业。呃,就是您说的,得农商并重?”

    柳承恩笑着点点头,“很多东西在国家不能进行使其运通的时候,商人就会进入这个领域赚取利润。他们通过控制运送渠道而掌控某些地区此货物的多少,从而达到控制价格的目的,商人此时就准备牟取暴利。”

    李幕细想了想,觉得这好像也没有问题。

    就好像之前北安州所产的一些东西,一直局限于当地,却无法为他们换来必要的粮食一样。

    “我明白了!当初先生一入北安州,便想着修路,其实就是为了把山里头的一些货物运出来,然后换成粮食或者是银钱?可是这种事情,先生不可能亲力亲为,所以,便大力的引入了一些商户,许诺他们一些好处,如此,既可以让百姓们得到实惠,还能让外面更多的人知道北安州里也是有好东西的!”

    柳承恩没想到他能想到这么多,竟然一时高兴而忘了身份,上前轻摸了摸他的头。

    “元宝果然聪明!你能想明白了这些,那便能明白咱们太祖为何要提高商户的地位了。”

    李幕重重地点点头,现在的确是想明白了。

    想想苏大郎将江宁府多出来的粮食运到北安州,这不就是等于救了北安州的成千上百的百姓吗?

    所以说,只要商户们的一些行事来往被加以适当的约束,并非是不能为国家效力的。

    “小殿下,你要记住:私有的商业行为,利益是最终目标,有一部分人为了利益什么坏事都能做;公有的商业行为,民生与社会的稳定是最终目标,并不去计较利益方面的得失。这也是历代君王重农抑商的重要原因。”

    李幕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再次作揖道:“多谢先生教我!”

    或许是因为得到了启发,李幕觉得自己现在的脑子清明,而且好像是一下子冒出来了许多的想法。

    柳承恩也不急,就稍微帮他理了理思路之后,让他一一写下来,之后再根据轻重缓急,又重新排列了一遍顺序,于是,一篇关于如此引导控制商户行事的策论,便出来了。

    “先生太厉害了!之前父皇说我不会写策论是因为年纪小,如今我明白了,是因为我没有先生从旁引导协助。”

    “不,小殿下之前不会写,是因为您自己的思路不够清晰,学识不够广博。今天这样的感觉,还请小殿下要牢记,以后无论是写策论还是写奏折,你都会有条理的。”

    苏锦绣这厢也已经亲手做好了几道菜,笑眯眯地亲自请他二人来用饭。

    而元宝终于不必再被先生教导,一出门,便先看到了软软糯糯的小艾宝。

    “呀,艾宝今天好漂亮呀!”

    艾宝是被清川抱在怀里的,一脸小傲娇地哼了一声道:“元宝哥哥是说我以前不漂亮吗?”



第481章 谁敢说一句自己不爱财



苏锦绣如愿和元宝一起待了两天之后,不得不又再次分开了。

    而元宝没想到的是,这次从柳承恩这里学到的东西,竟然很快就派上了用场。

    朝堂上因为到底是否要重农抑商而吵得不可开交。

    老一派的大人们觉得商人逐利,不可信,更不可让他们坐大。

    而新一派的官员们则是觉得商户逐利不假,可是他们也向朝廷缴税了呀!

    既然如此,那为何还要打压商户?

    皇上被这些人吵地脑仁儿疼,最终也没有吵出个什么一二三来,皇上直接被他们给气地退了朝。

    在朝堂上争吵的,并没有几位阁老,这种事情,他们还不屑于去做。

    让江元丰比较意外的是,柳承恩竟然也一直没有说话。

    毕竟,一直以来柳承恩表现地都还是很支持商业的发展的。

    两人慢悠悠地走着,江元丰到底还是将自己的好奇给问出来了。

    柳承恩低笑道:“大人,学生的确是爱财,普天之下,谁又敢说一句自己不爱财?若真地不爱财,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又居于何地?那些自诩清高,不愿提及钱财,只觉得这黄白之物甚是污秽者,才是假清高,道貌岸然之辈!”

    江元丰皱眉,这话可是把不少人都给骂进去了。

    “大人,您是知道学生的家世的,自幼出身贫寒,学生最是知道一文钱能饿死一个人,也能救活一个人了。不瞒您说,几年前,我的家乡穷苦,族人们凑钱给我读书考功名,再之后,幸得拙荆还有一些手艺,这日子才渐渐好转。如今不说我家日子过地如何,只说那些族人、村民,家家户户都能吃饱喝足,娶得起媳妇了,这难道不是好事?”

    江元丰一噎,这话越听越有道理。

    “贱内只是一介女流,纵然是有手艺,也不可能自己到大街上去叫卖,好在有族人相帮,担起了这走街串巷的担子,严格说起来,他们不就是商户了?可若是没有他们,我娘子做出来的东西如何售卖出去?如何给我换笔墨纸砚呢?”

    江元丰觉得自己被问住了。

    农乃国之根本,可若是没有商户,那这各方各地的产出又如何调配?

    全都凭着官派吗?

    这怎么可能?

    一来不现实,没有这么多的人手,朝廷没事儿专门养一些贩夫走卒?

    再者,就算是朝廷真有人了,这如何调派,价值几何等等,都是问题呀。

    说到底,朝廷不可能真地将一切都弄成官办的,商人的存在,那是必需的。

    “那你的意思,就是支持商户了?”

    柳承恩摇摇头,“再看吧。不能一味地支持,更不能一味地打压。总得想出一个能两边平衡的法子来。那些人担心的无非就是商户奸诈重利,总觉得他们都是无利不起早,觉得他们一身的铜臭味,可是仔细算算,哪一家又没有养着商户为仆呢?”

