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娘子送我上青云-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你亲自去甘州和卫宁府,带上曹参军,多带些兵马,就按我说的做。”

    王录事略有些担忧,“大人,这谢司马可非寻常人,有他阻拦,您看?”

    “不必理会他,此事本官早已上奏朝廷,皇上对此事亦是颇为赞同,他一个小小的司马,竟还觉得自己胜过皇上不成?”

    若非是逼不得已,柳承恩也不愿意抬出皇上来压人。

    没办法,有些人就是不识趣,不给些教训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

    “大人,您还是小心些吧,小的听说卫宁府的知府可是谢大儒的门生,若是他一力阻拦,咱们这差事也不好办呀。”

    “无妨,你先带人去甘州,待那里动工之后,再去卫宁府。只是这要门若你几日了。”

    王录事岂敢抱怨辛苦,连忙行礼承诺一定将差事办好。

    柳承恩也是有些无奈,手下可用之人太少,而清川和李幕二人如今又太过年幼,十一二岁的年纪,压不住势头呀。

    思来想去,柳承恩还是只能在当地选拔一些优秀的可用之材。

    有无功名不重要,只要有本事,愿意为朝廷分忧,为百姓做事,那他就都能用!

    “唉,若是文华兄在此就好了,本官又何需如此为难?”

    这是想念当初在北安州时与他格外默契的李信了。



第655章 灾民们闹事了



怨天尤人肯定是不行的,柳承恩琢磨着还是得想法子让地里头长出粮食来才成。

    这甘州和卫宁府,粮食问题,是数百年来都不曾解决的。

    没办法,主要还是这里的气候太糟糕了。

    如今好歹是有番薯可以种一种,至少可以让百姓们撑一阵子,可是光吃番薯,显然是行不通的。

    柳承恩现在就指望着大兴朝派出去的商队能带些好东西回来了。

    小麦、青稞、荞麦、糜谷、高粱等农作物在西边种植的面积很大,更有一些地方是可以种植水稻的。

    当然,大部分的地方,都是以小麦和荞麦等为主。

    至于甘州,那是一处种水稻的地方也没有,也不太可能。

    而关于荞麦,柳承恩倒是有了一些想法,可惜了,苏锦绣不在他身边,要不然,定然能帮他很大的忙。

    甘州和卫宁府最紧缺的便是水源。

    这个问题不解决,田里种什么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当然,目前可以种一些较为抗旱的农作物,可也不能光指着这个。

    所以,挖渠是必要的!

    可是就算是挖渠,也不可能到达所有地方。

    比如说甘州就是一个越往西走,地势越高的地方。

    水往低处流,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要是硬让水往西走,那他们挖渠的难道自然也就上升了。

    更重要的是,这种水渠即便是挖了,到了大旱的时候,仍然无法真地解决用水问题。

    柳承恩自去年开始,就一直在督促水渠的进度。

    直到现在,才到了甘州和卫宁府这边。

    而且水渠最终也不可能惠及所有的两府百姓,就是前面所说的地势原因。

    可在柳承恩这个位子上来看,只要是西边的任何一州府能粮食增产,那就等于是解决了自身的一点问题。

    但凡是在自己的地界儿上,不管是哪里多出产了粮食,都是一件好事。

    只是,他这么想,其它人未必也这么想。

    而被带到了工地上的那些个百姓们也不一定会这么想。

    他们只关心这会不会惠及自家,只操心自己的肚子能不能吃饱。

    倒也不能埋怨他们太自私,眼界太窄,毕竟他们中大部分都是没有念过什么书的。

    而且甘州还有着好几个小部落,总体而言,就是麻烦。

    语言不通,这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再加上有人恶意煽动百姓闹事,自然而然地就会引起百姓们的不满。

    柳承恩预料到了谢司马会给自己找麻烦,只是没想到,他竟然真地能如此卑劣。

    “大人,咱们现在怎么办?那些百姓们到处嚷嚷,说是咱们不顾百姓的死活,一心只想着为其它的州府谋福利,这是故意在拿他们当苦役差使呢。”

    王录事是真地急了。

    自去年开始,他就被调到了柳承恩麾下听命,在当地的诸多官员眼中,他就是这位柳长史的亲信了。

    如今事情闹成这样,万一柳长史在朝堂上被人参上一本,那自己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主子被责难了,他还能有好?