    江元丰的脸色微僵了一下,略有些尴尬地清了一下喉咙,他们江家自然也有商户自动投过来为仆了。

    商户的地位虽然有所提升,可是一来要承担高额的税收,二来商户身分低微,若是没有靠山庇护,也是容易被人欺负压榨的。

    就好像是当年的苏孝被柳承恩做主脱了奴籍后,又自愿再卖身为仆,就是这个意思了。

    奴与仆,还是有些不同的。

    奴不是自由人,没有人身权利,附属于主人,甚至有些家族里对待普通的粗使奴婢,只管家奴的一些吃喝,不会发任何的月银,一般而言,这种奴籍都是死契,即便是某一日被赎身了,仍然是奴籍,不得与良籍的百姓成婚的。

    仆是自由人,一般来说是雇佣的关系,要发月银的。仆人可以不干,来去自由。

    奴虽然表面上地位低,但是和主人关系密切,一般来说,主人也会发月例,若是得了主人重用,那就是地位高的家奴,因为是死契,所以很得主人重用,当然,若是闯出了什么祸事,背锅的第一人肯定也是他。

    仆很多时候就是从外面雇佣的,有临时的有长期的,而苏孝当时自愿为仆,便是这种关系了。

    苏孝是良籍,可是不妨碍他做工赚钱,所以,他是仆,出入主人家自由,而苏锦绣也就可以借着这样的一层关系,将生意放心地交给他去做。

    除了苏孝,投身于柳家为仆的,自然还有好多。

    只不过都是一些小商户,当初在江宁府的时候,便有人投身为仆,那会儿柳承恩还是举人呢,如今都是从四品的朝臣了,自然有不少人依附于他。

    哪怕是柳承恩再清流,对于有些事也是无可避免的。

    说句不好听的,都是为了能更好的活着。

    况且,柳承恩从来不认为自己想法子生财有什么不对。

    反正这银钱也都用在该用的地方了,他自觉问心无愧。

    而宫中,几位皇子被叫到了御书房。

    挨个问了个遍后,皇上只觉得有些无力。

    这些个儿子,稳重的有,可惜没有干劲儿;聪明的有,可惜却又过于自作聪明了;本分的有,可惜又太过老实了……

    这么一圈儿看下来,竟然无一可造之材!

    偏偏就这么几个货色,还天天地争来斗去的,生怕自己够不着这龙椅的边儿。

    皇上气闷,直接把几人都打发走了。

    又缓了一刻钟,便又将几个皇子过来问话,也算是要考校他们了。

    回答地也都不出彩。

    而皇上对寄予厚望的幺儿则是露出一副期盼的眼神,就想着看看他能说出什么花来。

    “回父皇,儿臣以为商贸若是不发达,那咱们大兴富国强兵岂非是成了一个空谈?”

    皇上挑眉,倒是来了几分兴致,“依你所言,咱们大兴都得指着这些个商户了?”

    李幕连忙低头,“儿臣不敢。儿臣的意思是,商贸发达了,才能说明咱们的百姓们富了,百姓们富了,这国库自然也就充盈了,国库充盈了,那咱们大兴朝自然也就可以兵强马壮了!”

    说到底,一切都离不开银子!



第482章 柳卿还教你什么了



皇上的眼神暗了暗,怒道:“胡说八道!这都是哪里学来的!”

    只是训斥还不够,竟然还当着几个孩子的面儿摔了茶盏。

    还是德宝公公过来劝了两句,又使了眼色后,有小宫人过来收拾干净了。

    李幕不知道自己哪里说错了,便只是规规矩矩地跪在那里,这总不会错了。

    皇上深吸一口气,似乎是还未消火:“你们几个下去,都回去好好读书做功课,不可偷懒懈怠。”

    “是,父皇。”

    单独把李幕留下来了。

    几位皇子出去后,殿门重重地关上,还听到了里头传来父皇的怒骂声。

    其中一个耸耸肩,一脸幸灾乐祸,“该!平日里父皇都宠着他,还真以为自己就是个宝了!”

    “好了,六哥,这话莫要再说。”

    被提醒的这一位则是无所谓地挑挑眉,然后吊儿郎当地走了。

    等到德宝再打发了两位宫人出来后,宫里头的气氛这才变了。

    皇上喜欢这个幺儿,宫里头人人都知道。

    只是皇上的喜欢,目前是仅限于吃穿用度上,是那种老父亲疼爱幺儿的喜欢,并没有表现出其它的。

    而先前李幕的一番话,其实已经说到了皇上的心坎里,可是偏偏又不能让人觉得这个幺儿太聪慧,免得再被人投毒。

    “起来吧,再跟朕好好说说,你是如何想的。”

    李幕刚刚被父皇责骂,已然吓白了脸,如今又被父皇叫了起,好声好气地问话,自然是有些接受地慢。

    好在站起来又缓了缓,小心地抬眼瞅了瞅,确定父皇不是真地发怒,这才放心了。

    “回父皇,儿臣以为我朝不可再继续抑商,当然,也并非是就全然放开了不管,总得制定出一些个章程来,能将这些商户们的利益有一个限制,或者是绑定。”

    “嗯。我大兴朝的商户之子也是可以参与科考的,其实,我朝的商户的地位已经不低了。”

    李幕听完,小心道:“父皇,您说的没错,商户之子的确是可以参与科考,可是一般就算是入仕了,官职也不会太高,而且在官场上还会处处受人排挤,日子难过。真正能出头的,其实也没几人。”

    皇上听罢,先是一愣,随后又是大笑道:“你个小孩子,是从何处听来的?”

    “不敢欺瞒父皇,这是柳先生之前说过的。而且柳先生也说了,想要发展商贸,未必就一定要让商户的地位有多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