    柳承恩倒是不急,神色淡定道:“不必慌,咱们先去看看再说。”

    “大人,这分明就是冲着你来的,咱们几天前收到消息的时候,也只是说这些人消极怠工,可是您昨日傍晚才到甘州,今天就有百姓闹事,这就是准备打您的脸呢,而且那里人多不好管束,太危险了,您还是别去了。”

    柳承恩笑了笑,“王录事不必太过紧张。出了事,咱们自然是要解决的。我若是不去,那问题要如何解决?”

    王录事顿时一噎,这件事情还真是不好办。

    就目前这情形,貌似是甘州知州出面都不一定能解决好。

    “去将此地的知州叫来,咱们一起去看看。总得知道那些百姓们为何能轻易地被人煽动。”

    百姓们闹事,自然就是因为牵扯到了自己的利益。

    柳承恩虽然早就猜到了事情的大概,可是苦无证据,而且有些事情也是不能摆到了明面儿上来说的,所以只能假装不知道。

    到了水渠,柳承恩第一眼先看到了不少的石头。

    这些石头都是从附近的州府运来的,就是用来铺水渠的底部以及两侧的深壁的。

    “大家肃静!都护府长史柳大人以及甘州的知州大人都到了,你们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提出来,有难处,朝廷也一定会想办法帮助大家解决的。”

    王录事喊了这么一嗓子后,现场果然是安静了许多。

    只是一时间,并没有哪位百姓上前来理论。

    柳承恩在这些人的身上一一扫过,最后在一位老翁的身上停留道,“老丈今年高寿呀?”

    老翁没想到官老爷会突然问到他,连忙仓惶地跪下,头也不敢抬,“回大人,小老儿今年四十二了。”

    在这个年代,四十二的确已经不小了。

    “老丈都这个年纪了,怎么还跟着他们一起来开渠呢?家里头小辈不在家吗?”

    老翁顿时眼含热泪道:“回大人,小老儿的大儿子前年去世了,只留下两个孙儿,小儿子则是去了边关当兵,至今未归。如今地里没有收成,一家老小总得吃饭,而两个孙儿年纪尚幼,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再干几年,所以才会主动来这里开渠的。”

    柳承恩点点头,亲手将老翁扶了起来,“老丈先请起吧,您说您的小儿在边关当兵?”

    “正是。上个月还寄了家书回来,得了军饷,自己舍不得用,也都让人给家里捎回来了。”

    老翁说着,还拿衣袖擦了擦眼泪。

    柳承恩的眼神一扫,知州立马会意道:“回大人,这位老丈所言不虚,之前分发粮食的时候,下官也曾查阅过相关的户籍,得知他确有一儿在边关,所以在分发粮食的时候,特意给他家多发了一份。”

    老翁似乎是意识到自己闯了祸,连忙拱手道:“大人明查,知州老爷的确是多发了一份儿粮食给草民家。只是草民家里人口众多,多了一份粮食,却仍然不能养活一家人,故而才会自请开渠。”

    “老丈是自请服瑶役,还是因为上头强征,而家中派不出其它人来了才只能如此?”



第656章 你们忘了自己的本分了



不得不说,柳承恩这话可是问到了点子上!

    柳承恩之前的确是下了命令,要求一定要有青壮年来开渠,并且一日两餐会由朝廷来解决。

    其实这法子,跟之前在北安州时用的差不多。

    不同的是,这里的异族较多,而且这次正好是在受了灾的情况下让人来服瑶役,他们自然是有几分的不甘心。

    大兴朝有律,百姓服瑶役也是有明文规定的。

    一年两次,而且每次的时间都不可以超过五十天。

    而现在,就冲着这个工程来说,显然不是五十天就能搞定的。

    事实上,从去年就已经开始在挖渠了,到了现在还在继续,这可不是一两天,或者是一两个月就能完成的事。

    “大人明鉴,倒也不是上头强征,是我想着能到这里来做工,还能蹭两顿饭,给家里头省些粮食。”

    柳承恩皱眉,刚刚仅仅是听这老翁说起自己家里人,大概就心中有数了。

    “你家中有几个孙儿?”

    “老大家留下了两个孙儿,小儿子家有他的婆娘和一儿一女,再加上草民的老妻,总共有七口人。”

    “我明白了,老丈,您这个年纪了,这些苦役已经不是您能做得了,若是再坚持下去,怕是您的身体会落下毛病。”柳承恩不好直接说你会死在这儿,便委婉道:“您先在旁稍坐,待我弄清楚了一些事情之后咱们再来说话,如何?”

    老翁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连忙点点头,生怕回应慢了,再惹得官爷不高兴了。

    “哼,你们这些官老爷,也就只会做做样子,明明粮仓里有粮食,为什么不直接分给百姓?”

    人群中也不知道是哪个人高喊了一声,这下子,立马就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他们现在最多也只是敢敷衍一下苦役,并不敢真地拿起锄头来跟官府对着干。

    毕竟这里到处都是官兵,不是他们这些农夫能对抗得了的。

    可是饶是如此,也已经给官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工期延误不说,而且这种低迷的气氛一直在蔓延。

    直到今天,这些人竟然全都以没有力气为由,干脆就直接坐在了这里,不言不语也不动。

    柳承恩挑眉,这就是罢工呀!

    啧,也不知道是哪个缺心眼儿的人提出来的。

    若不是遇上了他,估计这些人都得有牢狱之灾。

    “谁说粮仓里有粮食的?”

    人群中又有人喊了一声,“就是有!之前朝廷派人送来了那么多,我们都看见了!”

    这一次,柳承恩精准地找到了那个应声之人。

    而他身后的清川则是悄无声息地做了一个手势,那个男人就被盯上了。

    “那些粮食是你们家的吗?那是朝廷发给所有的受灾的百姓的,不是只供应你们的。”

    柳承恩神色严肃道:“你们要知道,勤劳才能有所收获。如今地里的庄稼指望不上,那么就只能依靠朝廷的救济吗?你们自己好好想一想,这么多年,你们吃救济粮吃地还不够吗?还是说,因为吃惯了这等救济粮,所以就理所当然地把自己当成了乞儿,可以没羞没臊地就指着别人来养活你们了?”

    这话有些重。

    可是没办法,眼下这情形,说轻了估计也没用。

    “如今江南几个县也都先后遭了灾,他们的粮食也没了,也得指望着朝廷的拨粮拨款,那么你们呢?如今给你们谋了一条出路,你们竟然还百般地挑剔对抗,依本官看,你们就是懒惰成性,忘了自己的本分了!”

    王录事都被吓了一跳,向来好脾气且爱民如子的长史大人,什么时候也会说话如此地伤人了?

    “你胡说!大家伙别听他的,他们就是不想给咱们粮食,诓骗着咱们在这里给他们当苦力呢。咱们把事情闹大了,就能捅到皇上跟前去,到时候自然有那些青天大老爷为咱们做主!”

    这一个话没说完,直接就被人给制住了。

    柳承恩轻笑,“不错呀,你们这出戏唱地还是可以的。你们多聪明呀,躲在不起眼的地方,故意煽动百姓们闹事,到最后闹大了,今天但凡是出面与本官说过话的,都得被判个死刑。而你们则是可以趁机开溜,反正你们也不是普通百姓,本官说的可对?”

    话音未落,人群中又有几人面上微慌,下意识就往后退。

    这一举动,自然也被暗中的人给发现了。

    这些劳工们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呢,就见有七八个人都被押到了最前面。

    “老乡们,你们看看这些人身上的穿戴,可还认为他们是跟你们一样的灾民?”

    柳承恩一抬下巴,立马就有人将这些外头的一层破布衣裳给撕开了。

    里面干净的衣裳露出来,有一个人身上甚至是还戴着一个金锁的。

    “他,他们身上穿的都是细布!”

    “不止呢,你看中间那个人身上穿的是不是绸缎?”

    “这些人是故意的!”

    总算是有人反应了过来,然后一脸惊诧又后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